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姝欣
妈妈牵着我的手,引領我渐渐步入诗词的殿堂。
小时候,妈妈教我背诗:“锄禾日当午”“白发三千丈”。我不知道这些诗句的意思,也不明白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只是懵懂地在平仄间游走。
那一天,妈妈下班回来晚,一进门便见我哭红着眼睛。我拉住她的衣角不放,妈妈忙问发生了什么事,我极不情愿地说:“妈妈不在家,一个人背诗好不开心。”妈妈心疼地替我擦干泪花,陪我躺在小床上,一句一句地背起诗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
有时也曾远离诗歌,少年的心事总是难以捉摸。有一段时间,我突然讨厌起诗词来,因为会背诗仿佛并不能引来他人羡慕的目光。妈妈并没有责怪我,只是悄悄收起了《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码在了书架的最高层。那些平仄,渐行渐远。
妈妈依旧每日背诗。她说,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迷失方向。我有点儿木然,还不能理解她话语的含义。那天,我哭红着双眼回到家,跟妈妈愤愤地讲述着在学校遇到的“不公”。她没有劝慰我,只是淡淡地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怔住了,也忽然间释然了。这时我猛然发现,诗词竟有排忧解难的能量,激励我不断成长。
我再次翻开发黄的诗词旧册,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快乐的时光。妈妈问“君家在何处”,我答“孤客最先闻”;她品“何处秋风至”,我道“幽人应未眠”。与妈妈品味“春花秋月何时了”,与她探讨“浮沉千古事”,争论“屈子怨何深”,那些古老的音韵又回到了面前。我平静了,又澎湃了,突然间感觉诗香四溢。
而今,妈妈的鬓间落下了微霜,她的记忆力也大不如前,可她仍然那么热爱诗词。在她的影响下,我又热情洋溢地沉浸在诗词的世界……
(指导教师:庞玉静)
点评
妈妈,亦母、亦师、亦友。诗词的平平仄仄,增强了作者对妈妈的感情,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也加速了自己的成长进程。这位妈妈确实让人肃然起敬!文中引用了大量的诗词佳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也展现了作者的文学底蕴。
(张明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