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经济走廊助力新疆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3-07-06 08:08:58邓鹏辉阿尔斯兰·吉力力
中国商论 2023年12期

邓鹏辉 阿尔斯兰·吉力力

摘 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卓有成效。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新疆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逐步建成沿边开放高地。本文在产业、省区层面分析中巴经济走廊贸易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中巴贸易合作中的枢纽作用实践与潜力,进而提出明确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支点功能定位;凝聚各方力量,强化资源聚集,以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为基础,争取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内陆无水港建设;加强与巴基斯坦经贸合作,扩大中巴贸易规模等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巴经济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贸易高质量发展;产业贸易;商品贸易

本文索引:邓鹏辉,阿尔斯兰·吉力力.<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12):-071.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6(b)--04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9月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期间会见巴基斯坦总理时指出,中巴两国是彼此值得信赖的战略伙伴。2013年启动10年来,中巴经济走廊持续取得切实的进展,帮助巴基斯坦有效减少了基础设施瓶颈,为发展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实现侧重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早期阶段,随着巴基斯坦一号铁路干线等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完成,巩固了巴基斯坦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地位。中国与巴基斯坦自贸协定第二阶段已于2020年实施,改善了巴基斯坦商品在中国市场的准入。目前,中国是巴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由于巴对华出口产品集中在棉花和大米等少数几种产品,对华出口逆差较大,中巴经济走廊产业合作有望趋于贸易平衡。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净来源国,两国货币互换协议等金融领域合作强劲,正在探讨进一步加强在银行和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疆是核心区、枢纽地带,要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新疆要丰富对外开放载体,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参与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1 文献综述

学术界研究中巴贸易主要是分析两国贸易规模与结构、竞争性与互补性关系,并通过引力模型测算贸易潜力来提出合理建议。赵捷,刘宁(2017)认为,运输距离会明显抑制中国与伙伴国之间的贸易,中国进出口贸易非效率问题较为突出。Irshad,M.S(2018)发现,两国的GDP和贸易开放度对中巴双边贸易有很大影响,中巴自贸协定有助于实现巴基斯坦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政策。吴红梅等(2018)指出,原油价格、收入水平、关税、汇率及互联网用户数量都直接影响了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成本。Menhas,R(2019)认为,中巴经济走廊能够改善巴基斯坦社会经济模式,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杨丽华等(2019)研究发现,中巴农产品贸易竞争性持续增强,贸易互补性较强的产品集中在极少数产品上,双边农产品贸易潜力尚未充分发挥。Shah, S.H.,Da L.Yu(2020)研究发现,中巴自由贸易协定增加了中巴双边贸易额,但持续扩大的贸易逆差会影响中巴长期合作的前景。王旭、林一鸣(2022)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巴基斯坦应对世界大变局提供了强大助力。聂骠等(2022)认为,中巴经贸现状与“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定位不匹配。

因素分析方面,蒋小荣等(2020)发现,甘肃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受双边经济规模等因素的正向影响,与地理距离和人口数量呈负向关系。王力等(2021)发现,空间距离及人口规模对双边贸易产生阻碍作用。杨光等(2021)实证发现,“政策沟通”和“设施联通”对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效率升级产生正向影响作用。刘似臣、支国林(2022)发现,产业基础是ICT 货物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作为中巴贸易的起点,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量仍然较少,中巴贸易中所占份额较小。宋周莺等(2020)发现,中国各省份与巴基斯坦的双边经贸合作存在空间差异,且均有极大的贸易发展潜力。程云洁等(2020)发现,新疆在中巴贸易中未能发挥优势的原因为产业结构薄弱、加工业落后和未能充分利用。闫敏(2021)认为,新疆与巴基斯坦产业互补型强、相似性高、承接基础良好,产能合作潜力巨大。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中巴问题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宏观视角。现有文献重点研究我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地理位置、政治、经济贸易、安全、双边贸易规模、结构、竞争性与互补性及贸易潜力,对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双边贸易机遇与挑战等方面,涉及范围较小,缺乏双边贸易结构、贸易影响因素与贸易潜力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重点关注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现存问题及成因,并针对外向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 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发展现状

中巴自由贸易区建立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发展成效突出。由中国统计年鉴、世界银行、联合国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整理可以看出,2007 年《中巴自由贸易协定》的正式实施,大大推动了中巴经贸发展;2011 年中巴进出口贸易总额突破 100 亿美元;2017 年中巴贸易进出口总额突破 200 亿美元,整体呈现上升的态势。

从商品结构来看,我国向巴基斯坦主要出口的商品有机电制品、纺织品成衣、化工产品、金属及制品、塑料制品、石陶水泥等,主要集中在制成品上。一直以来,机电制品位列第一,占比由 2010 年的31.46%增长至2020年的38.32%,表明市场竞争力较强;杂项制品出口量也在逐年上升。巴基斯坦向中国主要出口的是初级产品,中国从巴基斯坦进口贸易额中占比最高的商品分别为纺织品成衣、金属及其制品、矿产品、植物产品、活动物与皮革制品等。其中,纺织品成衣商品常年保持第一位,2010 年中国从巴国进口该类商品占比为64.32%,但从2016年起呈现下降趋势;2020 年占比仅为 33.82%。2020年,前五位商品占总贸易量的94.4%,说明中国从巴基斯坦进口商品结构集中程度较高。综上所述,在中国与巴基斯坦双边贸易中,商品供需匹配程度较高,产品互补性极高,双边贸易的合作潜力较大。在将來促进中巴双边贸易发展过程中,中巴两国要继续着力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见表1)。

中国同巴基斯坦双边贸易在省区上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广东和浙江地区在中巴贸易中都占据较高比例,是连续20多年中国对巴基斯坦商品贸易中进出口规模最大的两个省份。近年来,虽然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的贸易量有所增加,但双方的贸易水平和贸易结构仍处在初级阶段,新疆主要出口轻工业制成品,主要从巴基斯坦进口原材料。中国新疆出口到巴基斯坦的轻工业产品大多来自东部地区,新疆仅为贸易通道中间环节。新疆与巴基斯坦的贸易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是由于巴基斯坦需要的商品主要是从上述广东、浙江等经济发展较快省区进口,这些省份能够为巴基斯坦提供其所需的高技术产品,而新疆缺乏面向巴基斯坦的产业集群,无法为其提供所需的主要商品。虽然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双边贸易额快速增长,但其占中巴双边贸易额的比重相对较小。2019 年,新疆与巴基斯坦进出口贸易额与中巴双边贸易额比重仅为 3.5%,新疆自巴基斯坦的进口贸易额更不足新疆进口贸易总额的1%,说明中国新疆作为中巴贸易的“桥头堡”,潜力远未充分发挥出来。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之间的主要贸易方式是边境小额贸易,其贸易额约占贸易总额的 90%以上。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大力推进,新疆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贸易量迅猛增加,贸易额超过一般贸易的贸易量,已经成为新疆第二大贸易方式。但2018年,新疆与巴基斯坦的贸易方式出现了一些亮点,出现了由保税仓储转口货物的贸易方式,进一步说明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方式正在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更多的新疆企业和内地企业将参与到中巴贸易中,加快一般贸易的发展。综上可知,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进出口商品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与资本密集型商品为主,贸易结构走向“重技术、高质量、高水准”才能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下使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双边贸易持续稳定且健康发展。

新疆从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进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出口产品以轻工业商品为主,贸易结构有待升级优化。近年来,新疆与巴基斯坦在皮革制品和纺织品成衣两类商品上具有极强的竞争性;新疆在鞋帽制品、石陶水泥和杂项制品三类商品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但是巴基斯坦在初级产品的出口上极具比较优势,特别是在植物产品上具有极强的竞争性,因此可以不断增加自巴基斯坦初级产品的进口。从贸易互补性角度来看,以新疆出口衡量发现,在皮革制品、植物产品等五类商品上较高。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在轻工业制成品上互补性较强,适合建立新疆与巴基斯坦产业合作、产业互济互通的贸易模式。

由于技术水平和产业能力的制约,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的贸易存在规模偏小、商品结构单一 、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双方未能发挥互补优势。贸易交通运输与口岸条件亟需进一步改善。作为中巴经济走廊国内起点,新疆喀什地区对外贸易一直以边贸为主,进出口总值稳中缓升保持增长势头,机电产品、服装、鞋靴是主要出口商品,占据喀什地区进出口总值的八成以上。喀什新增国际货运航线,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是中国对接中亚和南亚的门户,优越的地理条件不仅节约了企业物流成本,还有力地保障了货物送达时效。2022年1月,中国新疆喀什至巴基斯坦拉合尔的货运包机成功起航,这是当地开通至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匈牙利布达佩斯等之后的又一条国际货运航线。近年来,新疆持续推进完善机场设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致力打造中国西北部航空枢纽。

近年来,中巴两国在第一个《中巴经贸五年合作发展规划》基础上,共同协商制定了第二个五年规划,涵盖能源、农业、教育卫生、通信技术等在内的诸多领域。巴方希望借助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打造中巴贸易-运输-能源通道,充分发挥巴基斯坦的地缘优势,最终形成辐射中亚、南亚的“经济圈”。

3 中国新疆外向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1)新疆在中国向西开放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新疆对接中亚、南亚和西亚地区,对中巴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亚欧大陆新兴市场构建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戰略意义。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地区的对外开放与发展,为参与沿边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2)新疆与中亚、南亚经济互补性强,具有良好的产业优势。但目前,中巴贸易仍以东部沿海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为主,新疆和巴基斯坦进出口贸易总额较低,占中巴贸易的比重不足2%,仅占新疆对外贸易额的2.28%。通过产业、贸易、物流等方面的合作,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例如,巴基斯坦棉花产业是其出口支柱产业,产量高、质量好,但加工水平较低。

(3)新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中吉乌铁路、中巴铁路等重点项目正加紧有效推进,争取开通直达周边国家重点城市的货运包机航线。完善综合保税区、总部经济区、空港物流区、金融贸易区功能,带动全区十大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4 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包含巴基斯坦在内的36个中国新疆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印度、吉尔吉斯斯坦、美国、德国、意大利、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英国、南非、日本、阿根廷、马来西亚、荷兰、芬兰、巴西、韩国、加拿大、泰国、菲律宾、土耳其、法国、西班牙、墨西哥、沙特阿拉伯、智利、比利时、波兰、乌克兰、埃及、秘鲁、希腊)2005—2021年的面板数据,建立引力模型,验证相关因素对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的影响。

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为新疆与主要贸易伙伴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解释变量有贸易国经济规模(lnGDPjt)、新疆人口规模(lnPOPit)、新疆乌鲁木齐与贸易国首都之间的地理距离(DISTij)、贸易国的贸易开放程度(lnOPENjt);虚拟变量B&R为贸易国是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的贸易引力模型为:

其中:i 表示新疆;j 表示贸易国;u为随机误差项。本文在进行计量检验及模型回归前,对所有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所有变量的波动性较小;对解释变量进行方差膨胀因子VIF 检验,发现各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相对较低,不会显著影响该模型的回归结果。在估计引力模型的方程的参数之前,检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各变量在 LLC 检验与Fisher-ADF 检验中都是单整平稳序列,且所有变量均在5%显著水平上显著。本文进行回归Hausman 检验,最终选用随机效应模型(见表2)。

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结果可以发现,贸易国GDP、地理距离、新疆人口规模、贸易国对外开放度等变量对新疆与巴基斯坦贸易有显著的影响。贸易国的GDP都对新疆双边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与预期结果一致,说明贸易国的经济规模越大,贸易发展就越快。地理距离显著负向影响新疆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新疆与巴基斯坦之间距离较近,但由于交通运输设施较为落后,运输过程中成本升高,两地贸易规模小、种类少、贸易发展较为缓慢,距离这一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将逐步降低中国新疆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距离摩擦,双边贸易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贸易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新疆的双边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巴基斯坦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新疆与巴基斯坦两地的双边贸易。

5 新疆外向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1)明确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支点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挖掘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架好中国内地与中亚、南亚、西亚地区国家合作发展的桥梁。东部地区以其开放经验和窗口功能全套全程推进西向开放升级增效。

(2)凝聚各方力量,强化资源聚集。积极推进产业政策要素聚集建设企业区域总部,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上海合作组织协作基地。发展贸易流通服务产业,在工业园区主导型、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型、边境口岸地缘型产业实现产业聚集,推进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金融贸易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让更多企业落地,共同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3)以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为基础,争取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内陆无水港建设。以产业发展促成中巴铁路、中吉乌铁路早日建设运营。加强与中亚、南亚地区“五通”,切实打通中塔农产品“绿色通关”的“最后一公里”。

(4)加强与巴基斯坦经贸合作,扩大中巴贸易规模。建立巴基斯坦产品加工园区,为产品进入中国提供仓储、加工、精选、包装服务。逐步改变中巴进出口商品贸易结构不平衡的现状,稳步扩大双方贸易规模。利用南亚庞大的市场需求,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近年来,巴基斯坦从我国进口的第一大商品为机电产品,主要是从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进口,新疆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机电制品贸易额偏少,大多数为低附加值的产品。因此,要促进机电产业转型升级,开发周边的中亚、南亚市场;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政策优势,有效促进我国东西部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王旭,林一鸣.大变局中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J].南亚研究,2022(2):18-40+156-157.

程是颉. 携手推动中巴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N]. 人民日报,2021-12-19(3).

楊习铭,高志刚.中巴农产品贸易竞争力优势与出口增长效应研究:基于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背景[J].新疆财经,2021(3):59-70.

颜少君.中巴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研究[J].全球化,2021(3):110-120+136.

赵捷,刘宁.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沿线国家产业层面数据的反事实模拟[J].世界经济研究, 2017(3):123-133+136

刘似臣,支国林.数字经济背景下ICT货物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 2022,41(1):7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