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辉
【编者按】当我们沉浸在告别2022年、迎接2023年的跨年喜悦之中时,一个个悲伤的消息接踵而至……李化吉、侯一民、钟涵、周令钊……这些在中国美术界影响巨大的老先生们相继离开了我们,让人不胜唏嘘。他们虽已远去,但他们对中国文艺所作的贡献铭刻在史册,他们的思考和实践将永远成为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此刻,让我们缅怀他们,接续前行!
艺术史总是以一些重要的作品作为时代的刻度。
曾在艺术史上留下刻度的李化吉、侯一民、钟涵、周令钊的相继辞世,成为美术界新年的一种悲伤与沉重!
这四位美术家无疑能够代表一个时代的美术。
一
他们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启迪,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最早的受惠者,也因此,他们终身立志美术教育,把艺术点亮人生作为现代美术教育的基本理念;在艺术创作上,他们把艺术回归民众作为自己一生最崇高的艺术理想,从而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众美术运动最年轻的参与者;他们的人生经历了战争、动荡,经历了白色恐怖和战火硝烟,但他们也在这种血与火的洗礼中坚定地走向了革命道路,成为艺术家群体中勇敢坚毅的革命者。
1919年出生的周令钊,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工作时期就表现出进步的思想倾向,他参与创作了武汉黄鹤楼《全民抗战》大壁画,积极参加了漫画宣传队、抗敌演剧队,既是舞台美术设计师,也是用大众艺术鼓舞民众积极投入时代洪流的多面手。此后,他辗转于缅甸、昆明和广州,经田汉介绍任教于上海育才学校美术组,幸得徐悲鸿赏识而被聘请至北平国立艺专任教。1949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出生于江西萍乡的钟涵,早已在心灵里埋下了红色的种子,这或许是他从清华大学建筑系奔赴解放区河北正定华北大学学习的动因。1949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出生的侯一民,在北平四存中学读书期间即师从齐白石弟子陈小溪,研习国画。这个酷爱绘画、追求进步的青年,于1946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开始得到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绘画影响。他的经历几乎浓缩了这座古城下进步青年的成长史,他积极参加了党领导的反内战学生运动,进而于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地下党支部书记,参与组织了抗暴、反南迁等迎接北平解放的一系列工作。
1931年出生于北京的李化吉,于1949年毕业于解放区河北正定华北大学第三部美术科,这个延安鲁艺班底的美术科,让他接受了延安鲁艺的创作思想与教学理念。毕业后,他作为军旅美术家先后任第二野战军及西南军区画报社编辑、重庆《新华日报》编辑。
他们作为时代美术的典型案例,鲜明地表现在他们在时代烽火中自觉地追求进步思想意识,积极投入革命美术的大熔炉,他们所接受的美术教育更多的是在唤醒和鼓舞民众的艺术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升华自己对艺术反映社会现实的审美理想,因而,他们从走进艺术之门的那一天起就不曾离开过大众和人民。
二
他们是时代的幸运儿,因为这种艺术为民众的朴素思想促使他们成为新中国视觉形象的设计者,他们勇于从纯艺术转向大众艺术、公共艺术的实践,推动了新中国现代性美术的建构,并成为中国现代壁画复兴运动的导师和旗手,他们创作的一系列壁画作品已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绚丽篇章。
周令钊成为共和国视觉形象的设计者之一。他是天安门城楼第一张主席画像的绘制者,他是共青团团旗、团徽、少先队队旗等的设计者,他主笔政协会徽设计,他参与国徽以及第二、三、四套人民币设计,因而他被誉为“新中国设计第一人”。他还参与了多项新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国庆典礼、五一游行等大型公共艺术设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他的名字并不被大众知晓,也没有画家、雕塑家的名声响亮,因为,他设计的项目具有国家行为,甚或化为日常生活,以至不能冠以艺术家个人的名字。时过境迁,新中国的历史已铭刻为这个国家的记忆,此刻,人们才蓦然发现他的作品对共和国视觉记忆形成的重要性。一个艺术家的伟大,不是让人们记住他的名字,而是他的作品早已深植日常生活与历史记忆。
不知何由,侯一民、李化吉这两位新中国培养的油画家最终也走向了公共艺术探索的道路。作为第二代油画家中的佼佼者,他们在油画艺术领域的非凡成就本应让他们深耕于这方高雅的艺术田野,但他们却转向壁画这个不曾受到重视的艺术领域。的确,在新中国各种大型建筑上,壁画都曾是空缺,偌大的墙壁只能靠小型绘画去补壁。显然,在现代建筑中,尤其是在各种大型公共建筑设施中,壁画是种介于建筑与绘画之间的视觉艺术,是更贴近民众生活、更富于美育作用的大型公共艺术,但这几乎是中国现代美术的空白。或许是这种紧迫感与使命感,让侯一民、李化吉纷纷投身中国现代壁画复兴运动的组织与探索。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掀起的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浪潮中,一种城市审美表情的艺术应运而生。侯一民于1976年首倡并筹建了中央美术学院壁画专业,开始从事壁画创作及壁画工艺研究。此后,他历任壁画系主任,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副主任、主任,2004年筹建“中国壁画学会”被推选为首任会长,并策划组织了第一个全国壁画大展。其为《人民日报》社创作的陶釉《百花齐放》、为北京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创作的毛炽《丝路情》、为国家博物馆创作的石刻《东方文明》和红结晶陶浮雕《血肉长城》等,既显现了他对多种壁画材料的尝试,也展示出他对宏大壁画题材多种表现语言的探索,使其能够在壁画媒材的厚重品质中深化作品内涵的表达。他还以艺术家的严谨创作风范,从事大型景观艺术实践。他是深圳华侨城“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等主题公园的艺术总顾问,并亲身参与了该工程的设计与建设,使之成为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塑造文化形象的鲜明地标,这也是圈内一些画家费解却让大众叫好的事儿。
李化吉从1954年进入中央美院“调干班”学习,到进入“油画研究班”深造,再至留校任教,他成为军旅美术家走向专业画家并从事美术教育的独特个案。他于1985年至1990年担任中央美院壁画系主任,此后历任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副主任、名誉主任,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等。他和张仃、侯一民被称为中国现代壁画复兴运动的“三剑客”。1979年,他与夫人权正环合作的壁画《白蛇传》,成为首都机场壁画运用现代形式语言表现传统爱情故事的耀眼之作,而这件作品也更深刻地体现了他从董希文、罗工柳油画民族化所得到的有益养分。他既擅长在大型壁画中叙述中国历史神话,如《牛郎织女》《狩猎图》《后羿嫦娥》《夜宴图》等;也长于在造型和色彩上进行民族艺术特征的探索,从而使其壁画往往富于油画色彩的调性与民族色彩的瑰丽。实际上,他也参与过一些国家大型公共艺术设计。如1964 年,他是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的美术设计,该项目让他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90年,他担任北京亚运会开幕式美术设计。相信,这些运动会的团体操和开幕式的美感早已凝固成历史,但人们未必知道其设计者。這或许就是从事公共艺术设计者的一种境界,他们期待的是美感对民众和社会的启迪,而不是设计者自己的名字。
三
他们是新中国培养的油画家,他们用凝重的色彩塑造了新中国之初那种最真挚、最朴实的人民形象,他们经历的战火使他们成为第一代革命视觉史诗的书写者。他们的油画更深入地探求了油画的中国艺术风貌,他们对民族艺术的自觉回归充满了那个激情时代的文化创造。
1951年,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组织的美术创作中,周令钊创作的油画《五四运动》成为这一题材最早的革命历史画。新中国油画发展最重要的艺术贡献,乃在建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油画的教学体系,当时,除了向苏联直接派遣留学生,还在中央美院先后开办了由马克西莫夫主持的“油画训练班”和由罗工柳主持的“油画研究班”。侯一民被选进“马训班”,钟涵、李化吉被推进“油研班”,他们幸运地成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中的佼佼者,他们的毕业创作已成为新中国美术的经典作品。侯一民毕业创作的《青年地下工作者》,以进步青年誊写、印制和散发革命传单为画面情节,第一次在油画中再现了青年地下工作者深夜紧张工作的情景,煤油灯光成为全画光色统一的中心,其寓意不言自明。该画的意义还在于这是一个地下工作者自己革命工作的真实再现,这是革命美术史不可复制的典型艺术案例。1963年在“油研班”毕业创作展上,钟涵的《延河边上》和李化吉的《文成公主》引起很大反响。《延河边上》以领袖背影所表现的领袖与百姓亲切交谈的情景,在表现方法上具有极大的突破性;而《文成公主》则以装饰性的均衡构图和热烈饱和的色彩所表现的历史画同样具有一种艺术突破力,这两种突破都长久地影响着中国现代油画的发展。
侯一民此后创作了中国革命历史画的重要巨作《刘少奇与安源矿工》和《毛泽东与安源矿工》,他驾驭恢宏构图、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在这两幅作品里表露无遗,且表现煤矿工人的面孔虽灰黑深暗,却反而显现了画家在深色中求得高级灰调的色彩表现魅力。《刘少奇与安源矿工》的构图本身就具有一种大开大阖的雄壮气势,仿佛激流奔涌,气吞山河,而每个煤矿工人的塑造都犹如雕刻一般。但这种描绘煤矿工人的黑灰色调以及画作题材,也为这幅画乃至画家个人带来了难以料想的厄运,这和钟涵《在延河边上》画作几乎被毁的命运相似。表现真实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可能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也说明这代艺术家对艺术创作真挚而坚毅的追求。更深刻地说,优秀的历史画从来都不是历史教科书的插图,艺术家对历史的理解以及艺术个性的创造都隐含在这种视觉史诗的构建之中,这对于当下历史画创作不无启示。
《在延河边上》对黄土高原的描绘,从此也开启了钟涵对黄土文化、黄河文明的精神发掘。其油画的深沉、朴实、幽微都体现了一种至高的美学品位,他已从情节的设计、形象的描绘转向对黄土色系精神内蕴的探求,这便是人们在其《碑林》《江水与石头的书》和《秋水篇》等作品读到的一种中国油画风神,这也意味着他那一代油画家在新时期艺术发展中的艺术穿越性与精神支撑力。钟涵始终是中国油画界一位最具思想深度的画家,他赋予这个外来画种以当代中国文化学者的思想广博性。
继《文成公主》后,李化吉虽倾力壁画创作,但其艺术语言内核仍来自油画,尤其是他对油画民族色彩谱系的探索也敏锐地折射在其壁画作品中。他在新时期之初创作的油画《酥油茶》《芳草地》和《牧羊女》等,既洋溢着青藏高原纯净而透澈的色彩,也具有线条与色块相交织的现代主义平面化艺术特征。他一手伸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观念,一手伸向现代主义的形色表现,在这两者之间探索油画在民族特征之中转向现代艺术的广阔创造空间,从而成为第二代油画家在新时期观念更新的时代思潮中进行另一种深耕本土大艺术传统的现代艺术探索范例。
周令钊、钟涵、侯一民、李化吉像时代之星始终闪烁在当代艺术的天空。
当他们健在时,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的思想高度,都让我们时刻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学术依靠与厚实的精神支撑,虽敬仰却身在其中;当他们离我们远去,当我们不再能享受他们那种有力的思想支撑与学术依靠时,我们才蓦然感受到了一种失衡与陷落,我们才会逐渐以历史的视线来仰望和测量这些艺术群峰真正拥有的艺术高度,那是一个融入了革命理想、把人民作为艺术根本并自觉探索中国现代美术气度与风采的时代艺术巅峰啊!
(作者系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周令钊(1919-2023)
周令钊,191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南省平江人。1935年毕业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师范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代表作有开国大典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像、油画《五四运动》、壁画《世界人民大团结》等,他主笔或参与设计的作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旗,以及第二套、第三套和第四套人民币等。周令钊笔耕不辍,用手中妙笔,描绘出国家形象,展现民族荣光,被誉为中国艺术设计大师。在期颐之年,周令钊初心不改,他心系祖国接班人培养,对美育工作、美术事业发展不懈追求,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周令钊毕生致力于描绘国家和人民生活的美好,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文联第十届造型艺术成就奖。
周令钊主要作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张海报《复活》、五一游行队伍美术设计;20世纪50年代末,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设计《韶山》湘绣画屏;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创作历史油画《五四运动》;为重建武汉黄鹤楼而创作的彩陶壁画;深圳“锦绣中华”的总体设计;北京饭店壁画《古都集翠》;设计《胜利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纪念邮票(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邮票》(第三组)(195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邮票》(第四组)(1959)、《壬戌年》狗年生肖邮票(1982)、《中国历代名楼邮票》(1987)等。
钟涵(1929-2023)
钟涵,1929年,出生于江西萍乡;1946年,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1948年,赴河北正定入华北大学学习;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工作;1955年,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此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80年,赴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进修;1984年,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做访问学者;1986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87年,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油画高研班主任;1988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1993年,任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艺术院外籍院士。曾任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吴作人國际美术基金会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钟涵代表作有油画《延河边上》《东渡黄河》《河上炊烟》《密云》《雨天的画室来鸽》《碑林》《暖冬》《江水与石头的书(白鹤梁)》等,出版《廊下巡礼》《画室来鸽》等。
侯一民(1930-2023)
侯一民,1930年生,蒙古族,河北高阳县人。自幼师从齐白石弟子陈小溪学习中国画。1946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师从艾中信、李瑞年、吴作人、徐悲鸿。曾参加党领导的反内战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组织了抗暴、反南迁、迎接解放的工作。北平和平解放以后,历任学生辅导科科长、教员。1950年冬,作为《人民日报》特邀记者赴抗美援朝前线。此后一直担任美院教学工作,画年画。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后任油画系副主任,创作革命历史画,参与人民币设计工作,并开始探索壁画之路。1976年以后,倡议并筹建壁画专业,从事壁画创作及壁画工艺研究,任壁画系主任、副教授、教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第一副院长,同时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副主任、主任,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完成并领导了多项全国壁画工程。1990年离休后曾任深圳华侨城“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等主题公园的艺术总顾问,参与该工程的设计与建设。任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壁画学会会长并组织全国壁画大展。2013年1月获“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侯一民的代表作包括:油画《青年地下工作者》《跨过鸭绿江》《刘少奇与安源矿工》《毛泽东与安源矿工》《六亿神州尽舜尧》(合作);壁画《百花齐放》(人民日报社 陶釉)、《清水江畔》(油画)、《丝路情》(中国国家图书馆 毛织)、《东方文明》(石刻)、《血肉长城》(中国国家博物馆 红结晶陶浮雕)、《抗震壮歌》(素描陶板 四川都江堰 此为合作完成);中国画:《逐日图》(长17米)、《古寓言三十篇》;艺术设计:第三、四套人民币主景设计者;其他:《建鼓》(雕塑)、《射日》(雕塑)、《寰宇传书》(雕塑)、《青春之歌》(插图)、《景点人物》(陶瓷15万件,合作);主要著作:《泡沫集》《泡沫集續篇》《侯一民,邓澍作品合集的卷本》等。
李化吉(1931-2022)
李化吉,满族,1931年2月生于北京。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第三部美术科。1949年后任第二野战军及西南军区画报社编辑、重庆《新华日报》编辑。1954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调干班学习。195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59年毕业并担任董希文先生的助教。1960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196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至1990年担任中央美院壁画系主任。1991年离休。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壁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名誉主任,中国壁画学会副会长。
李化吉油画作品《闯王进京》1959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63年油画作品《文成公主》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作品还有《白蛇传》(壁画、合作)、《牧羊女》《晨妆》《日喀则的织女》《雪莲》《钟馗嫁妹》《吉祥如意》《乘赤豹的山鬼》《鼓舞系列》《四季系列》等。作品载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油画卷及壁画卷)《中国壁画百年》《二十世纪中国油画》《中国当代美术1979 - 1999》等大型文献画册,并有逾20万字的著作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