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afael Moneo“反映设计”理念的建筑评论教学模式研究

2023-07-10 11:36王晓健孙小叶王子瑄
关键词:拉斐尔

王晓健 孙小叶 王子瑄

【摘   要】   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是建筑评论教育的核心思想,探寻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建筑本质的教学模式是建筑评论教学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拉菲尔·莫内欧的建筑设计思想及其作品的分析研究,总结其设计手段与教育理念,建立基于“反映设计”理念的教学模式课程模块,以期为今后建筑评论课程的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   拉斐尔·莫内欧;反映设计;建筑评论;建筑教育

Study on the Teaching Model of Architectural Criticism Course Based on Rafael Moneo′s "Reflective Design" Concept

Wang Xiaojian, Sun Xiaoye, Wang Zixuan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 China)

【Abstract】    Improving students' discernment is the core idea of architectural criticism education, so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architectural criticism teaching to explore teaching modes that facilitate students' deep thinking about the essence of architecture. By analyzing and studying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ideas of Rafael Moneo and his works, the paper summarizes his design methods an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establishes a curriculum modul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reflective design"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future reform of architectural criticism courses.

【Key words】     Rafael Moneo; Reflective Design; architectural criticism;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TU-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3229(2023)02- 0121 - 04

0     引言

拉斐尔·莫内欧曾说“一旦一个建筑落成,建筑师的存在就会很快消失,建筑将拥有属于它自己的生命”。这位来自西班牙的世界著名建筑师与教育家,凭借对建筑本质的深刻理解,主张不同方案的不同应对方法,摒弃为彰显风格而自行掺杂个人色彩的做法,强调从使用者角度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通过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一位建筑师对建筑永恒性的执着追求以及对建筑本质的不懈探索。面对日趋多元与复杂化的世界,莫内欧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设计理念——“反映设计”。即通过对场地、建筑物、建造方式以及材料的充分认知,针对性地反映现实感受的设计思想[1]。

1     反映设计教学模式创新的背景阐述

建筑评论课程是深化建筑理论知识与培养理性思考能力的思辨性教学[2]。在过去的课堂讲授中,组织学生针对某个典例进行历史背景、技术手段、外观形态等方面的评价、批评或是补充,帮助学生理解建筑背后蕴含的设计理念与思想,将“不可说”的具体对象,转化为可讨论的议题[3]。然而课堂上经常出现“老师论述,学生盲从”的现象,学生独立自主思辨的能力不足,缺乏对建筑理性与人文性的分析,难以深入挖掘建筑本质的内涵,因而在今后的设计中常常感到迷茫,“不领其神而仿其形”,客观上制约了建筑学教学创新性的提高。因而探寻利于学生深入思考建筑本质的教学模式是建筑评论教学的重要课题。

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入推进,导致鼓吹“潮流”与“标新立异”的建设项目与日俱增,然而只顾风格形式的表层创新,却忽视了人们对功能、造价与结构合理性需求的问题。舒尔兹认为:不断涌现和翻新的风格是一场骗局,是使严肃主题转向世俗化的根源,成了“昙花一现”和“时髦”的同义词[4]。建筑本质上是理性实践与历史人文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筑评论课程也应平衡两方面视域的整合,但是建筑评论课程的内容往往流于各种历史符号的形式,忽略针对性实践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中具有实践经验上的局限性。莫内欧“反映设计”理念非常注重对建筑本质内容的思考,不仅汲取历史人文的营养启发设计,更能将自己的设计作品放在理性实践中进行阐释。因而,从莫内欧“反映设计”理念出发,了解其设计过程中的反映实践方式以及相应的设计理念,是学生在建筑评论课程中深入理解建筑本质的有效教学模式。

2     反映设计教学的课程模块构成

建筑评论教学及其相应的文献阅读、实地考察和论文写作课程,贯穿于建筑学科培养的知识体系与实践体系之中[5]。为推进“反映设计”教学模式的目标,课程安排分别将“文本解讀”“案例考察”“评论实践”贯穿于整个建筑评论教学过程中(表1)。

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阶段模块布置,打破了原有固版、教条式的建筑评论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领悟经典建筑作品的同时,从中提取凝练设计方式与理念,形成自己的一套兼并理性与人文性的建筑本质的思考,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自主性。

3     反映设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分析

3.1   文本解读阶段

莫内欧的设计作品注重针对具体项目問题的回应,作为实用主义的倡导者,他的“反映设计”集中体现在建筑设计策略方面[6]。然而学生囿于对跨学科交叉融合、数字信息化、智能化等新型学习模式的盲目探索,造成建筑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以至于缺乏历史与人文性的关注,忽视了建筑的本质意义。事实上,我国现代建筑教育的衔接者与开拓者杨廷宝先生,早已坚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道路,鼓励学生在实际参与的项目中接受人文环境的熏陶。建筑的“反映设计”理念在我国建筑教育体系中早有体现,只是快速发展的时代导致学生专业思想的根基薄弱,也就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连续性的断代。

在文本解读阶段采用图解方法展开研究,对“反映设计”理念进行提炼是教学研究的重点。以梅里达国立罗马博物馆与穆尔西亚市政厅扩建为例,两者都是在历史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加建、改造,但针对不同历史背景与场所环境,两者在设计策略方面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国立罗马博物馆建立在历史的废墟上,在构造方式与材料运用上都很好地呼应了古罗马建筑(图1),使老建筑的风格与历史得以延续传承,呈现有机融合的态势(图2)。

穆尔西亚市政厅的扩建体现了莫内欧对城市场所的态度,将建筑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同时保留其特点,新建筑与对面的大教堂形成两者对峙的关系,体现穆尔西亚公民以及市政府的权利(图3),并且采用石材堆砌建筑面,建筑表面进行水平与垂直的随机定义,像是跳动的音符(图4),同时新旧建筑在水平方向上高度相等,体现了历史的延续(图5)。

因而,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了解莫内欧对待不同场所与历史背景的设计策略,以及在设计过程中运用灵活多元的方式解决问题,对待场所历史的不同态度造就差异性实践设计的手法,是本阶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鼓励学生在对待问题时,注重采取客观、理性的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通过对建筑问题的敏锐分析,逐步深化理解建筑的本质。

3.2   案例考察阶段

在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并竞相模仿其风格的建筑大师理查德·迈耶,是现代建筑“白色派”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彰显着纯净的形式与理性的思维,十分符合现代教学的特点。以Smith House为例,基地的东南向是风景优美的长岛海岸,根据基地特征确定了住宅的轴线关系,从公路望向住宅时,可以看见西北向一条斜坡通道,顺着坡度道的引导进入到屋内,体现出建筑与场地的有机联系(图6)。在案例考察阶段,学生根据建筑案例自主总结建筑本质内涵因素,是本阶段的重点以及难点,此阶段对提升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并保持正确的设计态度具有促进作用[7]。学生列出的建筑本质因素中包括建筑与场地的关系、建筑与人的关系、建筑与历史、建筑功能需求、建筑构造方式、建筑形态色彩等(图7),并通过经典案例的建筑设计操作方式提取出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总而言之,学生在自主提取建筑设计中的本质内涵因素时,比较准确地得出了相应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建筑理性认知与人文关怀的能力。

3.3   评论实践阶段

评论实践阶段用于强化学生逻辑思考与理性思维能力,可以用专业语言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从理论转向实践的重要环节,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前期知识的积累以及叙述能力。将自己对某个建筑物的理解,转化为具体操作或者文字语言表达的实践。其中,本质的提取、建筑具体问题的思考以及相应的“反映设计”策略是评论实践的重点和难点。本质的提取是评论实践的基础,学生在前期案例探索阶段,设计手法的总结提炼对后续重新思考并形成自主思辨标准具有重要影响。每一位学生对建筑的理解都不同,因此应该具有属于自己独特的理解角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评论理念,从而在复杂的外界环境中保持清醒和理性的头脑。对于建筑具体问题的思考以及相应的设计策略是学生深入解读建筑大师经典案例的基础,不求甚解的讲授与研究只会流于建筑的表面形式,只有深入领会才能在经典案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设计方法。

4     结语

莫内欧的这种对待建筑与其周围场所环境的态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设计都树立了榜样——应摒弃盲从,形成独立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秉持着客观、理性与人文的态度,对每一个具体的操作项目都应找到灵活适合的解决办法。中国道家名著《道德经》中有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大拙至美”是对“反映设计”的绝妙概述,看似朴实甚至愚笨的形态,却蕴含着万象森罗的方法与思考。

基于“反映设计”的建筑评论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辅助学生深入理解优秀建筑作品设计策略的方法,着重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以及思辨能力,摒弃盲目肤浅的形式模仿,将关注重点放在对于建筑本质的思考方面,并通过文本解读、案例考察与评论实践三个阶段的教学模块设计,强化学生对建筑设计价值观以及建筑设计责任感的树立。通过深入学习莫内欧的设计思想,我们发现建筑师不仅要在每个项目中发现不同问题,还要以客观实际的操作方式解决问题,这就是设计中对于现实的“反映”。相关教学模块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并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放.“反映设计”(Reflective design)的探索——拉菲尔·莫内欧建筑设计思想及作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2] 林小松,吴越.建筑评论课互动式教学实验[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108-109.

[3] 李华,沈旸.概念辨析:建筑评论的思辨实践[J].建筑师,2019(5):4-6.

[4] 魏春雨.建筑类型学研究[J].华中建筑,1990(2):81-96.

[5] 毛华松,陈琪玲,杜春兰.“由情入理”——基于原型认知的中国园林史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园林,2017,33(4):63-67.

[6] 卢恺.拉斐尔·莫尼欧建筑作品“反映式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7] 王妍妍,廖清华.思路与表达——公共建筑设计教学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0(4):126-128.

[收稿日期]   2022-04-12

[基金项目]   河北省研究生示范课程建设项目(KCJSX2020081);河北省省级一流专业(SJ210130201)

[作者简介]   王晓健(1964- ),男,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拉斐尔
拉斐尔的艺术
——不可能的相遇
佩鲁吉诺&拉斐尔:到佛罗伦萨去吧!
拉斐尔·维诺里:专门化设计不是建筑设计最好的解决方案
永恒的恬静少年:拉斐尔
研究:拉斐尔或死于“与新冠相似的肺病”
为绘画而生的艺术天才拉斐尔
拉斐尔 下
为绘画而生的艺术天才 拉斐尔
拉斐尔 上
米开朗基罗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