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兴旺,梁爽
(瓦房店轴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瓦房店 116300)
通过前期调研分析发现,部分企业在工装管理方面相对较薄弱,存在着管理不严、不细、不实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工装虽然直接影响生产、工艺及质量,但因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标准及流程,导致工装管理不系统、不规范,没有从“根”上找出问题所在,致使工装管理问题大量存在且没有得到有效的整改。
工装定义的管控范围不明确。首先没有明确到底哪些工装需要去实施过程管控,比如说哪类工装应该由各分、子公司自行管理,哪些工装应由公司集中管理等;同时工装的管理制度要明确管控的项目是什么等,这些问题如果不去分析,那么即使建立了管理制度也是失败的或无效的,直接影响了后续的管理效果。
没有形成自上而下“金字塔”形的管理架构,职责不清晰,工装管理混乱、覆盖面不全。部分单位虽然设置了工装管理人员以负责工装的领用、发放及库存管理等,但只是管理以上的内容是不够的。工装从设计、采购、使用、维保到报废等一系列项目都需要有人去负责、有人去管理,这样才能达到工装管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效果。
通过对企业工装管理方面的调研后发现,部分单位工装管理的管理项目是缺失的。特别是在工装的采购和验收环节,不能与生产和设计单位有效结合,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没有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同时各项工装管理标准不规范,一家一个样,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模板,有纸质的、有电子的,非常杂乱,导致工装管理难度增大。
部分单位工装基础项目管理较薄弱,虽然部分企业利用ERP系统定时对工装状态进行了更新,但各分、子公司对工装台账管理仍处于混乱的现状。因工装用途不同,个别工装使用时间较长,还有部分工装属于易损件等等,工装种类繁多、情况复杂可能导致工装台账更新不及时;现场工装同时存在着摆放杂乱、无编号、无标识的问题,影响日常使用和监督管理;因维护保养及润滑不及时,还有部分工装表面及工作面已锈蚀,工装状态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不能掌握重点工装的使用周期情况,工装到底应该使用多久、能加工多少产品,等等,类似问题无据可查、无据可依,以至于工装领回来就用,报废就直接处理,在大量消耗工装的同时,达不到工艺要求也保证不了产品质量。
3.1.1 首先,由本单位自行设计工装,填写《工装设计任务书》,经审核、批准后,转给采购部门制作。同时工装准备员应根据生产计划,结合本单位工装储备情况,提出工装需求计划,经相关人员审核后,由主管领导批准,报采购部门采购制作。工装设计编号标准应为:单位名称-工装类别-工装名称-规格代码等项目[1]。
3.1.2 外采工装要优先在合格供应商中选取。同时依据工装图纸和技术要求进行验收,履行验收手续,填写《外购产品质量验收申请单》。对于验收不合格的工装,由各单位将信息反馈至工装制造厂家,并做出返修、退货、索赔等处理。单位工装保管员按照计划对到货规格、数量进行确认。
3.1.3 新产品专用工装验证。新产品专用工装由各单位组织验证,成立由设计、质量、操作者等人员参与的验证小组,检查新产品专用工装结构尺寸、精度等是否符合工装图样、相关技术要求。经验证新产品专用工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需由工装设计人员重新设计新产品工装图纸并送工装制作单位用于返修工装,经再次验证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新产品专用工装加工产品时,需对加工质量进行检查,并用加工产品是否合格来确定工装性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2]。
3.2.1 工装入库要实行编号管理,建立《工装台账》。每月对库存工装进行盘点检查,做到帐、物、卡一致,并将《工装台账》盘点情况上报相关管理部门。操作者根据生产需求到工装库借用或领用工装,办理相关工装手续,填报《工装借用证/领料单》。
3.2.2 工装台账的动态管理。工装必须按批次发放,一个批次发放完,才可以发放另一个加工批次,实行先进先出原则,避免库存积压。工装台账格式见图1。
图1 工装台账
3.3.1 工装使用与保管方面
一是工装使用前,操作者在安装工装前要进行检查,对工装的状态进行确认后才能投入使用。操作者或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填写《工装寿命周期跟踪卡》,工装管理人员进行跟踪、统计。
二是工装使用中,操作者应严格按规定安装使用工装,严禁人为造成工装的损坏;对工装加工首件产品按质量管理要求进行质量检验;现场在用工装应定置管理、摆放整齐、标识醒目,不得随意摆放。
三是工装使用后,操作者应进行清洁处理,保证工装整洁并及时将工装返回库房或做好现场定置管理。工装管理人员应检查工装的质量状况,对于质量检查不合格的工装,应与技术人员确认做报废或修复处理。
3.3.2 工装的现场管理方面
工装必须保持完好,零件、附件不得缺失;保持工装润滑状况良好,按时涂油或注油,不得出现锈蚀情况;工装定置管理、摆放整齐、标识醒目,且摆放位置要防潮防水。工装如长时间使用,工装管理人员应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工装尺寸和外观,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工装周期检查卡》中。库存工装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工装外观,且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维护保养,如定期对工装涂油防止锈蚀和产生磕碰伤[3]。
3.4.1 由各单位确定各类工装寿命周期,纳入寿命周期管理,例如:淬火压床用淬火模(内外圈)、辗压辊、辗压轮、滚子冲压模具、油封罩压装模具、装配冲压模具、保持器冲压模具等。
3.4.2 工装的使用寿命由工装设计人员确定,各单位工装管理人员依据《工装寿命周期跟踪卡》(见图2)中规定的使用寿命,进行工装寿命周期管理,不得超期使用。
图2 工装寿命周期跟踪卡
3.4.3 各单位工装管理人员应按照要求的检查项目、检查频次,对在用工装进行精度及性能检查,确认《工装状态卡》填写是否准确[4]。
通过指导相关单位实施工装过程管控,构建生产单位的重点工装寿命管理模式,确保工装始终处于完好状态,以保证工装满足生产、质量及工艺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使工装的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