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三苏:北宋天空上的文化三星

2023-07-06 08:33:55邱述学
文史杂志 2023年4期

邱述学

摘 要:铜山三苏是被遮蔽了的文化三星。他们曾经辉映过北宋历史的天空。今言之,乃借先贤之光,烛照后人也。

关键词:三苏生平;颇有气节;才华横溢;英年早逝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当代学者根据考古研究发现也许更早些),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这之中,我们不能只看到高山大河,而且还要看到历史天空里的星星点点;因为灿烂星汉方形成无边无际的宇宙。北宋铜山三苏就是当时曾闪耀于历史天空里的思想文化之星。

一、铜山三苏生平

《宋史》所载铜山三苏是指苏易简、苏舜元、苏舜钦。他们出生于北宋时的梓州铜山县(今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广福镇)。其中,苏舜元、苏舜钦两兄弟是苏易简之孙。苏易简为太宗皇帝时的大臣,其二孙为仁宗朝臣子。

(一)苏易简(958—997)。《宋史·苏易简列传》载: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父协,举蜀进士,归宋,累任州县。以易简居翰林,任开封县兵曹参军,俄迁光禄丞,特赠秘书丞。

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复试。易简所试三千言余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升州,迁左赞善大夫。八年,以右拾遗知制诰。雍熙初,以郊祀恩进秩祠部员外郎。……三年,充翰林学士,初,易简充贡,宋白掌贡部,至是裁七年。……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1]

《宋史》本传称:“易简性嗜酒,……及卒,上曰:‘易简果以酒死,可惜也!”原来易简与何光逢有隙,加之入翰林诸事,心内烦躁,借酒浇愁,不幸醉死,时值英年,壮志未酬。

(二)苏舜元(1006—1054)。《宋史·苏舜钦列传附苏舜元传》载:

兄舜元,字才翁,为人精悍任气节,为歌诗豪健,尤善草书,舜钦不能及。官至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2]

苏舜元于至和元年(1054年)病死,享年四十九岁。

苏舜元为太宗朝进士,曾知开封府咸平县,迁殿中、太常博士祠部员外郎,在朝以清正著称,一生有气节。他受祖父影响,文学上甚有成就,诗风以豪放遒劲见长。

(三)苏舜钦(1008—1048)。《宋史·苏舜钦列传》载:

苏舜钦,字子美,参知政事,易简之孙。父耆,有才名,尝为工部郎中、直集贤院。舜钦少慷慨有大志,状貌怪伟。当天圣中,学者为文多病偶对,独舜钦与河南穆修好为古文,歌诗,一时豪俊多从之游。[3]

初时,苏舜钦接父太庙斋郎,调荥阳县尉。《宋史》本传讲他21岁上向朝廷上疏曰:“烈士不避钺而进谏,明君不讳过失而纳忠,是以怀策必士上前,蓄冤者无至腹诽。然言之不如容之难,容之难不如行之难,有言之必容之行之,则三代之主也,幸陛下留听焉。”[4]

此言显示了苏舜钦正直不阿的品格和忠贞坚毅的性情。他进谏说虽是霖雨阴晦的水灾,却是任用失人、政令过多、赏罚不明造成的。愿陛下救灾,大赦天下。青年苏舜钦此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坦坦荡荡,直切朝弊要害。

他的这道上疏还讲:“今为陛下计,莫若来吉士,去佞人,修德以勤至,使百姓足给而征税宽减,则可以谢天意而安民情矣。”[5]这是直接为民请命,要皇帝去奸佞,宽赋税。其对民生的关怀与体贴,赤心可鉴。

康定元年(1040年),苏舜钦借河东大地震说事,劝谏仁宗皇帝正朝纲,补阙失,并指出正国须先正人,正人须先正心:“夫治国如治家,治家者先修己,修己先正心,心正则神明集而万务理。”[6]

或言,苏舜钦未能避开朝廷的庸俗生活,曾与刘巽用卖旧纸的公款召妓乐,会宾客,后因王拱辰举报遭弹劾。这见载于《宋史》本传。不过此事是否有过,颇为可疑。即便有,也算不上大事。我们推想其根本原因,是舜钦才华出众,刚正执言,多次上书朝廷事,而遭人嫌或妒嫉。无奈之下,舜钦“在苏州买水石作沧浪亭,益读书,时发愤懑于歌诗,其体豪放,往往惊人;善草书,每酣酒落笔,争为人所传。”[7]

苏舜钦尔后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十一岁。

二、铜山三苏的文化成就

铜山三苏皆为进士,都任过翰林学士。三人公忠体国,有极高的政治观察力与文学和艺术造诣,却都在才华正盛时早逝,殊为可惜。

(一)苏易简学识渊博,勤奮耕耘,文思如泉。他的代表作《文房四谱》,梳理了“文房四宝”的源流和制造工艺,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论“笔、砚、纸、墨”的工具书,其中包括“材、意、哲和道理”。苏易简说,要阐发古代圣贤的道理,发挥文章书法精妙之处,无不需要“笔、纸、砚、墨,方能传之穷”。这是他写《文房四谱》的指导思想与意义。

苏易简著书颇丰,计有《续翰林志》二卷、《淳化编敕》三十卷、《苏易简章表》十卷、《文选菁英》二十四卷。《宋史》本传评曰:“易简常居雅善笔札,尤善谈笑,旁通释典”[8],颇得太宗赏识。

(二)苏舜元在《宋史》上记载文字不多。其个性、品格及才华,颇为时人称颂。他擅草书,惜遗墨至今唯见刻于文氏《停云馆帖》的《杂书帖》,还有一些散见于各地碑刻。传说他曾书写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刻石。他有《文献画考》一卷传世。

苏舜元尤为人称道的,是在福州任上造福一方。他为解决福州居民饮水问题,一口气凿了十二口井,现存三口。水是生命之源,人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他在闽所作《钓鳌石》一诗,反映出他的亲民思想:

未穷双佛刹,先到一渔家。

山雨已残叶,溪风犹落花。

汲泉沙脉动,敲火石痕斜。

应是任公子,竹间曾煮茶。

是诗叙写他当时的心境,对渔家事颇为关切。

(三)苏舜钦在政治上倾向范仲淹为首的改革变法派,后受保守派压制,遂闲居苏州;后来又出为湖州长史,但不久病逝。

在中国文学史上,铜山三苏中以苏舜钦贡献最著,名气最大。他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同欧阳修、范仲淹、梅尧臣、石曼卿等人一道,反对西昆体形式主义诗风,在创作实践中发扬了《诗经》《离骚》以降的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苏舜钦的诗歌直抒胸臆,少曲折,风格豪放,境界高阔。他诗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关心政治和社会现实,如《城南感怀呈永叔》:

春阳泛野动,春阴与天低。

远林气蔼蔼,长道风依依。

览物虽暂适,感怀翻然移。

所见既可骇,所闻良可悲。

去年水后旱,田亩不及犁。

冬温晚得雪,宿麦生者稀。

前去固无望,即日已苦饥。

……

此诗是苏舜钦在大灾之后,关心百姓疾苦、关注农民生计的呼声。他说只要官员能全身心参与救灾,百姓不是没有希望的。

苏舜钦被削职后并未失意,仍雄心万丈。我们看他的《水调歌头·沧浪亭》:

潇洒太湖岸,淡伫洞庭山。鱼龙隐处烟雾,深锁渺间。方念陶朱张翰,忽有扁舟急桨,撇浪载鲈还。落日暴风雨,归路尧汀湾。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拟借寒潭垂钓,又恐鸥鸟相猜,不肯傍青纶。刺棹穿芦获,无语看波澜。

此诗以龙鱼比喻自己,表明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此时作者的心情虽较沉重。但依然显出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家国情怀。苏舜钦與苏东坡不是同类人,却与范仲淹志同道合。

三、铜山三苏的共同点

北宋初的铜山三苏的共同特点是才华横溢而颇有气节。三人都在风华正茂时英年早逝,均未超过五十岁。

苏易简以三千余言投书,获太宗欣赏,钦定为状元,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任翰林学士,后为舍人。其在著述上极有建树,可视为一代文化巨擘。苏舜元为官清廉,对民众疾苦甚为上心。其诗歌、草书具有鲜明特点和个性。苏舜钦系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他的诗风有唐诗风韵。他以杜甫为圭臬(为此将字从“倩仲”改为“子美”)。他认为所写诗当“警时鼓众”“补世救失”。其诗文、行止确如是言。

“铜山三苏”是被遮蔽了的文化三星。他们曾辉映过北宋历史的天空。今言之,乃借光先贤,烛照后人也。

注释:

[1][2][3][4][5][6][7][8]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9173页,第13081页,第13073页,第13073页,第13074页,第13077页,第13081页,第9173页。

作者:四川省秦巴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

四川省秦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