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建林
在新的高考背景下,艺术教育将成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股重要力量,它对于推动艺术发展和提高社会美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中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不在于培养学生成为鉴赏家和艺术家,而是要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观。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念的形成与他们的观察能力有很大关系。艺术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一定意义上,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观察能力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要积极深入地学习和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高考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新一轮高考的正式实施,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全面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在新的高考背景下,艺术教育将成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股重要力量,它对于推动艺术发展和提高社会美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高考对美术教育的启示
目前,“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而随着新高考的不断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艺术素养、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等素质的不断提高。美术是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在审美教育中既有视觉文化又有艺术想象力。一方面,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充实自己的想象、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新的高考美术课程,则更注重科学性、专业性、系统性,这也是当代社会文化与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认为,在新的高考环境下,中学美术教育是一种很有教育意义的课程。
新高考背景下,美术教育对“人文价值”更加关注
与以往相比,新的高考制度更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并从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以往“以分取人”的教学模式。例如,浙江艺术综合测验中的“速写”题目,要求同学们“绘制一幅关于篮球选手的素描。”题目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求“结构,比例,动态准确”,“构图合理”,30分钟的时间,要求考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的高考时代,美术教育的“人文价值”再度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促使许多学者和老师对当代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反思,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新高考对美术教育理念、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影响。由此,改变了传统的艺术教学模式,转向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提高学生艺术技能和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
美术教育是以文化为导向、以艺术为工具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美育素质、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据。
新高考背景下,艺术教育注重素质的提高
相对于以往,新的高考更注重人文、艺术的发展,对美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作为“副科”的传统艺术教育,在新的高考制度下,已逐渐达到了教育、教学和评价的标准,并已成为衡量学校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并为普及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在新的高考中,美术专业的地位逐步提高,使美术教师更好的投入到教学中去,使其真正的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
可以说,在新的高考背景下,美术教育将成为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一股强大力量,对于推动艺术发展、提高社会美育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观察力的重要作用
观察是一种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有组织的、有深度的视觉感知的活动。阿恩海姆把这种观察过程称作“视觉思维”,其原因在于,无论是在观看的内容上,还是在观看事物时,都要经过选择、分析、比较、判断等环节。在此过程中,观众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这个过程相对于普通的知觉来说,具有更强的理解性和思维性,而且更有层次感。对学生而言,这种观察不但是他们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基础,也是他们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必要手段。因此,在欣赏时,教师要根据艺术的相关知识,选择适当的范例,使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使学生了解到要得到什么,就必须多观察、多了解,才能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指导学生在艺术学习中更好地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观察是艺术鉴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鉴赏兴趣和注意力的重要途径。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艺术的观察,首先会让人产生一种既有针对性又有目的性的感觉,如果一个人盲目地观察,很可能会因为不注意细节而影响创作。教师在进行艺术教育时,应保证学生对观察对象、被观察对象的认识,并根据现实情况采用探究策略,引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观察方法。在正确的观察方法下,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出一定的规律。老师要充分说明“多看、会看”在艺术教學中的作用,使探究、分析要素渗透到学生的观察活动中。
课堂教学质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学无所求,无所成。”中学艺术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学生对艺术的热爱,缺少了这种激情,教师的教学将不能顺畅地进行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可以打开他们的心胸,还可以改善他们的艺术教育环境,这是提高艺术课堂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掌握主题,选择材料:大自然的一切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包括花草树木、鱼虫、田园风光。这种元素是很好的艺术创作材料,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去接近这些自然的风景。在课堂上,老师们带领同学们进行实地的绘画,河边的柳树,空中的麻雀,城市里的高楼,都能给孩子们带来灵感。教师用生动的描述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沉浸在美术的美好场景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因为材料的不同,画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创造一个能引起兴趣的氛围:除了现场观摩,老师还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安排一些艺术作品,让他们在业余时间里欣赏名家画作和老师们的作品。而进入工作室的学生,就会置身于有形、可触、可加工的美学空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时时刻刻地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使学生不断地表达自己的美的愿望和热情,使他们能够在已有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增强对美的理解与向往。
教学生有效的观察方法
艺术观察要有针对性,才能获得更多的艺术刺激。老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创造美。老师要从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中,把观察的方法教给学生。
全方位的观察:美术素描是一项基本的课程,教师要对素描的认识进行规划。画画的过程必须与观察相结合,要让画看起来栩栩如生,就必须保证你的眼睛不会有任何的偏差。俄罗斯艺术家盖·尼古拉耶维奇曾经说过:“画一幅画就是画一种比例。”所以,我们不能忽视整体,而重视局部。在作画时,要注意观察周围事物,进一步把握整个画面的构成,实行从整体出发的有效画法。另外,要培养独立的、从整体上来的观察习惯,这样会有很好的效果。
用心观察,从观察中发现规律: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风景,可以透过学生的手,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自己独有的美感,其本质在于用心去观察。因为事物的不同,观察和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而描述花朵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充分了解其形态特征、生长状况。而画出动物,不但要认识其生长结构,更要把握其表情、性格,并使其形象的鲜明。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寻找事物的规律。实践表明,要从全局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即便是对细节的观察,也不能忽略对事物的总体理解。否则,很难掌握规则。因此,在中学美术教育中,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全面的把握,还要引导他们去仔细地观察,去发现事物的规律。而且,通过观察,可以让学生们总结自己观察到的规则,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比如,阳光下的花朵和室内的光线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花朵的颜色也会有很大的变化。在画花的时候,要注意到它的形态特征、生长规律还有对细节的描述。在画中要注意到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神态、性情,例如:公鸡的高傲、狗的乖巧、狐狸的狡诈、兔子的温柔、猫的可爱,越是细心的观察,越是能凸显作品的独特性和真实感。比如,在画建筑的时候,老师要让学生们去看建筑的布局、雕刻和一些建筑的特点,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到古时候的宫殿的雄伟,以及古人的智慧。另外,老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在闲暇的时候,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临摹,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从而真正地挖掘出艺术作品的内涵。
训练学生的观察力
艺术创作要求学生从各个方面来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差异,大部分学生在研究对象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关键,忽略了整体,只注重细节,用自己的主观感受来描绘,画出来的东西往往缺少了神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观察的任务,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从而使他们的视觉选择更加具有针对性。比如,学生们在描绘人体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的脑袋画得很细致,很准确,这样就会使自己的身体变得不成比例。人类的视觉行为是有选择的,而且是由自己的思维来决定的。中学美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模仿所见的事物,速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绘画素材的一种方法,通过速写练习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比如,在艺术课上,我让同学们将日常生活中所注意的人、物、景,用速写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示给同学们,让同学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只有通过有效的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培养学生对绘画的观察兴趣,加深对绘画的内涵的认识
艺术作品在内容、情节、形象、色彩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并成为他们参加欣赏活动的主要推动力。这种指导是一种观照性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逐步地融入到艺术欣赏的气氛中。例如,在列宾《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王回信》中,学生们更关心的是,他们在做什么,写了些什么,为什么会笑。老师让学生了解画作的由来:故事发生在1700年代,土耳其国王曾请求哥萨克叛逃俄国,并向他效忠,而这些哥萨克民族则是矛盾重重,他们虽身在异乡,却勇武勇敢,对故土忠诚,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国度。这件作品描绘了一组查波罗什人按照头目的指示,直率的土耳其苏丹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的措辞非常尖锐,不但讽刺了土耳其国王的收买,也表现出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作者运用“集体拟信”的手法,把人物的姿态、表情、性格、动作等刻画的淋漓尽致。而在这幅画的正中央,一个留着八字胡的老者,正指着他的身后,似乎是在说着什么。听到这句话,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这幅画上,赫然是一群人的笑声。列宾是一名具有强烈国家精神和爱国意识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反映民众的生活状况为主题的。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学生对作品的本质和内涵有更深的认识,从而使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观察力。通过对作品的认识和解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興趣,从而掌握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知识。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使其对艺术的审美趣味逐步提高。
加强学生观察的次数和观察的质量
通过增加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所以,要在艺术欣赏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既要使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感兴趣,又要增加观察的次数,既要确保“量”,又要确保“质”。“量”是“质”的根本,“质”是“量”的提升。在指导学生观看艺术作品时,应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如作品的创作手法、作品所反映的生活角度、作品的审美形式等。不仅如此,老师要让学生领略不同朝代、不同文化、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从认识和理解作品的过程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欣赏作品,从而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提升自己的观察品质。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艺术欣赏活动,使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际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欣赏体验,欣赏艺术的独特之美,并由此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和欣赏艺术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观察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只有将观察完全融入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更好的观察方法,要时时关注学生的观察和创造,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这样,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