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平
在我的人生字典里,读书和行路都很重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行路,让灵魂和身体都得到修炼。读书会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可以提供思考的微光;读书会不能改变所有认知,但可以突破一个小口;读书会不能消灭人的惰性,但可以提供继续的勇气。
我在读《什么是教育》时,读书会的米老师用“导读问题”促发我对每个章节进行思考;薛老师的思维导图将内容可视化的同时,还让我看到不一样的探索者;担任打卡点评员,发现书友读的内容、读的方式、读的层次丰富多样……读书会在一本书之外提供了海量的辅助资源,让我大开眼界。
当我自以为读完《教师阅读地图》打算束之高阁时,读书会王老师的话令我振聋发聩:“我们不是通过阅读增加谈资,而是理解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最终的朝向是专业成长。”我顿时醒悟,读完与读懂有层次之别,获得认知要经受公开的检验。此后,我将自己读的书不断“写”出来让别人看见,迎接他人批评,期待思想碰撞。
读《教育的目的》时,“风格”“业余爱好者”等概念缠绕在一起,让我无法梳理清楚。此时,看到读书会郭老师发出的打卡:“读到的、摘录出来的都让我在‘专业’二字上集中思考,思考自己如何走向专业。”原来,当我无法梳理清楚的时候,我不是孤独者,只不过我先停止了思考。
读书会可静可动。文字表达虽好,亦可来点声音。
在读书会,有人朗读原文,他的音韵音调让书中的文字飘出来在你面前跳舞。一群人思绪飞扬,沉浸其中:怀特海说,人们所讨论的题目具有新奇的活力;它自身包含未经探索的因果逻辑关系,也以丰富的内容为探索者提供了若隐若现的机会……此时的每一个字不只有声音,还有形状。
朗读的魅力在于思绪的飞扬,而领读的魅力在于思维的聚焦。读书会要有领读人,带着大家读出关键问题,也许未必总能到达原著的最深处,但常常可以高出一筹。如果所有人的思维层次都在同一水平,这样的读书会作用有限。领读人丰富的阅读背景,獨特的思维能力,能够在不经意间促进与会者的华丽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