贾瑞霞 张春慧 刘姣姣
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 252000
盆骨骨折是一种多发性损伤,常包括坐骨、耻骨、髂骨、骶骨关节等部位功能受损,严重影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研究指出,盆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在此过程中患者易出现下肢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下肢功能障碍性疾病〔1〕,相对于常规康复护理,尽早进行下肢肌肉收缩锻炼,能有效保持患者下肢肌力,预防关节僵硬,加快下肢血液循环,从而促进盆骨骨折处愈合〔2〕。因此,术后尽早给予盆骨骨折患者有效的锻炼手段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研究拟探讨脚踝主动伸屈运动智能牵引对盆骨骨折患者下肢肌力恢复的影响。
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盆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盆骨骨折患者且均已进行手术治疗〔3〕;②年龄18岁以上;③患者了解并同意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四肢骨折者;②粉碎型盆骨骨折者;③肢体残缺者;④合并精神疾病无法配合研究者。依照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患者未能下床前,给予床上抗痉挛体位及良肢位的正确摆放,为了对抗肢体痉挛,护理人员需将患者下肢内旋,脚腕尽量向上背曲,并帮助患者进行床上翻身、转移、体位变化等肢体运动,并给予适量手法按摩,动作轻柔,忌粗暴;由康复治疗师给予其肢体牵拉运动训练,包括踝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等下肢关节伸拉屈曲运动,从患者被动运动到主动运动,在其进行运动锻炼时,护理人员需时刻注意患者耐受度和情绪状态,若患者表情痛苦,立即停止锻炼,询问患者情况并修改锻炼方式,改善患者锻炼配合度,日常锻炼过程中,与患者家属共同监督其运动锻炼完成情况,并在旁协助并给予其鼓励,提高其运动锻炼自信心;待患者能下床后,在进行肢体牵拉主动运动训练过程中,还需进行站立平衡练习、步行练习以及更衣、排便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脚踝主动伸屈运动智能牵引进行干预,患者未能下床前,患者取仰卧位,牵引前进行适当关节被动活动,并给予关节固定保护,以患者感觉最舒适体位为适当,将智能踝足康复牵引器固定于牵引肢体上,下肢需摆放正直,脚尖朝上,开始脚踝智能牵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置牵引时间与牵引角度,牵拉力量从小到大,不得引起患者肌肉疼痛,牵拉过程从间歇到持续,禁止超过关节活动的正常范围,牵引完成后,放松至起始位,适当按摩肌肉和关节,避免关节损伤,待患者恢复到可进行简易活动时,开启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多关节牵引锻炼模式,包括屈曲、伸展、内收等多种动作,牵引时间每次30 min,3~4次/d,1 d间隔时间在2 h以上,每3 d间隔休息1 d,待患者恢复至可下床行走阶段,可同时开始日常行走锻炼模式,每次行走时间在30 min左右。两组均干预3个月。
①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下肢肌力情况,使用Lovett肌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4〕,包括左右两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关节肌群肌力情况,髋关节肌群以评估髂肌肌肉肌力为主,膝关节肌群以评估股直肌肌力为主,踝关节肌群以评估胫骨前肌肌力为主,肌群肌力根据关节运动情况进行评估,采用0~5级分级,0级表示患者肌肉完全无法运动,也没有肌肉收缩,处于完全静止的状态;5级表示完全正常的肌力,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肌群肌力越强。②对比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髋关节活动度,使用关节活动度测量(ROM)方式进行测量〔5〕,其中髋关节正常活动范围为前曲90°、外展45°、内旋45°。③对比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下肢运动功能、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下肢运动功能使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表进行评估〔6〕,包括下肢反射活动、屈肌共同运动、伸肌共同运动等7项内容,总分合计34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越好。髋关节功能使用Merle D′Aubigné and 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估〔7〕,根据患者疼痛、运动幅度、步行三方面进行评估,最高分18分,分数越高说明其髋关节功能越强。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进行评估〔8〕,其中包括疼痛情况以及日常活动情况等22题,每题均采用1~4级评分,最高分88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肌群肌力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肌群肌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4。
表2 两组患者下肢髋关节肌群肌力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左下肢膝关节肌群肌力比较
表4 两组患者下肢踝关节肌群肌力比较
干预3个月后,两组下肢髋关节前曲、外展、内旋活动度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表6。
表5 两组左侧髋关节活动度比较
表6 两组右侧髋关节活动度比较
干预3个月后,两组下肢运动功能、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7。
表7 两组下肢运动功能、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比较
盆骨是连接躯干与下肢的重要结构,在人体中起支撑上半身和连接下肢的作用。针对不同类型的盆骨骨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9〕。术后为了使患者恢复下肢正常活动功能,需重点关注术后患者长期卧床护理以及术后复健护理。
盆骨由髂骨、耻骨、骶骨、坐骨以及周围软骨和关节共同组成,边缘有诸多肌肉及韧带附着,共同维持盆骨环的稳定〔10〕。盆骨骨折患者因骨折部位周围组织受到破坏,术后常伴随疼痛与肿胀,且在短期内患者多不能正常站立与行走,下肢关节活动明显受限〔11〕。而关节牵引技术通过增加关节在特定动作模式下的活动范围,能改善关节本身滑动或旋转能力,进而增强关节的力学动作。本研究说明脚踝主动伸屈运动智能牵引能加快盆骨患者下肢周围肌肉肌力恢复,而本研究还发现干预3个月后,两组下肢髋关节前曲、外展、内旋活动度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说明脚踝主动伸屈运动智能牵引能促进髋关节活动度恢复,其原因是脚踝主动伸屈运动智能牵引通过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先对踝关节进行功能锻炼,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盆骨骨折愈合,减轻患者因盆骨骨折而造成持续疼痛,并通过对其关节周围肌肉进行屈伸、外展等多种动作训练,防止因长期卧床而造成的周围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并通过后期行走锻炼,增强患者下肢肌群肌力,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12〕,从而有效促进患者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肌群肌力和髋关节活动度恢复。
盆骨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撞击、挤压盆骨或从高处坠落冲撞所致。低能量损伤所致的骨折大多不破坏盆骨环的稳定,治疗上相对容易〔13〕。但中、高能量损伤多数情况下不仅限于盆骨,在盆骨环受到破坏的同时常合并广泛的软组织伤、盆内脏器伤或其他骨骼及内脏伤,常因大量出血、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与感染等症状造成患者死亡〔14〕。因此,盆骨骨折手术患者病情较严重,住院时间长,合并症较多且严重,极易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15〕。本研究说明脚踝主动伸屈运动智能牵引能提高盆骨骨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其原因可能是在患者进行脚踝主动伸屈运动智能牵引过程中,因患者下肢肌力得到有效恢复,使患者能进行日常的生理活动,从而使下肢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恢复,生活得以自理,并在其锻炼过程中给予局部按摩,有效缓解了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并在患者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开展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多关节牵引锻炼和行走锻炼,加强患者运动幅度、步行能力的锻炼,从而使其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16〕。
综上所述,脚踝主动伸屈运动智能牵引能有效促进盆骨骨折患者下肢肌力恢复,提高患者髋关节活动度、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