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新
写钻石的论著通常不大可能超越矿物学和市场分析的范畴,与“光之山”有关的文献却大多可归入历史类。其中,旅行作家兼南亚史研究者威廉·达尔林普尔与记者阿尼塔·阿南德合著的《光之山:世上声名最坏的钻石的历史》,可算是集大成者。这本出版于2016年的书,如此猜度“光之山”的未来:“有一天,它会高踞于未来的国王查尔斯三世的妻子卡米拉王后的头上。”
作者令人吃惊地猜中了,查尔斯王子继位时,会和他母亲一样选择以本名作为王号,而且据英王室在查尔斯三世即位之初透露的计划,卡米拉的确会头戴以“光之山”为主钻石的宝冠,出席2023年5月6日的加冕礼。不过,随着南亚世界强烈呼吁归还“光之山”,它若出现在加冕礼上,可能会触发更多问题。据说,英国王室已倾向于不让卡米拉佩戴。一枚钻石会在国际国内的政治事务中变得如此敏感,“光之山”的确独一无二。
为什么人们相信是卡米拉王后戴上“光之山”,而不是国王查尔斯三世呢?这源自王室不便直言的一个迷信:“光之山”是被诅咒的钻石,它会给男性主人带来噩运。英王室对这个迷信不敢存有侥幸心理,所以“光之山”从未出现在男性君主的王冠上。
东印度公司为王室骗取这枚钻石之初,恰好在位的是维多利亚女王(也获得印度女皇称号),“光之山”立即成为她王冠上最耀眼的钻石,陪伴她出席了几乎所有重大仪式。维多利亚女王驾崩,继承“光之山”的并非嗣君爱德华七世,而是他的妻子亚里山德拉王后。在1902年8月9日的加冕礼上,“光之山”闪耀于亚里山德拉王后宝冠的中心位置。“光之山”的下一个主人,是乔治五世的妻子玛丽王后。乔治五世于1936年去世,嗣君爱德华八世还是单身,且因婚姻危机不到一年就逊位,未经加冕。“光之山”随后的新主人,是乔治六世的妻子伊丽莎白王后。伊丽莎白二世即位后,没有从母亲那里拿走“光之山”。女王之母去世后,“光之山”一直陈列在伦敦塔。如果卡米拉王后在加冕礼上不戴“光之山”,那意味着这枚具有象征意义的钻石占据英国君主宝冠中心位置的历史就此终结。
英王室获得“光之山”已逾170年,却没有任何一位男性王室成员佩戴过“光之山”,说明王室很了解它被诅咒的传说并予以认真对待。那么这个传说是何时形成并流传开来的呢?
如果说很早就有这个说法,那不能解释莫卧儿、波斯、阿富汗和锡克帝国的统治者为什么还会争夺“光之山”,他们完全可以如英王室那样把它送给各自宠爱的女子,而不必随身携带,四处炫耀。以锡克帝国的建国君主兰吉特·辛格为例,他在1813年6月1日就从阿富汗的流亡国君手里搞到了“光之山”,后来又统治了长达26年。这期间,他时时都把“光之山”带在身边,从不吝于向人展示这枚无比宝贵的钻石。可以肯定,他和他的大臣们从未听到过有关诅咒的说法。也就是说,那时并不存在这种说法。那么,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相信“光之山”会不利于男性主人呢?
我猜诅咒说形成于锡克帝国的最末一任大君杜利普·辛格在位后期。最早宣扬者可能是英国人,目的当然是说服杜利普放弃“光之山”,把它转赠给英国女王。从1839年6月久病的兰吉特去世,到1843年12月杜利普以5岁幼童即位,短短四年半时间内,拉合尔宫廷上演了血腥骇人的政变连续剧,共有三个大君、两个太子、一个太后以及两个宰相死去,连带而死的贵族、大臣、军人和仆从成百上千。
比如,兰吉特的继任者被人在食物中投放白铅与水银中毒致死,而他的儿子则是被人用石头砸碎了头颅。杜利普的前任狮儿·辛格死得更蹊跷,名义上他死于观摩新式手枪时“走火”,难以解释的是为何前胸和头部各中一弹,同时儿子也被杀害。杜利普即位后亲身经历过血腥的一幕:他和当宰相的舅舅骑在大象上被圍攻,亲眼看着舅舅被乱刀杀害,衣服上还浸染着舅舅的鲜血。他听说过、经历过的宫廷恐怖剧如此之多,要让他相信“光之山”被诅咒,也许不是太困难。
不过,一个物件被诅咒,这个观念本身是欧洲文化的一部分,未必足以说服他放弃。让杜利普放弃“光之山”,并于1849年3月29日在《拉合尔条约》上签字的,是英国军队,他们在两次英锡战争中彻底击败了曾经强大的锡克大军。
有意思的是,英国人在拉合尔制造的诅咒说,跟着“光之山”来到伦敦后,英王室也不敢有所冒犯。
(赵琦荐自《财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