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

2023-07-10 06:31张玲玲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3年26期
关键词:论据古籍论点

张玲玲

阅读综述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论据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最有说服力的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道理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证明和检验过的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原理、定律、公式等,以及经典著作、权威言论、名人名言等。

议论文阅读中关于论据的考点主要有:

1.辨析论据类型,理解其作用。

一般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区分起来比较容易,要注意引用名人言论与名人事例的区别。引用名人言论来证明论点的是道理论据,引用名人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是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能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果引用名言,还能够增加论证的权威性;事实论据通过列举具体、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用事实或道理作对比的论据能使对与错更加分明,使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2.补写论据。

补写论据要注意:补写的内容要真实准确,不能张冠李戴,更不能胡乱编造;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能很好地支撑论点;要典型、有代表性,不宜太生僻;表述力求简洁流畅。

3.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观点在议论文中就是“论点”,即作者的见解和主张;材料在议论文中就是“论据”,即作者建立观点的理由。观点与材料、论点与论据,是统率与被统率、被证明与证明的关系。

典例呈现

让中华文化焕发新活力

◎康 岩

2022年5月,第58届“亚广联奖”评选揭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获得“电视娱乐节目奖”。这档节目能获此殊荣,在于它挖掘古籍中蕴含的精神财富,以“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提炼、展示,为古籍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提供了范例。

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从古老的甲骨卜辞、钟鼎金文、简册帛书,到手抄印刷的书籍手卷、线装书册,历史悠久、卷帙浩繁的中华典籍,承载着中华儿女丰富宝贵的历史记忆、思想智慧和知识养分,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基石和心灵寄托。

推动古籍保护传承,要细化古籍保护措施,提升古籍整理研究能力。首先,要开展古籍普查,摸清古籍资源状况。2020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评选并公布了第6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累计收录古籍13026部,命名203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其次,要改善古籍保存条件,确保古籍资源安全。再次,要提升古籍修复能力,对濒危古籍更要抢救性修复。另外,要根据不同类型古籍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防止低水平重复。

推动古籍保护传承,還要向科技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古籍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心,采用智能化古籍脱酸增强装置对整本古书进行脱酸加固处理,让面临风化消失风险的古籍“重获新生”。江苏省以“珍贵古籍数字资源集成”为基础,统筹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古籍数字资源建设,把各种古籍文化展览从线下搬到线上,让读者在“云端”就能感受中华古籍之美。

推动古籍保护传承,更要挖掘古籍时代价值,实现“古为今用”。准确把握古籍文化内涵,在古今之间实现“搭桥”“联心”“融通”,将古典价值融入当代表达,可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从《典籍里的中国》到《国家宝藏》,从《上新了!故宫》到《唐宫夜宴》……这些“活”起来、“动”起来、会“说话”的古籍,既能迸发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又能带给人们精神给养和智慧启迪,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提供生生不息的思想动能。

留存在中华大地上的古籍,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脉,成为我们厚植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把古籍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16日,有删改)

●借鉴

文章第四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答:

【解析】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画线句子举了江苏省对古籍数字资源建设的事例,属于事实论据,是为了论证本段“推动古籍保护传承,还要向科技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这一分论点,能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专项训练

让事业激励人才

◎马祖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践证明,推进事业、谋划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雄厚的人才实力。新春已至,许多行业在聚才、引才、兴才上出真招、实招,为未来的奋斗铆劲蓄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无论是回溯历史还是观照现实,干事创业离不开人才,成就伟业更仰赖于大批人才涌现。与此同时,人才成长也离不开事业所提供的舞台。事业与人才,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事业是磁场,吸引汇聚人才。志存高远的优秀人才,往往拥有澎湃的家国情怀、远大的理想抱负,自觉将报效祖国与实现人生价值紧密联结在一起。伟大的事业具有强大吸引力、感召力,让天下英才同向汇聚。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愿景,吸引着朱光亚、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投身祖国建设。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召唤黄大年等优秀科学家坚定理想追求、矢志科技报国。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为发挥才智、绽放光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各类人才奔赴干事创业的星辰大海,成就了“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的气象。

事业如沃土,孕育培养人才。人才如粒粒种子,事业似广袤沃野;种子离不开土壤,向上生长需要悉心栽培。厚植事业发展的土壤,遍洒阳光雨露,才能更好助力人才成长。“两弹一星”事业,培养出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等众多科技领军人才;“北斗”全球组网,孕育出大批80后、90后青年人才;载人航天工程,造就了大量专门人才。纵横的现代交通网络,震撼的大型基建工程……成就的背后,是一批批优秀人才的接力奋斗、茁壮成长。

事业似熔炉,考验锻造人才。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干事创业往往意味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也是淬炼能力、增长才干的过程。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多少崇山峻岭需要跋涉,有多少风险挑战需要攻克,有多少矛盾难题需要破解。艰苦创业的环境,磨砺出无数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李保国不求名利、不畏辛劳,把科技成果和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毛相林敢向绝壁要“天路”,成为带领群众脱贫的时代楷模;黄文秀回乡奉献,用生命诠释初心和使命,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不凡的征程、艰苦的创业,历练着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英才。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深刻理解人才发展与事业发展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人才与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必能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为团结奋斗、同心筑梦汇聚磅礴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9日,有删改)

●训练

文章第五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答:

【本期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论据古籍论点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我是古籍修复师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