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美艳
【摘 要】 为深入挖掘经典著作中的学术思想,笔者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针具选择、不同刺法以及取穴规律等方面对《针灸甲乙经》全卷中腰痛的条文进行归纳总结,以探究皇甫谧的学术思想,为腰痛的临床诊治拓宽思路。
【关键词】《针灸甲乙经》;腰痛;针灸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3)11-0012-03
Abstract:In order to dig deep into the academic ideas in the classic works,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provisions of low back pain in the whole volume of the A-B Classic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etiology, treatment principles, needle selection, different pricking methods and acupuncture rules, so as to explore the academic thinking of Huang Fumi and broaden the thinking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low back pain.
Keywords:A-B Classic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Lumbago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針灸甲乙经》全名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是晋代皇甫谧在魏甘露年间将《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及《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著作中的针灸内容,以“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的方法汇而为一编撰而成,是我国现存内容较为完整的第一部针灸学专著,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1-2],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对针灸学术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腰痛是继头痛和关节痛之后的第三大常见疼痛,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其在《针灸甲乙经》中既可作为主症出现,又可作为兼症出现,论述较多且杂,笔者通过对《针灸甲乙经》中腰痛的相关条文进行梳理总结,并结合文献及临床实践从腰痛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针具选择和取穴规律等方面浅析《针灸甲乙经》对于腰痛的诊治特点,为临床诊治腰痛提供参考。
1 腰痛的病因病机
1.1 经络病变 根据腰部的经络循行,本经络发生变动则其循行部位出现病变,即腰部疼痛。《卷二·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上)言:“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脊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腘如结,踹如裂,是谓踝厥。”[3]35经络具有联络脏腑、形体官窍,运行气血,抵御外邪的作用,当外邪侵袭经络或其他原因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则出现相关经络循行部位的病变。足太阳膀胱经“夹脊抵腰中”,当其受邪,腰痛如折。
1.2 筋经病变 十二筋经是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能约束骨骼,活动关节,保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维持人体正常姿势。在《卷之二·经筋第六》记载:“足少阴之筋……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3]54此可见足少阴之筋循行于至腰部,其病变可引起腰部向后反折不能前俯。
1.3 脏器位置大小异常及局部压迫 《卷一·五脏大小六腑应候第五》曰:“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俯仰,易伤于邪;肾高则善病腰膂痛,不可以俯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俯仰,为狐疝;肾偏倾则善腰尻痛。”[3]8腰为肾之府,腰为肾之精气所覆盖之处,当肾脏大小及位置异常,引起气血不畅,导致腰部疼痛,故肾脏大小需正常,位置需端正,肾气需和顺。
1.4 外邪致病 外邪入侵能致腰部疼痛是中医普遍的认识[4]。《卷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上)记载:“伤寒一日,太阳受之。故颈项与腰脊皆痛。”[3]173寒邪入侵经络,即可发生经络循行之处的病变,足太阳膀胱经可循经过腰部即可引起腰痛。《卷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上)言:“肾热者,先腰痛胻酸……”[3]175邪热侵及经络,即可发生经络循行之处的病变,其脉属肾络膀胱,故而腰痛腿酸[5]。《卷十·阳受病发风第二》(上)云:“肾风之状,多汗恶风……腰脊痛,不能正立。”[3]253风邪入侵肾脏,且腰为肾之府,故可引起腰痛。
2 腰痛的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在治疗腰痛时总体原则是清热温寒,补虚泻实,这同时也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6]。故治疗腰痛时需要辨明其虚实寒热,以泻其实补其虚,清其热温其寒,达到阴阳气血调和,病邪自除,内外自安[7]。
2.1 清热温寒 清热即热者疾之,当热邪侵袭脏腑经络出现腰部疼痛应浅刺疾出血,手法宜轻宜快,不留针。《卷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曰:“颈项痛不可以俯仰……腰背痛, 大杼主之。”[3]183浅刺大杼使出血能祛风、清热、舒筋骨,适宜外感发热见腰痛者。
温寒即寒者留之,寒邪侵袭所致经脉拘挛引起腰痛应深刺而久留针,以温经散寒、调和气血。《卷五·针道终始第五》曰:“病痛者阴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亦阴也,深刺之。”[3]142《卷五·缪刺第三》:“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刺枢中以毫针,寒则留之。”[3]134寒邪侵袭足少阳经引起腰部拘挛疼痛,三寸毫针深刺环跳穴,且应久留其针,以温经散寒而止痛。
2.2 补虚泻实 补虚即虚者补之,指通过针刺使身体局部多余的气血阴阳转输到不足之处,以达整体阴阳平衡。《卷二·十二经脉络脉之支别第一》(下)记载:“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其病气逆则烦闷,实则癃闭,虚则腰痛。取之别。”[3]42足少阴肾经的别行络脉,向外贯穿腰脊,当其发生病变,引起腰部不适,针刺大钟行补法,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
泻实即盛者泻之,菀陈除之,对于瘀血闭阻或邪入经络,郁结不解形成的腰痛当用刺血疗法以消瘀散结,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止痛目的。《卷九·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背少腹控睾第八》云:“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便难……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3]236腰痛并见脉络瘀血取足少阴的涌泉和足太阳经的昆仑穴均刺之出血以泻其实邪,疏经通络。
3 治疗腰痛的针具选择
在腰痛的针灸治疗中,大部分采用毫针治疗,以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在经筋病变所导致的腰痛中,一般采用火针治疗,即“燔针劫刺”,以温经散寒,通经活络。在《卷五·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中论述当虚邪贼风深着腰脊关节导致痹证,选用长针治疗以祛除深藏体内的邪气。
4 治疗腰痛的不同刺法
4.1 缪刺 由于络脉病变,导致其疼痛部位与经脉分布部位有所区别,故采用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方法,即“缪刺法”。在《卷五·缪刺第三》载:“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息。刺其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左刺右,右刺左。”[3]134针刺腰尻部的骨缝当中及两旁肌肉上的下尻穴,即腰部的俞穴,左病则刺右边,右病则刺左边。
4.2 刺血法 在《针灸甲乙经》原文中,腰痛的刺血疗法记载较多,即刺络放血疗法。《卷九·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背少腹控睾第八》载:“解脉腰痛如列……刺之血射以黑,见赤血而已。”[3]238可见放血量之大。
在治疗腰痛的原文中,刺血疗法记载不仅多,且放血部位各有不同,包括腘窝放血、胫骨前缘放血、某些腧穴放血以及其他部位放血。其中腘窝部位的刺血疗法较多记载,如:“足太阳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渴,渴止汗乃出,难已,间日作,刺腘中出血。”[8]“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太阳正经去血,春无见血。”等条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可以采用腘窝放血的方法来治疗腰痛,这可能是考虑了五腧穴理论和标本根结理论的结果[9]。
4.3 燔针劫刺 文中对于经筋病变产生的腰痛,大都采用燔针劫刺法,即治疗时采用火针,快进快出以达到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止痛。《卷二·经筋第六》中载:“足少阴之筋……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痛为输。”[3]54
5 腰痛的针灸取穴规律
5.1 循经选穴 过腰部经络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筋、督脉、足少阳胆经,根据“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取穴规律,腰痛治疗选穴时大多以上三条经脉穴位为主,《甲乙经》条文中记载膀胱经腧穴常取委中、昆仑、申脉等,督脉腧穴常取是腰俞、水沟等,胆经腧穴常取环跳、阳陵泉等。
5.2 异经选穴 条文中记载腰痛病因复杂,且与其他脏腑间关系密切,治疗在选取本经腧穴同时兼顾相关经络腧穴,如腰痛与肝肾两脏关系十分密切,“腰为肾之府”,肾经“贯脊属肾络膀胱”,肝经循行路线也经过腰部,常取腧穴复溜、太溪、行间、章门等。《卷九·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背少腹控睾第八》云:“腰痛不得转侧,章门主之。”[3]239
5.3 辨证选穴 本病可由各种外邪致病,因此,条文中记载本病治疗多辨证选穴,如《卷九·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背少腹控睾第八》言:“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骭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天见血。”[3]237是对《针灸甲乙经》辨证选穴治疗本病最好的例子[9]。
6 结论
综上所述,腰痛属于临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针灸甲乙经》中条文对腰痛的病因病机、诊治原则及取穴规律等均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腰痛的病因主要包括经络病变、筋经病变、外邪侵袭等,描述详尽,分类多且完整;治疗原则上“热者寒之,寒者温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贯穿始终,针具选择多样,毫针、火针、长针等;针刺手法可根据病情选择缪刺、刺血法、燔针劫刺;选穴方法不拘一格,但都要根据辨证的结果来选择[7]。《针灸甲乙经》是继《内经》之后对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其理论至今依然有效地指导着针灸临床,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但其中有些内容较难理解,也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以供临床应用。另外,通过以上初步分析探讨可以看出,治疗腰痛时需考虑整体因素,临证细细揣摩,证属何因, 归何经,用何法,取何穴[10],切不可对条文生搬硬套,曲解含义,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张建斌.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学术框架的解构[J].中国针灸,2015,35(1):87-90.
[2]李长灵,雒成林.《针灸甲乙经》论治头痛探析[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7):16-18.
[3]晋·黄甫谧(编集),黄龙祥(整理).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针灸甲乙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5,54,8,173,175,253,183,142,134,42,236,238,237,239.
[4]朱少兵,张龙君,陈建良,等.腰痛病因病机述略[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7):502-503.
[5]王会霞,李菊莲.《针灸甲乙经》胁痛的诊治特点[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1):787-788.
[6]雷鳴,金荣疆.针灸治疗腰痛探讨[J].吉林中医药,2010,30(5):416-417.
[7]宋宗胜,刘箐,唐巍.《针灸甲乙经》胸痹心痛的诊治特点探析[J].吉林中医药,2022,42(2):142-145.
[8]王军.针灸甲乙经:新校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35-318.
[9]徐彦龙,徐秀梅.《针灸甲乙经》治疗腰痛特点分析[J].西部中医药,2013,26(12):33-34.[ZK)]
[10][ZK(#]陶首亚.针灸治疗腰痛探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5):331.
(收稿日期:2022-09-22 编辑: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