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育学
摘要:牛养殖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人民收入的一个重要行业。而近几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影响了牛的生长发育,尤其是传染性疾病泛滥,甚至会导致牛的生长发育迟缓,严重时会导致牛死亡,影响到农户的养殖效益,阻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牛烂肺病是一种很高的传染性疾病,也叫牛肺疫或牛支原体肺炎。为降低牛烂肺病发病率,本文通过对引起牛烂肺病的原因及病原学的研究,总结出防治牛烂肺病的方法,以期对牛烂肺病的防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牛;长途运输综合征;烂肺病;防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物质生活的提高,肉制品的消费观念也随之改变,牛肉、牛奶等优良产品也逐渐成了消费者的选择[1]。近几年,我国牛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各种养殖大户也都朝着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在发展养殖规模的过程中,会经常从外省、外市等地区购进种牛,满足发展需要。由于我国各地进行牲畜的运输,因此许多地方出现了长途运输综合症。如引进的牛出现了一种典型的“烂肺”“败血症”“牛肺疫”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生率高达50%~100%,传统的抗菌药物对其疗效不佳,病死率高达10%~50%,严重影响了规模化的牛生产[2]。因此,对牛长途运输综合症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有效解决牛长途运输综合症。
1 发病情况
牛烂肺病,也叫牛支原体肺炎,在饲养牛中具有高的患病率和快速的感染力,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呼吸系统疾病[3]。牛烂肺病主要是从外地引入的一星期内发生,有些则是在购买后次日就发生。发病初期,温度约为42℃,3~4d。眼睛周围有红肿、有眼泪、有黏液、有角质的黏液,有丝状涎液的口腔,胃口不好,被毛较粗,体重较轻[4]。有些伴有前腿伸展、咳嗽、喘息、早晨和深夜咳嗽加剧,有清澈或流脓的鼻涕。部分牛发生腹泻、呕吐、粪便呈血色,部分牛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等疾病。各种牛都可能发生这种疾病,但是小牛的情况更加糟糕。不同的场致病菌死亡率不同,最高可达到50%。随着我国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已为广大农户所接受,但在引入新品种时,受各种原因的制约,使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如何有效地控制牛烂肺病的发生和病死率,已是目前我国养牛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深入研究牛烂肺病发生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对于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1.1 病原特点
牛的胸膜肺炎状霉菌是引起牛烂肺病的主要病因,也叫牛胸膜肺炎状支原体或丝状支原体。乳头肺炎状支原体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对其他疾病的抵抗能力都会降低,从而使个体有可能受到其他条件型病毒的影响。本病的病原菌具有较高的存活能力,但在高温、干燥、阳光照射等环境下,会很快死去。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这种病毒可以持续5个星期,而被感染者的病毒则能持续四个多月。牛支原体对外界条件有很好的耐受性,但在没有光照条件下仍能生存几日,4℃时可在棉和乳中生存2个多月,或在水里生存2个多星期,在20℃生存1~2个星期,在37℃生存1个星期,粪便中可以生存37天。常用灭菌药物可以起到杀菌作用。
1.2 临床症状
本病多表现为全身症状,表现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的表现居多。患病早期,病牛情绪低落,毛发凌乱,有光泽,眼神空洞;正常的温度、食欲、饮食欲、呼吸暂停、反刍次数、瘤胃的蠕动均明显减弱;触诊时有坚硬的感觉,大便干燥,大便干燥,心跳加快;疾病严重时,病牛会出现严重的食欲减退、气短、流脓等症状;病牛的身体温度超过41℃,肺脏有锣鸣,胸部有摩擦声。在疾病晚期,病牛会出现痢疾,并产生混合着鲜血的水状排泄物,引起关节炎和眼睑炎症,如果不能及早诊断和处理得病的牛;也有可能导致巴氏杆菌、支原体、沙门氏菌的二次传播;如大肠埃希氏菌等致病菌,使疾病恶化。
本病病程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得了急性疾病的病牛,一般会出现发热40~42℃的发烧情况,眼睛会有大量的分泌物,鼻孔扩张,有浆液样的流淌,出现喘息、咳嗽、呼吸不畅等现象,尤其是早晨的时候,咳嗽的情况比较严重。病牛喜欢站立,不喜欢躺着,四肢伸直,偶尔会有大便血迹。病情进展到晚期,患者的心跳可达到每分钟85~125次。在颈或胸段出现水肿,在听诊时,肺泡的声音变淡,有浊声,并有对疾病的疼痛的感觉。由于疾病不断加重,病牛开始呕吐,最后被活活憋死。亚急性疾病的出现类似于急性疾病的表现,但是没有急性疾病的症状,而且发作的周期要比一般的急性疾病更久。患病的牛体有长期的腐肺,抵抗力降低,食欲减退,在叩诊时,病牛的胸腔有明显的声音。
2 发病原因
从牛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特征来看,该病的发病机理是由于各种应激作用,造成了牛在长期的交通运输中,免疫系统受到了各种疾病的侵袭,从而造成了呼吸道和消化道的不适,并出现了全身的应激。分析其病因:(1)由于运输途中的气候变化,气温升高、降低,或者遇到暴风雪等,造成牛抵抗力下降,细菌、寄生虫等侵入牛的身体。(2)牛在运送途中因饥饿或水缺乏而产生应激。(3)由于牛养殖地条件变化,在运输过程中受到颠簸、惊吓、挤压等不利条件的影响,会造成牛的应激行为。
一些学者提出,目前国内一些省份的牛肉中已发现了牛支原体。但由于当地气候、环境、饲养和饲养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该病的发生较小。如果当地气候、环境、饲养管理等因素发生变化,或者是肉牛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使其与肉牛的健康状况发生变化,使其免疫力降低,抵抗力降低,引起牛支原体肺炎。大规模的外迁,是指在长期的运输过程中,肉牛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会降低,会破坏牛群与病原体之间的动态平衡,进而引发疾病。患病的牛可以从鼻中分泌出大量的牛支原菌,而与患病的牛有密切的联系。牛被传染后,会继续传播,从而给其他的健康牛带来了一个新的传播途径,而在牛群中也难以消除该疾病。
近年來,我国各地陆续发现,由于长期的交通应激,导致了我国各地的肉牛疫病流行。长途运输,通风不良,拥挤,气候突变,盗风侵袭,养殖经营差,蛋白质、维生素A等主要营养素缺乏是该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病原体的混杂也有助于该病的发病。
3 防治措施
牛烂肺病无明显的季节特征,全年均可散播,但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在非疫区,由于引入了带有菌种的牛,造成了爆发式的暴发;老疫区由于牛对该病的耐受性较强,其发生时间较长,一般为中、长期,多为分散型。该种疾病的致死率很高,最后导致患病的牛死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将给农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各养殖场要做好预防工作,强化牛烂肺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减少一定的经济损失。
3.1 加强牛群管理
牛烂肺病是一种极具感染力和死亡率的疾病,主要在冬季和春季流行,在非疫区引入新的带菌牛群会引起疾病。而在老疫区,由于牛耐药性较高,疾病的发生时间较长,若不能及时控制,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想对牛烂肺病进行有效控制,就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饲养管理。一些地方会通过引入高质量的进口牛,以增加畜牧业的效益。在选购小牛之前,要仔细了解牛种的来源,避免从病疫区引入小牛,从而从根本上防止外来牛对本地牛只的侵染。在选购时,要仔细、耐心地检查小牛的情绪、饮食状况,检查小牛的呼吸、肠子等。选择好后不要急于返回,还要多看两日,看看牛群的运动状态。减少长途运送,谨慎选择适宜的运送场所,以保证肉牛的健康。在运输初期,要对小牛进行科学的饲养,以减少其在运送期间的应激。同时,对牛进行严格的传染病检验,并根据有关单位的卫生标准,签发检验证书,并对新引入的小牛进行隔离观察。在隔离的环境和饲养方面,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保证所有的健康状况都是合格的,才能与本地的牛共同饲养,避免感染。具体包括:降低牛群的应激,保证生产和经营的相对稳定性,保证牛棚的通风、干净、卫生;合理的放牧,防止过于拥挤,对各年龄段和品种的牛应尽可能地隔离。合理补充精料、维生素和矿物,以确保其全价态的营养素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对牛棚进行定时消毒,及时诊断并进行病牛的检疫。
3.2 注重饲料管理
由于环境条件不佳和饲养管理不当是导致牛感染性支原体肺炎的主要原因,所以必须重视牛群的饲养,保证牛棚的通风,降低牛棚内细菌的繁殖,营造一个适宜的饲养條件。对外地牛必须隔离,防止发生牛群间的相互感染,保证一定的牛舍密度,防止牛舍内的细菌繁殖,可以通过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提高牛的抵抗力。具体措施:(1)努力提高牛的生长和生存条件,促进牛的健康成长。牛棚要注意通风,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细菌繁殖。加强对牛的保护,有利于牛的生长发育和繁衍。(2)要重视牛的密度,避免由于过于拥挤、距离太近而产生的有害病菌,从而对全牛的饲养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3)科学、合理地分配牛料,各品种和各年龄段的牛要分别进行饲喂,选用优质品种,并适当添加精料、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确保日常喂食的营养平衡,为牛的生长发育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4)加强对牛棚的卫生管理,加强对牛棚的常规的卫生处理,降低牛疫病的发病率。
3.3 重视疾病防治
加强疾病预防是疾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在牛感染性支原体肺炎的高发时期,应及早采取相应的药物。坚持早诊断和早处理的方针,以改善疗效。对牛的腐肺防治工作,必须引起广大饲养者的高度关注。在疾病的高发区要对牛进行免疫和用药,饲养管理部门要密切关注牛的病情,尽早进行隔离。牛烂肺病的临床治疗:抗菌、消炎。在选择治疗药品时,可以参考国外的成功病例和经验,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目标地诊断和治疗计划,最好提前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是通过静脉给药来提高病牛对药物的吸收,从而使牛的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
3.4 严格检疫监管
在购买牛之前,要进行流行病学的全面排查,尽可能地减少长途运送,避免从疫区或发病地区引入病牛,避免引入病死或潜在感染性疾病的母牛。在运送小牛之前,要对小牛进行一次全面的研究,以便在运输之前30d内完成对小牛的检查,并让小牛能够接受粗粮和精料的喂食。在运牛之前,要做好牛支原体、牛结核、泰勒氏焦虫病等疾病的检疫和疫苗的免疫工作,在引入牛后要进行30~45d的隔离,保证没有疾病,才能与正常牛进行交配。
3.5 提高肉牛免疫力
在出栏一星期及调归后两个星期内分别用中药25g银花、20g柴胡,20g黄芩,板蓝根20g,贯众25g;白术20g,薏米25g,防风20g;15g甘草、20g藿香、紫锥益毒清对缓解肉牛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所引起的应激,增强了其免疫功能,以此提高其抵抗力[5]。
3.6 及早诊断和治疗
病牛要进行隔离,并要加强看护。治疗以抗菌消炎为主,早发现,早治疗,剂量充足,疗程充足。在处理过程中,要视病情而定,并采取强心、利尿、补液等相关的方法。在治疗急性疾病时,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阿莫西林,氧氟沙星,恩诺沙星,泰乐菌素,替米考星。选用抗生素时,要参考以往或其他养殖场的用药情况,选用敏感性药品。治疗时间为3~5日,对于疾病的牛,可以选用可以口服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发病的牛群中也可以应用地塞米松、氟米松等类固醇,缓解病情,激活疾病,提高饮食和恢复能力。对慢性疾病的牛,最常见的是4~10mg/kg体重的泰乐菌素和2.5mg/kg体重的恩诺沙星。患有厌食症或不进食的牛应该给予多维,尤其是维生素B。鉴于牛泰勒氏焦虫性病菌的高感染性,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疾病加重,可以联合应用贝尼尔或咪唑基脲。另外,在疫区内要采取措施,以预防疾病传播。牛舍及周边地区每日进行1~2次的卫生消毒,并对病死牛、病牛排粪进行无害化处置,并进行灭蝇、老鼠等工作,对没有救治意义的病牛要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置。
4 结语
牛烂肺病是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临床诊治存在较大困难,因此,对其病因及防治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可为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加强牛引进、饲养管理、防治等工作,可以减少牛烂肺病发病率,有利于其稳定发展。对于该疾病,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加强对牛群的管理,能有效地减少牛烂肺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养殖效益,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丽.牛运输综合症及其防治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22,43(10):54-56.
[2] 杨晓东.活牛运输如何防治应激综合症[J].新农村,2022(4):36.
[3] 张力.牛烂肺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刍议[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3):117-118.
[4] 齐彪,刘志勇,李颖,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防控技术[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1):126-127.
[5] 熊连,张建超,彭禄庭,等.浅谈牛运输应激的预防[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20,45(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