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强 曾贞 史君怡 董云峰 伏成秀 罗之兰
摘要林下经济是减小云南山区和坝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途径,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够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在界定云南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云南省林下经济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及科技支撑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完善制度设计,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延链补链强链,构建现代经营体系,加大创新驱动,促进云南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云南
中图分类号S7-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517-6611(2023)11-007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1.01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Path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nder-forest Economy in Yunna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ZHANG Yuan-qiang ZENG Zheng SHI Jun-yi1 et al(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Yunnan 650205; 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unming, Yunnan 650205)
AbstractThe under-forest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the imbalanc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mountainous and dam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an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nder-forest economy can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consolidating and expanding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We defined the connotation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nder-forest economy in Yunnan,and systematically sorted out the problems such as policy support, capital investment, production system, industrial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of the undergrowth economy.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nderstory economy in Yunnan,w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system design, build a diversified investment mechanism,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infrastructure, extend and strengthen the chain, build a modern business system and increase innovation drive.
Key wordsUnder-forest economy;High-quality development;Path;Yunnan
云南省是我国西南高原山区省份,全省林地和森林面积分别为2 829.44万和2493.58万h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3.80%和65.31%,2 358.6万农业人口中绝大部分位于山地林区,超过1 300万人口从事林下经济产业。在云南,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山区最为突出,云南内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程度最高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山区和坝区的差异,“十三五”期间云南88个脱贫摘帽县均属于山区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继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仍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借助云南低纬高原生物多样性的禀赋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1],能够促进脱贫山区自我发展、主动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山区经济“活起来”、山区群众“富起来”,能够有效解决区域内城乡、山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新时期解决山区发展不充分重要矛盾、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打造“绿色食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云南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高质量发展内涵
1.1林下经济发展现状2020年,云南林下经济经营面积约366.67万hm2,划分为滇西、滇中、滇东南、滇南、滇东北、滇西北6个区域[2],产值超过600亿元,林下经济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和景观利用为主[3],其中,林下种植主要包括林药、林果、林菜等模式,年产值约169亿元;林下养殖鸡、鸭、猪、牛、羊、蜂等,年产值约28亿元;林下采集加工以野生食用菌和中药材为主,林下中药材采集产值153亿元,野生菌采集产值超过100亿元;森林景观利用以森林旅游为主,年产值约224亿元,有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0个。
1.2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界定林下经济是我国三大万亿级林业产业之一,从2007年首次提出“林下种养殖”到确立其为立体复合生产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我国已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多样化的模式发展,并且各地林下典型产业模式如江西省弋阳、贵溪雷竹产业集群、福建省武平万亩紫灵芝仿野生种植、云南省晋宁“包山拾菌”等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参考,在政策制度设计、财政投入扶持、经营主体培育、科技创新支撑、林下品牌打造、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的做法经验。产业经济和政策理论研究的深入为林下经济系统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与发展指导,高质量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高水平状态表现之一[4],是一种生产要素投入低、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质量型发展[5],具体到云南林下经济,结合国家、省级有关《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与云南省林下经济产业格局形成的省情,云南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为:健全的现代林下经济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新型经营主体能够充分利用云南高原山区林地禀赋资源和发挥林地生产潜力,因地制宜建立不同林下经济模式,在科技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支撑下,具有稳步提升林下产品产量与质量的能力,拥有较高的林地综合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林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6]能够促进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支撑[7]。
2云南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完善州市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缺乏,国家、省级出台《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大问题予以明确后,很多州市在林地使用、林木采伐、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政策理解偏差,存在政策使用不充分,能够结合的项目未结合,能享受的政策未享受的情况;同时各地层层转发政策文件,未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政策难以落地生效。县级发展规范等相关方案有待补齐,林下经济发展要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与生态建设工程结合,目前县域森林经营方案、负面清单、公益林限制性利用技术规范等缺乏,同时限制性政策出台后又不能提供有效发展转型路径,受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政策影响,多地畜禽养殖、野生动物人工繁育经营停业整顿或设施全部拆除,经营主体损失惨重,转型艰难。
2.2资金投入与发展需求缺口较大与其他涉农产业相比,林下经济发展的项目、资金支撑较少,州市、县两级财政扶持资金基本为0。国内其他林业大省如江西、福建、贵州等均安排有专项资金,云南尚未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部分项目资金得不到落实,县级统筹安排的省级下达涉农资金较多尚未安排到林下经济发展中,各地发展林下经济产业资金缺口巨大。
2.3生产体系瓶颈制约较多州市大部分林下种植区域道路交通建设水平较低,雨季道路塌方严重,嚴重影响种子、种苗、肥料等生产资料运输和产品输出,导致产业经营管理成本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困难。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林区水利设施投入成本高,大部分种植户无力投入建设水利设施,基本上靠降雨来满足水量需求。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相比坝区农业较为滞后,机械化程度较低,时间成本与人工成本较高。
2.4产业体系基础较为薄弱林下经济“特而不优、优而不大、大而不强”。产业链短、效益低较为突出,生产—初级加工—精深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处于原料售卖为主的初级阶段,林下经济效益相比中东部林下经济强省差距较大,如云南省林下经济发展面积为367万hm2,产值600亿元,福建林下经济发展面积217万hm2,产值736亿元,江西林下经济发展面积243万hm2,产值2 229.7亿元。林下经济模式较为单一,三产融合体系不健全,缺少立体复合发展生产经营的思想。如迪庆州林下经济产业中松茸及野生菌的采集与加工占70.15%、森林景观22.15%、林下种植仅7.70%,林下经济结构偏差明显。市场流通体系滞后,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林下产品主要由个体经营者、小商贩等做批发、零售,未能有效把握“互联网+”发展机遇,实现电子商务与林下产品深度融合,产品得不到最佳的价格收益。
2.5经营体系发展滞后当前全省林下经济产业以小型家庭养殖散户和小规模种植为主,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尚未成型,产业化、规模化的种养殖尚未形成。经营主体“小、散、弱”,新型职业农民或高素质农民较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低,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技术落后、经营分散,覆盖全产业链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的头部企业欠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创新联盟尚未发挥实质性作用,政策、技术、市场、信息等涉及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缺位较多。品牌培育力度不够,缺乏知名度高、影响力强、市场占有率大的林下产品品牌,区域公共品牌不响、企业和产品品牌不强,全省获得林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较少,与云南林下资源大省的优势极不匹配。
2.6科技支撑与推广体系短板明显科技贡献率低已成为云南发展林下经济的最大短板,县乡缺乏科研、推广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林下产业发展开展研究和技术服务,推广能力落后。良种选育工作滞后,目前林药、林菌、林菜、竹子等规模化栽培品种占比较少,尚有80%的种类有待开发利用,性状优良的品种缺乏,制约了林下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较低,林下经济经营主体与科研部门合作水平不高,如怒江林下草果种植因种苗退化、病虫害突出、水肥不足等问题,挂果区全州平均单产仅4 500 kg/hm2左右,而同区域内省农科院专家科技示范基地单产达16 500 kg/hm2,科技成果尚未得到有效推广应用。林下经济企业科研实力薄弱,涉足研发利用的企业很少,科学生产和精深加工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基础理论研究、前沿技术引领和突破不足,科技成果储备不够,如森林生态系统供给与调节功能的协调机制,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可持续与长期地力维持,近自然林经营与多生物物种生长的繁育与保护,珍贵野生药材、野生食用菌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尚缺乏科研结果。
3云南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3.1强化政策引领,完善制度设计省级、州市级成立林下经济发展领导机构或者议事机构,依据国家、省级政策方针制定配套文件,不断完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制度设计,强化政策引领和政府引导,从合理利用林地资源角度,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对林下经济发展给予明确的政策界定和扶持标准。州市做好政策指导服务,完善县级林下经济规划布局和资源保护利用政策措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林下经济各项产业发展,支持各地探索将林下经济发展与天然林保护、森林资源培育等生态建设工程紧密结合[8],用好用足各项政策。研究制定相关保障措施,优化投资环境,依法保护林权所有者的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权和林产品收益权等合法权益。
3.2增加财政支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设立省级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林下经济发展,州(市)级财政给予配套,出台资金申报指南,对认定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重点乡镇、示范基地予以重点支持,制定林药、林果、林菜等林下种植业种植补助标准,对适度规模的林下养殖业重点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试点补贴,提高林下采集加工机械设施补贴,加大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的实施主体资金扶持。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体系,鼓励开展林权收益权质押贷款,实行多种形成的林业贷款制度[9-10],拓宽林业贷款贴息使用方向,积极争取国家对林下产业发展的有效信贷投入。县级要高度重视林下产业发展,在统筹安排涉农资金时对林下经济给予倾斜,因地制宜地推动该地区林下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3.3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基地建设州市科学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认真组织调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自然资源优势以及市场需求,合理设定林下经济的规模与类型,科学规划林下产业区域水电路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多措并举,积极筹集项目和资金,增加财政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大力完善林下经济区域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结合地方资源禀赋,由林草部门牵头,统筹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及新型经营主体力量,推动林下种养殖规模化、规范化,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水平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3.4聚焦延链补链强链,打造高质量产业体系在“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中,补齐林下产业种植、采摘、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短板,利用好、发挥好已建成的农业产业园区,有条件的地区可适时建设专业林下产业园区,健全林下经济精深加工体系,促进全产业链发展,打造高质量的区域林下经济产业集群。将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和“绿色食品牌”有机结合,探索森林资源与医疗、教育、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大力发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运动休闲、自然教育等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休闲旅游等生态服务业,开发一批具有云南特色、药食同源、现代保健的林下生态食品,推动全省林下经济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尤其森林蔬菜(野菜)、野生菌采摘、林果种植等林下种植业产后需要气调保鲜,加强冷链系统建设,鼓励州市因地制宜新建或提升原有农产品集散地、农贸市场,提升林下经济农产品流通网络效率;加大林下经济产品营销力度,鼓励林下经济经营主体抱团“走出去”,发展“订单式”生产,鼓励省内龙头企业与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林农建立长期购销关系,解决林下产品销路难题。把握“互联网+”发展机遇,推动互联网与林下产品深度融合,引导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专业大户等林下经济经营者与电商企业对接,畅通林下经济产品线上销售渠道。
3.5提升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构建现代经营体系鼓励林下经济适度规模发展,鼓励各类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通过林权有序流转盘活林地资源,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和提升林下经济产品质量[11]。培育壮大区域林下经济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实现企业和农户在林下经济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将林下经济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统一结合。完善林下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赋予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创新联盟、林下经济产业专业协会在新时期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更多的综合服务职能,构建全省林下生产的服务经营主体的网络体系。系统梳理全省林下产业发展较为突出、地域特色较为明显的林菌、林菜、林禽、林下采集中草药、森林康养等产业模式,对地区绿色、环保、特色产业如“天然林+茶叶”、林下野生菌、“云南松+天麻”“天然林+石斛”“核桃+白及”系统推进公共区域品牌建设,鼓励主体“三品一标”认证,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云南林下经济品牌。
3.6注重科技支撑,加大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林下经济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强化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落实“岗编统一”,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打造成高效服务林下经济的骨干力量;同时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等途径,鼓励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等到林区开展科技服务,推动林下产业提质增效。加强林下资源特色物种的品种选育、引种驯化、高效栽培,保证产品品质和竞争力,鼓励各地深入挖掘当地资源,建立种源研发基地和种子库,打造多个省级林下经济种苗繁育基地。加快林下产业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快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在林下产业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产业重大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和集成示范。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鼓励省林科院、农科院、涉农院校等科研院校与经营主体共同进行林下经济科技创新,开展技术攻关,结合实际共同申报科研项目,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加强林下经济相关重点产业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获得一批林下种植物种培育关键技术研发,林下野生菌促繁与规范化采收,产品保鲜及产品开发,林草融合发展等领域关键技术,充实云南省林下经济科学成果储备。
参考文献
[1] 李柱存.云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J].林业调查规划,2021,46(3):148-151.
[2] 张良实,李甜江,张学星,等.云南林下经济发展状况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22,51(2):43-49.
[3] 窦亚权,李娅.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7,37(4):86-91,111.
[4] 黄修杰,蔡勋,储霞玲,等.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4):124-133.
[5] 任保平,文豐安.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J].改革,2018(4):5-16.
[6] 王婉秋.泸州市纳溪区林业产业发展政策体系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7.
[7] 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07-08)[2022-03-29].https://www.guizhou.gov.cn/zwgk/zcfg/swygwj/202107/t20210708_70476776.html.
[8] 王方,李艳苹,于丽.景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21(2):43-44.
[9] 朱楠,张媛,王晓丽,等.林农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可得性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20,40(2):165-172.
[10] 邓楠,阿布力孜·布力布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疆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7):235-237.
[11] 严桂发.分散林业生产适度规模化发展对策[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