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萍
因为疫情,去年的寒假长达50天。面对突如其来的超长假期,在我盘算着如何将它过得意义非凡时,正好有人送来了“枕头”——一则食品厂招临时工的启示。在咨询人事部后,我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流水线工人这个阵营。
我应聘的是一家非常大型的食品厂,主要加工各种坚果,如多味花生、炭烧腰果、琥珀核桃等等。
相信很多同人都很好奇工人具体是怎么工作的吧?
刚开始我被分配到内包车间上夜班。上夜班最大的困难是睡虫骚扰。从未日夜颠倒的我,最是痛苦。想睡不能睡的折磨,不禁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小鸡啄米”的窘态。
三天后,我转到了外包车间上白班。7:45是开早会的时间,车间负责人进了15分钟后,大家正式开始长达12小时的工作。
做的活很简单,只是每天的任务各不相同。有一次,组长安排我扎口袋。具体操作就是坐在工作区,将2.5千克的袋子拿起来,打两个结,再扔进筐里。这应该是个几岁小孩都会做的事。我当时还窃喜,终于分到轻松的活了。谁知当我工作到第8个小时的时候,手腕因为频繁地转圈,痛;胳膊因为频繁地举重,痛;腰因为8小时久坐,痛;至于肩膀为什么也痛,不得而知。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分礼盒。就是将地上的礼盒拿起来,六个六个地放在流水线上。走、弯腰,这两个动作我重复了8个小时。当我一瘸一拐地去吃晚饭时,多少和蹒跚的卡西莫多有点类似。剩下的4个小时,我不得不向组长申请换岗位。
在这短短的十五天里,每当下班时,我的身体总会有某些部位发出无声的抗议。
快乐的时光也是有的。比如,当我饿了的时候,腰果、板栗、碧根果……随手可得。
一天,我在制造车间负责挑腰果残次品。所谓残次品,不过是几颗粘连得厉害的腰果因为外形不合格而惨遭出局。多好的果子呀,多浪费呀!于是我像只小松鼠一样,不停地往嘴里送。经此一次,我感觉这辈子对腰果的执念可以放下了。
夏威夷果的残次品是最多的,奈何果子外面裹着一层芥末,我尝了一个就放弃了。
接下来说说所有朋友都关心的工资问题和工时问题。
白班13元一小时,除去吃饭时间1小时,一天工资11×13=143元。晚班15元一小时,除去吃饭时间0.5小时,一天工资15×11.5=172.5元。
可是,仅仅只12个小时吗?不,还得加1.5个小时。赶路呀,换厂服呀,还得开早会呀。(对于开早会在工作时间12小時之外这事,我特意咨询了有关人士,他给我的解释是:违法操作。)如果是坐厂车上下班,那还得加一个多小时呢!
这个寒假,我不仅了解了工人的工作状态,更大的收获是和家长换位后对我工作的反思。
以前,我和同事们总是抱怨家长们对孩子不管不顾,不闻不问。如今才知道,当你一天工作12个小时,哪有时间教孩子?哪有精力管孩子?
工友们一般是一个月休息一天,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请假的。为了挣钱,大家都不舍得休息。20点30至21点到家,洗漱一下,再做点家务,基本都是在23点左右才能休息。倘若上的是晚班,孩子去上学了,她还没到家;给孩子做好晚饭,又要出门了,谈何辅导呀?这种情况在农村家庭尤为突出。“我搬起砖头就没法抱你,放下砖头就没法养你”这句话,道尽了工人们的心酸和遗憾。
家园共育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康丽颖指出:“家校社共育是家长、学校、社会在明确主体责任的情况下多方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然而,当家长在为小康生活早出晚归时,教师能否将育人的重任往自己肩上倾斜?作为应胸怀“国之大者”的乡村教师,我想这样做:
1.利用延时辅导的时间,尽量让学生在校完成家庭作业,不要求家长每天检查和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不管事大事小,我能解决的尽量不惊动家长,减轻家长的负担。
学校要求学生为环创工作带些盆栽,我可以带着学生种。学生没带书,我可以;学生裤子湿了,我也可以;学生长虱子了,我还可以……
2.我要把更多的时间留在教室。严格管理学生,体贴关心学生,将育人的担子挑多一点。将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作为我每天工作的一部分。作为老师,不要想着孩子的问题解决不了,就找家长解决,在学校的事,主要是老师的事,家长仅能协助与配合。
3.和家长常联系。我先给自己订了一个小目标:每学期和每位家长至少联系一次。既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提醒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思想动向。坚决不“请家长”。
4.要求学生每天做家务并在群里打卡。洗个衣服拖个地,既可以锻炼自己又可以减轻家长的家务负担,一举两得。
5.利用家长委员会和村委会的资源,尽量争取机会让孩子们能真正地体验流水线工人和技术型人才一天的工作。用实践带动学生,有比较,有切实地参与,才会为以后有选择工作的权力和自由、为过更有尊严的生活而发奋图强。参观和采访远没有成为其中一员来得刻骨铭心。最后以一堂富有针对性的思政课来达到情理交融、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效果。
6.请上级领导和家长赋予我们更多的管教权力,让老师们敢管,敢做。现在的教育法规放大对孩子的保护,家长们对孩子无条件地袒护,逼得老师们不敢管,不敢教。谁的立场都不算有错,但过犹不及,一旦过了“度”,最无奈的是老师,最受害的是孩子。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的理解是老师要像父母一样,有为人父母的责任感,为之计深远。既传授本领,也传授学会本领的方法;既培养习惯,也培养习惯背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人人有选择、个个成其才”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