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奇幻、魔幻与科幻的跨文化接受度比较,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幻因其个性化特征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人们对科幻的跨文化接受度更强。以刘慈欣系列作品为例,对科幻作品的文化符号、跨媒介传播与跨文化接受度进行分析,可提出面向跨文化交流的科幻文化创新与转化策略。
【关 键 词】科幻文化;跨媒介传播;跨文化接受度;跨文化交流;刘慈欣
【作者单位】张天宇,武汉大学。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0.012
随着文学体裁内容愈加丰富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科幻文化的跨媒介传播不断加速,跨文化接受度不断增强。科幻作品涉及的人类命运、世界前进方向等议题突破了文化、民族和语言限制,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因此,其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受到关注。科幻作品中蕴含的本地性和文化特性相对较少,即使被翻译成其他语言或改编成影视作品,其核心理念依然比较容易呈现。整体来看,科幻文化在跨媒介传播和跨文化接受度上拥有独特的优势。
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这是中国科幻文学走向世界的一次重大突破。2023年1月15日《三体》电视剧正式上线,开播不久便登上热搜,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三体》成为跨媒介传播的优秀案例,为科幻文化的跨媒介传播开了先河。本文将从科幻文化的跨媒介传播、科幻文化的跨文化接受度、科幻影视改编中的跨媒介传播与跨文化接受度、《三体》系列作品的跨媒介传播与跨文化接受度、面向跨文化交流的科幻文化创新与转化策略六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一、科幻文化的跨媒介傳播分析
1.跨媒介传播概述
跨媒介传播是指信息在不同媒介之间的流布与互动,包括相同信息在不同媒介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以及媒介之间的合作共生。这里媒介是指媒体,也就是传播信息的介质,大众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移动电视等新媒体也融入其中。当前,媒介不再是单独个体发展,而是从各自为战、互相封锁的割据状态中走出来,与其他媒介合作与融合。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背景下,以数据驱动和技术赋能为核心,实现多媒介形态、内容和平台的全面融合,构建更加多元化、智能化且互动性强的传播方式是大势所趋。媒体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互动也应运而生。这种媒体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互动即“跨媒体传播”。跨媒介传播可以让内容形式多样化,以更加具体、全面的方式呈现,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
2.刘慈欣系列作品的跨媒介传播
刘慈欣系列作品《流浪地球》和《三体》实现了跨媒介传播。从原著的角度看,《流浪地球》的知名度没有《三体》高,其小说篇幅较短,但是主题宏大,内容厚实。在对《流浪地球》进行电影改编时,创作团队保留了原著的大多数环境设定,并且在情节上进行了彻底改造,尤其对人物情感关系的改造,更容易吸引观众的目光,提升电影整体的情感氛围,在跨媒介传播的基础上实现了较好的商业价值。
《三体》原著获得了世界文学界的认可与好评,拥有庞大的粉丝基础。在这样的前提下,将《三体》进行影视化改编,必然会受到更多关注。通过分析《三体》原著及其跨媒介传播形式,我们发现可在研究跨媒介传播的同时,探讨文学与游戏、电影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推动文学、游戏、电影等多元娱乐形式的发展,不同娱乐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创造更加多元化的故事情节。2022年12月10日,《三体》改编动画在哔哩哔哩平台上播出,虽然引起了较大轰动,但是其评价两极分化严重,影响力和传播力不大。《三体》电视剧于2023年1月15日上线,这部由中国科幻小说天花板改编而来的电视剧一经上线便创下了纪录——据该剧官网消息,《三体》电视剧上线1小时,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突破2.5万,成为腾讯视频开播热度最快破2万的剧集,打破了腾讯视频剧集首日热度值纪录。
二、科幻文化的跨文化接受度分析
1.跨文化接受度概述
跨文化(Cross-Cultural)指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理解和融合。它强调的是人类社会中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是一个跨越不同地域、民族和语言等因素的概念。在跨文化交流中,受众对文化的接受能力和接受范围决定了文化传播的广度和影响力。东西方的文化历史、文化基础是不同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交流融合,东西方受众开始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文化和生活。跨文化接受度指的是不同地区人民对文化的理解和处理能力,具体表现为:不同地区的人民是否能够理解并认同其他地方的文化,是否能够将其他地方的文化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并形成共鸣。
2.奇幻、魔幻与科幻的跨文化接受度比较
奇幻即奇异而虚幻,在东方文化中较为突出。魔幻通常借助魔杖、魔戒、魔法、魔力、魔咒等来表现,更偏重于西方文化。科幻即科学幻想,也称为科学虚构,其以科学知识为题材,内容既符合现实又超越现实,有虚构的成分,但符合人们的日常幻想。
从这三种类型的本质来看,每种类型都有其自身的特征,且奇幻与魔幻具有强烈的文化底蕴。在内容创作中融入大量的本土文化元素,会让人们在理解和认同上产生偏差。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各国对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国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科幻文化中史诗般的构想和世界观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因此,人们对科幻文化的接受度更高,对科幻作品的理解能力也更强。
3.利用文化符号增强科幻文化的跨文化接受度
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识。文化符号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内涵丰富且具体。随着全球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融合,各国文化进行深入交流。各国群众接受不同文化尤其是新兴事物和文化的输入,从而实现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因此,在科幻文化传播中要充分运用文化符号,如中国的书法、故宫、少林寺等具有国际认同性的文化符号,这样可以增强科幻作品的文化属性,让不同地区的观众能够进一步理解科幻作品内容,提高对别国科幻文化的接受度。
三、科幻影视改编中的跨媒介传播与跨文化接受度分析
1.科幻影视改编的现状和趋势
《流浪地球2》的热映让《流浪地球》系列的呼声日益增长,中影发行和万达电影联合发起预约放映,在2023年3月19日进行“中国电影筑梦科幻”《流浪地球》系列电影连映。随着电视剧《三体》、电影《流浪地球2》的接连上映,科幻话题再次升温,观众对科幻小说的影视改编越来越期待。
尽管当前科幻影视作品的整体反响不错,但科幻影视改编仍然道阻且长。《大数据看科幻电影发展趋势》显示,全球票房TOP20的科幻电影共由8家公司出品,其中博伟影片发行公司包揽8部大片,并且已经形成完整的IP体系,呈系列化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并没有稳定产出科幻电影的制片公司,连续出品能力不足,缺乏IP系列化开发。不仅如此,科幻影视作品除故事外,更多看重特效,投资成本会直接影响其成片效果。诸多叫座的科幻影视作品大多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如《美国队长3》投资达18.1亿元人民币、《侏罗纪世界》投资为17.4亿元人民币。仅在投资级别方面,5—6倍的成本差距是中国科幻影视改编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未来我国科幻影视改编要提高制作技术和能力,还原小说内容的主线剧情,并以情感线为链接,通过人物形象设计凸显科幻影视作品特征,引入专业的文化符号,加强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与布局,从而不断提高科幻影视改编的国际化水平。
2.科幻影视改编中的跨媒介传播
科幻小说的魅力在于想象空间大,并且富有创造力。在内容上,科幻小说更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其广泛性和多元性可以将想象力无限延伸,在彰显创造力的同时让读者产生带入感。科幻小说还可以给予读者启示,呈现对人类未来的思考。当读者阅读小说后,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想象画面;将科幻小说进行影视改编并传播则是将小说内容以艺术的形式呈现,通过视觉的冲击力增强读者的感受,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跨媒介传播可以带来更加多元的视觉呈现方式、更加丰富的故事情节,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总的来说,刘慈欣系列作品的跨媒介传播,既可以为文学、电影等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助力,也可以为不同媒介之间的互补与交流提供新的可能。虽然不同形式的《三体》改编作品口碑不同,但在宣傳《三体》系列作品、扩大中国科幻作品影响力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科幻影视改编中的跨文化接受度
科幻影视改编内容是超现实的,但是我们可以在改编的影视剧中找到生活原型。例如,《流浪地球》中人类建了地下城,这个元素设定符合正常的生活逻辑,地下城的设计与每个国家防空洞类似。影片对地下城进行了具体描述,对防护门、生活场景等进行了丰富和拓展。这种元素的设计和改编是符合各国文化认知的,改编后的影视作品能给予观众正确的引导,让观众对内容的接受度更高。
四、《三体》系列作品的跨媒介传播与跨文化接受度分析
1.《三体》系列作品的文化符号
虽然《三体》是一部科幻文学著作,充满硬科幻的气息,但它也拥有极深刻的人文内涵,比如其所营造的意象之所以让人惊艳,很大程度是因为它使用了大量分属于不同文明,尤其是分属于东西方的文化符号。最典型的如《三体游戏》中的人物与场景:周文王、墨子、秦始皇、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沙漏、青铜鼎、金字塔……这些元素串起了简易的人类科技史,也展示了三体人对自己所处世界的艰难探索。密集地使用文化符号的还有地球联合舰队的命名,如“终极规律”号、“万有引力”号、“恒河”号、“炎帝”号、“汉”号等。这些文化符号是对小说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是抽象的隐喻。
2.《三体》系列作品的跨媒介传播
《三体》系列作品至今已被改编成动画、电视剧以及电影。从整体来看,《三体》系列作品的改编呈螺旋上升趋势:动画口碑和评分一路走低,卷入一边倒的差评风暴中;电视剧开播便获得上亿的播放量;电影改编掀起全民关注热潮。《三体》动画的失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放弃了回应国产科幻作品本土性的命题,转而采用一种简单的对好莱坞式“爽片”和日漫“燃番”叙事元素的嫁接,如在《三体》动画中被诟病最多的便是剧情中强行注入的追车戏、动作戏和爆炸戏等“大场面”,但对原著的大场面“古筝行动”却一笔带过;二是放弃了经营国产科幻市场、培育本土科幻观众的使命,转而寻求受众对既有的科幻类型观看模式的认同,即抛弃了《三体》原著本身的魅力,将目光投向已形成规模的动漫成果。而《三体》电视剧将原著处理成一种国产现实题材和悬疑剧相融合的叙事美学,主动回应“历史未来”感,其不仅在叙事上更具层次感,在视觉质感上也比《三体》动画的“赛博朋克都市”设计更具原创性,最大可能地还原了原著的设定,因而获得了观众的欣赏和认可。
3. 《三体》系列作品的跨文化接受度
从主题来讲,《三体》系列作品特色突出,将厚重的现实与极端的空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不是虚无缥缈的想象,而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的延伸,完美表达科学的内涵与美感,让观众能够看到历史与科技的交融。《三体》系列作品中有很多西方国家熟悉的中国文化元素,其视角独特、文化内涵深厚,可以充分激发西方观众对东方文化的兴趣。
从人物来讲,《三体》系列作品通过性格塑造来透析人生,这是每个国家都关注的焦点话题。“人”这个概念延伸到“人性”,最终凸显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命运,能够让西方读者感受到文化的共通性,提升科幻作品的跨文化接受度。
五、面向跨文化交流的科幻文化创新与转化策略
1.跨文化交流下的科幻创作策略
从科幻文化文学创作到影视改编都需要专业的作者和编辑,因此,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科幻创作者要不断提升创作水准。同时,国家和社会层面要培养科幻创作人才,给予科幻创作者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参与创作,发挥自己的优势和能力,进而推动科幻创作的进步与发展。
2.基于文化符号的科幻文化转化策略
中国文化符号立意深远并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性。例如,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能够丰富观众的感官世界,因此,可以通过先进设备将技术运用到具有文化符号的场景,也可以运用文化符号构建和表达情节、人物与场景,这样可以丰富电影的内涵,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比如,在《流浪地球》中“凤凰”文化符号的运用,让观众看到人类的决心和勇气,是以科技感丰富影片思想价值隐喻的成功尝试。
新时代科幻文学不断进步与发展,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具有突出特征的黑暗、科技、幻化形象吸引着读者与观众的目光。当前,科幻文化的跨媒介传播已成必然趋势,科幻文化的跨文接受度也不断提升,我们应当创造出更为扎实并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幻作品,并实现多媒介传播。在影视改编过程中,创作团队要根据原著内容进行拓展性延伸,改编作品既要符合大众的需求,又要体现媒介的特征,将故事性、科技感、艺术性和娱乐性充分融入作品中,这样既能满足原著读者挑剔的眼光,也能够将原著的魅力在改编中充分呈现并传递给更多的观众,从而推动科幻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若舟.“中国科幻”的文本改写与英雄再造:《流浪地球》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策略探析[J]. 声屏世界,2023(1):53-55.
[2]王嘉琪. 《三体》广播剧:科幻世界的听觉呈现[D]. 郑州:河南大学,2022.
[3]周建琼. 刘慈欣科幻小说的电影改编[J]. 电影文学,2022(5):112-114.
[4]张明,张文东. 传承与突破:《流浪地球》小说改编电影研究[J]. 出版广角,2019(8):91-93.
[5]王文林. 中国更新代科幻作家创作研究[D]. 聊城:聊城大学,2019.
[6]徐皞亮. 科幻小说《三体》跨文化传播分析[J]. 新闻前哨,2016(2):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