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东
北京市通州区运河中学充分利用运河地域资源,挖掘和弘扬运河文化,推进课程改革,通过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和社团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创新,建立了以运河文化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和课外实践活动中不断内化和传承大运河精神。
1.构建运河文化校本课程
学校坚持以课程建设引领内涵发展,开发了大量具有运河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传承运河文化,弘扬运河精神。
学校组织政治、历史、地理和语文学科的十几位教师从不同方面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研发了“运河文化”校本课程,包括运河兴建之路、运河古代建筑、运河历史人物、运河饮食文化、运河经济发展、运河生态环境等内容。学生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了解运河的历史和现状,激发了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2.建设运河文化特色社团
学校创建了多个承载着运河文化的社团,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领略运河精神,学习运河文化。
汇学轩美术社团推行“做中学”的活动方式,开展篆刻、书法、漫画和摄影等综合性美术实践活动,致力于让学生实现对自我的不断超越,传承与交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雨文社主要开展征文写作、话剧表演、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并立足运河文化传承,组织了多次游学活动。“成衣坊”以运河民间手工艺为契入点,从设计、测量、打版、裁剪、缝纫、染色、刺绣等多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体会到工艺制作的精巧、精致,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3.开展运河文化研学活动
学校组织开展了多次主题研学活动,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运河文化,深化对运河文化的理解。
2017年至今,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行运河沿岸历史文化寻访活动,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以京杭大运河连接的五大江河的交汇城市和地区为学习区域,以这些地区的古代建筑、饮食文化、历史名人、民俗节目、民间艺术为学习主线,以博物馆、旅游景区、名人故居、水利工程等为学习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运河文化。
研学之旅从运河之源杭州开始,主题为“越韵吴风 运河水乡”。学生们在旅途中参观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西湖、浙江大学、乌鎮等承载着杭州风土人情、文化历史的地点,了解运河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在体验、欣赏、互动、交流中以学益智、以学修身。此外,学校还组织了“传承运河精神,感悟徽州文化”研学之旅等。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加深对京杭大运河的了解,传承运河文化。
编辑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