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人淮 /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加强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强化国防科技工业服务强军胜战导向,优化体系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国防科技工业是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的战略性产业,可谓立国之本、强军之基,必须立足总体国家安全观,按照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总要求,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布局,加快推动军工大国向军工强国迈进,全面提升国防科技工业服务强军胜战能力,更好地保障国家发展和安全战略利益。
支撑强军是国防科技工业的首责主业,确保胜战是国防科技工业的根本导向。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党确立了新发展阶段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三步走”战略,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加快把我军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赢得未来军事竞争新优势,迫切需要打造一流的军工科研生产体系,为军队提供先进、可靠、管用、完备的一流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体系,加快形成一流的军队战斗力,确保人民军队在任何时期、任何条件和任何情况下打赢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战争,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紧紧扭住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不断提升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国防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占据世界国防科技发展制高点。一是要持续增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强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的科学研究和探索,着力为解决武器装备研制等技术问题提供基本知识,加强基础研究成果的军事应用研究,不断增强国防科技发展的实力和潜力;二是要持续强化原始创新,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强先期技术发展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三是要持续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高度重视先进技术的工程化、产品化、产业化开发和推广使用,彻底改变理论研究成果停留于论文、应用研究成果停留于实验室等状况。
山东舰
紧贴实战需要和紧盯强敌对手,加快实现武器装备发展的自主可控,着力形成高效、敏捷、完备的武器装备供给和服务保障体系,不断提升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水平,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武器装备。一是要深化军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服务保障效率效益,提升武器装备供给质量水平,增强武器装备供给体系与军事需求和作战需求的适配性;二是要聚焦现代战争的制胜机理,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努力补齐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短板弱项,全面提升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三是要强化向战为战打赢发展指向,立足全域作战、联合作战、一体作战等作战需求,加快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向体系化系列化实战化转型,全面推进武器装备迭代升级的同时,着力为军队“能打仗、打胜仗”提供填补空白、开创先河、满足急需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体系。
产业链供应链是基于产业链分工而形成的社会分工协作网络。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持续加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速重构,部分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断裂、停顿、紊乱等风险不断增大,这将给我国军工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带来空前挑战。在高质量发展中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布局,就必须提高国防科技工业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增强国防科技工业竞争力、生存力、发展力、持续力。
增强军工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找准军工产业链供应链的长板强项和短板弱项,打通军工产业各行业和上下游。一是要增强军工产业行业的完备性,军工产业不仅要涵盖六大行业,而且还要涵盖各方面的相关配套行业,全面提高武器装备关键系统国产化率;二是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备性,力求使军工产业链供应链的上中下游产业和关联企业围绕军工核心企业,通过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有效控制,形成一个功能完整的全产业链供应链网络结构,增强军工产业链供应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三是要保证产业链供应链运转的完备性,既要将原材料等供应和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不同环节全部链接起来,也要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终端用户等不同环节全部链接起来,确保军工产业链供应链全过程相配套、相衔接、相协调和各环节相互贯通、相互协同、顺畅高效。
增强军工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有效防范和努力避免关键时刻被外国“卡脖子”, 防止军工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断链”“卡链”等风险。一是要增强军工产业链供应链自主性,引导和推动军工单位立足国内市场,把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扎根本国;二是要提升军工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坚持用数字化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军工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军工产业,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设备、材料、零部件等供应链短板和瓶颈,努力提升军工产业链供应链层次水平;三是要推动军工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既要提升创新型军工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能力,使之成为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主力军,又要引导专业型军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深耕垂直专业领域,全面增强军工产业链供应链活力,助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在高质量发展中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布局,就必须破除军民科技产业之间的壁垒障碍,加快建立起“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高水平”的军工科研生产体系,从根本性解决军民分离、自成体系发展格局带来的低水平、低效率、低效益等问题,全面提升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整体水平,更好支撑和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兼容发展、互动发展。
打通军民产业循环,坚持把军工能力建设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大系统之中,破除军工和民口、军用和民用能力建设“两张皮”问题。一是要加快形成军民资源要素共享体系,推动军民科技、设备、人才等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共享兼容和一体利用,提高军民资源要素利用效率,促进军民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国防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二是要加快形成军民平台共用体系,通过军建民用、民建军用、共建合用等,使军民信息、科研、生产、检测、试验、测试、评估等平台最大限度地相互兼容和开放共享,更好兼顾和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三是要加快形成军民互动分工协作体系,充分发挥军民产业和军民科研生产的各自比较优势,通过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等深化和优化军民分工协作,最大限度提高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效率效益,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
构建和巩固提高一体化军工能力体系,需要确立大军工能力理念,全面统筹军工民口、军用民用能力,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构建以军为主、军民一体的能力体系,不断壮大军工能力。一是要在战略谋划上统筹一体化军工能力建设,加强对一体化军工能力建设的统筹协调力度,坚持用一体化战略规划牵引一体化能力建设;二是要在管理运行上推动一体化军工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机构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行业管理机构职能作用,加强对军工民口、军用民用能力建设的统筹统合力度;三是要在制度体系上保障一体化军工能力建设,加快调整和优化准入资格制度及标准化体系,制定和出台财政、金融、投资等扶持支持政策,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降门槛、去壁垒、破坚冰,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军工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军工能力的一体化水平。
15 式轻型坦克
对外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布局,需要更好服务和有机融入新发展格局。国防科技工业不同于一般的产业,许多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打造融入和契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军工开放体系,既要着力打造军工对外开放新增长极,培植军工对外开放新优势,提升军工国际竞争力,更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实施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等工程,筑牢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实现自主可控和自立自强,保障军工产业循环畅通无阻。
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作用,激活军工内生新动力和新活力。坚持立足国内循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发挥国内大规模经济体和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等优势,厚植军工发展内生优势,提升军工产业整体效能,不断夯实国内循环基础,以高质量的供给适应和满足需求。一是要依托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军工科技实力,提高军工科技发展水平,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聚力攻关,并取得全方位突破,助力我国成为科技创新重要中心和全球科技开放合作重要舞台,力争使军工技术不受制于人。二是要依托科技创新筑牢军工产业根基,增强军工产业循环优势环节,弥补军工产业循环薄弱环节,提高军工产业供给质量效率,增强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三是要依托科技创新创造和引领新需求,作为供给主体特别是军事和作战需求供给主体,国防科技工业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开发新技术、研制新产品等,为军事和作战创造新需求,更好提升军队战斗力和作战效能。
加快提高军工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联动。一是要高水平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军工产业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不仅要充分反映资源禀赋、社会分工等方面比较优势,而且更有利于培植军工产业优势,更有助于自主创新、自主可控、自立自强和抵御风险,做到更加有效、更加安全和更可持续;二是要高水平参与国际分工体系,需加大国防科技工业科技创新力度,聚力发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军工产业群,促进军工产业链供应链内外协同联动,助力军工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向高端攀升,加快提升国防科技工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层次和水平,牢牢掌握对外合作和竞争主动权;三是要高水平发展对外军品贸易,我国对外军品贸易与我国军工大国地位还不相称,无论是军品贸易规模还是军品贸易层次,与美国等世界军品贸易大国相比有不小差距,需进一步提高军品贸易层次,优化军品贸易结构,创新和活跃军品贸易方式,加快提升我国在国际军品贸易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