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关山林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3-07-06 06:01段桂芳
新农民 2023年16期
关键词:林木种苗对策思考产业发展

段桂芳

摘要:林木种苗产业是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修复的重要基础之一,发展林木种苗产业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根本工作。近年来国家林草局和省市林业部门相继出台关于推动国有林场种苗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政策。关山林区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林木种苗产业,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探索,转换经营机制,发挥国有林场龙头引领作用,科学育苗,在满足自身生态工程建设用苗需求的同时,能够为社会造林和周边地区提供造林绿化树种,为建设绿色、美丽新平凉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对照新时期国家和省市对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新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因地制宜,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完善种苗产业结构,满足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关键词: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对策思考

1 种苗产业现状

关山林管局所辖林区地处华亭市西南端,林区南北长22km,东西宽19km,区内林草茂盛,植被良好,是黄河中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林,是平凉市最大的国有林区和生态屏障,在涵养水源和调节当地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山林管局下辖马峡、玄峰山、海龙、麻庵、红崖山五个国有林场,林场各有自营苗圃一处,苗圃地大都位于场部附件,总面积43.2hm2,年产苗量2000万株以上。具体为:马峡林场苗圃位于马峡镇刘店村,面积15.27hm2;玄峰山林场苗圃位于西华镇草滩村,面积6.33hm2;海龙山林场苗圃位于上关镇磨坪村,面积6.73hm2;麻庵林场苗圃位于西华镇麻庵村,面积9.6hm2;红崖山林场苗圃位于山寨乡甘河村,面积5.27hm2。五个苗圃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土地、水资源优势明显,发展环境良好,是发展苗木产业的理想之地。

目前培育树种主要以云杉、油松、落叶松、华山松、白皮松等针叶树种为主,其中,云杉22.63hm2,油松15.76hm2,落叶松0.76hm2,华山松1.93hm2,白皮松0.97hm2。此外,还育有柳树、白桦、刺槐、木槿、刺柏、樱花等乡土绿化树种1.2hm2,其中柳树0.37hm2,白桦733.33m2,刺槐1600m2,木槿666.67m2,刺柏1333.33m2,樱花0.4hm2,可满足各类生态工程建设和城市绿化用苗。

关山林管局5个国有林场苗圃组成了平凉市最大的苗木生产基地,自然禀赋优良,交通便利,技术力量较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

1.1 自然禀赋优良

关山林区属陇东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内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林区林地面积3.07万hm2,土地资源丰富,有桦类、栎类、椴等阔叶和华山松、油松、落叶松等针叶类优质种质资源,苗木基地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很适宜发展林木种苗业。

1.2 技术力量强,劳动力充足

目前,五个林场有各类林业技术人员149名,其中,技术员9人,工程师10人,高级工程师6人,有从事苗圃工作的初级技术工46人,中级工36人,高级工12人,技工30人,育苗技术力量较强。苗木生产的季节性较强,育苗、起苗高峰时期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在育苗和起苗期,林场技术人员集中培训一批农民即可投入生产,不仅能够抢抓育苗的有利时机,还促进了周边群众就业,增加了收入。

1.3 交通条件便利

从地理位置上看关山林区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位于交通枢纽地带,2021年,随着彭大高速、天平高速相继建成通车,苗木跨省跨市调运更加便捷,为苗木外销创造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从区域交通看,五个林场苗圃均在林场场部附近,县乡公路全部覆盖,完全能满足苗圃生产经营的交通需要。

1.4 市场前景良好

平凉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平凉目标及“3659”发展思路,把建设绿色平凉放在首位,全市林果业和草原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造林封育1.33万hm2以上,义务植树600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4%以上,造林绿化按下快进键,苗木需求量巨大。加之周边地市经济快速发展加快了城乡园林绿化的发展步伐,特别是城镇化步伐加快、荒滩沙漠治理和华亭矿山生态修复力度加大,人民群众消费观念不断改变,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关山局苗木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以云杉、油松、落叶松、华山松等生态绿化苗木为主的容器苗,造林成活率高,不受施工季节影响,能提高反季成活率,对保水、保肥、防风、防鼠都有显著效果,在周边市场很受欢迎。近两年,在苗木严重滞销的形势下,容器苗仍然保持着良好的销量,市场需求大、前景好。

2 存在的问题

尽管关山林管局种苗业发展势头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影响育苗产业发展壮大的制约因素。

2.1 缺乏资金投入

林木种苗生长周期长,且生产过程复杂,技术要求高,需要的生产投资较大,由于国有林场改革不完全到位,林场作为主要的林木种苗生产单位,其自身经济比较薄弱,在良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方面严重缺乏资金投入,虽然近几年国家在林木良种培育方面给予了一定的项目投资,但是力度较小,很难满足种苗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2.2 育苗品种单一,与市场需求差距大

多年来,由于云杉、落叶松等针叶树种在关山林区适应性强,造林多采用这类树种,因此,各林场苗圃始终保持传统工作思路,沿用传统育苗技术手段,育苗只为保障自身造林苗木供应,缺乏新树种新品种的引进栽培,所育苗木品种单一,除能满足自身生态工程建设用苗需求外,仅能为社会提供一部分常规绿化用苗,缺乏能紧跟城镇绿化发展的阔叶树、高规格树种,关山一些優良的乡土种质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培养利用,苗木品种和规格结构与市场需求差距大[1]。

2.3 育苗设施落后,科技含量不高

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及项目支持,温室大棚、喷滴灌、遮阴棚等现代化集约化育苗生产手段难以实现,各苗圃仍然采用传统大田方式育苗,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苗木种类和质量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2.4 经营机制不活,发展动力不足

国有林场种苗业发展仍沿用任务性管理办法,以完成任务为主,与市场化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从业人员报酬没有与效益有效挂钩,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创新精神,工作效率低下,发展动力不足。

3 对策思考

国有林场种苗业发展只要立足自身优势,转换经营机制,强化龙头带动,加大科学育苗力度,就一定能够为建设绿色平凉助力,为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种苗资源,为建设生态文明贡献关山林业人的力量。

3.1 加大专项资金投入

苗木产业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的行业,在设施设备、品种引进、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投入比较大。近几年,中央虽在林木良种培育方面给予了一定的项目投资,但是力度较小,想要改造升级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还存在很大困难,需要加大财政和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在专项资金安排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对于建设温室大棚、智能温室、遮阴棚等基础设施应给予适当补贴,帮助我们配套和完善苗圃地的水电、道路等基础建设,引进钢架大棚、喷滴灌、机械化生产操作等设施,优化生产设施设备,扩大设施育苗规模,提高生产效益。

3.2 发展设施育苗,提高苗木品质

要加大育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高标准建设现代化的种苗业发展基地,科学规划苗圃发展空间,建设完备的配套体系和喷滴灌等设施,建设温室大棚、智能温室等集约化程度高的育苗设施,提升育苗科技含量,提高苗木品质,增加种苗附加值。“三分种,七分养”,苗圃养护水平的高低,苗木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苗圃形象及经济收入。因此,苗木养护是苗圃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按照各种苗木的生态特性,生长规律,培育目的,出圃标准实施精细化养护。具体管护措施:一、松土锄草:对所有地块的苗木全部做到精细化管理,保证地块内、地埂边无杂草;二、整形修剪:对国槐、红叶李、樱花、紫叶矮樱、复叶槭等园林绿化树种进行定期整形修剪;三、病虫害防治:对云杉稍枯病、落叶松锈病、蚜虫等按期定时喷洒多菌灵、百菌清、粉锈宁、毒死吡等药物进行防治;四、自然灾害防治:给新育油松、华山松等尚未木质化的小苗搭建了防雹网;五、合理密植:做到乔灌结合,林苗间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做到单位面积效率最大化。

3.3 培育和引种相结合,增加苗木品种

要加大关山优质乡土树种红桦、椴树、青冈、槭等阔叶树种苗木培育,积极争取母树林、采种林建设项目,同时积极探索红松、杜松等同纬度优良树种的引种培育,形成采种-育苗-供苗一体化发展路径,不断延长产业链,向社会提供品种丰富的优质苗木,提高经济效益[2]。

3.4 更新技术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先后推广应用新技术六项,化学除草剂“惠尔”的推广与应用,华山松、油松设施容器育苗技术、花灌木紫叶矮樱、月季等扦插技术、蜂窝状营养钵育苗技术、防雹网应用技术、微喷灌溉技术等。该技术的应用推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劳动强度,为苗木培育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此外,上级林业部门要多组织育苗专业技能培训班,让我们的職工有更多学习专业技能的机会,不断更新专业技术、掌握新的设施育苗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实现苗木产业专业化、智能化。

3.5 紧随市场需求,走市场化发展道路

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了解苗木需求,提前安排年度计划,培育市场所需要的优质苗木品种和规格,以高质量林木种苗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促进种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3]。苗木销售是苗圃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苗木供求信息,人脉关系,优质的苗木资源,是拓宽销售渠道的基础。今后,在苗木销售环节上,借助“互联网+”搭建信息平台,可以尝试局长、场长直播带货等多种途径实现信息发布交流,拓展实现资源共享,市场共创,风险共担的苗木销售途径。

3.6 发挥国有林场引领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国有林场应将种苗产业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组织、吸纳周边群众投入种苗产业建设,既能促进自身种苗产业发展,也能够为周边群众就业致富开辟新路子。

3.7 创新完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市委“3659”发展思路,探索推进苗圃职工报酬分配办法改革,加大奖励性工资再分配,真正把收入与苗圃效益挂钩,调动苗圃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机制上保障国有林场苗圃高效运转,将科学育苗和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培育优质种苗,不断提高关山生态工程建设质量,为建设绿色平凉和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4 结语

林木种苗生产是为我国生态建设提供基础要素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生态化建设,就要发展高质量种苗产业,就要从资金投入、完善设施、创新机制、发挥国有林场引领机制,将科学育苗和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培育优质种苗,加快实现生态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国保.林木种苗生产如何适应生态文明建设需求[J].防护林科技,2016(1):87-89.

[2] 邓晓君.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分析——以甘肃省渭源县为例[J].中国林业产业,2022(5):64-66.

[3] 马伟宏,李霞.天水林木种苗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J].新农业,2021(3):38.

猜你喜欢
林木种苗对策思考产业发展
林木种苗培育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关于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