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杏
近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厄尔尼诺将使我国总体的气温升高,迎峰度夏电力系统压力加大。目前我国正在由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将成为新增装机的主力。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5 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我国光伏累计新增装机同比增长158.2%,风电累计新增装机同比增长51.2%,整体需求旺盛。产业链供需结构逐步改善后,三季度有望迎来阶段性行情机会。
6 月20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5 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5 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12.90GW,同比增长88.87%。1-5 月累计光伏装机61.21GW,同比增长158.16%。而从出口数据来看,据海关总署,5月我国电池组件出口额为315.53 亿元,同比增长13.57%。1-5月份全国组件累计出口金额为1521.94亿元,同比增加23.66%。
此外,根据国家能源局披露,2023年1-5 月,国内风电新增装机到16.36GW,同比提升51.2%,5 月单月新增装机2.16GW,同比提升74.2%。今年3 月以来,风电新增装机持续实现同比高增。
目前国内迎来迎峰度夏阶段。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测,全球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厄尔尼诺将使我国总体的气温升高。
据中央气象台预测,我国近期共有19 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2023 年6 月22 日以来,京津冀、山东、河南中北部、苏皖北部等地均出现35C以上的高温天气。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夏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高于常年同期。
而我国正在由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将成为新增装机的主力。据中电联分析预测报告,2023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达到14.8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28亿千瓦的比重上升至52.5%左右。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我国清洁能源转型要求输配端加大风、光等新能源装机的消纳能力并维持电网稳定。为保证极端天气影响下尖峰用电负荷出力,保障新能源上网、负荷平衡,新型电力体系有望加速建设。
近期国家发改委先后多次发文,在电价改革、需求响应主体等多方面进行电力改革深化,包括用电价格归并为三类,落实“管住中间”的总体思路,促进终端用户和发电侧企业市场化作用,加速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新增“需求响应”章节并拓宽其主体范围,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逐步将需求侧资源以虚拟电厂等方式纳入电力平衡。
电力系统改革,让电力市场从计划制走向开放市场,或将加速清洁能源发电上网,输配电价将逐步过渡到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有利于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和各类储能项目加快发展。
新能源产业链,特别是光伏板块去年以来调整幅度较大。行业发展受国际贸易政策、市场供需、技术变革、系统成本等因素影响。包括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印度产能挂钩激励计划强化海外国家自建光伏产业链预期,叠加国内光伏厂商大幅扩产,市场对行业存供给过剩担忧,板块估值也回落到历史低位。
从上游价格来看,根據PVInfolink统计,截至2023年6月28日,多晶硅致密料平均价格64 元/kg,较上月底下跌45.76%,而6 月最后一周跌幅显著收窄。硅料价格已跌破行业平均成本线,新投产产能面临投产即亏损压力。
预计部分在建和拟建的硅料项目将延缓或者暂停投产,行业供给端增长速度将放缓。而硅片、电池、光伏组件价格跟随硅料价格下调,幅度依次减小。电池片由于装机需求旺盛,阶段盈利较好。
出口限制方面,美国寄希望于《通胀削减法案》(IRA),通过拨款410多亿美元来刺激光伏行业本土制造业发展。但是,从成本上看,其组件制造成本偏高,进口组件仍然占据优势。未来相关零部件仍将持续依赖从亚洲进口。5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否决了国会恢复对原产自东南亚四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关税的决议。该项决议要求取消美商务部对进口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光伏组件的关税豁免。当前美国对东南亚光伏组件将继续免征关税直至2024年6月,美国光伏需求将继续由东南亚等地的产能来满足。
自美国开始对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光伏进行反规避调查,美国国内光伏装机增速显著放缓,严重影响美国新能源转型进程。随着关税豁免政策的实施,预计美国光伏装机需求或将迎来反弹。
另外技术迭代促进光伏电池效率不断提升。目前TOPCon 电池处于量产规模化扩张阶段,HJT处于量产转化早期阶段,钙钛矿电池作为未来储备技术处于早期研究开发阶段,未来相关上市公司有望享受技术革新带来的溢价。
风电方面,2022年风电新增招标量为98.5GW,而2022年风电新增并网量为37.6GW,并网与招标缺口大,2022年开工受影响的装机将递延到2023 年,下半年风电开工需求确定性高。
随着大兆瓦机型占比的不断增加,部分环节大兆瓦机型零部件供给偏紧,2022 年5 月以来风电主要原材料价格进入下行通道,由于大部分企业库存周期在半年左右,随着高价原材料库存的不断消化,2023年或将迎来盈利拐点。
总体来说,今年新能源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增速或将边际下滑,市场就要重新寻找估值中枢;另一方面,出口可能面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但展望中长期,装机量的增长,以及技术升级依然是新能源赛道的主驱力。
(文中基金仅做举例,不做买入推荐)
来源:Wind,截至2023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