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琦 中石油吉林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吉林 132002
框架剪力墙作为受力状态复杂的结构形式,框架和剪力墙两类抗侧体系刚度相差较为悬殊,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楼板起到传递水平力、协调层间变形的重要作用,因而楼板的平面内变形及刚度对框剪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不可忽略。常规结构计算分析中,一般采用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的假定以简化计算,在框架剪力墙的计算中往往存在较大误差,以带有狭长楼板或楼板不连续、不规则的框剪结构尤甚,其中平面凹进的框剪结构不仅显著削弱楼板的平面内连续性,还使得位于边榀的抗侧体系不再完整,凹槽处水平地震作用没有明确传递路径,受力复杂,楼板应力集中明显,并会造成结构质量和刚度不均匀不对称,加重扭转效应。本文以平面双向均有凹进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为例,研究此类结构在刚性/弹性楼板假定下地震动力响应、抗震性能的异同,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某工程商用公寓楼为单塔大底盘结构,地下2层车库,地上首层层高4 米,标准层层高3 米,建筑高度34 米。抗震设防烈度为8 度(0.2 g),Ⅱ类场地,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由于首层嵌固,计算模型仅考虑地上部分,平面布置见图1。
图1 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图
根据《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1],区分楼板开洞与平面凹凸的原则是:凹凸主要是建筑外立面的变化,考察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结构抗侧体系的完整性及在平面凹凸处的传力路径;楼板开洞则是从结构内部完整性角度,考察抗侧力构件协同工作的能力。遇电梯井开洞处,宜将电梯井用剪力墙围住,可视为楼板开洞,不作平面凹进。根据上述原则及规范对建筑平面凹凸的规定,该工程Y 向凹进4 m,凹进程度4/11=0.36 >0.3,为一般平面不规则结构。
该建筑疏散步梯梯板采用滑动支座与梯梁连接,计算中不计楼梯刚度,仅作为静力荷载。
根据《高规》[2]7.1.4 规定,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从地下室顶板算起,高度为max{H/10,底部2 层},一、二层剪力墙为一般剪力墙-加强位置。罕遇地震波选取Pacoima1 波,《抗规》[3]第5.1.2 条和第5.2.3 条规定,限定最大峰值加速度220 cm/s2,地面时程以X 为主向,主次向加速度比值指定为1 : 0.85,地震持续时间取15 s,加速度时程见图2。
图2 Pacoima1 波加速度时程
建筑东西两侧凹进2 m,凹进率13.3%<30%;南侧凹进4 米,凹进率36%>30%,为平面一般不规则结构。将工程项目结构原型建入midas gen,记为MOD-0,结构模型立面见图3。
图3 MOD-0 立面示意
(1)墙单元:墙为板壳单元并考虑真实厚度。塑性铰选择钢筋混凝土纤维模型,静力及小震分析完成后更新剪力墙配筋信息,然后定义非弹性材料特性值,由程序自动生成纤维铰模型。砼本构选择《混规》[4]附录C 单轴受压本构模型(过-王准则),钢筋本构选择二折线模型,二段折线斜率取b=0.01。
(2)框架:gen 在前处理阶段不区分梁柱,均视作一般线单元;若梁柱采用纤维铰模型则迭代结果收敛性不佳,故梁柱均采用传统集中铰设定。框架柱受压弯作用,塑性铰定义为P-M-M 相关,滞回模型为修正武田三折线。修正后的三折线模型对屈服段及卸载状态予以一定校正,修正后承载能力较三折线模型略有下降,滞回曲线更为饱满,耗能能力更强(材料本构及滞回模型曲线见图4)。
图4 材料本构及滞回模型曲线
刚度退化曲线中,第一刚度折减系数α1=0.5,第二刚度折减系数α2=0.1,P1 对应开裂阶段起点荷载,P2 对应屈服阶段起点荷载。
根据分析结果,将初始模型MOD-0 设置为刚性楼板假定/弹性楼板假定两个子模型分别进行小震弹性分析,整理结构动力特性、凹槽处典型竖向构件内力及位移结果,见图5 及表1。内力分析结果为X 向小震单工况内力标准值,两种假定下Y向地震内力计算结果相差甚微,故未列出。
表1 弹性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在小震弹性工况下,除电梯井的X向单片墙外,构件内力分配、结构动力特性及变形,两种假定计算差异不大;楼板假定对弹性层间位移影响甚微,可以忽略不计。由于结构平面布置中剪力墙间距、板跨较小,虽然楼板存在开洞,但仍保持较大平面内刚度,在地震作用下未产生明显的平面内变形。
整理MOD-0 在罕遇地震下,两种假定的对比结果,见表2 及图6。
图6 罕遇地震层间位移角及层间剪力对比
可见两种楼板假定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计算结果有一定偏差,各层地震剪力存在3.3%~6.5%的偏差;弹塑性层间位移最大值出现在4、5 两层,计算偏差分别为4.6%、5.4%。采用刚性楼板假定时,结构抗侧刚度偏大,因此,尽管刚性假定下地震剪力计算结果偏大,但产生的层间位移仍小于弹性假定结果。顶层屋面板绝对水平位移见图7。
图7 顶层屋面板水平位移绝对值
位移等值线分布大体相当,但弹性模型在南侧凹槽处楼板端部产生0.6 mm 相对位移,说明楼板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产生一定平面内变形。
剪力墙塑性铰出铰部位及屈服状态见图8~图9,取step:20s 的最终状态,铰成分指定平面内弯曲Ry。
图8 非弹性铰屈服状态
可见两组模型剪力墙出铰部位大体一致,以中部梯井根部塑性发展为最多,且各剪力墙屈服部位主要集中于底部加强2 层;两组模型墙铰屈服程度有较大区别,墙肢Q-2 在刚性模型中,底部两层延性系数为5.5/4.7,弹性模型为5.9/5.3;取4 片Q-1墙根处延性系数最大值,刚性模型为3.7/2.8,弹性模型为4.0/3.4,刚性假定下整体结构的剪力墙屈服程度小于弹性假定。故弹性假定下,剪力墙有更大塑性发展,刚度退化更多,从而进一步证明,弹性假定大震剪力较小、而位移结果反而偏大。
对于本工程平面凹进的框剪结构,刚性楼板假定和弹性楼板假定在小震弹性计算分析中影响不大,当凹进程度不大(如算例中的Y 向地震)、剪力墙间距较小时,楼板平面内刚度较大,两种假定计算差异可忽略不计;但在罕遇地震工况下,刚性楼板假定下的分析结果无论位移指标、塑性发展程度均小于弹性假定,计算结果偏向于不安全,且该假定高估结构在弹塑性阶段的抗侧刚度,故该类型框剪结构涉及大震计算时,应慎用刚性楼板假定。
图9 非弹性铰延性系数(D/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