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龙
在很多恐龙的名字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国家的名字,比如阿根廷龙、葡萄牙猎龙、智利龙等。有没有一种恐龙是以中国来命名的呢?真的有,它就是中国龙—— 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早期云南的食肉恐龙。
炎热的天气已经持续了数周,原本郁郁葱葱的树林开始慢慢枯萎。为了寻找食物和水源,一群禄丰龙不得不迁徙。它们沿着一条河谷慢慢前进着。曾经的河流已经干涸,只留下开裂的地面。
炎热让禄丰龙们变得昏昏沉沉,也失去了平时的警惕,这就给了猎人机会。河谷的阴影中有一只中国龙,它身上的花纹完美地融入周围的环境,以至于不远处的禄丰龙根本就没有发现它的存在。中国龙的大眼睛盯着从它面前经过的禄丰龙群,其中一只小禄丰龙吸引了它的目光。
中国龙一个箭步从阴影中冲了出来,直接扑向小禄丰龙。禄丰龙们虽然很惊慌,但并没有逃跑,而是转身面向中国龙,做出防御姿态,并将小禄丰龙护在身后。中国龙显然没有预料到这群禄丰龙会这么镇定,几次试探着向禄丰龙靠近,却都被对方逼了回来。
中国龙和禄丰龙群在河谷中对峙了一会儿。最终,中国龙明白,硬拼肯定是两败俱伤,只好转身回到阴影中,卧下身子原地休息。它很清楚,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新的猎物送上门来。
杨钟健先生
发现第一块恐龙化石的地方
中国龙的头骨化石
1937 年,北京、天津的高校师生和科学家们纷纷踏上了内迁旅程。中国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钟健便是其中一员。
1938 年,杨钟健来到云南,并主持了地质研究工作。他派人去寻找煤炭和石油,没想到却在禄丰县意外发现了一块恐龙化石。
后来,经过发掘和研究,他将它命名为禄丰龙。除了禄丰龙化石,杨钟健还发现了许多其他恐龙化石,其中就包括一种肉食性恐龙。1948 年,杨钟健把这种恐龙命名为中国龙,全名是三叠中国龙。不过因为化石太少,他无法对这种恐龙进行精确复原。
1987 年,古生物学家在禄丰县发现了一具新的肉食性恐龙化石。这具化石的头顶上有一对大头冠,与人们在北美洲发现的双嵴龙非常相似。
于是,古生物学家将它归入双嵴龙属,并将它命名为中国双嵴龙。
随着更多化石的被发现,古生物学家终于在2003 年搞清楚,原来中国双嵴龙就是中国龙,于是取消了中国双嵴龙这一分类。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人们终于揭开了披在中国龙身上的神秘面纱。
中国龙是一种体形较大的兽脚类恐龙,体长可达5.5 米,体重300 千克左右,外形上與著名的双嵴龙很相似。中国龙长着一颗大脑袋,脑袋上最显眼的特征正是那对头冠。古生物学家们认为这对头冠主要用于展示,而不是它的武器。中国龙的头冠后下方是一对大眼睛,表明中国龙的视力很好,主要通过视觉进行捕猎。眼睛的下方则是中国龙的那张大嘴,嘴中长着两排锋利的牙齿。中国龙嘴巴前端有一个凹槽。它可以提高咬合力,进而增强中国龙用牙齿撕咬猎物时的杀伤力。
中国龙的复原铜雕
中国龙的骨架,它的脑袋相当大
中国龙长着一个弯曲的脖子,脖子后面就是它强壮有力的身体。中国龙长着一条长长的尾巴,用来保持身体站立和运动时的平衡。中国龙依靠后肢行走、奔跑。从它的身体结构和后肢的粗壮程度来看,它可以快速奔跑。与后肢相比,它的前肢要短得多。它的前肢上长着三个带有钩爪的手指,帮它抓住并控制猎物。
中国龙的大嘴尖牙、利爪长腿都是为捕猎而生。它可是天生的猎手!
中国龙的后肢
中国龙生活在距今约1.9 亿年前侏罗纪早期,那为什么中国龙的全名叫三叠中国龙呢?原来,杨钟健在研究发现化石的地层时,误以为是三叠纪时期。除了中国龙,古生物学家们还在同一个地层中发现了其他种类恐龙的化石,包括属于蜥脚类的禄丰龙、云南龙、金山龙、昆明龙、兀龙等,属于兽脚类的芦沟龙、峨山龙等。此外,他们还发现了很多原始的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些动物共同组成了“禄丰蜥龙动物群”。
在禄丰发现的大量恐龙化石
在“禄丰蜥龙动物群”中,中国龙无疑是最顶级的杀手。不过,某些古生物学家却认为中国龙或许以食腐为主,因为其四肢上的爪子更适合固定尸体,脑袋则可以伸入腐尸的腹部,就像秃鹫一样。2018 年,古生物学家们在一具禄丰龙的肋骨上发现了一个对穿的孔洞。经过对比,它与中国龙的牙齿形状吻合。而这个孔洞有愈合的迹象,证明中国龙攻击过这只禄丰龙,这也成为中国龙捕食的直接证据。其实,以中国龙的体形和攻击力来看,它完全有能力杀死像禄丰龙一类的蜥脚类恐龙。因此,食腐只会出现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
中国龙不仅是人们在禄丰发现的体形最大的肉食性恐龙,还是中国发现的较大型的肉食性恐龙。
禄丰龙是“禄丰蜥龙动物群”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