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境遇与实践指向

2023-07-06 18:42王伟
新西部 2023年6期
关键词:遵义会议理想信念校园文化

王伟

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突破艰难困局的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的实践方法、独立自主的探索创新以及维护民主团结的集体主义品格。弘扬和践行遵义会议精神,切实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重要作用、激发高校校园文化实践育人功能、拓展“一站式”大学生综合社区建设、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实现遵义会议精神深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青春动力。

回望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辉煌历程,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重大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贵州时指出:“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1]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赓续红色血脉是最深沉持久的精神动力。[2]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的背景下,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仍任重道远,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养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民主团结的精神品格,弘扬和践行遵义会议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

(一)坚定理想信念,突破艰难困局的精神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遵义会议的召开是革命志士坚定理想信念,勇于纠正错误,突破各种困局,要求贯彻执行正确革命指导思想的一次具有伟大历史转折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3]坚定理想信念和突破困局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中抓住本质,破除困局,迎难而上的精神体现。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指引,力争在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中作出青春贡献。

(二)坚持实事求是,勇于闯出新路的精神

坚持实事求是,勇于闯出新路是遵义会议精神的关键精髓。正是因为遵义会议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才能闯出一条坚持革命真理的新路。能否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关系着党领导的事业的成败得失,高校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融入事实求是的精神,培养青年大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看待学习、生活和工作问题。勇于创出新路是遵义会议冲破阻力、扫除错误思想的伟大尝试和重要实践。坚持实事求是,勇于闯出新路的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青年大学生求真务实思想,脚踏实地学习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的重要精神引领。

(三)坚持独立自主,善于开创新局的精神

坚持独立自主,开创新局的精神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独立自主、开创新局就是不寄希望于幻想或依赖他人,从事物自身和内因出发,另辟蹊径,逐渐成长而形成独立掌握主权和发展的精神品格。中国共产党是依靠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包括曾经支持过王明“左”倾错误的王稼祥、张闻天等党内正确力量,独立自主地决定召开遵义会议,以纠正和解决中国共产党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问题。[4]因此,独立自主和开创新局的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核心素养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四)维护民主团结,书写发展新路的精神

民主团结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加强法治教育,培养法治思维,维护公平正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书写发展新路是时代新人开拓进取、勇于探索的真实写照,更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民主团结,不僅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5]遵义会议把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放在第一位,对认识尚不一致的政治问题留待以后解决,充分发挥了党内民主和团结,自此奠定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基础。

遵义会议精神融入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拜金主义思想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侵蚀

拜金主义思潮是侵蚀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颗毒瘤。理想信念是照亮人前进的灯塔,也是航行的指南,坚定的理想信念能够促使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进入新时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都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不少青年大学生却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人生奋斗目标、缺乏人生前进动力、理想信念迷茫、政治信仰不坚定等问题。近年来,受社会上一些拜金主义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过分注重物质生活和物质享受,贪图安逸享乐的奢靡生活,在精神世界和理想信念中逐渐迷失自我,这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青年大学生的正确金钱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增强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的理想信念,增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二)急功近利思想对大学生求真务实精神的冲击

当今大学生成长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价值观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网红经济的兴起极大地影响着他们的精神世界。由于多种原因,部分低俗、颠覆“三观”的流量群体的价值观念影响着人们对道德、法律的固有认知,造成部分大学生形成急功近利思想。[7]当前,社会经济和生活节奏空前加快,高校校园也时常被泛娱乐化现象所充斥。部分青年大学生被所谓的“粉丝经济”表象所迷惑,痴迷于娱乐偶像、热衷于网红,寄希望于一夜爆红的成功捷径。一方面,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充分暴露了部分青年大学生摒弃了实事求是、奋发图强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在浮躁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部分青年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对自身成长环境和成才条件做了错误估计,过分注重表象化和形式化,不善于从自身发展确立奋斗目标,更不懂得从成才要素出发,脚踏实地的为梦想倾注辛勤和汗水。

(三)利己主义思想对大学生团结合作意识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因其自我意识强、自我认知不清、心理敏感等特点,深受“躺平”心态影响,容易出现利己主义、缺乏责任担当和团结合作等问题。部分大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利己行为”的益处与成就感,就会渐渐倾向于把“利己”作为自己的行事准则,一再地重复进行,缺乏奉献观念,养成斤斤计较、事事比较的处事原则。[8]当前,高校青年大学生都是00后,且又以独生子女居多,自幼便是父母掌上明珠,不少青年大学生缺乏集体观念,不擅长民主团结,习惯性的将利己思想奉行为信条,不懂得求同存异以及寻求团队帮助,自我意识较强,责任和担当意识不足,追求名利、奉献意识较为淡薄,这给大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培育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新时代,从遵义会议精神中汲取民主团结精神的“营养”,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相互协同、谦虚诚恳、求同存异的精神品质。

遵义会议精神融入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指向

(一)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

遵义会议精神中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独立自主、民主团结以及改革创新精神等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育,必将极大激发大学生助力实现中国梦的青春动力。思政教师在课堂教育的有限时间内,既要深度讲析课程知识,归纳总结教材文本,发掘其内在关联,还应教会大学生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立场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9]

第一,思政课教师应将遵义会议精神融入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比较法和情境模拟法。所謂历史比较法,就是在时空逻辑体系概念中提炼出遵义会议精神所折射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充分挖掘不同世纪、不同历史时期文化精神的内涵、特征、发展过程和当代价值,引导青年大学生站在历史维度纵深思考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团结统一意见的形成发展、成功的根本原因。通过历史经纬对比加深青年大学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对复兴强国梦想的认同感,从而达到启迪思想、净化精神、强化梦想和激扬行动的教学目标。情境模拟法是指通过现代虚拟仿真模拟技术,实现VR实景再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和价值色彩,感悟遵义会议精神背后所凝聚的强大理想信念和实事求是精神以及新时代幸福的来之不易,最终激励青年大学生将理想信念转化为“爱国情、报国志和强国行”的强大意志、信心和能力。

第二,思政课教师应整合遵义会议精神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尤其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培养青年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时代精神,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不断注入青春力量。因此,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充分整合课程专题教学设计,如:在讲授“争做堪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专题内容中,可以引入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使青年大学生从遵义会议精神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励大学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专题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出发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看待人生各种矛盾,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专题三“创造有意义的人生”,以遵义会议中坚持真理、纠正错误、民主团结为出发点,帮助青年大学生掌握成就出彩人生的意义和方法;专题四“坚定理想信念”内容,任课教师可以集中讲授遵义会议是如何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坚定理想、强化信念,重点突出遵义会议从坚定理想信念出发,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激发高校校园文化实践育人功能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文化“营养剂”和精神动力,对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应充分发挥在引领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潜移默化、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先进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内生动力,以期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0]遵义会议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实践育人功能,并从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上积极创新。

第一,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且富有极强的文化生命力,这对滋养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与遵义会议精神相契合的“贵和尚中”的团结和谐精神、“刚毅有为”的拼搏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敬业乐群等衡量职业道德和人际关系的伦理精神,并将其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这对于青年大学生在文化实践中加深对遵义会议精神内涵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开展校园“烹饪技术实训”劳动教育,在劳动过程中既学习中国传统烹饪文化,又培养青年大学生求实肯干、精益求精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此外,开展“京剧国粹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激发青年大学生了解艺术家执着梦想、不懈拼搏的进取精神;以“红色歌曲大家唱”为主题举办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之中,凝聚青年大学生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结合专业办学特色开设一系列职业技能竞赛,进而不断提升青年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第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建设。高校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品牌活动,遵义会议精神就有了天然融入的载体平台,有利于提升青年大学生参与校园品牌活动的积极性和感召力。

首先,应加强校园文化实践育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因此,要结合高校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构建和完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学生工作队伍体系,不断加强辅导员的理论培训和核心素养,增进其与青年大学生之间的谈心谈话,不断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专业队伍。

其次,要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内容,打造第二课堂,创新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如:在弘扬校园文明礼仪、展现崇高信仰和信念过程中,可以开展“校园文明礼仪操”大赛;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家书校园情景剧”比赛;在加强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教育方面,以“诚实守信立志成才”演讲比赛的形式可以更加丰富青年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可以开展“大学生民族团结微电影”创作大赛,激发青年大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知识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培养其民主团结精神和审美能力。

最后,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和平台。高校所在的地域一般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育人资源平台,高校要加强与地方合作,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育人资源,丰富青年大学生文化实践的载体,如地方性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创产品示范园区和红色文化历史遗迹等,将地方性优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彰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底蕴。

(三)拓展“一站式”大学生综合社区建设

“一站式”大学生综合社区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不断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生活化的重要建设举措。“一站式”大学生综合社区具有“熔铸价值、传承文化、服务成才”的重要特点和功能,是遵义会议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最佳一体化场域。

第一,构建大学生综合社区育人体系和平台。高校各部门要融合党建、教学、学工、团委、管理、服务、实践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区。建设以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学业导师、心理咨询师等为主体的实践育人队伍,为遵义会议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提供技术指导;创建以“遵义会议精神”为底色的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在社区内大力弘扬坚定理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为主旨的精神,通过形成社区活动品牌的形式轮流到兄弟院校开展社区理论宣讲活动;搭建综合服务社区的志愿服务先锋岗,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坚定服务和奉献的理想,不断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奋斗精神。

第二,融入大学生寝室文化生活。通过积极搭建宿舍育人平台,开展“寝室文化评比展示”“红色故事大家讲”“寝室文化长廊彩绘大比拼”“红色歌曲歌咏比赛”“寝室文化微电影”等比赛,将遵义会议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日常,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和谐、团结、民主、互助、拼搏的寝室文化环境,弘扬共同理想,增进文化自信,引领道德新风尚。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当前,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青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22年全国应届毕业生达到历史新高,首次突破千萬,高达1076万人,高校大学生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的困境。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持续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而遵义会议精神的核心内涵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奋斗方向高度契合,对助力青年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青年大学生要在大学阶段选择契合自身的职业目标。通过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职业规划目标,以阶段性积累成功经验获取职业幸福感的体验,进而不断增进职业理想和信念。在这一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来自职业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的挑战,此时应保持良好心态,在确保目标合理可实现的前提下,坚定理想信念,增进实现梦想的勇气和能力。

其次,当确立了职业生涯目标后,就应脚踏实地,采取有效职业生涯措施来实现目标管理。此时贵在坚持实事求是,精准施策,杜绝职业规划目标流于形式,更不能随波逐流,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和实践方案。

最后,既要勇于独立解决问题,又要融入团队互助。一方面,在参加相关职业规划沙龙和研讨中,青年大学生要勇于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不断提高自身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融入集体,互相交流职业生涯规划的经验,使自身生涯规划目标越来越清晰,以及在适当范围内有效挑战生涯规划目标和实施计划,最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调整和科学管理。

结 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卓绝实践和伟大成就,为高校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素材,为遵义会议精神有效融入时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载体。弘扬和践行遵义会议精神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符合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应不断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激发高校校园文化实践育人功能,深入开展“一站式”大学生综合社区建设,激励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不断培育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郭敏:《红色基因代代传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载《中国农村金融》,2021(5):58-59页。

[2]乾兴平:《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载《当代贵州》,2021(27):1-5页。

[3]徐静:《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特质及时代价值》,载《党建》,2021(2):30-32页。

[4]曹心宝、肖逸夫:《遵义会议上独立自主精神的体现探析》,载《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2,24(3):8-11页。

[5]王海娥:《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及时代价值》,载《理论学习与探索》,2022(2):25-28页。

[6]王冠文:《大学生理想信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载《决策探索(中)》,2021(7):22-23页。

[7]金剑琳:《党史教育在大学生奉献精神培育中的地位及其路径研究》,载《梧州学院学报》,2022,32(2):79-84页。

[8]应思苒:《“00后”大学生“躺平”心态及教育管理策略探讨》,载《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8):171-173页。

[9]崔祥翠、赵成刚:《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模式探析》,载《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9):75-76页。

[10]秦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与实现路径》,载《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2,13 (2):59-62页。

作者简介

王 伟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遵义会议理想信念校园文化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朱德在遵义会议前后
遵义会议前后的周恩来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