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东亚文化之都”创建研究

2023-07-06 18:42刘杰
新西部 2023年6期
关键词:潍坊市潍坊文化

刘杰

潍坊市成为“东亚文化之都”候选城市以来,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按照“东亚文化之都”创建相关要求,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秉承“传承、发展、开放、共享”的创建理念,继续实施文化品牌战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大力培育文化人才,强化科技与文化的融合,不断繁荣文艺创作、讲好潍坊故事,积极推动潍坊非遗保护和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向更高层次发展,全方位推动“东亚文化之都”的创建工作。

“东亚文化之都”是中日韩共同创立的国际城市文化名片,为当选城市搭建了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充满活力”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对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建设品质、推动亚洲区域文化交流合作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潍坊争创“东亚文化之都”也是满足人民文化更高层次需求,打造品质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潍坊市创建“东亚文化之都”拥有的优势

1、地理区位极其优越,海外联系密切久远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几何中心,海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完备,中欧班列直通欧洲。与日韩隔海相望、毗邻而居,潍坊港辟有数条日韩航线,经由胶东国际机场,三小时内通达日韩主要城市。潍坊对外交流历史久远,延续至今,与世界各国交流日益密切。作为全国第三个“国际和平城市”,与26个国家的40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日本日向市捐建日向友好学校,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2、人文资源积淀丰厚,金石翰墨蔚为大观

潍坊曾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区域、齐文化的腹地、两汉经学的重镇、南北朝佛教文化的东方中心、明清海岱间的文学重镇,为海岱区域文化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人文资源丰富,仓颉、虞舜、郑玄、范仲淹、李清照等贤哲名流彪炳史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担当起故乡对外文化交流的使命。民间手工艺丰富多彩,有联合国人类代表作名录项目2项、国家级非遗17项。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是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成功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是江北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最具代表性,金石翰墨文化深厚,是“中国画都”“金石之都”。

3、自然遗产风光秀美,地质遗产独具特色

潍坊有独特的自然景觀。沂山、云门山、驼山不仅各具特色,还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潍坊地质遗产奇特,诸城恐龙化石种类众多,门类齐全,有世界第一龙“巨大诸城龙”,亚洲最大、中国唯一的暴龙遗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恐龙化石群。有距今约一千四百万年,被喻为“万卷书”的山旺古生物化石,记录火山喷发的奇特景观的昌乐远古火山口遗迹,出产的蓝宝石远销海外,被誉为“中国蓝宝石之乡”。

4、产业文明恒久创新,物质基础厚重坚实

潍坊是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农圣”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到“三个模式”创立,演化出潍坊农业全国领先地位。农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潍坊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城市和山东省制造业核心基地,明清时期就以“二百支红炉、三千铜铁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闻名全国;现代制造业发达,全市有重点工业产品258种,重型发动机、微型麦克风等近30种产品产销量居全球前列,潍柴动力跨入世界500强。经济外向度高,与日韩经贸合作广泛,连续举办七届中日韩产业博览会,设有中日韩产业园,日韩在潍企业1100多家,总投资超20亿美元。

潍坊市“东亚文化之都”创建存在的问题分析

1、文化资源开发程度不高,会展成果转化率较低

资源开发程度和展会成果转化率较低。虽然潍坊市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但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的只占少部分,大部分资源仍处于传承保护状态甚至是沉睡状态,活化利用率比较低。即使部分进行产业化发展的非遗项目,业态也相对单一,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品附加值低,资源优势没有得到有效转化。部分项目,尤其是传统工艺项目受传承人文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限制,在工艺创新、题材创新、文化创意和适应时代需求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经济效益水平较低。很多展会,特别是手工艺方面的展会及大赛,大多仅仅是办会,大部分有创意、有内涵的产品往往被束之高阁,成为展示品,市场资源转化率不高。

2、文化产业链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潍坊传统手工艺项目仍然面临着难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销及传承人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相对传统等问题。非遗产业发展仍以风筝、年画等传统非遗产品为主,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非遗产品和高端文创产品不多,设计、推广工作未跟上时代发展,自助体验类产品、新业态产品产业化发展不快,缺少具有较强震撼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产品,难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文旅消费需求。

3、现代科技与文化融合不高,文化数字化程度不高

当前,潍坊文化数字化建设水平普遍不高,除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较为完备以外,无论是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博物馆、美术馆以及非遗的数字化都处于数字化建设的初期,平台功能开发与群众需求的差距较大。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类上,都不能与群众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同时,文化数据安全监管体系、文化资源数据和文化数字内容的产权保护措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很难达到与中华文化数据库等高端文化数据库的对接要求。

4、市县两级文化馆投资不足,建设滞后

潍坊市文化馆现馆舍面积位居全省倒数第一(征迁临时安置,面积3200平方米,设施不健全。威海处于全省第一,4.5万平方米),虽然新馆已列入政府规划,但一直尚未动工建设。县市区文化馆的馆舍设施陈旧、面积狭小的问题也普遍存在。部分县级文化馆馆舍文化设施陈旧,资源更新较慢,寒亭、昌乐、潍城等个别县市区馆舍没有独立核算,保障经费不足,导致辅导培训等普及性、基础性活动开展数量少,无法满足群众需求,群众参与度不强、满意度不高。潍坊市美术馆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场馆面积小,无法承办大型展览。潍坊市美术馆现与于希宁艺术馆合署办公,没有独立场馆,无法承接大型美术展览。经调查,潍坊市美术馆场馆面积在全省地级市美术馆中排名倒数第三,与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极不相符。

5、专业人才匮乏导致文化服务能力不高,创新能力不强

专业人才匮乏主要表现为非遗和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总量不足、能力不高两个方面。

潍坊市作为首批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之一,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但非遗专业性人才在现阶段保护区发展需求中相对匮乏。保护区市级非遗传承人虽达到357名,但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占比较少。各县市区非遗从业人才总数不到100人,且调动频繁,业务生疏,导致工作延续性差,同时缺乏具有国内国际领先的创意设计人才,创新发展能力不足,严重阻碍了保护区的提升建设。

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十分匮乏。按照潍坊市900万人口和国家颁布的文化馆服务标准“每万人宜配备文化馆工作人员不少于1名”的规定计算,潍坊市应配备文化馆工作人员至少为900人,但实际现有278人,专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随着文化服务群体数量的增加和质量需求的提高,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文化发展的最大瓶颈。

加快推进潍坊市“东亚文化之都”创建的措施建议

1、聚合多方力量,推动潍坊非遗保护和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向更高层次发展

首先,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结合山东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建设,将传统手工艺和市场密切对接,建立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泥塑、剪纸等非遗主题村落,培育农村特色非遗产业,推动非遗赋能乡村振兴。积极对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筹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潍坊分会场,讲好新时代“潍坊故事”。探索“非遗在社区”发展模式,在全市建设东上虞等融非遗保护、社区经济、民众生活为一体的非遗社区示范点,推进非遗生活化、社区化、生态化发展,树立新时代非遗社区样板,厚植新时代非遗生长土壤。完善提升多彩民艺、秀美山村、寻古探幽、渔盐耕读等遍布全市东西南北的4条非遗旅游线路,促进“非遗+民宿”“非遗+演出”“非遗+游乐园”等业态发展,推动优秀文化遗产与游客需求有机融合,擦亮“非遗民俗潍坊游”品牌,打造国家级“黄河非遗之旅”旅游目的地。

其次,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力度。以荣膺“手工艺与民间藝术之都”为契机,坚持内容为王、创意制胜,加快非遗IP授权开发,持续推出香薰虎、“年画新生”系列服装、“五虎临门”小夜灯等更多网红爆款产品,吸引全互联网注意力,提升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全球影响力。建设提升南屯非遗小镇、十笏园非遗空间、潍坊中医药非遗传承中心等非遗主题小镇、园区和非遗文创工坊,夯实硬件基础支撑。举办“千年绝技·百工巧艺——世界好手艺”交流推广大会,举行“国际媒体访潍坊”活动,邀请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潍开展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潍坊“走出去”,扩大全球“朋友圈”,展示“潍坊手造”时代名片。利用好潍坊国际风筝会、文展会、中国画节、鲁台经贸洽谈会、菜博会、花博会等大型节会广泛传播潍坊文化。组织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潍坊非物质文化遗产月、胶东五市“非遗线上云展会”等活动。加强数字化精准宣传,充分利用“两微一抖”等新媒介和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方式,搭建全方位覆盖、多终端访问、多通道发布的传播平台。推广非遗校园教育传承“薪火工程”有益经验,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校本课程,支持本地高等院校设立非遗学科体系和专业,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遗教育培训,打造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实施教师与非遗传承人双向培训计划,选拔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师和非遗传承人重点培养,支持走上大学讲堂,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成立“大师”工作室,推动非遗传承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2、实施城市文化品牌战略,赋能城市发展

实施品牌战略,赋能城市发展。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品牌意识、精品意识、拓荒意识,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深入挖掘、提炼地方特色文化和建设亮点,打造标志性文化成果、文化标识、文化名片。加大市民文化节、大舜文化节、菜博会、花博会、文展会等全市性品牌的培育力度,细处注重大写潍坊、大画潍坊、大美潍坊、大爱潍坊等“子”品牌、“区域”品牌的累积,打造群众化、平民化、平台化的百姓舞台。突出公益属性和文化担当,打造文化名片,增强文化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引进名师名家,举办全国规格书画展览。以世界眼光打造具有“中国画都”气派的艺术展览强市,满足群众高端文化需求,提升潍坊市文化软实力。加强学术研究,建设于希宁艺术研究中心,以于希宁艺术研究为中心,带动潍县画派学术研究取得新突破。

3、优化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首先,加强馆际文化交流合作,提升办馆水平。要积极与省内文化场馆建设和管理先进单位对标,通过与对标单位的学习交流,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断提升办馆水平。积极与各地文化场馆合作,加入“山东省美术馆联盟”等相关的文化馆际联盟,推动馆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区域联动。

其次,盘活优质文化资源,完善艺术展览体系。以潍坊本土文化研究为主题,积极联合各大高校和相关的研究机构开展学术研究。盘活馆藏资源,并结合其开展深入研究和馆际交流展等活动。结合本土文化资源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邀请国内文化大家继续开展和举办国内名家艺术展览,以及承办“陈介祺艺术节”展览。与相关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合作,进一步加强对于希宁艺术项目的研究工作,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展览体系,充分发挥于希宁美术馆的重要作用。

再次,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增加财政对潍坊公共文化的投入,完善场馆设施,提升服务质量。尽快完成潍坊市文化馆新馆等文化馆设施的规划建设,按照国家一级文化馆标准,融入非遗、潍坊地域特色等元素,打造特色鲜明、时尚现代、功能健全、设施完善的地标性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潍坊的文化旅游吸引力。拓宽资金渠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文化的投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文化的投资,提升城市文化品质。

4、繁荣文艺创作,讲好潍坊故事

重点圍绕新时代现实题材、重大时间节点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创作。加强以潍坊历史、地域、旅游为文化元素的地方题材和以百姓生活为视角的民生题材等作品的原创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能力。围绕市委、市政府小蓝框、免费停车等惠民政策、品质城市建设等鲜明主题,加强文艺创作,反映潍坊文明风貌。同时,要加强以王伯祥等先模人物、环卫工人等为题材的油画、雕塑、国画作品等文化产品的创作。争取到2025年,新创作一批带有鲜明潍坊文化印记、文化符号、文化标识的特色优秀文化产品,在文化传播、媒体宣传和文艺评奖中实现更大突破。

5、培育人才队伍,夯实发展基础

进一步健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以专业特长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着眼长远抓培养。不断增强文化的生产力、凝聚力和创新力,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和文化体验项目,健全阵地服务设施,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群众文艺创作生产机制,形成人才培养和艺术创作相互推动、促进的良性循环。委托潍坊发达的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设高素质文化队伍。

完善非遗人才队伍体系。加大非遗人才研培力度,采取线上线下、内引外联等方式,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举办非遗传承人研习培训班、讲习所,提升非遗传承人的审美能力和技艺水平,加速涌现一批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巨匠大师。注重发掘、培养青年人才,构建有序合理的非遗传承梯队。壮大县市区非遗中心、镇(街)综合文化站非遗工作人员队伍,设立由政府购买的公益文化岗位。扩充非遗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队伍,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6、科技赋能,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全面提升全市文化馆(站)数字化建设水平和全媒体制作传播能力,积极对接国家公共文化云、山东省文化馆礼乐云和潍坊文旅云等平台的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功能。逐步加强数字文化产品的管理和开发,尤其是当前普遍受欢迎的微视频、美术展陈、艺术慕课等数字文化产品。加快潍坊“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推进市县两级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实现文化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消费的综合化、智能化、一体化服务。启动潍坊市智慧文旅平台建设项目,致力于破解潍坊文旅产业碎片化、低端化、封闭化等问题,实现政府侧、企业侧、用户侧的监管、运营、服务的全面升级。引导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开展智慧旅游建设,实现互联网+旅行社、导游、酒店、景区、餐饮、租车、航空票务、铁路票务等线上一体化服务。

参考文献

[1]柴德闯:《潍坊市非遗产业化发展模式探索》,载《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3):102-105页。

[2]李晓祥:《潍坊:推动公共文化资源下沉基层》,载《中国文化报》,2020-8-28(4)。

作者简介

刘 杰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社会与文化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及社会文化

猜你喜欢
潍坊市潍坊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谁远谁近?
“筝”艳潍坊四月天
风筝之都潍坊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
潍坊市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