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融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2023-07-10 18:55谈明翔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赞美课文能力

谈明翔

如果将审美与教学联系到一起,你是否首先会想到音乐、美术呢?除了声音与图像给予人们的观感刺激,语言文字同样有着类似的功能。而文学鉴赏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其过程往往更长。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能否在自己的教学路上带着学生一同发现美、感受美、试着表达美,需要无穷的智慧。

一、明确目标,把握提高审美的意义

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意识与能力,是由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决定的。课标中谈到,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祖国语言文字及其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初步具有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为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启迪心智,温润心灵,陶冶高尚情操,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最终教学目标。

1.审美的提高源于懂得鉴赏

好的文学作品有千千万,但任何一部作品,都需要合格的欣赏者。就如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文字的品读能力,是衡量审美水平的一杆秤。《四季之美》通过诗歌的方式,赞颂了春夏秋冬各有千秋的美。乍看之下,清少纳言的语言浅显易懂,但细细品读,你会发现她没有选取四季中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而是选择了四个在作者看来最迷人的时段,其观察四季的角度独树一帜。再读上几遍,你又会惊叹于作品中对色彩、动静的拿捏恰到好处,仿佛自然界中有着刻意的安排。这部作品能让人清楚地感觉到,自然界的美是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观察和欣赏的。欣赏的角度不同,感受也会不同,但只要发自内心,就是对美好事物最佳的定格方式。

2.审美的提高利于个性创造

当今时代,创新、创造被越来越多提及。而国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蒸蒸日上,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中国企业正在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开创新的局面。我们常把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挂在嘴边,所以行动上也要跟得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从美好的事物中汲取灵感,再加上个人认知体系中的贮存与积累,以及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属于自己的东西”才会出现,从而避免造成学生的文章空话多、假话多、套话多,缺少真情实感,没有体现出“美”的元素。结合语文学科的特性,用阅读吸收具备审美价值的文化载体,用写作抒发富有个性的情感表达,这既是一种不断提高审美的方式,同时也会形成良性的循环。

二、行动落实,打造富有美感的课堂

教室是学生接受教育最重要的场所,而课堂上的40分钟对于学生的作用和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应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笔者认为,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1.举一反三,拓宽艺术视野

课堂上扎扎实实地用好课文,便把握了重要的教学资源,但教语文决不能与教课文画上等号。只有充分发挥课文的引领作用,根据课文内容展开适当拓展,才能让课文的影响由点到面地散布开来。这也是统编本教材出台以后,以课本为指导方向,大量阅读被越来越多提及的原因。但课文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课文所能呈现的画面以及作者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也是有限的,对课文内容进行甄选,辅以课外资料的引用,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样才能将课文的育人价值最大化。

在教学《四季之美》一课时,我们常把第一个重点落在每个段落开头的中心句上。“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这是具有音律美又结构工整的语句,这样的语句一定会成为语用教学的重心。卞立强先生的翻译是美的,但这富有诗意的话语,就不能以其他的方式体现吗?于是,笔者在设计教学时,寻找到了该段语言的多种翻译。

它们有的半文半白,简洁、明快;有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对于外文作品的翻译,每个版本没有好坏之分,翻译者的生活环境、知识背景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学生亦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心目中最欣赏的句子熟读成诵,也可以对比着进行阅读。其目的殊途同归,都是品味作者表达方式的精妙。类似的拓展还能运用在这首诗歌的第二段、第三段:在讲到明亮的月夜时,自然地拓展“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明月皎皎兮中夜来”“圆月犹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这些文人墨客的语言形式虽然多样,但对于明亮月夜的赞美却是一致的。还有秋日黄昏的场景,《四季之美》中以静态的环境衬托飞鸟的动态美,类似的写法在学过的课文《鸟的天堂》中也出现过,教学时可将之联系起来。

不难发现,在课文教学时查询适当的资料作为补充,能够让学生的文学欣赏目标由单一走向丰富。只要日积月累,学生审美鉴赏经验的增多定能促进能力的提高。

2.扎实素养,营造艺术氛围

语文课要想上得好是不容易的。因为师生在进行语言交流的时候,本身也是在开展语用的习得和情感的交互。这就是提倡创设课堂情境的原因。对于像《四季之美》这样的文章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它本身具备诗歌独特的韵味,更重要的是它歌颂了自然之美,这种美存在于人们日常的生活,却需要善于发现美好的眼睛去观察、去感悟。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营造合适的意境尤为不易。教师的每一个提问、每一句理答,都要与情境相扣。例如在导入部分,如果以“在你的心目中,四季最美的是什么”开头,那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补充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让诗意气息扑面而来。当课堂进行到朗读阶段,教师可以配上范读音频,也可以加上背景音乐先自行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先沉浸到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中,再进行朗读,这样的朗读才不会与情境格格不入。

若是40分钟的课堂教学始终保持着适切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听课学习,那么对于学生来说,经历这堂课,就如同置身于花园餐厅品尝美味一般,本身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对美好文字的感悟则水到渠成。

3.向读学写,内化艺术表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一篇文章、一部作品,听别人说得再多,不如自己细细读一读。读再多遍,其实也不能真正做到会运用,这时候就需要动笔试着创作。而儿童的创作不仅要围绕“阅读”“写作”活动本身,还应将重点延伸到“创意”,即强调通过读写活动促进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創作的形式未必要拘泥于课文所呈现的表达方式,但对于赞美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的作品,赞美的方向则可以刻意模仿。阅读《四季之美》,能够为我们所感受的是四季的色彩美、景物的动态美、作者的感受美。在设计课堂练写的环节时,笔者将这三点作为赞美美景的抓手,并将焦点定在了学生的家乡,以图片和短视频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家乡的季节美,要求学生在写作时也能尽量展现出景物的色彩之美、动态之美,抒发自己的感受。搭建好这样的框架后,学生能够在模仿的基础上了解表现一个地方某一季节的美丽时可以切入的角度。

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是无数文学作品经典的主题。统编本教材从一年级开始便有不少课文体现着自然界的奇妙。而奇妙在哪里,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告诉读者的,这都需要读者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去挖掘,这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往往高度重视核心素养在读写结合中的实践。笔者认为,应通过阅读感悟作者赞美的路径,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心中的赞美,以此方式促进学生在读与写的结合中提升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洞察力和对文学作品的品鉴力,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对于把握好语言文字这一重要的审美对象,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至关重要。明确了提高审美的重要意义,并通过打造富有美感的课堂,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氛围营造的熏陶、读写融合的创造,相信对学生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都将起到客观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江苏常州市龙锦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赞美课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远离否定式赞美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写一句赞美别人的话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背课文
赞美胡子(共4则)
多一句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