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夏,我们接到上级通知,赴芜湖参加新学期中学语文新教材学习培训。培训结束后,我与参加此次学习的六安市罗管中学权亮老师一起打道回府,途经马鞍山,顺便到采石矶一游,参观了李白衣冠冢、林散之纪念馆和广济寺等名胜。
李白晚年,在李氏皇权之争中站错了队,被判死刑。经郭子仪力救,改判流放,走到白帝城时又遇赦放舟东归。又过了若干年,李白贫病交加,老境愈殷,走投无路之际不得不投奔在当涂作县官的族叔李阳冰,将历年积存的诗文交给他,请其代为作序,是为《草堂集》,然后冥然而逝。至于李白最后是怎样离开人世的,据后世传说,诗人是乘鲸捉月而去的,走得极其浪漫,非常富有诗意。而传说李白乘鲸捉月的地方,就在采石矶的长江边上。
李白“乘鲸捉月”走了,既未留下尸骸,也未留下任何遗物,就由当地人给他立了一个衣冠冢,以供世人凭吊。我们来到“衣冠冢” 前,面对荒烟野草中一个不大的小坟堆,踯躅流连,躬身下拜,不免发思古之幽情,想像李白为理想追求的一生,以及他那些不朽的诗文,仍感慨叹惋久之,许久才默然离去。
关于书法家林散之,我那时已经知道,他在中国书法界是个大家。尤其是他的草书,功力深厚,当时罕有其匹,有当代草圣之称。林散之是安徽和县人,但江苏又说他是南京的。
参观林散之纪念馆时听说两件事,都是与书法有关的。一件是说林散之成名以后,声誉大著,每天来求林散之书法的人不计其数,因为其时你如果能得到林散之的一幅书法作品,就等于得到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那时林散之平时是不大轻易上街的,因为在大街上一旦被人认出逮住,这一天就休想回家,得当场挥毫,写个无休无止。这个走了那个来,直写得小便都顾不上解。他对人说,我的朋友高二适(南京市著名书法家)就是这样在大街上给人写字给累死了,看来我也要走这条路。第二件事,是说中国书法家参加世纪末中日书法展的问题。九十年代,日本汉字书法异军突起,在多次中日书法展中,总体书艺水平都压倒了中国。中国是汉字的故乡,在书法艺术上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汉字书写艺术水准方面,怎么能让日本人占据上风?那不是太丢面子的事吗?在世纪末中日书法展之前,其时中国的书法界,明显实力不足,阵容不容乐观。倘若在这次书展中,中国方面如果没有压倒他们的书法作品出现,让他们占了上风,那么他们的嚣张气势,不知又会达到怎样疯狂的程度!就在这时,林散之出场了。在展出前,他把作品送往北京。当他那幅任意挥洒,大气磅礡,酣畅淋漓的书作,出现在书法家赵朴初的眼前时,赵朴初不觉眼睛一亮,竟激动得流下泪来。后来果然不负众望,中日展结束,林散之一举夺冠,获得了这次书展的特等奖,从而让日本人老实就范,承认在书法上还是要拜中国人为师。
参观了李白衣冠冢和林散之纪念馆这两处地方,第二天我们来到采石矶上的广济寺。广济寺占地面积不大,僧人不多,但香火繁盛。一个十多米高的寺塔,矗立寺中,标志着广济寺的悠久历史;一个大香炉,里面燃着信众们投放的大香。进入大殿,高大的如来佛塑像俯视当前,双手合十,庄严慈祥。泉亮老师怀着十分虔诚的心情,请了百元高香,虔诚作揖行礼,跪在蒲团上磕头礼拜,立下愿心,祈求佛祖保佑家中老幼平安,自己福寿延年。我却站立一边,无动于衷,并无他的那份虔诚。后来抱着入乡随俗的心情,请了一封香烧。
我奇怪权亮老师烧香敬佛为何如此虔诚,后来得知他是受过大打击的人:心爱的儿子出世才四岁,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还有其他不可知的原因,注定了他后来坚决皈依佛祖的信念。看书上說:宗教是对人的精神的安慰剂。愈是受过重大命运打击的人,愈是弱势群体,愈是诚信宗教。因为他们要从中寻找精神安慰的药方与精神寄托的力量,以抵御现实为他们造成的巨大痛苦。而我却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所以表现平淡。
从广济寺出来,日已西斜,按照原路向我们下榻的宾馆走去。回望晚照中的采石矶愈加色彩缤纷,风光如画。
作者简历:姓名杨君,又名杨群,安徽省六安市人, 现居合肥。近年创作小说、散文、随笔等,见于《分水岭》《皖人春秋》《首都文学》《胶东文学》《三秦文学》《作家视野》《老丫文苑》《湘西美文》、百度《百家号》《谁写谁清晨》等文学网站微刊、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