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力波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体检的普及,很多人都会定期进行体检,以便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但在体检的异常项目中,有一个“常客”困扰着很多人,那便是胆囊息肉。当看到体检报告上的胆囊息肉时,很多老年人会感到恐慌,“我不会要得癌症了吧”之类的想法油然而生。那么胆囊息肉是什么?它有没有癌变的可能?在体检中如果发现了胆囊息肉后应该如何处理呢?
胆囊息肉指的是胆囊腔内出现的隆起或者突出的病变,为胆囊壁上的赘生物,呈半球形或者球形,大多可以通过B超检查发现。国内报告显示,胆囊息肉在健康人群中的发病率在1%~10%,男性略高于女性。
胆囊息肉可以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两种类型。非肿瘤性息肉也被叫作假性息肉,包括腺肌症、炎性息肉和胆固醇息肉。腺肌症属于胆囊壁的一种良性增生;炎性息肉属于胆囊黏膜增生,有可能合并胆囊炎;胆固醇息肉是胆固醇结晶在胆囊黏膜表面沉积引起的,该病的发生率非常高,临床发现的约八成患者都为此种类型的胆囊息肉。
腫瘤性息肉又被称为真性息肉,包括早期胆囊腺癌和腺瘤等,其中胆囊腺瘤的发病率较高,这属于一种良性肿瘤。但是胆囊息肉生长速度比较快,存在着癌前病变的可能性。
胆囊息肉在体检时一般都可以被检出,但如果患者不重视定期体检,就可能使胆囊息肉隐匿于胆囊中,并有可能引发癌变。大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出现过胆绞痛,主要表现为右上腹出现绞痛,有时为剑突下的绞痛,这种疼痛经常向右后背或者右肩部进行放射。腺肌瘤和胆固醇息肉患者会发生消化不良和呕吐恶心等问题。还有的患者因为息肉脱落堵塞胆总管,造成梗阻性黄疸或者胰腺炎,这时皮肤会出现巩膜黄染以及持续腹痛。
如果有这些症状,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是良性息肉则可以保留胆囊,定期进行复查;如果是恶性息肉,要马上对症治疗,不能拖延,以免引发严重后果。
有癌变可能 很多人认为胆囊息肉的危害不及胆囊结石,其实胆囊息肉也有可能引发癌变。近几年来,因为胆囊息肉而引发的胆囊癌的患者数也有升高的趋势。在癌变的过程中,很多患者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不适感,病情却在不知不觉中恶化,使癌变来得出其不意,而这也是胆囊息肉需要引起重视的原因之一。
引发胆囊炎 部分患者的胆囊息肉会生长于胆囊管周围。胆囊管是很细的一条管道,胆汁通过胆囊管向外排泄。胆囊息肉的生长对胆汁的排出造成了阻碍,使胆囊腔内的压力增高,造成患者疼痛或者不适,形成胆囊积液,从而引发胆囊感染,时间一长就容易诱发胆囊炎。
评估风险
在体检时如果发现了胆囊息肉,首先要做的就是评估其恶性的风险。一般来说,评估胆囊息肉恶性风险有2个指标:一是息肉大小,二是有没有风险因素。息肉大小指标最具有参考意义,如果息肉最大直径大于20毫米,那么绝大部分都是恶性;如果最大直径在10毫米至20毫米,其恶性的风险也非常高,须谨慎对待;如果最大直径在6毫米至9毫米,但短时间内增长迅速的,也须注意恶变的可能;如果最大直径小于5毫米,此类胆囊息肉多考虑为胆固醇沉积,一般良性居多,可考虑持续观察。另外,如果患者合并有胆管炎也要高度重视。
手术切除
切除是治疗胆囊息肉非常有效的办法,胆囊彻底切除手术可以降低患者患胆囊癌的风险。如果胆囊息肉有恶变的危险,为了使手术更加彻底,防止出现恶性成分遗留问题,不宜使用“保胆取息肉”或者部分胆囊切除手术。通过腹腔镜进行胆囊切除是临床首选的方式,其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并发症较少,且不需要拆线,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手术后恢复也比较快。一般做完手术1天后即可出院,患者再在家中休养1周即可正常活动。
定期随访
一般来说,如果胆囊息肉最大直径是6毫米至9毫米,那么第一年的3个月或者6个月进行复查,如果复查时息肉比较稳定没有变化,可以半年到1年再复查,并要持续复查5年时间。
如果息肉最大直径不超过5毫米,那么可以在初次发现的1年后复查;如果息肉大小没有变化,一般可以在第三年或者第五年再复查。只要息肉消失,就不需要再次复查。
很多患者会出现饮食不规律、不喜欢吃早餐等情况,这是引发胆囊息肉的一个主要原因。若不吃早饭,经过一夜分泌的胆汁只能在胆囊内滞留,不能被充分利用,时间一长就容易对胆囊形成刺激,破坏胆囊壁黏膜,形成瘢痕增生,从而引发胆囊息肉。有的患者喜欢吃脂肪含量比较高的食物,享一时口腹之欲,比如吃过多的动物内脏。这其实容易造成胆盐减少、胆汁淤积的情况发生,胆汁代谢出现异常,析出胆固醇结晶,容易引发结石和形成息肉。
除此之外,很多患者是因为喜欢喝酒而长出胆囊息肉。酒精代谢可能会引发肝胆功能出现失调,造成胆汁的分泌和排出都出现了紊乱,刺激到胆囊,引发胆囊息肉;或者使原有的息肉增大,从而使其癌变系数升高。
如果是已经患上了胆囊息肉的患者,那更应该及时调整原有的饮食习惯,以免息肉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癌变。
多喝开水 大量饮用开水可以使胆汁稀释,避免息肉再生或者进一步发展,所以胆囊息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多喝开水,增加饮水量。
饮食易消化 胆囊息肉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多吃胆固醇和脂肪含量比较低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肉、瘦肉、鱼肉、豆浆、玉米粥、面片等,降低胆囊以及其他相关的消化器官负担;同时在饮食上还要注意规律,定时定量,少吃零食。
多吃蔬菜瓜果 食用新鲜的蔬菜瓜果有助于胃肠蠕动,提高免疫力,减少胆固醇的含量,特别是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食物,像香蕉、苹果、橘子、菠菜、番茄、胡萝卜等要尽量多吃。
(编辑 周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