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之艺·厚德之行

2023-07-06 02:44
中国美术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天津美术学院美院美术学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展现天美人的作为和担当,天津美术学院特于2022年12月2日,举办了“大美之艺·厚德之行——2022 ‘学院精神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美术学类)”。本次双年展为美术学类,展览以“学院精神”为主题,展出了141位专业教师的240件作品,代表了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方向教师用画笔谱写新时代的创作实践。这不仅是学校站在新起点、瞄准新方位、开启新征程、完成新使命的一次再出发,更是天美“学院精神”的集中体现。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本届双年展为美术学类,以“学院精神”为主题。“学院精神”是大学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全面展示学校形象,引领学校发展的一面旗帜;“学院精神”又是学校办学历史的文化积淀,是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校园精神和优良传统的高度凝练。对于天津美术学院来说,百年的办学历史与一代代天美人的奋斗精神,和对艺术的虔诚与初心,就是“学院精神”的底色。因此,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强化思想引领、明确办学理念、扎实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大美之艺·厚德之行”就是对我们天美文化、学院精神的高度凝结,其精髓就是“美”和“德”,其内涵诠释了“博大精微、明德笃行”之精神。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艺术集众美而成大美,立德树人,德行天下,师者以厚德为行。从2020年起,“大美之艺·厚德之行——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分美术学与设计学两大学科类别隔年交替进行展示。教师作品双年展是检阅和展示学校教师教学、科研、艺术创作成果的一项重要学术活动。通过展览,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可以增强了解、交流、互动,共同探讨学术问题,拓展思维,把教学与科研创作融合共进,同时也会活跃学校的学术氛围,形成天美艺术创作的精神品格,调动教师艺术创作或设计实践的积极性,实现学校高品质发展,为天津美术学院自主人才培养注入动能。

开幕式之后,召开了“2022‘学院精神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双年展(美术学类)”学术交流会。包括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美术馆、天津市美协、天津画院的专家学者和部分美院教师参加了交流研讨。学术交流会由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喻建十和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范敏共同主持。

观点摘要

贾广健(天津美术学院院长):今年是我们第二次举办美术学类教师作品双年展,从大家近两年的新作中,我们看到了一些新探索、新面貌。作为学校今年的一个重要学术活动,我们的准备时间非常紧迫,但是将新作品呈现给大家观摩的心情又十分迫切。在疫情影响下,展览最终能如期举行,并邀请大家来参加线下的研讨活动,正是我们这种热切心情的反映。

李毅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把绘画归为美术学凸显了其文化性,也显示出国家把美术创作的文化内涵与传承,融汇到美术教学之中的要求。通过展览我们能够感受到美术学院的教学、科研、创作水平在不断提高,既保持了美院优秀的绘画传统,在传承中又结合了新时代的特征。美院多年来一直是传承津派绘画传统的重镇,绘画文脉代代相传,并不断注入时代新精神。

马驰(天津美术馆馆长):此次双年展,向公众、业界展示了美院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的科研水平和成果,这也是树立美院文化品牌和形象的重要活动。此次展览体现了高度的学术性,我们天津美术馆愿意与天津美院联手,把天津所有高校的艺术创作汇合起来,做一个天津高校美术专业的大联展。

杨惠东(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美院老师的身份是多重的,既是老师也是艺术家。天津美术学院的中国画学科一直保持着对于法度,对于古人、传统的重视。近几年,天津美院在学术探索上进行了很多尝试,起到了学术引领的作用,极大地活跃了天津的艺术氛围,促进了天津美术创作的繁荣。

张福有(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这是一个学术性非常高的展览。去年建党一百周年,我们为中宣部党史馆征集作品,天津美院报送的几件作品都被永久收藏了,这说明天津美院在重大题材创作上是很有能力的。

陈治(天津画院副院长):好的展览生态就是你来看这些作品,有你欣赏的、有你质疑的、有你熟悉的、有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在摩擦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进步了。这样的学术展览是美院的优势。

孙飞(天津画院美术理论家): “学院精神”就是务本事。学院要延续中国文化,要与我们的生命产生关系。我们要警惕在学科的细化中失去作为生命的常识。

霍春阳(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天津美院的双年展是对整个教师队伍的拉练和检验,这是我们在前进路上不可缺少的学术活动。在展览中可以看到年轻老师们都在不断完善、提升自己,在境界上下了功夫。艺术道路的归宿是什么?应该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是一种厚重不迁的静态美。

张京生(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美的追寻实质上是艺术生命力的追寻,精神的物化也不是把所谓传统的、已经物化完了的东西再去物化。我特别感谢天津美术学院,如果没有学院艺术,就没有我的今天。

赵栗晖(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我們重传统、讲传承,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新传统,这本身就体现出我们的审美发展。这次展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思想境界到技艺,全面检阅教师的机会。

寇疆晖(天津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学院展览不同于社会上的展览,“学院精神”也不代表保守,而是有着研究性和探索性的内涵,自有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坚持下去,就会形成每位教师的艺术档案或者艺术轨迹,并最终汇聚成学院艺术的发展历程。

张锰(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对于实验艺术来说,“学院精神”是一个老词。实验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要去掉媒介中心论。我们亟待思考实验艺术如何在“学院精神”范畴内不断实现自身的发展问题。

吕铁元(天津美术学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校中教学是根本,以展览促进创作、以创作促进教学。作为专业老师,只有在创作上水平越来越高,对学生从实践到理论教学的成果才能够显现得更好。我们学校的双年展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路洪明(《中国书画报社》社长):学院是出学术和学问的地方,不管把它写成论文还是画成画,其内涵都是思想情感与自然的交融与体悟。举办双年展,就是要让大家利用这个平台,把作品拿出来,呈现自己的思考,让学生看到老师怎么运用这些规律和方法传达出自己的感情的。

郑金岩(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很多画家并不是所谓的一流画家,但是他画得真好,其技术和精神境界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我们在学院里还是要保持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学院精神。

姜中立(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学院精神”一定是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从双年展的作品中我们看到,每位老师都在尊重自己的内心和体验,作品是从他身上流淌出来的。一些年轻老师的出色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学院的未来。

刘永胜(《天津美术学院学报》执行副主编): “学院精神”是一个持续、流动的概念。从学校成立之初追求的对于尚美心性和绵密品行的培养,到今天我们倡导大美之艺、厚德之行,正是学院精神的时代演绎。展览中的作品呈现出沉浸、内省、自我情感表达深化的特点,是教师们对当代学院精神的践行。

李旭飞(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双年展让我在创作中进入了学术研究的状态。如何将术入道?我个人理解有三条途径:要有工匠的技术、诗人的心灵、开放的哲思。

田帅(天津美术学院教师):作为年轻教师、年轻画家,“学院精神”对我们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并最终指向把作品画好。双年展的举办,这是对我们创作的督促和创作积极性的提高。

王帅(天津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院长):双年展给年轻老师提供了一次自我审视和彼此观看的机会,因而这次展览不是一个单一概念,而是一个互动的场域建构。

才树新(天津美术学院教师):回到母校任教,教师们对学术如初恋般热忱的态度、扎实的造型基础、对色彩的深刻体会,以及不断探索的艺术创作状态,让我意识到这正是“学院精神”之所在。

(天津美术学院供稿)

猜你喜欢
天津美术学院美院美术学
天津美术学院作品
湖州师范学院美术学学科简介
天津美术学院2021届毕业生优秀中国画作品
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学科简介
作品赏析
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作品选
美院张老师评画
作品(七)
“鲁艺精神”与鲁迅美院油画系
奇葩美院(完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