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丹海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各类短视频平台纷纷抢占受众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与以往的电视新闻相比,短视频新闻在叙事主体、叙事手段等多个方面均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也带来了内容粗糙、过度娱乐化叙事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叙事方式的转变进行了研究,对短视频新闻叙事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短视频新闻;叙事方式;叙事话语;移动互联网;新闻传播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新闻衍生出了多种传播形式,伴随传播形式的创新,新闻叙事方式、话语风格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1年末,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34亿,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可见,短视频已成为网民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方式。庞大的流量市场为短视频新闻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何运用短视频讲好故事,是新闻媒体人面对的“必答题”。
短时长是短视频的核心特征,以1至2分钟为主,力求在短时间内呈现完整的视频内容。短视频的时长、内容特性顺应了当下人们快速接收信息、接收可视化信息的需求,使得短视频迅速占领市场。在这一背景下,不仅是新媒体在抢占短视频行业市场,一些传统媒体也在进行转型,加入到短视频领域。
短视频新闻是基于短视频衍生而来的新闻形式,其定义为:短视频新闻是指长度以秒计算,可通过智能终端进行编辑,能在多种社交平台上分享的新闻产品。短视频新闻融合了视频、语音、音乐、文字等元素,表达形式直观立体,具有编辑方式多样、时长短、交互性强等特征。
世界首个短视频新闻平台是赫芬顿邮报于2012年推出的“Now This News”,该平台首次通过短视频呈现电视新闻。国内最早的短视频新闻是2014年中央电视台与“秒拍”合作报道“两会”的新闻。目前,短视频新闻已借助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也出现了大量深入人心的现象级新闻作品。
短视频新闻最大的特点在于“短”字,契合了网络时代浅阅读、速阅读的需求。同时,为了适应新闻时长,新闻叙事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叙事主体变化:全民化视角与多要素推进
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叙事主体不再局限于记者和编辑,普通民众也能成为短视频新闻的叙事者。
短视频新闻的生产方式即由普通网民提供新闻一手资料,再由专业新闻媒体人嵌入解说字幕,插入辅助内容对新闻信息进行完善。例如,“央视频”在2022年1月发布的短视频新闻《超燃!天安门广场举行2022年新年升旗仪式!》,读者们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制作者将读者的评论也剪辑到视频内,使用户评论也成了新闻的一部分,记者、编辑、讀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成为不同的叙事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对短视频新闻进行阐释和解读,让单一的新闻有了更多的维度。
另外,“一个核心”与“多个要素”的共同推进。短视频新闻的长度很短,这意味着要对叙事主体进行精简,做到主次分明,在短时间内清晰传达新闻主要内容。从各类短视频新闻来看,“一个核心”与“多个要素”共同推进的叙事策略非常常见,即由旁白和叙事作为新闻叙事的核心,解读新闻主体内容,再配合字幕、专家解读等要素作为补充,共同形成重点突出、主线明确、翔实可信的短视频新闻整体。例如,在2021年两会期间,央视频发布的短视频新闻《时光不负有心人,星光不问赶路人》,由旁白进行核心叙事,配合字幕说明新闻地点、时间、主题,再穿插参与两会的委员、代表的发言,在短短的两分钟以内就勾勒出了新闻全貌,非常符合读者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中,各个叙事者的角色得到了明确的分配,不同叙事者的共同合作让短视频新闻重点突出、主线连贯、层次分明,新闻质量上乘。
叙事视角变化:全知视角、内视角与交叉视角
叙事视角是新闻叙述框架的体现,新闻叙事视角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按叙事者是否参与、目击情节,可分为内视角和外视角;按叙事者所知信息,可分为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
首先,全知视角的应用更加广泛。全知视角又称上帝视角,即叙事者对新闻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有着比新闻当事人更全面的信息,能从宏观层面上对新闻信息进行重组,并在理清新闻脉络后进行叙述。全知视角可以打乱新闻事件的发生顺序,以更易读者理解的顺序去重构新闻,从而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例如,梨视频在疫情防控期间曾发布短视频新闻《西安抗疫进行时:80名退伍军人请战抗疫!》,新闻叙事者以直接叙事的方式进行解说,配合画面推进,在短时间内还原新闻全貌,形成了有深度、更全面的报道,把平凡人物的英雄时刻展现得淋漓尽致,激发了观众的情感共鸣。需注意的是,全知视角需要对新闻进行大量的剪裁和重组,对事件原本发生顺序的变化也可能引起新闻失真,进而影响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度。
其次,以亲历者为主的内视角的广泛运用。传统电视新闻的报道主角普遍是一线记者,虽然可以清晰展示新闻的场景,但作为新闻事件的“局外人”,记者带给观众的感动并不如亲历者。当前,短视频新闻越来越多地以亲历者作为第一视角进行新闻报道,直接呈现当事人的内心独白,让观众感同身受。如《学生跨年夜送祝福,张桂梅老师回应太可爱》这则短视频新闻中,受众跟随镜头推进实现情感积累,在张桂梅老师回应时实现情感爆发,观众直观感受到师生之间的深厚真情,达到了传统新闻难以做到的沉浸式体验。同时,以亲历者为主的内视角这种叙事角度往往带有叙事者主观个人倾向,可能导致新闻报道不能概括全貌或立场不够客观,这是新闻制作者所必须注意的问题。
再次,是交叉化叙事的应用。短视频新闻可综合体现多种叙事视角,使新闻信息的呈现更加细致和全面。例如,在2018年6月杭州“保姆纵火案”后,川观新闻发布了一则时长3分15秒的短视频新闻:首先介绍了案件最新进展,然后又穿插被害人家属在二审宣判后的态度,还回顾了整个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还原重要的片段和时间节点。在整个短视频中,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视角交叉呈现,观众在短时间内就能了解新闻的全貌,掌握核心信息。可以说,短视频新闻的叙事视角呈现交叉化、多样化的特征。
叙事顺序变化:线性叙事与非线性叙事相结合
为了突出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以及受限于技术手段,传统新闻报道往往采取时间顺序的线性叙事。而现在,短视频新闻保留了线性叙事,又体现出非线性叙事的特征。
仍以上文中川观新闻对“保姆纵火案”的短视频报道为例,短视频新闻先采取线性叙事的方式介绍案件最新进展,又插入了30秒回顾事件全过程,还插入了被告人自述、受害人家属反应等,这属于非线性叙事。通过将线性叙事与非线性叙事相结合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体现新闻事件的真实面貌,观众对新闻事件的了解也就更加透彻。
叙事手段变化:科技化含量提升
首先,是叙事场景的科技含量更高。短视频新闻在制作形式方面突破了横屏的限制,竖屏新闻的出现有效拉近了观众和新闻的距离,塑造了一种近距离对话的“拟态对话模式”,主持人以亲历者的视角进行内容传达,加强了受众与主持人的交流感,从而增强了受众的心理共鸣和情绪感受。
其次,在大数据环境中,用户画像技术应运而生。用户画像技术是基于真实的互联网信息,对用户的浏览行为、浏览倾向等进行提炼,形成针对不同用户的“人物画像”,再根据用户特征向其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在互联网环境中,一名用户想观看什么样的新闻,用户的职业、地区等信息都可以被提炼出来,新闻媒体再根据用户关注点,精准推送新闻话题,从而提升短视频新闻的吸引力。这一技术对新闻叙事的影响表现为新闻内容聚类,即根据用户观看习惯实现智能化的内容匹配,且随着数据信息的增加,匹配的精确度也会持续提升。
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选材、用语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在叙事内容趣味性增强,叙事用语更加接地气等。
叙事内容趣味化
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的叙事内容比传统新闻报道更加多样化,覆盖面也更广,涉及的领域大大拓展。传统广播电视新闻、报刊的新闻内容侧重于时政、经济、外交等领域,而短视频新闻的内容则更加平民化,侧重于捕捉平凡事物中的新闻亮点。新京报的“我们视频”曾发布短视频新闻《四川小镇初一女生的足球梦:足球让我变得大胆和勇敢》,报道了一名初一女生对足球的热爱与追求,并呼吁国家和社会增加对不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满足孩子们对梦想的坚持。梨视频曾发布短视频新闻《独臂博士单手敲代码获30余奖项:曾被孤立嘲笑,感恩所有善意》,报道了主人公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引领了向上的社会价值观,弘扬了正能量。
人的声音本身就有一定的情感力量,短视频新闻报道摒弃了传统新闻严肃、冰冷的话语特征,以诉诸情感的方式打动受众,给受众提供一种情绪体验和情感感悟,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
叙事语言平民化
梵·迪克特认为,新闻话语的风格应根植于预警,篇章、语法、词语应反映时代价值观念。传统新闻报道的话语偏向于证实的话语风格,而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新闻的受众趋于年轻化,新闻叙事语言也不再像传统新闻那样正式、严肃,活泼、诙谐的叙事语言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新闻,新闻标题都至关重要。短视频新闻为了吸引年轻受众,其标题往往更加轻松,多使用俗语、白话、口语、网络语言等,像《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小女孩独自乘坐独角兽充气船漂向深海》《现实版农夫与蛇!好心收留老乡住宿,不料手机被盗刷6万余元》等,这样轻松的新闻标题更符合现代人群的观看习惯。
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新闻因独特的视觉效果、亲民的叙事方式,从诸多信息载体中脱颖而出。一个新兴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带来一些问题,对于短视频新闻而言,其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有诸多值得人们反思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真正优质的短视频新闻内容还较少。短视频新闻“UGC+PGC”的叙事模式难免存在新闻内容片面、不能涵盖全貌的问题,受众和媒体的新闻判断也因此受到影响,偏离了新闻客观、公正的原则。
其次,短视频新闻平台为了抢流量,采用游戏化、娱乐化的叙事元素,在新闻标题或内容中加了表情包、现实生活片段等,文本更加通俗易懂,但新闻专业性略显不足,也存在过度娱乐的问题。
再次,短视频新闻平台的新闻产品叙事风格同质化严重。短视频新闻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其表达方式,很多平台短视频新闻的叙事风格和框架雷同,多以短视频平台logo为片头,再用关键话语、片段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最后再次突出短视频平台的标识。甚至存在只是修改短视频平台标识,照搬、抄袭新闻内容的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新闻从业者、短视频新闻的拍摄者应将注意力放到新闻内容本身上,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在叙事方面,要减少游戏化叙事,尤其是对一些严肃的新闻,要避免娱乐化叙事,让短视频新闻发挥其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受众。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中,短视频新闻给传统新闻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媒体人,一方面要坚守行业准则,提高新闻编辑能力,增强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另一方面要依托新媒体技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深耕短视频新闻领域,积极探索新内容、新技术,做态度明确、严谨活泼的优质新闻媒体。
参考文献:
[1]杨家宁.新闻叙事学视域下短视频新闻伦理失范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9,5(17):70-71.
[2]陈贝贝.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新型叙事——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10):15-17.
[3]谢晗.新媒介生态下融媒短视频新闻的叙事方式与价值取向——以第28届中国新闻奖“融媒短视频”获奖作品为例[J].现代视听,2019(9):68-71.
[4]王玮.短视频新闻报道的突破与创新——第30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类获奖作品评析[J].新媒体研究,2021,7(8):82-84.
[5]張源真.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视听策略研究——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9):32-34.
[6]魏鼎铭.从中国新闻奖短视频获奖作品看新闻类短视频的叙事模式创新[J].新闻文化建设,2021(16):58-59.
[7]何雨.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叙事特征与价值反思——以央视新闻抖音号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1,7(12):9-11.
[8]陈雷.灾难类短视频的影像叙事与主体转向——基于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思考[J].青年记者,2022(04):93-94.
[9]邱梦雅,朱爱敏.短视频的共情叙事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以李子柒海外走红为例[J].采写编,2022(1):157-159.
[10]余琳.典型人物类短视频新闻的叙事策略——以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专题类获奖作品为例[J].新闻前哨,2022(2):4-5.
[11]吴奕漩.主流媒体在新媒体上的短视频新闻传播[J].新闻知识,2021(7):
91-93.
[12]陈霁昀.短视频新闻叙事形式研究——以“央视新闻”为例[J].中国报业,2021(2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