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 李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也日益丰富,各种危机事件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时代和后疫情时代更是隐藏着各类新问题和隐患。通过对高职学生突发危机事件处理的现状调研发现,高职学生对危机事件的预防、处理、善后和总结等方面仍有待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高职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准社会群体,其本身就面临着多样的身份特征,当学业、恋爱、就业、经济等方面突发变故,都可能成为各种危机事件发生的因素。[1]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以及高职扩招三年行动目标,高职院校招生渠道也在不断拓宽。不同生源的家庭背景、学习基础、综合素质都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较大,管理难度增加,学生危机事件也极易发生,出现的各类突发问题都需要妥善解决,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当前高职院校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高职学生突发危机事件数量增多并且原因复杂形式多样,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在此背景下,探析高职学生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应对策略,对维护校园稳定、创建平安校园、营造安全、稳定、融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2]
高职院校应对危机事件的现状
危机事件是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紧急事件。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自发性内因危机事件;第二类是突发性外因危机事件。所有的危机事件都应该高度重视严肃对待。高职院校防范和应对危机事件的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但是仍存在管理预警意识薄弱、缺乏制度体系、缺乏处理应对能力、忽视危机事件后的总结和完善,因此仍须进一步完善高职学生危机事件的防范和应对。
(一)防范意识薄弱管理理念滞后
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经过调研发现,高职学生危机事件管理没有形成系统管理模式。首先,缺乏对学生危机事件防范意识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其次,管理理念相对滞后,在构建危机事件防范机制体制上仍需投入更多的规范管理理念;第三,危机事件防范措施不完善,仍存在防范意识淡薄等问题。
(二)管理方式单一 缺乏制度体系
高职院校危机事件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管理机制,只在学生手册或校园安全手册中列举危机事件的管理处置内容,但是当具体发生危机事件时,因具体情况不同,缺乏执行参考规范,无法保证师生的合法权益在第一时间能够有规可循。缺乏组织化的应急管理机制,对危机事件的管理未能做好事先防范,忽视了对高校危机事件处置工作人员的培训,缺少应对经验,当遇到危机事件往往紧张慌乱。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仍不充足,主要集中在班主任、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危机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和全面性,而突发危机事件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干预和处置,当前高职院校危机事件处置缺乏制度体系和专业的管理工作人员。
危机事件防范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在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制定了危机事件预防处理措施,但是危机事件相对来说事发突然,并且原因也复杂多样。必须建立相应的突发危机事件防范机制和应对机制,包括事前防范、事中应对、事后总结,提升危机事件的应对反应速度,完善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处理依据,把可能造成的损害与影响尽最大努力降到最低,并尽快恢复日常管理工作。
(一)事前防范
建立组织机构。设立专门应对重大危机事件的组织机构,成立应急管理部,包括法务人员、医务人员、心理危机干预人员、危机公关人员等;在遇到突发危机事件时能够立即启动重大危机事件应对方案,通过一键式信息反馈路径确保危机事件处理的最佳时效。
完善应急预案。危机事件应急预案是整个校园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体现,是处理突发危机事件时的路径引导和方法指南、理论依据和行为指引。针对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危机事件制定相对应的应急预案,有利于加强危机事件处理能力、减少事件引发的伤害。
规范相关制度。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治国的基本方略,落实到高校危机事件防范应对层面同样需要有法可依,高校依法开展危机事件防范应对工作也是提高制度化水平的重要体现。[3]依据《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精神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条款,相关的制度也要匹配健全。
加强防范意识。加强学生的危机防范意识教育在危机事件防范体系中非常重要,很多危机事件由于学生没有足够危机意识,导致错过最佳应对时间而造成事件发生。因此要不断加强学生危机防范意识教育,包括对相关法律法规、心理危机干预的学习,能够在危机事件出现苗头的时候及时干预处理,减轻受害损失、控制影响,同时要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做好教育防范。
加强培训教育。加强对危机事件应对工作人员的能力培训,对相关法律法规、应对流程、处置决策、处置办法、公关能力等方面的培训。熟知并牢记应急预案内容,对危机事件的性质、事件种类、事件诱因要有清晰的辨别,提高危机事件的防范意识。
建立防范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危机防范管理体系,纵向可通过学生家长、宿舍长、学生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学院、学校六级联动分级网格化管理,横向包括学校保卫、校医院、后勤保障部门;通过网格化管理打通危机事件上报渠道,在出现危机情况时能够及时上报。[4]
建立信息评估体系。在突发危机事件时应该及时作出评估研判,对于危机事件信息的真实性、紧急性、严重性、危害性作出判断,对于十分紧急的情况要立即启动危机事件应急预案并一键上报相关部门;对于一般紧急的能够根据管理应对办法及时作出防范;对于相对不紧急的或是一般矛盾問题的则通过相关管理规定给予解决处理。
建立监控预警系统。加强校园周边及校内监控预警系统可以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同时作为事件发生过程的重要记录,能够及时地给予预警,防范危机事件的发生。
建立安全责任体系。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校园安全责任体系,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各岗位负责人的安全责任;按照分级负责、分类管理、责任到岗的原则,明确校领导、职能部门、责任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构建由学校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分类管理和二级单位全面负责的校园安全工作责任体系,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校园安全工作责任体系的有效实施。
(二)事中应对
启动应急预案,坚持以人为本。当危机事件发生时,根据危机事件类型立即启动相应的危机事件应急预案,以学生的生命安全为第一位。面对不同的危机事件针对的群体或个体不同,应预备多种方案,避免一套应急预案不能及时应对,因此要针对不同危机类型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评估事件性质,坚持依法依规。校园危机事件的突发性和处理时间的紧迫性,要求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事件性质做出评估、判断和决策,在坚持生命安全第一的前提下进行依法、依规处理的原则。
协调各方合力,充分发挥功能。当发生危机事件,要协调各方合力,充分发挥职能功能。发挥保卫处安保功能;发挥校医院医疗功能;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干预功能;发挥基层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正确引导和积极教育学生的作用等,将危机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各部门要坚持“召立聚避立散、事宜解不宜结、心可疏不可激”的原则开展危机事件应对工作。
收集相关证据,做好危机公关。收到危机事件的消息后,相关负责人要立即到达现场处置,控制局势,保护学生,在应对处置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现场,记录重要时间、相关人员等事件内容并将相应事件证据及时收集。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学生的基本信息,评估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向上级相关主管领导准确详细汇报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如果经过判断评估,危机事件类型情况紧急性质重大,要立即做好危机公关,对外向上级部门寻求法律和人力物力支持,对内要及时遏制事件蔓延、降低舆论影响,同时要与学生家长沟通争取理解支持配合,并做好相关工作记录。
尊重客观事实、明确主体责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危机事件明确定性后,根据学校的主要职责协同上级部门和家长及时做好相关赔偿方案并依法签署赔偿协议。
(三)事后总结
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事件之后是学校强化管理,把危机转化为契机,把损失降到最低的最后环节。要反思事件教训,总结经验做法以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突发危机事件的防范及应对工作。
展开讨论,形成案例。在总结危机应对措施后,及时总结和探讨危机应对过程中的做法。形成案例,教育警示避免再次发生。并通过制定相关工作规范和要求,巩固和完善良好做法,并深入反思,以弥补不足。
提高认识,强化责任。突发危机事件重在預防、难在杜绝、苦在解决。要提高认识树立防不胜防也要防的心理,坚定方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在各部门做好危机防范的前提下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对危机事件防范及应对流程及规范的学习,加强对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做好预防工作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为高职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结 论
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危机事件处理的现状进行调研,在对存在问题及成因探索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高职学生突发事件处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高职学生危机事件的防范和应对策略,以预防和应对高职院校学生危机事件的发生。[5]减少学生危机事件发生所带来的损失,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危机事件应对策略体系的完善,为高职学生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积累工作经验,为促进安全、平安、和谐、文明的校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石婷婷、刘玉娟:《高职学生危机应对现状、问题及对策》,载《现代商贸工业》,2021,42(32)。
[2]杨晶晶:《大学生危机事件应对能力要素及法律问题剖析》,载《法制博览》,2022(08):154-156页。
[3]胡培、马义华:《协同治理视域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载《决策探索(下)》,2021(08)。
[4]张琳君:《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危机事件的应对策略》,载《决策探索(中)》,2021(03):22-23页。
[5]林德文:《泉州高职院校学生危机管理问题研究》,华侨大学学位论文,2016。
作者简介
刘 阳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
李 鹏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