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精准扶贫档案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基础、应用领域及保障机制研究

2023-07-06 20:55:02郑慧李家和
档案与建设 2023年4期
关键词:参考价值乡村振兴

郑慧 李家和

摘 要:精准扶贫档案是接续推动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关键法宝。文章从本体内容与构成、利用主体与需求、记录载体与环境三个角度分析了精准扶贫档案所蕴含的参考价值,明确了精准扶贫档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同路径。提出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凭借多种数字技术,促进精准扶贫档案数字化建设,构建精准扶贫档案大数据云平台,推出精准扶贫档案一张图云展示,保障精准扶贫档案内容真实完整安全,实现精准扶贫档案参考价值均等化服务。从而保证精准扶贫档案参考价值的高效实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关键词:精准扶贫档案;乡村振兴;参考价值

精准扶贫档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记录。2016年9月,《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将精准扶贫档案界定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1]2021年,我国从脱贫攻坚战迈入乡村振兴阶段。[2-3]2021年6月,根据《“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要求[4],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要继续挖掘精准扶贫档案的参考价值,运用数字化技术不断延伸精准扶贫档案运用范围,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保障。

笔者以“精准扶贫档案+数字”“精准扶贫档案+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档案+价值”为标题进行检索,截止时间为2023年1月28日,中国知网、万方收录三类文章分别为19篇、77篇、96篇。1986年,有学者初次提出为贫困村制定扶贫规划和建立扶贫档案。[5]此后,学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数字时代精准扶贫的研究,[6-8]二是精准扶贫档案赋能乡村振兴的研究,[9-11]三是精准扶贫档案价值及其实现的研究。[12-14]

“精准扶贫”是我国独有的扶贫概念,国外通常称为“减贫”或者“反贫困”。在国外,关于贫穷原因、减贫立法、反贫方案等方面的研究不胜枚举。贫穷原因方面有安格斯·迪顿的国家能力缺失致贫论、冈纳·缪尔达尔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恶性循环致贫论等。[15]减贫立法方面,法国有《公共救济与预防法》《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障法》等;美国有《就业法》《公共福利修正案》《复苏法案》等。反贫方案主要有美国为低收入者提供教育与培训、英国建立工作福利制度、欧盟推动减贫治理社会参与等。[16]在减贫中也留下了一些具有保存意义的记录,如巴西的“社会计划登记系统”[17]、美国的社会福利档案[18]。

纵览国内外现有的文献可知,虽然贫困问题长期受到理论界关注和研究,但是目前仍停留在单纯强调采用科学技术来实现精准扶贫档案数字化的层面,且大多旨在回答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问题。如今,我国已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历史,应转而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发挥精准扶贫档案作用。基于此,本文从精准扶贫档案服务乡村振兴入手,以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转型为契机,明确精准扶贫档案应用的相关领域,探索精准扶贫档案参考价值实现的数字化保障机制。

一、 精准扶贫档案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基础

1. 精准扶贫档案赋能乡村振兴的参考价值

参考价值是精准扶贫档案的基本价值之一,行政管理和经济效益是精准扶贫档案价值实现的主要体现,可为乡村振兴工作铺路架桥、添砖加瓦。

(1)行政管理价值

精准扶贫档案为政府部门制定后续帮扶政策,避免返贫现象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准扶贫档案完整记录了精准扶贫的整个工作周期,总结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脱贫经验。正确利用精准扶贫档案,有利于乡村地区彻底摆脱贫困、逐步提升治理能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是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需要有科学的规划,精准扶贫档案可以为乡村未来各个领域的建设与规划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

(2)经济效益价值

精准扶贫档案对我国“三农”发展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可低估。首先,查看精准扶贫档案可以准确地了解贫困人口情况,减少人力、财力支持上的失误,使扶贫工作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次,精准扶贫档案中的图片、文字和视频,既体现着当地的自然环境情况、经济发展状况、农作物生长境况等内容,也记录着人们在扶贫工作中所积累的各种智慧与经验,为当地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最后,精准扶贫档案中有关乡村振兴的经济规划、财务报表等文件信息,是脱贫地区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信息支撑,可以帮助乡村地区制定符合实际并统筹长远发展的经济战略。

2. 精准扶贫档案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实现基础

档案参考价值是指档案经验事实之知识意义,这与它本身和利用需求的联系度相关。[19]因此,可以从本体内容与构成、利用主体与需求、记录载体与环境三个角度分析精准扶贫档案具有的参考价值,这也是其参考价值实现的基础。

(1)精准扶贫档案本体内容与构成角度

真实、完整是精准扶贫档案得以保存的前提和基础,是乡村振兴工作的基础保障和参考依据。其一,精准扶贫档案内容真实。随着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的提出,精准扶贫档案数字化建设成了当下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重要项目。与纸质档案相比,数字档案真实性容易改变,必须创新管理方法,才能确保参考价值的真正实现。其二,精准扶贫档案构成完整。精准扶贫档案可分为综合类、精准识别类、精准施策类、精准脱贫类。这四类档案包含着扶贫工作中产生的规划计划、贫困村/户识别和退出标准、各行各业扶持工作的文件材料等,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原始数据支撑作用。例如,贵州织金县通过精准扶贫档案掌握了原建档立卡貧困户、家庭劳动力需求、就业需求等情况后,分类管理、有序引导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将其引入扶贫工厂,建立扶贫创业园,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等。[20]

(2)精准扶贫档案利用主体与需求角度

精准扶贫档案参考价值的实现是档案本体属性满足利用主体需求的过程,利用主体通过一定的渠道发现、挖掘、利用和实现档案本体的价值。首先,利用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精准扶贫档案包含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部内容,不仅贫困户、各级扶贫工作部门等参与者利用率高,学者、出版社等非参与者的利用率也较高。其次,多元化的利用主体具有多样化的利用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第一,扶贫对象申请贫困补助离不开精准扶贫档案。精准扶贫档案揭示出扶贫对象的原本面貌、准确情况和具体家底。第二,扶贫工作部门落实精准扶贫也离不开精准扶贫档案。精准扶贫档案记录着精准识别后最符合要求的扶贫对象,这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依据。第三,档案馆进行开发利用同样也离不开精准扶贫档案。精准脱贫过程形成了大量以文字、图片、声像等形式保存的档案,可以成为精准扶贫档案展览、档案汇编、档案纪实片等档案文化产品的源泉。第四,学者研究脱贫攻坚战亦离不开精准扶贫档案。精准扶贫档案记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全过程,探究精准扶贫档案可以充分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时代之问。

(3)精准扶贫档案记录载体与环境角度

面对档案信息资源数据爆炸式增长和现代信息技术层出不穷的局面,精准扶贫档案利用载体和利用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其一,档案记录符号和载体丰富化。一方面,在数字化的背景下,精准扶贫档案信息资源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记录、传播和利用,这些内容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是文字,但是在计算机中显示的是代码。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着档案载体的丰富与发展。光盘、磁带、硬盘以及其他多媒体记录载体将精准扶贫档案以图、文、照片、实物、音视频等不同载体形式进行呈现,生动展示了精准扶贫工作的真实历史记录。其二,利用环境数字化。在政策的指引下,多媒体、数字摄影、大数据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档案领域,为档案工作开展信息化服务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精准扶贫档案参考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优越的技术环境。对此,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必须加快除旧布新的步伐,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技术的时代要求,改变传统检索手段和服务方式,加速精准扶贫档案数字化转型。

二、 精准扶贫档案赋能乡村振兴的应用领域

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实施的前提,精准扶贫档案则是促使乡村振兴顺利开展的铺路石。探寻精准扶贫档案参考价值实现的必备方式,是明确精准扶贫档案赋能乡村振兴的不同路径。

1. 赋能资政决策

为解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政府有关部门要善于从精准扶贫档案中吸取总结乡村工作的经验、知识和方法,促使政府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型,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乡村振兴亟须人力与财力的大量持续投入,通过查阅精准扶贫档案能够合理节约和分配人力财力,引导相关政策出台,最大化实现参考价值,助力乡村振兴。此外,各级政府部门在精准扶贫中产生了一套符合乡村地区发展战略的规划计划,培养了一批具有乡村帮扶经验、了解乡村工作环境、熟悉乡村发展脉络的工作人员,可为该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资政决策和组织部署。这些都可以从精准扶贫档案中获取。

2. 赋能返贫监测

防止返贫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任务。由于乡村地区具有贫困顽固性和返贫高风险性,相关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精准扶贫档案详细记录的脱贫不稳固户、突发严重事件困难户等贫困人口信息,建设返贫监测救助系统,避免返贫现象大规模发生,稳固脱贫攻坚胜利果实,为乡村地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蓄势赋能。例如,2021年7月上线的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依据精准扶贫档案所记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等信息,专门在平台中拓展了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3项线上申请受理途径,保证易返贫人口的随时发现、干预和帮助。[21]

3. 赋能产业发展

只有产业发展才能推进乡村地区全面振兴。精准扶贫档案的参考借鉴作用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奠基石,可以在贫困乡村和扶贫企业之间建起一座以经验为坚固地基的发展桥梁。例如,在巴音库鲁提村,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结合精准扶贫档案中的扶贫经验和精准扶贫所形成的重要文件材料,研究制定产业扶贫计划,援助建设光伏扶贫电站,截至2021年8月该村年收入近70万元,为提高集体经济收入、巩固脱贫成果、实现边疆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22]

4. 赋能资源共享

搞好精准扶贫档案的开发利用,建立精准扶贫档案信息化资源共享和管理系统,有利于接续服务乡村振兴,为稳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工作发挥参考借鉴、资源共享的作用。例如,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为方便三方数据查询、日常资料共享和村务管理工作,凭借自身电网的优势将精准扶贫档案予以信息化,通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了村级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提升了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得驻村干部团队和“访惠聚”管理部门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为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衔接和参考作用。[23]

三、 精准扶贫档案赋能乡村振兴的保障机制

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者应顺应技术、平台和环境变化的新要求,采用各种新型技术手段对档案资源实施数字化管理。

1. 推动精准扶贫档案数字化建设

档案数字化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把不同形式载体的传统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档案信息的过程,从而高效发挥精准扶贫档案的参考作用。精准扶贫档案数字化囊括了计算机、数据库等不同技术手段,利用计算机系统将所搜集到的精准扶贫档案统一转化为数字档案进行存储、传输和管理,整合为具有一定规模和体系的精准扶贫档案数字资源库。笔者认为,可以在国家档案局或各省市自治区档案局的统一领导下,各级档案馆共建精准扶贫档案资源库,定制一套完整的档案系统,以保证档案数据在格式、编排等方面的规范性、标准性和共享性,为后续的精准扶贫档案参考价值的实现铺路架桥。

2. 利用大数据和云技术,建立精准扶贫档案大数据云平台

首先,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判断精准扶贫档案数字资源是否真实、有价值,以此为各种云技术提供数据支撑。其次,云计算技术利用互联网对资源进行高效管理,实现不同馆藏档案数字资源共建共享,以满足不同利用主體的多元化需求。最后,利用云存储技术将精准扶贫档案数据全部存于云端,通过网络电脑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实现随时随地、随需随查、随用随有的精准扶贫档案信息服务的查询与获取,满足不同档案利用主体在移动终端就可轻松获取档案信息的愿望。例如,贵州省通过云服务、云计算等技术建立“扶贫云”平台,实现贫困人口电子档案管理,达到线上“扶贫云”与线下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相互衔接。[24]

3. 运用GIS技术,推出精准扶贫档案一张图云展示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其地理空间宏观化、信息服务智能化、准确立体多维化的特征,为精准扶贫档案大数据云平台赋予地理位置信息。此时,精准扶贫档案一张图云上综合展示以精准扶贫档案大数据云平台为操作面,以地理信息系统的高清影像电子图为显示图,可以为新时代精准扶贫档案参考价值的实现提供丰富精准的档案信息服务。不同利用者可凭借地理空间或关键词进行相关档案信息检索。此外,还可以把精准扶贫档案与目录树形式相结合进行分省区展览,按照地理空间信息予以行政区化,使不同利用者可以在目录树上选择具体的行政区,此时电子屏幕便会自动放大展示该行政区域内的政策法规、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贫困区基础建设等档案材料。

4. 采用区块链技术,保障精准扶贫档案内容真实完整安全

区块链技术是通过透明真实的准则,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可追踪、不可假造和不可修改的数据结构。一方面,对于精准扶贫档案数字化内容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区块链技术所采用的时间戳、数字签名、数字摘要等技术能够有效保障档案内容的真实和完整。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中的非对称加密授权与分布式账本可以为精准扶贫档案内容的安全持续保驾护航,改变传统档案数据管理中只存在一个记录信息节点的不足之处。非对称加密授权技术无须存在第三方验证程序,利用者自己掌握着唯一密钥,显著提高利用主体的信息安全。分布式账本具有多节点记录档案信息的功能,若攻击者想要破坏档案内容,需要将所有参与记录档案内容的节点全部损坏,由此精准扶贫档案内容的安全性明显提升。

5. 凭借元宇宙技术,实现精准扶贫档案均等化服务

均等化服务是指所有利用主体都可以平等地接受档案信息服务,不受地区、身份、实体的影响。精准扶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痛点、难点、薄弱点在基层地区,为缩小各地区精准扶贫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差距,可以凭借元宇宙技术促进精准扶贫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档案利用服务延伸到县区、乡镇、村等基层一线。相对于创建一个实体档案馆,元宇宙档案馆成本低廉。档案局或各级政府部门,可以凭借元宇宙技术降低准入门槛,减少成本投入,加强协同建设,实现同一个元宇宙档案馆在不同地区的共建共享,推动精准扶贫档案信息服务的快速、公平、智能化,使不同利用主体平等接受档案信息服务。

注释与参考文献

[1]赵宾倩菡.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9.

[2]习近平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N].巫溪报,2021-02-25(A1).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3-23(001).

[4]中办国办印发《“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N].中国档案报,2021-06-09(要闻).

[5]刘国卿.建立扶贫档案为治穷致富服务[J].档案工作,1986(9):22.

[6]张利华,黄阳,王欣怡,等.基于区块链的精准扶贫数据保护方案[J].应用科学学报,2021(1):135-150.

[7]高思宇.精准扶贫档案数字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台世界,2019(5):116-118.

[8]黄阳.面向边缘计算的区块链精准扶貧数据安全管理研究[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21.

[9]张炎培.巩固脱贫成果 服务乡村振兴——“十四五”时期青海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探究[J].中国档案,2021(5):24-25.

[10]马红岩.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 助力乡村振兴[J].山东档案,2021(6):79-80.

[11]许春文,王怀坤.精准扶贫档案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应用研究[J].兰台内外,2022(18):19-21.

[12]王嘉楠.精准扶贫档案的价值实现路径研究[J].兰台世界,2018(8):20-22,12.

[13]尚海永,张林静.精准扶贫档案的价值实现路径[J].智库时代,2019(11):17-18.

[14]周晓芸.精准扶贫档案价值的实现路径研究[J].档案天地,2020(11):35-37.

[15]焦婷.国外反贫困经验对我国精准扶贫的启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2):21-22.

[16]丁国峰.欧美减贫立法实践对我国后脱贫时期减贫法治的启示[EB/OL].[2023-01-10].https://mp.weixin.qq.com/ s/0wDeRr8tyP_thm4yMJ-qfA.

[17]SISBEN:A unifie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social assistance[EB/OL].[2023-01-09]. https://www.social-protection.org/gimi/gess/RessourcePDF. action?id=51857.

[18]左常升.世界各国减贫概要第二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215-220.

[19]丁海斌.档案价值论[J].档案学研究,2015(5):4-12.

[20]人民网.就业门路广 增收底气足——贵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EB/OL].[2022-11-13].http://gz.people. com.cn/n2/2022/0111/c361178-35089681.html.

[21]云南日报.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上线运行[EB/ OL].[2023-01-06].http://www.gov.cn/xinwen/2021-10/30/ content_5647788.htm.

[22]本刊编辑部,孙明华,王继勇,等.国企扶贫纪略——21世纪最伟大的故事[J].国企管理,2021(5):26-65.

[23]任义生,高雪华,王云庆.新疆地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作用[J].办公自动化,2020(5):47-49,64.

[24]中国经济网.贵州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探索“互联网+扶贫”模式[EB/OL].[2022-11-11].http://tuopin. ce.cn/zg/201703/21/t20170321_21198346.shtml.

猜你喜欢
参考价值乡村振兴
论“亲子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参考价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 17:55:53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综合学习设计观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参考价值
教师·下(2017年10期)2017-12-10 15:45:39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钻探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7年12期)2017-09-11 17:43:33
文件纵向运动能否跳跃
档案管理(2016年5期)2016-09-30 13:13:56
对档案价值、档案主体价值与档案客体价值的认识
档案管理(2016年3期)2016-06-18 13: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