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两个维护”的三重逻辑

2023-07-06 15:09高红雨韦雨晴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两个维护党的领导

高红雨 韦雨晴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维护政党的权威问题,发表系列著作阐明确立和维护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在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视域中才能准确完整地理解“两个维护”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政治保证这个重大历史命题,因此,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具有深厚意蕴和当代价值。“两个维护”是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其成长过程中对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的必然结果。坚持做到“两个维护”最关键是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最重要的是树立和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前提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两个维护”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执政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原创性的重要理论成果。

[关键词]两个维护;权威思想;党的领导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71(2023)03-0001-0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明确指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1],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需要。这样一个重大判断充分说明“两个维护”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关键作用。“两个维护”是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的当代体现,是党对自身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在新时代,只有坚持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全面从严治党强党,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

一、 “两个维护”的理论逻辑

“两个维护”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是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的时代表述。马克思恩格斯对维护政党的权威问题非常重视,专门发表系列著作阐明确立和维护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对当时出现的巴枯宁无政府主义进行严厉批判,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确立无产阶级专政、领导共产主义运动中已经意识到权力机关的权威和集中领导的重要作用。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明确规定所有盟员服从同盟的决议,中央委员会作为同盟的权力执行机关对政治、组织、财政等各方面进行集中统一领导并定期向代表大会报告,由此强化了权威地位和服从意识。随着欧洲革命形势的变化,他们看到“个别的区部和支部开始放松了,甚至渐渐地中止了自己同中央委员会的联系”[2]188,随即提出对同盟进行改组。1864年第一国际创立,国际成为追求共同目标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絡和合作的中心。事实上,国际并非完全团结和统一。为了巩固自身,要粉碎各种宗派主义,“国际的历史就是总委员会对那些力图在国际内部巩固起来以抗拒真正工人阶级运动的各个宗派和各种浅薄尝试所进行的不断的斗争”[3]367。如巴枯宁参加第一国际进行反对总委员会的阴谋活动,他宣扬无政府主义,创立无政府主义思想体系,建立以他为首领的社会主义民主同盟,企图成为第一国际中的第二国际。这种情况对国际工人运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和破坏。面对巴枯宁无政府主义的错误观点及其分裂活动,马克思恩格斯义不容辞地予以反击,发表《所谓国际内部的分裂》揭露其分裂的真面目。而后又分别撰写系列著作和通过书信对巴枯宁无政府主义进行严厉批判以清除其产生的反动影响。

批驳巴枯宁主义的唯心史观,阐明资本和国家的关系。巴枯宁不了解阶级的实质,颠倒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阶级对立根源归结为国家而不是资本。认为国家创造了资本,国家是人世间一切苦难和罪恶的根源,废除国家,资本自然消亡,因此要求不要参与任何维持其生命的活动,即放弃一切政治活动,否则就是对原则的背叛。巴枯宁基于唯心史观主张,“应当进行宣传,咒骂国家,组织起来,而当一切工人即大多数人都站到自己这方面来的时候,就撤销一切政权机关,废除国家,而代之以国际的组织”[3]377。恩格斯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指出,国家不过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权力的组织,资本才是阶级对立的根源,资本创造了国家,而不是相反,因此,废除资本,即解放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国家就会自行垮台。废除资本和废除国家二者之间的差别是本质性的,因为废除资本包括了对整个生产方式的改造,是真正的社会变革,仅仅废除国家而不预先实行社会变革,是无法实现和非常荒谬的。

国家的废除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巴枯宁幻想的“理想社会”不存在任何权威,在实现过程中不需要国家的参与。他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仍然是反动的社会管理制度,因为它最终目的实现的共产主义是否定自由的,而他不能设想任何人类的事业可以离开自由。马克思严厉驳斥了这种错误的观点,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产物,只要资本家阶级存在,无产阶级为了消灭自身,必然还要同它们继续进行斗争直至将其消灭。即使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它的敌人和旧的社会组织也不会立刻消失,无产阶级就必须采用暴力措施,它是代表国家采取的措施。“如果无产阶级本身还是一个阶级,如果作为阶级斗争和阶级存在的基础的经济条件还没有消失,那么就必须用暴力来消灭或改造这种经济条件,并且必须用暴力来加速这一改造的过程。”[4]403无产阶级不仅代表国家需要采取普遍的强制手段同资产阶级作斗争,还要运用经济手段来清除自身作为雇佣工人的特性,也就是清除它作为阶级的特性。到那时,无产阶级获得真正解放,资产阶级的统治也随之结束,阶级统治一旦结束,政治意义上的国家自然也就消亡。

批判巴枯宁主义放弃斗争的唯心主义幻想,阐述政治斗争的意义。巴枯宁反对工人阶级采取实际行动,认为政治运动和经济运动仅仅是浪费时间。工人只需要在内心反对国家的存在,在理论上证明对国家的极端蔑视,对未来理想社会展开畅想,不需要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反抗即可实现自己的理想。针对这种诉诸所谓永恒原则的唯心主义幻想,马克思愤怒指出,禁止工人阶级使用一切现实的斗争手段是非常愚蠢和幼稚的主张。在马克思看来,政治运动和经济运动是紧密联系的,政治运动为达成自己的目的需要在经济运动中发展起先进组织,同时,“任何运动,只要工人阶级在其中作为一个阶级与统治阶级相对抗,并试图通过外部压力对统治阶级实行强制,就都是政治运动”[3]369。同样,社会革命也同经济发展联系着,经济发展的一定条件是社会革命发生的前提。“因此,只有在工业无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在人民群众中至少占有重要地位的地方,社会革命才有可能。”[4]404事实上,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就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才发生。

巴枯宁之所以主张放弃斗争,散布政治冷淡主义的谬论,是“因为这种斗争手段必须从现代社会中索取,因为这个斗争的不可避免的条件可惜并不符合这些社会科学博士们在自由、自治、无政府状态的名义下加以神化的唯心主义幻想”[4]341。巴枯宁认为,即使不改变经济形式,也可以实现彻底的革命。也就是说,巴枯宁无政府主义不是基于现实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条件进行革命,而是在幻想中要求无产阶级放弃政治斗争,只需等待“美好的”社会清算。事实上,如果无产阶级真的放弃斗争,把幻想中的社会清算当作天堂,那只能是充当资本主义社会的炮灰。马克思讽刺指出巴枯宁“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社会革命,只知道这方面的政治词句;在他看来,社会革命的经济条件是不存在的”[4]404。政治冷淡主义打着捍卫无产阶级的口号,实质却是在维持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自由,其目的仅仅是要工人放弃武装继续做资本主义社会的忠顺奴仆。

揭露巴枯宁反权威的虚伪本质,维护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巴枯宁从各种学说中东拼西凑出一种独特的理论,即蒲鲁东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混合物。不管是主张废除国家还是宣扬政治冷淡主义,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反对第一国际而使社会主义民主同盟成为权威。巴枯宁将其不满意的第一国际的正确主张统统宣判为“权威”,以为这样就抢占了斗争的制高点。因此,巴枯宁只是虚伪地反对权威,反权威只是他干阴谋勾当方面的工具。在揭露和批判巴枯宁反权威思想的基础上,恩格斯论述了权威的重要性。通過考察当时的工业关系和农业关系就可以发现,不管是工厂生产、铁路管理,还是轮船航行,甚至在农业中,依靠机器的联合生产也正在四处取代个人的独立活动,而这些联合活动必须要有权威才能组织起来。因此,没有权威,没有统一的领导和组织,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的行动。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权威的必要性,也同样重视自治的重要作用。他们反对的是那种把自治看成是绝对好的东西,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的反权威主义者。在他们看来,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在社会发展中缺一不可,但它们的应用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要有所改变。而且,反权威主义者不顾客观的社会条件妄想一举废除权威的政治国家,殊不知,他们要求废除权威就是在利用权威。

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需要权威来协调和管理,政治斗争和社会革命更需要权威来组织和领导。恩格斯以巴黎公社为例,指出它虽然坚持胜利的时间不长,但也是在充分运用武装人民这个权威才取得的,它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因此,要想取得政治斗争和社会革命的胜利,必须把团结起来的力量聚集在一起,聚焦在同一个攻击点上方可实现。如果像巴枯宁无政府主义者宣称的那样,认为权威和集中是两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加以诅咒的东西,那在恩格斯看来,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革命,或者只不过是个革命派而已。巴枯宁提出的“激进纲领”,也不过是滥用权威这个字眼,“所有这些娓娓动听的极端激进和革命的词句无非是掩盖着思想的极其贫乏和对社会日常生活所处条件的根本无知”[3]372。马克思识破了巴枯宁反权威的虚伪本质,在致恩格斯的信中说到巴枯宁的目的是想当欧洲工人运动的独裁者,揭露了巴枯宁借反权威之名实质是想取得权威地位之实的企图。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分析反驳了巴枯宁主义的唯心史观,阐明了资本和国家的正确关系,揭示了国家的阶级实质和必然消亡的社会条件;批判了巴枯宁主义放弃斗争的唯心主义幻想,指出政治冷淡主义的谬误之处,阐述政治斗争的积极意义;揭露巴枯宁反权威的虚伪本质——实则想取得权威地位的企图,指出无论在社会管理还是在社会革命中都需要权威,应该辩证地看待权威和自治的关系,阐明了维护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的权威思想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维护政党的权威地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二、 “两个维护”的历史逻辑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认同。以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为指导,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持续实现理论创新,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两个维护”重大理论成果。

党寻求核心和维护权威的摸索过程。作为中国先进分子的优秀代表,陈独秀和李大钊在早期活动中认识到,必须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党的一大选举产生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作为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形成一定的领导力量。二大通过的第一个党章明确规定:全国代表大会为本党最高机关。在全国大会闭会期间,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机关,二者的决议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并对党员条件、党的各级组织和党的纪律作了具体要求和规定,体现党的权威性。不过,虽然认识到要坚定维护党的权威和实行统一集中领导,但党毕竟处于幼年时期,再加上国内外复杂情况和领导人的自身原因,致使党在早期活动中始终没有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邓小平曾经指出,“从陈独秀起,一直到遵义会议,没有一届是真正成熟的”[5]298。事实上,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一直到王明,不仅没有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领导,还先后犯下右倾机会主义、“左”倾冒险错误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尤其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致使大部分主要根据地丢失,白区力量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几乎葬送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这些惨痛的教训说明,没有一个具有非凡智慧的领导核心,没有一个具有权威的中央领导集体,没有正确的统一集中领导,是不可能取得党的伟大斗争胜利的。

党确立核心和维护权威的巩固阶段。在中国革命再次跌入低谷之时,党中央于1935年1月15日到17日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粉碎了蒋介石的围歼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但党的内部出现了问题。张国焘出于个人目的,公然向党争权,置全局于不顾坚持南下,并另立“中央”进行反党活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沉着应对严重的分裂危机,采取“团结、斗争、教育、挽救”的方针,最终战胜了张国焘的反党分裂行径,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战时期,王明坚持右倾错误路线,对党的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许多正确观点和政策提出批评,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抗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对王明错误观点进行坚决抵制和斗争,坚持中共中央确定的独立自主原则,纠正其右倾错误路线。在延安举行的六届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大会,它基本上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重申党的纪律,要求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由此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步调,维护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迅速发展。

为增强党的凝聚力,1942年2月党在延安进行的整风运动中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宗派主义。毛泽东强调党员的言行都要以全党利益为出发点,顾全大局而不要进行无原则的派别斗争,保证全党步调整齐一致为着一个共同目标奋斗。通过整风运动,实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党的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是七大的历史性贡献。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吸取惨痛教训的宝贵成果。它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当之无愧地成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體的核心,自此,在党的历史上进入确立和维护核心和权威的传承阶段。

党加强核心和维护权威的完善阶段。邓小平非常重视核心和权威的重要作用,他在总结党的优点时指出其中之一是“有好的中央”。他强调一定要树立核心,加强集中统一。“不建立核心,处于涣散的状况,这个党委的工作是做不好的。”[6]3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成为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新的核心。改革之初,党中央认识到只有全面抓好自身建设,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此制定《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既要坚持集体领导,又要维护党的统一,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针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央是在大的问题上和方向问题上行使权力,因此中央要有权威,没有权威就无法控制局势。在谈到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时再次强调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5]310并要求新的常委会注意树立和维护集体和集体中的核心。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强调党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党的事业取得胜利必须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针对党的建设,强调不仅不能削弱,还要积极完善和发展民主集中制,同时着眼大局,重申党的组织原则,强调坚持“四个服从”,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7]962。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注重党的统一领导和维护中央权威,强调“全党同志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切实保证政令畅通”[8]50,并就党的民主集中制指出,“发展党内民主,本身就包含着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两个方面,要全面准确加以理解”[9]115。

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在加强党的核心领导建设、维护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两个维护”是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具体实践,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一是党中央的核心是党中央、全党的灵魂和中流砥柱,必须树立和维护党中央核心。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改革和建设时期,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就无法形成合力,就会削弱党的权威,无法形成团结统一的集中领导,党的事业就举步维艰。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不否认领袖人物对于政党的作用,而且“按照列宁的著名说法,领袖是‘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的人们,毫无疑问,他们的这种威信、影响和经验乃是党、阶级和人民的宝贵的财富。对于这一点,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中,是感到特别亲切的。当然这种领袖是在群众斗争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而不能是自封的”[6]234。党的历史表明,无产阶级政党的真正领袖都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高屋建瓴的战略思维、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他们成为党的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二是既要维护核心也要维护党中央权威。唯物史观确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重视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的领袖人物。即使如此,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无产阶级领袖也会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此,邓小平指出:“我有一个观点,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5]272所以,在维护个人核心时同时要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习近平同志指出,“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10]86。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做到“两个维护”。三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民主集中制的最终体现。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民主集中制的最好体现,二者是统一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广泛发扬民主,更要注意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进行集中统一领导。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既讲集中又讲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的民主和集中紧密结合的制度。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党组织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征求意见的民主。民主集中制的集中是在充分发扬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只有通过集中,民主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整个民主集中制才能够真正起作用。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是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中,它集中了全党智慧,也体现了全党意志,因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

三、 “两个维护”的现实逻辑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也是党不断维护党的团结、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百年历程。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周边环境复杂敏感,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改革进入深水区,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面对各种风浪考验,党的全面领导显得尤为重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党,树立和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做到“两个维护”最关键是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表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取得巨大的历史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坚持做到“两个维护”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保证。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国际的严峻形势和国内的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习近平同志展现出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卓越政治智慧、顽强意志品质、强烈使命担当、高超政治艺术。历史证明,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很难取得新时代的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很难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习近平同志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众望所归、党心所向、民心所向。

坚持做到“两个维护”最重要的是树立和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中央权威是实现集中统一领导的根本保障。树立和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把党建设好,主要是要抓住“关键少数”,因为,“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11]424。习近平同志要求,“关键少数”要带头坚持“两个维护”。要做到:理想信念过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共产党人精神追求,明大德,坚定“四个自信”;政治过硬,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守政治信仰,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强化政治担当,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能力过硬,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努力增强工作本领,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作风过硬,守公德,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至上,严私德,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关键少数”自身过硬,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好表率作用,就能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团结集体,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就够应对重大挑战,解决重大问题。

坚持做到“两个维护”的前提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两个维护”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打铁还要自身硬是党的庄严承诺。十八大以来,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并指出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因此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首先,从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貫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贯彻新时代组织路线。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使广大党员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其次,重视作风建设,加强纪律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通过出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四风”,严明纪律和规矩,把纪律挺在前面,使党员远离违法违纪底线,以“严管”落实“厚爱”;通过纪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把党章党规党纪刻印在心上,知边界、明底线;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铁腕整治腐败,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不断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构筑不想腐的堤坝,实现不敢腐的目标。最后,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进党的各项制度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制度事关根本,关乎长远。党中央高度重视建章立规,通过制定中央党内法规、部委党内法规和地方党内法规,形成以党章为根本、以准则条例为主干,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政治引领作用,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互协调,形成长效监督合力。经过持续不断的艰苦努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持续提升,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得到保持和发展,党的领导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但不可否认,进入新时代,党面临的“四个考验”更加复杂和艰巨,“四个危险”更加尖锐和严峻。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定程度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尚未得到根治。一些老问题反弹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实践中仍会层出不穷。因此,必须要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继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管党强党,永葆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两个维护”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为维护党的权威地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坚持“两个维护”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保证。新时代,必须继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真正实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综上所述,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阐明了维护权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维护党的权威地位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在马克思恩格斯权威思想视域中“两个维护”才能得到准确完整的理解。“两个维护”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执政规律,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提供原创性贡献。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表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做到“两个维护”。新时代,“两个维护”仍然是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辉煌成就、赢得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 人民日报,2021-11-17(0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邓小平文选: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时 间)

(校对:木 子)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科学重点项目(SD201068)。

[收稿日期]2022-12-24

[作者简介]高红雨,博士,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071000;韦雨晴,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071000。

猜你喜欢
两个维护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如何有力监督
把“两个维护”放首位确保重大决策部署落实
把“两个维护”要求贯穿始终
抓住关键词巧记知识点
牢牢把握“两个维护”根本政治责任担负起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特殊使命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充分发挥工会维护作用积极推动和谐企业建设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