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山市的一名人民警察。警察工作比较忙,除了侦查办案,还有值班勤务,由于工作的需要,处理各种事件时常常要到现场勘查,用相机记录现场的情况,因此慢慢对相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喜欢上了摄影。
从这些年的经历来看,摄影是一个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要从最初的学习光圈快门等技巧,慢慢发展到对事物有一种艺术审美,要去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粤港澳大湾区(下文简称大湾区)指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大湾区总面积超5.6万平方公里(含港澳),常住人口近7000万。2017年,大湾区的经济总量达1.5万亿美元,超越纽约湾区的1.45万亿美元,在世界四大湾区中排名第二。毫无疑问,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开始接触摄影时,我以为只有像广州、深圳这样高楼林立、灯光璀璨的大都市场景能吸引摄影师前往,但自从我亲身去感受大湾区各个城市的人文风光后,才发现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广州有广州塔、珠江新城建筑群;深圳有大小梅沙、梧桐山风景区,以及深圳湾公园等;珠海有日月贝歌剧院和港珠澳大桥;佛山有千灯湖、钟书阁和美术馆等;惠州有西湖、双月湾、盐洲岛;东莞有国贸大厦CBD建筑群、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等;中山有孙中山故居、岐江摩天轮及孙文西路步行街;江门有《狂飙》电视剧的取景地新市路、三十三墟街、新会民会堂、长堤、梅家大院,以及开平碉楼;肇庆有鼎湖山和七星岩;香港有维多利亚港和卢吉道等;澳门有澳门塔、新葡京和大三巴……
作为一名摄影师,我生活在大湾区的中山市,真是倍感荣幸。中山有着“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之称,是一座干净、整洁、美丽,充满文化气息,宜居、宜业、宜创新的城市。走上摄影之路后,我拿着相机,开始记录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从日出到日落,从春夏到秋冬,从人文到风光,从对它一无所知,到慢慢深入了解,最后爱上它的所有。
关于摄影题材,我对城市风光的记录情有独钟,特别是航拍类的城市和自然风光。
真正喜欢上航拍城市风光,还得从2018年说起。当时我买了人生第一台无人机(大疆御2 Pro专业版),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我发现,从天空俯瞰城市别有一番风味,这是平常无法看到的美,它让我们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欣赏世界的角落,感受日常景观的与众不同。无人机航拍还可以从空中进行大范围延时拍摄,记录日出日落的变化,以及夜幕降临之际城市灯光渐亮的过程,无一不使人心潮澎湃。
同时,我还喜欢对跨海大桥进行记录。
跨海大桥在海洋中呈“S”形弯曲盘旋,犹如海上巨龙,特别壮美。天气好的时候,我会抽空去拍摄城市里的跨海大桥。也许会有人产生疑问:为什么桥在大海里要建得弯弯曲曲呢,一条直线跨越海洋两端不是更节约成本吗?其实当初我同样有疑问,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个中原因。
原因有三:一是如果桥面一直是长距离的直道行驶,景色单一,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感,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二是跨海大桥还需考虑到底下的船舶航行等因素,设计成S形,可以满足船舶航行的安全因素,從而减少桥梁对水流的影响,保证桥梁各段的桥轴线与涨潮、落潮的主流垂直;三是海底地质不一,海底的土质松散情况是不一样的,将桥设计成弯曲状,桥墩的位置就有更多的选择性,可选出最佳位置。
我最近拍摄的跨海大桥有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大桥和南沙大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2018年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它是世界桥梁史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东起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主体工程实行桥、岛、隧组合,总长约29.6公里,穿越伶仃航道和铜鼓西航道段,约6.7公里为隧道,东、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蓝海豚岛和白海豚岛),犹如“伶仃双贝”熠熠生辉。其余路段,约22.9公里为桥梁,分别设有寓意三地同心的“中国结”青州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海豚塔”江海桥,以及扬帆起航的“风帆塔”九洲桥三座通航斜拉桥。
对于我自己而言,印象最深的则是深中通道。
因为我生活在中山,所以可以随时随地去记录它,而深中通道是大湾区的超级工程,是世界级的“桥、岛、隧、地下互通”集群工程,大桥将在2024年建成通车,届时,深圳、中山两地将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这将大大促进大湾城市群在人文、物流、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交通的互联互通。正是因为深中通道如此重要,所以我想從它开工建设到建成,认真记录下这座世界级桥梁的成长之路。
风光摄影是非常受天气影响的。在广东,如果想要拍到天气通透的日出日落或蓝天白云,每年的5月至9月是最佳拍摄时间。此外,还必须学会使用各类天气App,如“meteoblue”和“windy”等。如果想找到好的机位,拍日出日落时分的跨海大桥,我推荐“巧摄”App,利用该软件能准确了解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提前找好拍摄点。
我在拍摄深中通道时,就是经过多次踩点,最后选择了中山南朗镇的大尖峰,在山顶上用俯瞰角度,拍到大桥以“S”形的姿态横卧在珠江口的宏伟景象。具体操作是:
首先,利用“巧摄”App,查看日出时大桥附近的哪栋高楼或山峰能有合适构图的机位,从而确定了每年9月底的大尖峰山顶为最佳位置,在这段时间,太阳日出时分的金光会打在桥面上,得以拍出“金龙卧海”的壮观景象。
其次,利用“彩云天气”“meteoblue”和“windy”等App查看日出的具体时间,以及天空云量的变化情况、AQI指数等相关天气数据,确定爬山拍摄的具体时间。
最后,在出发前一天规划好行程路线,准备好爬山装备与拍摄器材,就可以出发了。
说到爬山装备和拍摄器材,我常用的装备是:户外高筒登山鞋(防水防滑防蚊虫)、户外头灯(因拍日出需要凌晨三四点开始爬山,上山需要照明)、防风衣、三脚架、无人机、微单相机(我日常使用的索尼A7RIII),以及各焦段镜头(我用得比较多的是索尼的24-105和100-400镜头)。
到达山顶的拍摄机位后,我会架好三脚架和相机,然后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焦段的镜头进行构图。拍摄模型我习惯选用A档(光圈优先档),因为日出时分的光线变化大,进行延时拍摄时锁定光圈,可以让相机根据现场环境光的自动调整快门速度。延时间隔我一般选2秒,这样能捕捉到日出前后太阳光线的细微变化。
在外出摄影的日子里,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情当属拍摄神湾丫髻山的经历。
那是2019年10月4日,时值国庆假期,我约上好友吖震一起登山拍摄视频。当天早上,我们准备好拍摄所用的器材,包括:全套大疆悟2无人机、微单相机(镜头)、相机稳定器、三脚架等。当天日落时间是下午5点左右,爬上山顶大概需要90分钟,于是我们下午3点就到达了丫髻山山脚。但由于我们带上山的器材太多太重(仅一套无人机设备就有20斤),天气又炎热,接近38摄氏度,我们上山途中大汗淋漓,走二十分钟就得休息,人几乎虚脱了。
在半山腰时,眼看已经接近太阳下山时间,我们心里非常焦急,咬着牙坚持着,一步步艰难地往山顶走去,每走一步仿佛都是对生命的考验。途中多次想过放弃,是对摄影的热爱,让我们坚持了下来。
到山頂后,我们马上调试好设备,拿出鲜艳的五星红旗挂在旗杆上,举着旗杆,让五星红旗在山顶迎风飘扬,并用无人机记录下这一美妙的瞬间。此时此刻,我俩感觉之前爬山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事后,我们的这段“迎国庆”航拍视频登上了共青团中央“我和国旗合个影”微博封面首页。
我最满意的一张照片同样与日出有关,这张照片我给它取名为“港珠澳大桥日出”——日出时分的太阳金光洒落在港珠澳大桥的桥面,大桥犹如一条金色巨龙盘旋在伶仃洋上。这张照片是在早上6点拍的,照片背后也是一个值得回忆的故事。
自从2018年港珠澳大桥建成以来,每年的7月初,都有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前往珠海的加林山顶,拍摄港珠澳大桥日出景观。2021年7月14日,我约上两个摄影好友,准备第二天一早前往珠海拍摄。次日凌晨3点,我们就从中山驱车前往加林山,可当到达山脚时,天空突然下起大雨。当时我们有些灰心,好不容易赶了个大早,居然天公不作美。但明明前一晚查了天气预报,说今天是没有雨的,我们想,这有没有可能是突然飘过的过云雨?于是打开“windy”App,查看天空的实时云图,惊喜地发现这真的是短暂的过云雨!日出时雨可能就停了,而且雨后的天空会更加通透。
我们一行三人穿好雨衣,冒着漆黑的山路和大雨,打着户外头灯就开始往山上爬。凌晨5时许,雨果然停了,这时我们也已经到达山顶,随即架好三脚架,设置好相机的参数,等待日出。5时40分,天空开始有霞光,我们也开始了相机的延时拍摄,记录港珠澳大桥日出的全过程——当看着太阳出现,金光洒落大桥——那一刻,真的此生无憾!
(编辑 周影)
作者简介
梁嘉俊
网名风儿,广东中山摄影师,视觉中国、站酷海洛、图虫创意等多家图库签约摄影师,资深航拍摄影师,善长拍摄城市风光及自然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