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震 敬雪琰
【摘 要】随着21世纪中国动漫产业快速发展,国家对于动漫产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中国动画影片数量及动画创作技术得以不断提高,中国动画逐步踏上快速发展的轨道。当前我国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人民物质水平得到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增长,人们对影片文化内涵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葫芦兄弟》作为中国动画20世纪第二个繁荣时期代表作品之一,是中国动画泰斗级作品,一直以来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因此,本文将从该动画影片中的四足动物角色入手,探析四足动物角色动作的运动规律在剪纸动画影片中应用方向,使剪纸动画影片中四足动物角色运动规律更加有章可循,也可将剪纸动画制作过程能够被更多人所熟知。
【关键词】中国剪纸动画;动画运动规律;四足动物角色
【中图分类号】J528.1;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7—100—03
引言
剪纸动画是以纸或布料为原料制作的定格动画,中国剪纸动画包含戏曲、皮影戏等多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1958年,上海美影厂成功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剪纸动画影片《猪八戒吃西瓜》,而后又相继推出了《渔童》《山羊和狼》《济公斗蟋蟀》《葫芦兄弟》《人参娃娃》 等多部优秀剪纸动画影片,此类蕴含传统剪纸文化元素的动画影片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中国剪纸动画是民族化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视觉表现形式,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1]。
近几年全球化发展持续深化,我国的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如今在动画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关注剪纸动画,但更多研究者关注的是剪纸动画在美学角度或者新媒体技术下的发展,对剪纸动画中角色动作运动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四足动物角色的运动规律研究也较为欠缺。基于此现状,本文将以《葫芦兄弟》为例,从该动画四足动物角色入手,对其运动规律进行系统分析,为之后的剪纸动画四足动物的制作提供参考。
一、剪纸动画影片中角色运动规律的重要性
(一)动画运动规律赋予角色生命力
动画影片中整体的风格、角色的性格设定、场景的设计、故事的情节都会影响到整体角色动作设计。在动画影片制作的过程中,动作的表现能够很好展示角色的姿态。而如何将平面化的角色动作设计的富有张力,更加的自然、顺畅、灵动,则需要将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及动作运用合理方式与角色相结合,需要制作者对于运动规律有更深的了解。运动规律研究张数、时间、空间、速度、节奏的概念以及以上元素之间的关联,从而使动画角色的动作表现更具生命力,动作更贴近于现实生活,动作设计更吸引观众。运动规律除去通过拟人化的动作吸引观众外,还能表现动画角色的性格,例如眼神、口型和面部微表情的设计可以体现动画角色性格特征,使整个角色形象更加生动,富有趣味性。
(二)动画运动规律影响影片质量
动画影片中角色每一个动作的产生都不是毫无意义的,相反角色的每一个动作都具有一定的内涵,毫无意义的动作会耗时耗力,加重团队工作量。剪纸动画影片中角色动作设计与其他传统二维动画的设计有所不同,剪纸动画诞生的初衷是为了节约制作成本,提高動画生产效率。而剪纸动画创作之初,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剪纸动画的角色动作设计稳定性得不到保证。拍摄的影片每一帧都具有一定的卡顿感,导致观众观感下降。因此,保证角色动作的流畅性是能够让群众接受的基础,好的动作设计保证了影片的流畅性,也可更好的表现角色人物的体态动作、感情表达,同时增加影片质量,提升影片整体的观赏度。
(三)动画运动规律增加角色可信度
从动画定义中不难发现,高度假定性是动画的艺术独特优势,根据《动画表演与影视表演》[2]中提出的电影是在“记录动作视幻”,动画则是在“创造动作视幻”。因此,在动画影片中一个现实世界中不存在的被虚拟创造出来的角色是否能够被观众接受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动作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塑造整个角色,流畅且优美的动作设计可以增加影片观感,并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动作设计对于动画影片角色塑造可信度具有重要影响。
相比于人类角色的动作设计,由于四足动物现实中与人类动作的完全不同,因此,增加四足动物角色可信度显得尤为重要。四足动物与直立行走的物种相比,动作设计更加的复杂且难以掌握,如果设计不符合实际动作运动规律,则会让观众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导致影片的故事情节难以推进,观众游离于影片之外。加入适当的主观想象或者加入一定符合主观认同的动作设计则会让动物角色更加富有个性,并能将角色原本的故事情节设定更好的展示给观众。例如《葫芦兄弟》影片中穿山甲的角色动作设计,首先穿山甲在影片中绝大多数情况下的行走、跑跳动作与实际穿山甲的运动规律相同,但同时为满足穿山甲善良、活泼的角色性格设定,在角色动作上增加了如笑脸、眯眼、孩子蹦跳等一系列拟人化的表情和动作设计,以此增加该角色的接受度。
二、四足动物的基本运动规律
(一)四足动物行走时运动规律
四足动物分为多种,爪类四足动物属于趾行动物,趾行动物是指运用指部和趾部来行走的动物,因此爪类动物具有很强的弹跳力和敏捷的速度[3]。以《葫芦兄弟》中的穿山甲为典型。在影片第一集中,爷爷救出穿山甲后,穿山甲带领老爷爷去寻求制服妖怪法宝的过程中,穿山甲作为爪类四足动物,在片中跑跳动作轻快,速度敏捷,符合爪类四足动物的运动规律。
爪类四足动物在行走时四条腿两分两合左右交替运动,前肢跨步时,腕关节向后弯曲,后肢跨步时则是踝关节向后弯曲[4]。《葫芦兄弟》第二集中穿山甲焦急地放下竹筐快步走向葫芦藤架的过程中,穿山甲后肢踝关节向后弯曲,跨步时后肢前趾在蹬地向前。爪类四足动物行走时受腿部运动的影响,头部会有一定上下浮动,以保持身体平衡。由于在行走时前肢和后肢不同的移动,从而导致身体呈现S型运动曲线。而在动画影片制作之中,动画师为了吸引观众还会将此夸张化。
(二)四足动物跑步时的运动规律
跑步是四足动物最为擅长的运动方式,由于环境、身体结构的不同,尽管动作的运动规律类似,但特点又有所不同。四足动物在跑步时,与行走运动相比,前后肢幅度更大,因为速度的加快导致动作幅度在顶部观察时并不明显,容易造成视觉上前后各两条腿同时伸并。奔跑时身体的伸展幅度较大,四肢在奔跑过程中会出现四肢同时离开地面的时刻,身体起伏弧度增加,因此四足动物跑步运动要比走路幅度要大。在《葫芦兄弟》第一集穿山甲带领爷爷去寻求宝物制服妖怪的动作片段中,穿山甲奔跑时身体舒展幅度较大,前肢跨出后肢伴随同时运动,有明显的前后肢同时离开地面的时刻,此过程中角色动作设计符合四足动物跑跳运动规律。
三、《葫芦兄弟》影片中四足动物角色运动表现手法
(一)拟人化处理
在众多动画角色中角色通常是人类或者拟人的角色,动画制作者发现观众更喜欢观看一些在人类真实世界不能观察到的形态[2]。比如,会说话的动物,像人一样具有直立行走能力或跑跳运动的动物等。受限于物种不同,交流方式也只能存在于互相之间意图上的猜测,而在动画片中,动画师可以将动物角色造型、动作进行拟人化處理[5]。
拟人化形态的四足动物角色和人体形态类似,采用双腿行走、奔跑、跳跃,前爪变为人手结构,可以做击打、抓握等动作,五官的设计也类似于人,拟人化的动作处理保留了动物本身小部分的身体特征,比如耳朵、鼻子、皮肤、前后肢、嘴巴等。在《葫芦兄弟》影片中蛇精的角色形象就是以现实动物“蛇”为原型,在影片中设计为人面蛇身的拟人化动物形象,尽管脸部设计拟人化,但尖尖的下巴和三角形的眼睛仍保留动物“蛇”的生理特征,角色也采用蛇的行动方式,通过滑动向前运动。同样影片中蝎子精反面角色的动作处理也与人类似,蝎子现实中为节肢动物,依靠四对足进行爬行,动作速率迅速,影片中蝎子运用后两对足进行站立行走,前足设计则与人手结构类似,可以抓取武器与正面角色进行搏斗,此动作拟人化的设计可以更好的展现蝎子作为反面角色的冷酷无情,使观众代入感更强。
(二)夸张化处理
夸张化是基于角色运动规律基础之上,强调动作与表情的极力夸张和变形。夸张的表现手法在动画中应用较多,例如通过对角色拉伸挤压、预备动作等运动的夸张处理,主要表现在关键动作上,起强调作用[3]。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动作的夸张必须是在符合动画运动规律的基础之上夸张,抓住角色的基本特征,充分展现角色动作设计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魅力[6]。
中国剪纸动画的制作是运用纸张的拼合进行制作,纸张在组合时各关节点的活动范围受限,因此不能进行过分夸张的动作展示[1]。例如影片《葫芦兄弟》第四集《梦窟迷境》中,葫芦娃二娃进入洞穴拯救爷爷和大娃,蛤蟆头领和蜘蛛头领偷袭二娃的片段,当蛤蟆头领准备偷袭二娃时,二娃觉察并灵巧的躲开攻击,随之一脚把蛤蟆头领蹬出,蛤蟆头领趴在地面不断地挣扎,两个后肢反复伸展,身体不断翻滚,受限于剪纸动画的表现形式,动作并没有过度夸张,在关节点可控范围内做小范围的夸张化动作处理,将整个故事情节推进,更加真实。
(三)节奏
动画角色的运动节奏是为了表现故事情节,塑造角色的不同情绪与个性。因此,动画师在进行角色动作设计时,应该结合角色在特定场景中的特定情绪进行动作设计,且不能脱离动画角色本身的性格设定和身份[2]。在设计动作节奏时,也应符合整部影片的主题风格,不能违背影片主题和违背自然运动规律而进行角色动作的设计。例如在《葫芦兄弟》第四集中,蝎子大王听闻蛇精夫人说如意丢失后大笑的动作中,动作设计幅度较大,面部表情得意的同时配合夸张的台词,此设计更加的符合角色原本的性格设定,将蝎子大王狂妄自大的性格特点塑造的淋漓尽致。
动画师还可以通过控制运动节奏来表现角色不同的精神状态,如表现角色沮丧、悲哀、抑郁、失败等负面情绪时,动作节奏上是缓慢的。与之相反,在表现快乐、开心、幸福、胜利等正向积极的情绪时,动作节奏设计上会更轻快。例如在《葫芦兄弟》第七集中,蛇精和蝎子大王商议将葫芦娃炼丹的计谋时,为表现两人此刻想到对付葫芦娃的计谋而兴奋不已时,动作节奏设计上更加的轻快,动作幅度更加的夸张,以此来展示该故事情节下角色的内心活动。
动作节奏是较为抽象的一个概念,相关文献中表明[2]它不像音乐可以通过打拍子的方式找到节奏的变化,动作的节奏则是需要视觉上的感知,动作上的设计必须有快慢的变化,如果整部动画影片动作节奏一直保持较慢的一种状态,会让观众出现视觉疲劳。相反,长时间且快节奏动作变化,则会使观众对角色的动作目的摸不着头脑。在影片《葫芦兄弟》中当穿山甲在妖怪的洞中打洞救爷爷和葫芦娃时,角色准备打开挡住洞口的石头,恰恰在此时妖怪守卫出现,穿山甲以极快的速度消失,而爷爷则是装作腰疼的姿态,缓慢扶着自己的腰,一系列动作的设计成功骗过了守卫的注意,而快速躲避的动作节奏设计也正符合四足动物穿山甲现实中动作速率迅速的特点,同时此系列动作的节奏快慢结合,将躲避守卫的紧张感表现的尤为细致。所以,动作节奏的设计应做到快慢结合、张弛有度, 以此明确各角色的行为目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将观众更好的带入到故事情节中引起共鸣。
四、结语
《葫芦兄弟》是中国动画电影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作品,片中每位角色的设计都富有特色,四足动物的动作设计上虽受制于剪纸的特殊形式,仍在尊重运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拟人化和夸张化的手法将整个故事生动且富有节奏的绘制出来,是中国动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意义。
中国动画影片与剪纸的结合,能够更好的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美感。本文从剪纸动画四足动物角色运动规律入手,以中国优秀剪纸动画影片为例,聚焦于四足动物角色的动作设计表现手法,为之后更好的将运动规律与剪纸动画动物角色结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苏佳敏.剪纸动画中的动作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22.
[2]赵桂静.动画表演与影视表演[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
[3]杜莉莎.三维动画中四足动物运动规律及动作表现研究[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21.
[4]徐姗姗.浅析动画运动规律与角色动画设计[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1(14).
[5]张小波.论动画运动本质形态中的虚拟性与现实性[J].美术大观,2012(2).
[6]赵红宇,夏颖翀.浅谈动画中运动规律和艺术本色——以动画片《埃及王子》为例[J].当代电影,2013(11).
★通讯作者:敬雪琰
作者简介:候震(1995—),男,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觉信息艺术;通讯作者:敬雪琰(1994—),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