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调查研究“浅入浅出”?

2023-07-06 09:06
党员生活·下 2023年6期
关键词:调研解决问题群众

当前,形式多样的调查研究正在各地火热展开。有媒体指出,相比于提得较多的“假调研”等问题,还有一种调研需要引起注意,即“浅调研”。“浅调研”,不是没调研,也不同于一眼就可以戳穿的假调研,而是一种游走于真假之間、模糊地带、隐蔽区域的“坏调研”。“浅调研”只能接触到“浅问题”,其危害像病毒侵蚀身体,一点点渗透,温水煮青蛙,终至养痈成患。对“浅调研”,您有什么想说的?

“浅调研”是精致的形式主义

“浅调研”华而不实、自欺欺人

调查研究“浅入浅出”从表现上看,行程来去匆匆、过程浮光掠影、结果纸上画饼;从原因上看,思想不重视、目的不明确、准备不充分、方式不恰当、工作不深入等不一而足,不是真调研,只是“秀调研”;从成效上看,情况掌握一点、问题发现一点,原因知道一点、对策也能提出一点,看似漂亮精致,实为“绣花枕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从危害上看,精致的形式主义带坏风气,自欺欺人的做法基层诟病,华而不实的调研贻误工作。                      (崇阳  吴颖)

易出“赝品”“厌品”“怨品”

调查研究“浅入浅出”易出“赝品”。“浅调研”接触的是浅问题,形成的调研报告水分多、杂质多,得到的启示不是真经,而是假货。易出“厌品”。“浅调研”得出的结论或建议容易与实际相背离,用来解决问题损害事业发展,损害人民利益,必将导致基层干部群众的厌恶。易出“怨品”。“浅调研”意味着脱离群众,对老百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体会不深,集中民智、体现民意、反映民情不够。

(宜昌  佘荣波)

难以抓准问题本质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才能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调查研究“浅入浅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浅入”容易出现“被调研”问题,走规定线路,看“盆景”典型,非但把握不准实情、发现不了问题,还带坏了风气;“浅出”容易出现理论脱离实际、一切只从主观愿望出发、一切只从本本和上级指示出发而不联系具体实际的错误倾向,难以抓准问题本质规律,脱离解决问题这个根本目的。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在调查研究中融入群众,在解决问题中获得认同。     (丹江口  郭晨阳)

开展调查研究要厚植为民情怀

要“找出路”而非“走套路”

调查研究“浅入浅出”是对上级指示精神的“机械式”服从和“应付式”落实,看似流程到位,实则功效甚微。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唯有摆脱“套路”,才能找到“出路”。要强化考核,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评判调研好坏的唯一标准,倒逼调查研究走深走实;要厚植为民情怀,用心用情,躬身调研,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让调研成果真正造福于民。                                          (赤壁  戴旻)

不妨做到“深入浅出”

“深入”是态度。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针对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疑点,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带着设想到问题最深入、矛盾最大处、任务最重处开展蹲守式、“解剖麻雀式”调查研究,才能找着答案、找准措施、找到方案。“浅出”是水平。衡量调查研究的成效好坏,最终要看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而不只是撰写了多少调研报告。要强化调查研究的结果运用,攻破难题、啃下“硬骨头”、化解问题、办好实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成效,彰显调查研究的价值。                               (十堰  姚恒)

脚下要沾泥土 心中要有真情

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一方面,要身入心到下基层。脚下沾满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要深入基层一线和群众中间,开展沉浸式、蹲点式调研,灵活运用多种调查研究方法,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把问题调查清楚、把办法研究明白。另一方面,要轻车简从下基层。调查研究不是比排场、讲阔气的“秀场”,要坚决杜绝“彗星式”调研,破除“盆景”思维,大力提倡“四不两直”调研方式,敢于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开展调研,真正让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的过程。                                             (鄂州  何纤)

把握调查研究的方法论

调查研究要有大小、分多少

大处着眼、选准课题。胸怀“国之大者”,站在战略高度、全局维度、民生角度精心谋划、精准对需,找准调研坐标,明确调研方向,做到与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同频共振。小处着手、做足准备。学透调研课题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背景,弄懂调研课题的决策定向和民生取向,从小切口破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多处着力、身入心至。多跑矛盾一线、多听群众声音、多问深层桎梏、多记典型案例、多思解决办法,确保调查研究走心走实不走样。少处着重、落地见效。少些“弯弯绕绕”“夸夸其谈”“空头支票”,真正让调研成果惠及群众。 (孝感孝南  孙晶)

写好“深实细准效”文章

调查研究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写好“深实细准效”文章。务必求“深”,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趟开路子,掌握一线鲜活事例,积累一手原始资料。务必求“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摸透民心听实话,贴近民意晓实情,多措并举办实事。务必求“细”,处理好宏观和微观关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全面掌握调研情况。务必求“准”,深入分析表面现象,善于把握本质规律,找准解决问题根本办法。务必求“效”,突出服务发展实效性,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管用举措。      (咸丰  熊耀)

立足“三沉”做文章

破解调查研究“浅入浅出”问题,要在“实”上下功夫,在“沉”上求突破。沉下身体察民情。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一线,倾听没有过滤的声音,看不加修饰的“原生态”,细致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找准困难诉求。沉下心追根溯源。瞄准发现的问题,通过解剖麻雀“寻根究底”,做到于细微处见真知,在细枝末节中追本溯源,找出问题症结。沉下力蹲点深耕。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聚焦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和久治不愈的老大难问题,把问题想深、想透、想实,找出对策方法,开出药方,做实做深做细调研“后半篇文章”。   (建始  张娥)

猜你喜欢
调研解决问题群众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多让群众咧嘴笑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