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双双
传统教学模式下,大部分课堂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师进行,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道德与法治课程枯燥乏味,学生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丧失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容易在课堂中失去教学热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当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在情境教学中设置一个主题人物,以达到更完美的教学效果。
所谓“主题人物故事式”教学设计,就是立足于新课程所使用的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的内容,以教学目标为导引,将每课时相应的主题人物和学生能够认知并理解的相关材料设计成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与课堂情境教学有机串联起来,用学生所熟悉的主题人物导引到他们未知的知识上,用人物身上所发生的事件(部分学生的经历可能与主题人物的故事存在相似之处)设置成的问题,导引出不同的教学重点,从而使学生在比较轻松又似亲身经历的教学情境里更好地掌握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设置主题人物进行情境教学呢?笔者有几点建议——
选择合适主题人物,打造生动课堂
情境教学中主题人物的选择,应遵循正面性、公众性和典型性这三个原则。同时,教师应选择人物身上与教材内容联系最为紧密的一件事或几件事来完成整个情境教学。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燃灯校长张桂梅”的事迹。张桂梅长期坚守在贫困山区、为教育奉献一生的人生选择正与这一课的三维目标所切合。又如,“青春的证明”一课分为“青春飞扬”“青春有格”两个小框题,教师在对这两个小框题进行教学时,可以选择周恩来、杨利伟、迈克尔·乔丹等作为主题人物,这些人物身上的共同特点都是在青春时代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抱负,并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最终获得成功,是“证明青春”的绝佳例证。
巧设主题人物问题,打造活动课堂
“主题人物故事式”应突出课堂知识结构的连续性,要围绕主题人物的故事,串联零零散散的知识点,使教材基础知识更具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有效掌握教材知识、把握主题人物的特点。对于主题人物材料问题的设置,教师应细细斟酌,既要考虑人物材料问题与教材知识联系的紧密程度,又要注意人物问题设置的类型,如果设计的问题只是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如直接提问学生“某某某经历了哪几件事,分别体现出了哪些意志品质”,学生会失去认真思考问题的欲望,整个课堂氛围就会显得沉闷无趣。所以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关于人物“动态”问题的探究活动,如“小小演说家”“我是辩论高手”“小剧场表演”等。
串联主题人物事件,构建有效课堂
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说明一个知识点,直接将各种人物事例完整地“搬运”过来,导致一节课上引用的人物事例达到数十个。这些碎片化的教学情境,由于少了转折过渡,给人以突兀的印象。学生被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情境牵着走,很难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选择以人物为情境挑选教学主题时,应有目的性地挑选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与课本知识内容、结构相对应,把故事带入场景,再把这些场景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大故事背景。当无法将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且人物事例内容不够丰富時,可以打造“虚拟场景”,根据知识点编造出恰当的情节——此时所选取的人物不再是名人,而是教师自己或者活跃在学生身边的人。如在教授“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时,教师可以列举亲身经历过的法律相关事件,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更能达到使学生信服法律、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教学目的。
总之,以人物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可使学生在角色代入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课堂的人文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