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在眼袋整形中的临床效果

2023-07-11 17:14:57范眉清
医学美学美容 2023年10期

范眉清

【摘 要】目的 探究在眼袋整形中应用改良肌皮瓣法+眶隔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2月于我院接受眼袋整形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肌皮瓣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肌皮瓣法+眶隔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眼袋皮肤外观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袋皮肤外观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肌皮瓣法+眶隔固定术应用于眼袋整形术中效果理想,恢复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眼袋整形;改良肌皮瓣法;眶隔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3)10-0090-03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Myocutaneous Flap Combined with Orbital Septum Fixation in Eye Bag Plastic Surgery

FAN Mei-qing

(Hangzhou Time Medical Cosmetology Hospital, Hangzhou 310000, Zhejiang,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dified myocutaneous flap+orbital septum fixation in eye bag plastic surgery.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eye bag plastic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22 to February 202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myocutaneous flap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dified myocutaneous flap method+orbital septum fixat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recovery time of the skin appearance of the eye bag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covery time of eye bag skin appearanc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ified myocutaneous flap+orbital septum fixation in eye bag plastic surgery has ideal effect, with shorter recovery time and lower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Eye bag plastic surgery; Modified myocutaneous flap method; Orbital septum fixation surgery

眼袋是整形美容科常見的一种疾病,是指眼眶下方的脂肪膨出,从而导致眼眶周围的皮肤臃肿、下垂,呈袋状,并且出现了半月形的凹陷,尤其是眼眶下方的皮肤最为明显。眼周是人面部最早衰老的地方,而眼袋是眼周衰老的最为明显的特征,眼袋的出现影响了患者面部的整体美观度,也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进而对患者的生活、社交产生影响,因此,需及时对眼袋患者实施治疗[1]。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患者选择接受眼袋整形手术以祛除眼袋,有效的手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去除眼眶周围多余的脂肪,改善眼袋症状,还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传统的眼袋整容手术仅仅简单的对脂肪进行去除,效果及适应证都比较有限[2]。改良肌皮瓣法对手术方案进行优化,提高了手术可靠性及远期疗效,除此之外,眶隔固定术也是常见的去除眼袋的方法。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眼袋整形中应用改良肌皮瓣法+眶隔固定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2月于杭州时光医疗美容医院接受眼袋整形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病程>6个月;临床资料及此次就诊资料完善;无认知障碍、语言障碍,可与医护人员沟通;依从性良好,可接受随访;初次接受手术治疗;无其他眼部疾病者,如:青光眼、白内障等。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使用方法不耐受者;机体脏器功能障碍者;下眼睑部位具有手术史者;患免疫性疾病者,如:红斑狼疮者;失访者;合并传染性疾病,研究过程可能危害医护人员健康者,如:HIV携带者;乙型肝炎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明显出血倾向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17例,女33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6.42±4.26)岁。观察组男18例,女32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5.87±4.16)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以传统肌皮瓣法进行治疗:使用美蓝在患者下眼睑睫毛下方1 mm的位置进行标记,以内眦泪点一侧为起点,向外眦一侧画一条弧线,并自外眦眼裂水平线后,沿着患者皱纹的方向向外下方进行1~2 cm的延长,将手术轮廓描绘出来。确定手术切线之后,将肾上腺素、利多卡因以皮下注射形式自患者双侧眼袋的位置给予患者,以达到混合麻醉的效果。麻醉完成之后,沿着预先画好的手术切线,对一侧的眼睑进行完全切开,分离出来该一侧的眼轮匝肌,使得眼睑板能充分的暴露出来,而后再打开眶隔。之后将疝出的脂肪清除,以适宜的力度、朝着外上方的方向对肌皮瓣进行牵拉,而后清除干净眼轮匝肌、以及多余的皮肤组织,关闭手术切口。手术结束之后,对双侧的手术创口进行局部的压迫,同时给予患者抗生素,以达到抗感染的目的,手术接受5~6 d的时间,即可进行拆线。观察组以改良肌皮瓣法+眶隔固定术进行治疗:使用美蓝在患者下眼睑睫毛下方1 mm的位置进行标记,以内眦泪点一侧为起点,向外眦一侧画一条弧线,弧线的方向与患侧的鱼尾纹保持一致,弧线的总长度约为3~4 cm,将手术轮廓描绘出来。确定手术切线之后,将肾上腺素、利多卡因以皮下注射形式自患者双侧眼袋的位置给予患者,以达到混合麻醉的效果。麻醉完成之后,沿着预先画好的手术切线,对一侧的眼睑进行完全切开,将患者下眼睑位置松弛状态的皮肤去除,在距离眼睑下方约2~3 mm的位置,提紧患者的眼轮匝肌,利用电刀,沿着肌束的方向切开改厕眼轮匝肌,分离改厕的眼轮匝肌以及眶隔,使其形成皮瓣、肌皮瓣,以尼龙线对眶隔膜进行牵拉以及缝合,并将其固定在眼眶下方的骨膜之上。超过眼睑下方3 mm的位置,则从下方正中央的位置朝着两端进行牵拉并进行依次固定,而后清除干净多余的膨出脂肪以及多余的组织,关闭手术切口。手术结束之后,对双侧的手术创口进行局部的压迫,同时给予患者抗生素,以达到抗感染的目的,手术后5~6 d,即可进行拆线。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眼袋皮肤外观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1临床疗效 根据患者手术后的症状,将治疗效果劃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共3个标准,具体划分详情如下:显效:患者经手术治疗之后,下眼睑位置的眼袋消失,无皱纹,且切口处不存在瘀斑,术后康复阶段未出现并发症;有效:患者经手术治疗之后,下眼睑位置的眼袋基本消失,无皱纹出现,切口处虽然存在瘀斑但并不明显,术后康复阶段未出现并发症;无效:患者经手术治疗之后,其临床症状表现并不满足上述两项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并发症 包括睑缘炎、眼睑外翻、瘀斑、结膜炎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06,P=0.0140)。

2.2 两组眼袋皮肤外观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对照组眼袋皮肤外观恢复正常时间为(30.53±7.30)d,观察组患者眼袋皮肤外观恢复正常时间为(9.63±2.57)d,观察组眼袋皮肤外观恢复正常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957,P=0.000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仅出现1例眼睑外翻、1例结膜炎;对照组出现2例睑缘炎、3例眼睑外翻、2例瘀斑、3例结膜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06,P=0.0140)。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面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老化的情况,眼周是面部最早出现老化情况的部位,而眼周老化表现中,眼袋的出现是最具代表性的特征。眼袋主要发生于中年及老年群体,在男性、女性中均有发生,该疾病是一种眼睑位置处皮肤老化下垂型疾病,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引起的[3]。眼袋的出现与皮肤、肌肉、韧带等结构均有关,其中,皮肤松弛、脂肪堆积是造成眼袋的醉倒原因,同时,眼轮匝肌的松弛会减少支撑眶隔前壁的结构,进一步促进了眼袋的形成[4]。手术是治疗眼袋的常用手段,肌皮瓣法是既往临床常用的眼袋整形技术。人体的眼部组织解剖结构与肌皮瓣法比较契合,该方法可以收紧眼眶周围松弛的皮肤以及眼轮匝肌,从而将眼袋消除[5]。但是,肌皮瓣法无法充分保留睑板前眼轮匝肌,因此可能会影响下睑缘的支撑,从而在术后导致眼睑外翻;或者由于在术后去除的肌肉数量过多,消除了下睑条状的眼轮匝肌嵴,影响其外观的自然程度,从而对眼袋的整形效果造成影响[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袋皮肤外观恢复正常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齐向前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知,相较于传统的肌皮瓣法,在眼袋整形工作中,改良肌皮瓣法+眶隔固定术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分析原因为,相较于传统的肌皮瓣法而言,改良肌皮瓣法+眶隔固定術充分保留了患者眼轮匝肌,保障了这一组织的连续性、完整性,并能对下半部肌皮瓣起到提升作用[8,9];同时,这一方法去除的眼眶脂肪更少,不仅可减少术中失血,也有利于远期鼻泪沟、下睑凹陷风险的降低;除此之外,手术中将肌皮瓣前缘作为皮瓣,不仅可以保留睑板前眼轮匝肌,还能对支撑下眼睑的结构达到保护作用,形成的肌皮瓣、肌肉瓣可提高对下睑板、眶隔前壁的支撑效果,并且不会造成睑缘臃肿[10]。

综上所述,在眼袋整形工作中,改良肌皮瓣法+眶隔固定术效果理想,不仅可以有效去除眼袋,还有着较高的安全性,患者术后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希华.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在眼袋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7-88.

[2] 李辉.改良肌皮瓣法与眶隔固定术的眼袋整形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6):117-120.

[3] 杨雯娴,李永忠,靖昌瑞,等.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进行眼袋整形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5):18.

[4] 黄静,王红,郭一敏,等.外侧睑板条悬吊术与改良肌皮瓣法治疗下眼睑松弛疗效对比[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3):17-19.

[5] 刘萍萍.改良肌皮瓣法联合眶隔固定术在眼袋整形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7):54.

[6] 朱耀华.关于在眼袋整形中联合改良肌皮瓣法与眶隔固定术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1):13-14,17.

[7] 齐向前.眼袋整形中运用改良肌皮瓣法联合眶隔固定术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20,10(13):163-164.

[8] 肖燕标,张杨琳,陈录翔.分析改良法经皮切口眼袋整形手术效果[J].当代医学,2021,27(6):82-84.

[9] 何柏慧,姜南,徐扬阳.眼轮匝肌皮瓣悬挂固定在眼袋伴泪槽、睑颊沟畸形患者眼袋整形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9,9(7):18-22.

[10] 周淞麒,黄挺.改良肌皮瓣法结合眶隔固定术在睑袋整形中的应用效果与美学评价[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5):72-75.

编辑 柴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