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出版基金以“体现国家意志,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宗旨,积极引导学术出版关注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对推动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研究国家出版基金在不同领域关注的不同重点及历年来国家出版基金各领域入选项目的高频词语,有助于出版社找准自身定位,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出版社应利用自身特色资源,盘活固有的专家资源,善用国家出版基金,提升管理水平,打造属于自己的学术出版高地。
【关 键 词】国家出版基金;学术出版;出版高地
【作者单位】赵庆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0.003
国家出版基金设立于2007年,2009年评出第一批出版项目,此后每年举办一届出版项目评审活动,今年恰好是第十五届。十七年来,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基金办”)始终以“体现国家意志,传承优秀文化,推动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宗旨,对推动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国家出版基金自设立以来已有500多项成果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国家级重大奖项。其中,在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获奖名单中,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占比达到61%[1]。可以说,国家出版基金已经成为诸多精品力作的绝佳“孵化器”和“助产士”,充分体现了国家出版的发展水平。
学术出版凝聚了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关系国计民生和“卡脖子”的大问题,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但同时也曲高和寡,在销量上表现得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出版社转企以后自负盈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无法适应经营模式的转变,导致有些出版社过于重视销量,忽视学术出版。国家出版基金的设立缓解了上述矛盾,为我国学术出版提供正向引领。基金办秉持选精选优的理念,积极扶持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著作,鼓励对学科建设和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的原创性学术精品出版,引领中国学术出版走向繁荣。
一、定义学术出版,直面深层复杂问题
什么是学术出版?一直以来业界都没有一个比较完整和清晰的定义。三联书店前总编辑潘振平说:“学术出版代表着一代人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包括人体本身所做的各种各样的思考。”[2]他认为,学术出版的本质是出版经过岁月沉淀之后留下来的思想。潘振平的定义为我们思考学术出版的性质指明了方向。具体而言,学术出版按照思想含量的高低可被分为五个层级:论文论著出版、专著出版、教材百科出版、科普出版、学术散文出版。论文论著包括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专题论著,代表了学术研究的最前沿成果。专著研究的范围更广泛,视野也更宽阔,但撰写周期更长,时效性相对差一些。以上两个层级的读者都为专业读者。教材百科通常包括某一学科或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面向专业的学生和普通大众。科普著作面向普通大眾,学术散文的知识密度更低,除了涉及一些学术话题,和散文无异[3]。
在学术出版领域,国家三大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虽然有交叉,但总体而言,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支持论文论著和专著这两个层级的学术出版,而国家出版基金涉及学术出版的前四个层级,范围更广,更加多元,面临的问题也更为复杂。
相较于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学术出版有着自己的特点。首先,学术界具有独特的评价体系,出版社无法通过传统的市场调研来确定发力的方向,也很难确定哪些项目最有价值、与国计民生最为相关。其次,学术出版专业性强,细分类目多,评估难度大。国外学术出版社往往都有成熟的同行评议制度,即出版社编辑将投稿发给两个或两个以上同领域的匿名评审人,再根据他们的意见决定是否采用该稿件。国内的学术出版,除了三联书店等少数出版社拥有类似的编委会,其他大部分出版社还没有广泛采用同行评议制度。最后,学术著作出版难度大,耗费时间长。部分学术书稿动辄50万字以上,体量大,负责编辑加工的编辑需要查找专门的知识、大量的资料,费工费时。这就要求出版社有专门的编辑人才,对某一领域进行持续关注。而那些成体系的丛书、出版工程甚至需要整个出版社协调统筹,做好制度和体系上的配套,举全社之力来共同完成。
考虑到学术出版的诸多特点,国家出版基金在基金申报流程和后续的阶段验收工作中,有针对性地作出制度和管理上的安排,贯彻国家意志,提升出版质量,助力出版社打造学术出版高地。
二、明确申报细则,提供出版方向引导
从2009年开始,基金办每年都会推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申报指南》”),并给出相关内容的解读。《申报指南》基本包含指导思想、资助重点、申报要求和申报程序4个部分,有些年度的《申报指南》还会涉及资助原则和资助要求。最近几年的《申报指南》基本包含指导思想、资助原则、资助重点、申报要求和申报程序5个部分,其中资助重点是主体,是基金办引导出版社的主要抓手。资助重点下分6~8个大类,17~33个小类不等,大致可以分为主题出版、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对外交流等部分[4]。主题出版和对外交流另有专文讲述,涉及学术出版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剩下的3个部分中。考虑到2009年至2011年的《申报指南》属于起步期,并不成熟,故而笔者从2012年开始统计,截止时间为2023年,抽绎其中和学术出版有关的内容,提取重点要求,制成表1。
通过表1,我们能总结几点规律。首先,相较于《申报指南》的其他部分,学术出版领域重点内容的变动并不大,具有很强稳定性。忽略文句的差异,在文化建设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承领域,每年的重点内容基本都包括各民族文化、文艺作品、海外交流3个部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每年的重点内容基本都包括理论构建、实践总结和海外研究3个部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每年的重点内容基本都包括理论研究、技术攻关和科普3个部分。
其次,《申报指南》鲜明地贯彻国家导向和本位意识。比如:《申报指南》将各民族文化和文艺作品的申报标准定为有利于民族团结和以人民为中心;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作品的申报标准以国家需求为依归。《申报指南》甚至能敏锐地把握宏观导向的变化,适时作出调整。关于社科领域的海外研究部分,2014年的《申报指南》提到,研究海外是为了“营造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2016年则是“对我国相关政策制定、国际战略调整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23年则是“支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对外翻译出版”。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也在不断变化,《申报指南》对海外研究要求的变化,反映了这些年国家实力的增强和话语权的提高。
再次,《申报指南》对学术出版的要求经历了从模糊到具体的过程,比如《申报指南》在社会科学理论的構建方面从最早的“原创性、方法独特”这些模糊的标准,明确为“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在文化建设方面,《申报指南》也逐渐放弃了“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笼统表述,近两年特别具体地提到古籍出版、考古、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主题。从模糊到具体,反映了国家出版基金对自身定位的清晰认识,以及对国家使命的深刻表达,出版社也能有的放矢、有所遵循。无论主题如何细化,国家出版基金都始终贯彻精品意识,《申报指南》中随处可见“重大”“精品”“一流”“原创”“核心”“领先”等词汇,表明了国家出版基金对优中选精的坚持。
最后,《申报指南》对学术出版的要求与时俱进,其中的很多修改都及时回应了时代的要求。自然科学领域算是学术出版领域中最为稳定的领域,从2014年开始增加“新兴学科与新技术领域重大创新成果”,2016年又列举 “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4个领域,到2018年又增加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这显然是基于《申报指南》对国家需求的深刻把握。
国家出版基金通过每年对《申报指南》的编写和随后的相关解释,向出版社提出要求,引导出版社投入国家当前最需要的学术领域,真正发挥国家财政指挥棒的作用。而出版社以出版基金的项目为起点,以点带面,同样可以发展自己的学术出版品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大飞机出版工程”于2009年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支持,以此为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找到发力的方向,并于此后的10多年围绕大飞机研制、管理的关键性技术,出版了“总论系列”“结构强度系列”“适航系列”“航空发动机系列”“民机飞行控制技术系列”等14个涵盖科研、管理、科普等领域的系列图书,其中的多个系列图书也获得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至今这个系列已蔚为大观,有近200种著作。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的韩建民总结说:“上海交大社近几年尤其重视把出版工作融入国家社会、科技、经济发展中,把整理、出版、宣传中国一流科学家的作品作为自己的追求,紧盯国家重点学科、服务国家重点专项,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优秀项目。”[5]这正是出版社把出版融入国家发展的典型案例。
三、坚持专家主导,贯彻优中选精原则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2018年年底,中共中央宣传部出台《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其中一级指标“文化和社会影响”中明确规定“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项目,每种1分”。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图书出版的社会效益,甚至给出具体的评分标准,这极大地调动了出版社申请国家出版基金的积极性,每年申报的项目数量屡创新高。可供选择的项目增多,而通过审批的项目比例不变,客观上也提高了入选门槛,为优中选精创造条件。
基金办贯彻精品导向主要是依靠专家队伍的建设。考虑到学术出版繁多的门类和极强的专业性,基金办常年维护一个超过3000人的专家库,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各高等院校学科带头人、相关领域专家、出版社高级职称以上的人才等,基本上保证了在所有门类所有领域做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基金办不仅每年会更新专家库,使得专家资源覆盖面更广、层次更高、专业性更强,而且会根据学术发展新趋势、项目评审新需求,及时更新充实相关学科领域政治过硬、学养精深、德才兼备、认真负责的优秀专家,做到质量过硬、精准匹配[6]。
每次评审工作都分为初评、复评、终评3个环节,评审专家都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出。初评大概动用120~160人次的专家,复评和终评都在100人次左右。除了重复参与的专家,一次评审工作中参与的专家数都在300人以上,其中大多数是各领域的学术专家,充分体现了国家出版基金评选的专业性。
评审制度也在不断微调,努力做到公正、高效。在评审前的准备阶段,基金办根据申报项目的学科内容,进一步细化评审专家分组,提高专家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基金办尤其注重前沿学科、“冷门绝学”方面项目的评审专家匹配,在评审过程中遵守评审专家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回避与保密管理办法、评审专家工作管理办法等,强调专家依规自律,加强专家的行为规范约束,督促专家自觉接受同行质询和社会监督[7]。为把握评审重点,严格政策导向,基金办在复评、终评环节均设置一名组长,其中复评的组长只能由学术专家担任,所有组员一律平等,并不受职位和级别高低的影响。从2022年开始,初评采用通讯评审的方式,这样时间上更加自由,能够参与的专家也更多。2023年,基金办适当延长了初评、复评、终评的时间,以便专家能充分审阅材料、提出评审意见,从而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确保评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为了保证质量,政府部门为国家出版基金设置了项目立项后的各种绩效检查,建立基金委、基金办、省(部)级行政管理部门、项目承担单位的四级管理体制,实行从项目立项到项目年检、结项,再到成果使用的全程绩效管理,最后形成结项验收及绩效考评情况的报告。负责的项目获评优秀的出版社能得到一个申报名额的奖励,延期或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的承办单位将受到批评,并核减1~2个申报名额,奖惩分明也是基金办约束出版社、保证出版质量的手段之一。
四、寻找学科规律,做好项目申报准备
学术出版门类繁多,各个门类差异很大,此前的学者多从整体的角度宏观地研究不同年份资助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术出版的特殊性。实际上,在评审实践中,为了方便专家评审,基金办会将所有的项目按照不同的学科分成不同的组,各组之间基本上互不干扰。如果我们能按照学科分类来分别研究学术出版内容,或许能找到适用于特定学科的规律,为学术出版的基金申报提供参考。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以《申报指南》为基础,尝试将学术出版分为六类。第一类是哲学社会科学,包括哲学、经济、法律、政治、教育;第二类是历史地理,包括历史、地理、考古文博;第三类是文学文化,包括文学、文字、文化;第四类是艺术,包括美术、音乐和各类民艺;第五类是自然科学,包括科学史、医学、农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第六类是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应用技术和工程建设。
关于数据来源,笔者选取基金办网站上从2011年到2021年的所有资助项目和公示项目(2022年和2023年的项目没有进行分类,为防止出现人为误差,笔者没有统计这两年的相关数据)。这11年数据的分类方法不尽相同,笔者按照上述既定标准进行分类汇总,其中,哲学社会科学共668条,历史地理556条,文学文化826条,艺术民俗500条,自然科学719条,工程技术545条,基本保持平衡。随后笔者分类统计了这些项目的词频,并总结成表2。
通过表2,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研究”“丛书”几乎是所有领域排名前三的关键词,并且词频要远远高于排名靠后的关键词。“中国”象征着国家出版基金的国家导向,项目选题大多是研究国家层面的大问题,或者是迎合国家需要的关键问题。“研究”象征着国家出版基金的学术属性,入选项目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经过研究探討而形成的学术成果,而不是原创性低的个人文集或者简单的文献编选。“丛书”则表示项目的部头较大,需要借助外力来帮助出版,恰好反映了国家出版基金支持的必要性。
具体分析其他关键词,在社会科学领域,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相关的项目比较有优势,如“‘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发展报告丛书”“网络舆情与网络社会治理研究丛书”等,这些项目所研究的多是新的社会现象和国家政策,是对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论总结和政策延伸。此外,系统翻译出版某一领域的外文研究(译丛)和创造性地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创新)的项目也比较受欢迎。
在历史地理领域,重要的项目聚焦于丝绸之路、抗日战争和考古三个方面。考古探究的是中华民族的起源,丝绸之路的深入研究试图寻找世界平等、繁荣的新模式,抗日战争的清理和回顾是构建中华民族的关键一环,也是确保二战后秩序的重要工作。除此以外,各类通史和城市史的项目也较多,它们都能为当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
文学文化领域的资助重点在民族文学、文献整理以及传统文化方面。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保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出版业重要的任务,所以记录、整理、研究这些内容的项目在文学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文学文化领域还注重资助各类文学文化史,如《波兰文学史》《宁夏文学史》《中原文化通史》等。
艺术民俗领域关注版画、戏曲等民间文艺,以及各种非遗文化,成品以各种资料汇编的形式存在,如《云南民族传统技艺》,主要是为了保存重要的传统文化。此外,艺术民俗领域还资助一些主题研究著作,如《敦煌壁画中的家具图式研究》《艺术为人民——延安美术史》《美术馆的历史》等。
自然科学领域的项目涉及大多数基础学科,其中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利用类项目最多,医学方向的项目则涉及中医、中药的文献整理和药物研究,生态和环保是近十年来国家关注的领域,也成为申报的热门,科普类项目也占有一定比重。
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在于关键技术、前沿研究和技术应用方面。不同年份该领域关注的技术不同,十年前是飞机和基建类相关项目,此后是航空航天技术。近年,该领域越来越关注“卡脖子”的领域,如芯片制造、医药卫生和生态保护。
联系前文,我们能看到《申报指南》的文本和项目热词形成的关系。如考古、少数民族文化、文献整理、丝绸之路等关键词都或多或少地在《申报指南》中有所提及,而更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国家的战略方针,从这里也能看出,国家出版基金发挥了引导出版社出版内容的指挥棒作用。
五、用好出版基金,打造学术出版高地
专业出版社在本领域有着深厚的积淀,大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地方专业社,可以依托特有的地方资源,挖掘既精彩又精致的项目。如四川人民出版社、三秦出版社、岳麓书社等都通过挖掘本省深厚的历史资源,在历史地理领域拥有亮眼的表现。在艺术板块,各地的美术社、音乐社通过国家出版基金系统整理本地区特有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弘扬了地方文化。专业出版社如果善于利用国家出版基金,依托编辑团队和作者资源,定能在本领域走深走强,打造属于自己的学术出版高地。
高校出版社依托国家出版基金能盘活本校的学者资源。一般而言,在学术出版活动中,学者往往起到主导作用,在国家出版基金的介入下,编辑能够拥有更强的主动性,可以通过国家出版基金策划相关选题。浙江大学出版社之所以能在艺术民俗领域和众多美术社、音乐社并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承接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项目,浙江大学出版社以这个项目为契机,获得了大量美术方面的相关学者资源,在美术领域干出了一番事业。北京大学出版社亦是如此,它承接的“儒藏”项目也汇集了诸多资源,成为其攀登学术高地的一块金砖。在这个过程中,持续性是很重要的,出版社要有长期的规划,调动全社自上而下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很早就认识到申请出版基金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非常注重顶层设计和全局管理:出版基金工作由社长、总编统筹规划,把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作为社内最重要的工作来抓[8]。总之,高校出版社如果能灵活利用出版基金,可以盘活比一个项目还要大得多的资源,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国家出版基金,使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更多的项目,使更多的出版社受益,基金办控制5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重视50万元以下的小项目,为很多中小型的综合性出版社提供了机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是一家学术普及出版社,在学界拥有良好的口碑。它利用这一政策的改变,瞄准中小型项目积极申报。申报工作由书店领导统筹,由总编室牵头,中层领导在参与店务时会审核编辑提交的项目。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完善,近几年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方面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一些此前因销量问题而无法出版的精品学术项目,如《宿白集》《尧风舜雨:元大都规划思想与古代中国》等,因为有了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而顺利推进,出版社也巩固了自己在学者心中的形象,擦亮了自己的学术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国家出版基金是贯彻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图书社会效益的重要抓手,是为国铸魂的利器,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发挥重要作用。每一位参与其中的出版人都应该好好珍惜,认真履责,多出好书。随着基金办对小项目的重视,项目入选的概率也会增加,出版社要善用国家出版基金,活用国家出版基金,长期规划,统筹安排,努力打造特有的学术精品。
|参考文献|
[1]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解读2023年度项目申报相关问题[EB/OL].(2022-08-05)[2023-
05-20].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NDA
2MjU4NQ==&mid=2650426127&idx=1&sn=e92685e8fe12df6c28228d65d5e1cd48&chksm=833f4719b448ce0fc56dd9a4cb075542568b0213560277d3375ff236953b2b345af5c151534c&scene=27.
[2]潘振平. 学术出版随想[J]. 出版广角,2015(7):121.
[3]孙玉. “学术出版”辨[J]. 出版广角,2015(5):54-55.
[4]李长青. 国家出版基金申报指南的变迁与启示[J]. 出版广角,2019(13):6-11.
[5]王洪波. 韩建民:专业出版大有可为[N]. 中华读书报,2013-10-16.
[6]中选优推精品,守正创新促发展: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评审立项工作综述[EB/OL].(2023-05-19)[2023-05-20]. https://www.npf.org.cn/detail.html?id=2076&categoryId=43.
[7]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评审暂行办法[EB/OL].(2014-01-01)[2023-05-20].https://www.npf.org.cn/detail.html?id=175&categoryId=32.
[8]劉志. 加强统筹管理 完善制度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管理[J]. 科技与出版,2012(8):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