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型整车性能集成探究

2023-07-10 22:13:33韦慧红
时代汽车 2023年11期

韦慧红

摘 要:众所周知,迫于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可替代的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汽车市场近几年逐渐涌现大量新能源汽车。面对新的汽车类型,研发团队在开发过程中也将面临巨大的改变和挑战。然而面对挑战也是机遇,汽车研发人永远不缺乏攻坚精神。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经验越来越多,逐渐总结出一些新能源汽车独特属性的研发经验。本文针对纯电车型整车性能集成技术应用管理进行探讨,对于汽车性能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纯电车型 整车性能集成 目标分解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integr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pure electric vehicle

Wei Huihong

Abstract:As we all know, under the increasing energy crisis, alternative new energy vehicles emerged. The automobile market has gradually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 the face of new car types, the R&D team will also face great chang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However,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 is also an opportunity, car developers will never lack the spirit of attack.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more and more experience, gradually summed up some new energy vehicles unique attributes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management of performanc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for pure electric vehicles, which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ehicle performance.

Key words:Pure electric models, Vehicle performance integration, Target decomposition, V-shaped development model

1 引言

隨着物质文明进步,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已由最初的运输和代步工具转变成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除空间等基本需求外,消费者关注点逐渐转变到汽车内在性能好坏,如动力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汽车开发方式也顺理成章实现了由结构开发向性能开发为主导的转变。

汽车性能在整车开发过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整车性能集成也尤为关键,它决定了整车最终呈现的状态。而现今在越来越多纯电车型的涌现,纯电车型性能技术也应运而生。因此,在纯电车型开发中,探究整车性能集成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它与传统燃油车型的要求不同,对纯电车型进行区别探究,可制定出更具适应性的开发方案。

2 整车性能集成技术概述

汽车性能是指和整车产品有关的各项性能指标的综合体,是用户感知和判断产品优劣的重要参考,性能来源于用户的使用感受,是用户需求的直接体现。汽车结构是汽车性能的载体,而汽车性能是汽车结构的表现。

纯电车型汽车性能与传统燃油车型汽车性能相比,有相同的部分,亦有不同的部分,新增性能属性有:充电显示及交互,纯电续航,充/放电性能、电池特性等,传统性能模块主要区别在于动力系统不同,对应的动力系统性能呈现不同,这是最大的区别。当然,动力系统的不同也会影响到其他性能的设计,比如动力系统相关的冷却性能,采用的冷却设计方案不同,环保性能中排放,因为使用电池电机电控的使用,没有废气排放,故而在纯电项目是不适用,底盘和NVH性能的呈现也有不同等等,具体下一节中会详述各部分的不同,见图1。

3 纯电车型整车性能集成技术内容

纯电车型与传统燃油车型并未完全创新,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化的属性,与传动能源车型有差异化属性包括:动力性能,驾驶性能,传动系统性能,空调,制动,NVH性能等,新能源车型新增性能属性有:充电显示及交互,纯电续航,充/放电性能、电池特性等。

纯电车型整车性能集成分类如下表1。

3.1 纯电车型新增的性能属性

纯电续航:包含常温下实际续航能力、高低温续航能力、高速工况续航差异、续航与能耗仪表显示策略;

充电显示及交互:包括充电显示、能量流显示内容、充电提醒、充电口照明、充电枪操作方便性;

充放电性能:常温快慢充时间、高温快慢充时间、低温快慢充时间、放电方便性;

电池特性:电池容量、电池类型和结构、电池衰减、静置一段时间后的掉电量。

3.2 纯电车型与传动燃油车型相同性能的差异属性

动力性:0~50kph的加速;低电量动力性;不同动力模式差异性;高速时加速感(后备动力情况);

底盘性能:IBCU制动效能感受情况;中重度制动时减;速度连续性;Autohold工作平顺性;

空调性能:低SOC时空调制冷、制热效果;制冷制热时的工作逻辑;空调系统工作时产生噪声和振动;

NVH性能:加速、减速NVH性能;怠速时电器部件NVH;高速风噪;低速行人预警声;

环保性:指汽车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汽车尾气排放、回收再利用、驾驶室内空气污染物控制。对于纯电车型来说,没有汽车尾气排放,故此项取消。

3.3 其他性能与燃油车型要求一致

空气动力学性能:包含风阻、整车气密性能等;

安全性:指汽车防止或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能力,以及减少在交通事故中乘员及行人的伤害程度;

电子性能:包含电子电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

可靠耐久性:包括汽車平均故障间隔里程、平均首次故障里程、故障率等,耐久性包括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使用寿命等。

总布置及人机工程:居住舒适性和人机界面性能,具体为车内乘坐姿态及空间、操作方便性、上下车方便性、座椅舒适性、视野等指标。

4 纯电车型整车性能集成关键路径

纯电车型整车性能集成关键路径沿用传统燃油车型整车性能集成正向开发流程,开发过程是通过建立性能开发团队,协调性能模块的均衡匹配,在获取市场输入以及项目的需求后,编制性能开发目标即整车技术规范(VTS),然后围绕VTS进行性能开发,在每个项目节点进行性能评审,汇报性能状态,跟踪解决性能问题,使得整车性能开发及时达到目标,符合设计要求,具体如图2。

整车性能设计与开发的原则: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制定性能策略及卖点。

市场调研:根据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性能是用户需求的数字化体现,用户购买的是性能,而不是任何的零部件。性能必须真实地反映用户需求,并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整车性能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高质量性能要超过用户的期望值。纯电车型市场调研发现,用户重点关注在续航、充电,这是用户焦虑点,在开发中重点关注。

概念技术描述:根据用户需求制定性能的目标范围,需要对竞争产品未来走势的判断。对于纯电车型未来市场的走向,需要提出合适的性能研发方向和型谱,抓住行业领先的风口,如GSEV微型车是非常好的案例。

性能提升方案:与传统车型一致,纯电车型同样需要综合性能目标和基础车的能力,制定出未来的提升方案,重点在于三电匹配。

整车技术规范:纯电车型与传统车型一致,制定整车性能目标,并分解目标到系统、总成和零部件,形成性能开发策略。其中通过指标分解,使各系统清楚本系统在整车性能目标的定位,依据此来确定系统、总成和零件具体控制因素和主要参数等,以有效检查和监督供应商开发水平和开发质量。使整车性能能够得到有效地、全面地控制,以达到设定的技术水平,保证车型开发竞争策略和竞争目标的实现。

项目质量审议:纯电项目各阶段同样对性能目标进行验收评估,确保整车性能在实车的呈现符合设计开发目标。

验证测试完成:所有的性能项完成验证测试,交付整车性能结果。

验证文档归档:文件归档以供后续提升研究。

整车性能集成关键路径,在项目开发中,体现为性能定位、目标分解、方案验证、一致性管控四大阶段对性能目标的制定和达成进行全过程管控,确保整车性能的交付质量,见下图3。

在项目开发中,依据市场输入、对标分析,把用户语言转化为工程语言,形成NVH、安全、CFD、轻量化、动力经济性等各性能目标和详细设计以及物理验证的闭环开发,逐步实现从项目前期介入,及时跟踪,重点落实,不断迭代,实现正向开发技术。

综上,纯电车型的开发过程与传统燃油车型大节点保持一致,在各节点整车性能集成交付的内容上侧重有所不同,对于纯电车型来说,三电选型匹配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其他常规性能传承传统项目成熟的经验开发。

5 结语

本文探讨了纯电车型整车性能集成开发内容和过程,区分了纯电车型整车性能集成内容与传统燃油车型的不同,在纯电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并详述了整车性能集成在纯电项目开发中各阶段的关键路径和交付,对纯电车型整车性能集成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饶洪宇,许雪莹.汽车性能集成开发实战手册.2021.6.

[2]崔胜民.新能源汽车技术.2017.7.

[3]唐瑶等.整车性能在整车开发中的应用管理探究.汽车测试报告,2021.11.

[4]杨孝纶.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上)[J]汽车科技.2007(06).

[5]陈世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