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晴 韩华
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并将教育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系统擘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刊特开设专栏,就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行阐释解读,为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其中关于教育特别是德育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助力。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强调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依据知识逻辑,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容体系;针对学生成长阶段,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方法;遵循教育规律,设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一体化建设
作者简介 李晴,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韩华,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就如何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党的二十大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高度对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做出重要战略安排,并提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命题。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强对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推动新发展阶段学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
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机制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整体性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要素的相互配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推进,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分工。
(一)坚持政治统领,完善工作机制
党的领导是思政课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根本政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2]坚持政治统领,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机制,突出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向性和同质性,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系统提升新时代思政教育科学化水平的政治要求和有力支撑。近年来,党和国家聚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目标导向、教育内容、资源开发、组织保障等方面,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机制,出台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等文件,成立“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为“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3]提供了工作方案、组织保证和条件保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精准化的趋势发展。
(二)聚焦课程建设,推进课程改革
聚焦课程建设,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改革具有全面性和根本性的特点,是统一和协调各学段教育过程和教育活动的重要遵循,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了课程建设的基本要素,强调要“抓好教学目标设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改革、教师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 [4],统筹制定和修订总体课程指标及各学段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和修订方面要“确保教材的政治性、科学性、时代性、可读性”,并“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5],全面把握思政课课程建设各个要素,强化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课程体系改革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协调性,构建层层递进、有效衔接、环环相扣的课程育人体系,实现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課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
(三)坚持“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要坚持思政课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地位和功能,又要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系统内各要素和主体间的相互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6]他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7]。其一,强调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充分发挥思政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8],强调思政课与“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9],充分把握“各类课程横向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原则”[10],丰富完善思政课在其他课程中的实践形态,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开放性格局。其二,强调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双向互动。“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11]要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统筹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12],整合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多元协作及综合育人优势,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格局,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纵深发展。
(四)抓好关键力量,强化师资队伍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13]教师是打破学段分割壁垒、打通学段联系的关键力量。首先,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14],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六大要求”,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素养,共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其次,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同一学段思政课教师、同一学段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提供教学交流及资源共享平台,“解决好推动其他教职员工和思政课教师相辅相成的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15],树立融合、开放、共享的大中小学师资队伍一体化格局。
二、依据知识逻辑,
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容体系
整体规划和设计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构建大中小学各学段有机衔接的思政课内容体系,关系到思政课“培养什么人”的目标问题,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要素。
(一)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16]
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容体系,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17]的遵循,又是解决制约当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的具体举措。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在内容布局中存在“内容重复”问题,即针对同一内容或同一认识对象出现重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螺旋上升”的目标要求,体现了教育对象认识的反复性以及内容呈现形式的进阶性特征。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等重要内容经常会在不同学段重复出现,一方面是为了强化教育对象对知识的记忆,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随着教育对象知识和思想体系的不断提高,教育对象对同一对象的认识也会逐渐升级。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点内容的“低水平重复”,导致后一阶段教育与前一阶段教育在内容的呈现形式和理论深度上没有拉开层次,就会使教育对象因感觉“似曾相识”而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体系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既要“坚持大中小学纵向主线贯穿、循序渐进”[18],使教学内容与该学段教育对象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相匹配;又要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則,明确同一内容要点或同一认识对象在不同学段的呈现形式和理论深度,使思政课教学过程中重复出现的重点内容呈现为理论和思想深度的不同形态,逐步实现教育对象对认识对象更高层次的认知。
(二)坚持大中小学纵向主线贯通[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核心内容,是贯穿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主线。“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20]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段特点,循序渐进地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优化设计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小学阶段重在“知事”,开展启蒙性学习,筑牢情感基础;中学阶段重在“明理”,开展体验性和常识性学习,搭建知识框架;大学阶段重在“求道”,开展理论性学习,构建理论体系,“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1]。
三、针对学生成长,
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科学地选择和运用教育方法决定着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效果。因此,“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22],既要保证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的耦合性,又要针对学生成长阶段,增强教学方法与课程目标的适配性。
(一)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23]
政治引导和价值引领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基本功能和显著特征。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教育者难以跳脱教材内容的限制,“只有空洞的价值观说教,没有科学的知识作支撑”[24],教育方法固化僵硬,学生的实践性、探究性和体验性明显不足,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思政课是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了思政课的理论性特征,要求思政课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25];同时,他还重视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指出“教材给出的是教学的基本结论和简要论述,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爱听爱学、听懂学会,需要做很多创造性工作”[26],“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讲清楚、讲透彻”[27],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和亲和力。
(二)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28]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样化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30]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31]。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践中,要针对学生成长阶段,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方法。小学阶段利用具体直观的表象,启蒙道德情感;中学阶段借助普遍抽象的概念,夯实思想基础;大学阶段形成系统全面的原理,深化理性认知。要体现不同学段教育方法的特殊性和学段差异性,避免采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提升思政课建设的纵向衔接。
四、遵循教育规律,
设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育活动的重要遵循,指导着各个学段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遵循教育规律,规划设置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目标,对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政课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32]
教育规律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体性规律,是不同学段教育层次划分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的成长、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就跟人的生理发育一样,所以要把这几个阶段都铺陈好。”[33]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断档问题,表现为“在后来的高一阶段的教育当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在前一个教育阶段中没有给予铺垫”[34],且相邻学段之间衔接不畅,存在脱节现象。这既破坏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割裂了知识结构体系中前后两个阶段的统一性和发展性,也制约着大中小学思政课目标的一体化建设。不同学段教育对象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决定了各学段教育目标的差别,教育目标的设定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既不能揠苗助长、操之过急,又不能刻舟求剑、故步自封”[35]。一方面,要随着教育对象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发展而逐步提升,体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另一方面,要把握知识增长和积累的连续性特征,加强相邻学段相互支撑的内在关联,使前一学段的学习为后一学段的学习提供支撑,加强相邻学段的衔接性。
(二)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36]
具体教学目标是教育过程和教学活动的基本遵循,是实现不同学段思政课内容和方法内在关联、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构建完整有序教育过程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根据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具体教学目标”。[37]《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了“将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作为一体化建设的前提依据”[38]。在大中小学思政课目标设置过程中,既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难易程度的评估,理清知识点的先后“出场”顺序,明确“不同学段学什么”,又要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对各学段思政课内容进行整体布局,使教育内容随着学段的上升逐渐升级、循序渐进,增强相邻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小学阶段重视情感化教育,启蒙道德情感;中学阶段加强知识化教育,打牢思想基础,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围绕思想化教育,增强使命担当。这既从整体上规划各学段教育目标,体现学段目标的层次性差异,同时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中相同、相似主题内容的具体教学目标的有机衔接,增强学段之间的衔接性和贯通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3][4][6][7][8][10][12][13][14][15][16][17][18][19][20][21][22][24][25][26][27][28][29][30][32][33][35][36][37]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5][23][3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
[9]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11]“‘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微镜头·习近平总书记两会“下团组”·两会现场观察)[N].人民日报,2021-03-07(3).
[34]吴宏政,高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论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30-136.
[38]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EB/OL].[2019-08-1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责任编辑︱刘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