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杂技演艺发展呼唤杂技教育新实践

2023-07-04 04:57姜学贞
上海采风月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杂技艺术教育

姜学贞

2023年5月19日至21日,“中国杂技演艺发展和中国杂技教育——第六届上海国际杂技教育论坛”在上海文艺会堂举行。论坛由中国杂技家协会和上海市文联主办,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中国杂协杂技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杂技家协会、上海市马戏学校、上海杂技团共同承办。全国各地包括澳门和台湾的杂技院团和院校、杂技家协会负责人,以及美国、加拿大、乌克兰、荷兰、匈牙利等国家的杂技界人士,共计近百人参会。

论坛通过交流近年来中国杂技演艺尤其是杂技剧、杂技秀的发展情况,聚焦杂技演员这一创作要素,分析新时代杂技产业和教育事业的新环境、新变化和新形势,从中思考中国杂技教育如何遵循艺术创作规律、适应中国杂技演艺快速发展的需求,促进中国杂技教育着眼新现实、提炼新思维、推动新实践。

从紧跟时代到引领潮流 探寻杂技艺术创作规律

当前国内注重加强杂技本体的文化底蕴,致力于再塑杂技的文化语境,在技术之外借助故事和思想的传递来共情、共鸣,构建起符合当下的观演关系,呈现了杂技剧、新马戏和杂技秀异彩纷呈的态势,多部精品力作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协主席边发吉表示,各项成果频出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沉下心来,对杂技创作予以冷静的思考和深刻的分析,进一步明晰杂技艺术创作的规律,再良性作用于各自的创作生产,最终做到不断丰富理论,不断优化实践。中国杂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唐延海指出,杂技剧创作的蓬勃发展,表明我们杂技界成熟的创作能力、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进取品格,去年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战上海》为以杂技剧为代表的最新艺术呈现形式注入了活力。中国杂协副主席、上海市杂协主席俞亦纲认为,杂技剧、杂技秀、主题晚会以及其他样式杂技发展的趋势是有目共睹的,杂技演艺要继续发展,杂技人才最关键,不仅是杂技表演人才,还涉及到与杂技演艺相关的方方面面的人才。杂技演艺的评判标准决定了它的审美标准,而现在标准还没有得到完善。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梳理了杂技艺术历经短节目、综艺晚会和秀的阶段,目前已进入杂技剧时期,并在新时代迎来了大发展。杂技剧要求技术和艺术高度融合、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观众心态也从消遣娱乐转换为审美心理的满足和价值观系统的获得。中国杂协副主席、湖南省杂协主席、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董事长赵双午从杂技创(作)、教(学)合一的模式出发,强调对传统杂技的风格和技艺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并通过舞台实践对杂技剧和节目的主要风格进行提炼和创造,积极树立传统杂技现代化的概念,对杂技教学方式及创作形式进行探索性研究。

江苏省杂协主席、南京市杂技团团长池文杰就“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表见解,强调杂技剧中技术一定是为剧情服务的,但同时剧情也要为杂技提供更好更广阔的空间,从“守正+创新+创造”的三个维度来考虑来解决“技”与“剧”的冲突问题,从而使杂技与戏剧表演形成完美的融合。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文工团原副团长、一级编剧、杂技剧《战上海》《天山雪》总编导李春燕对比了传统杂技与杂技剧的表演异同,指出前者演员的全部精力都以完成高难度技术技巧动作为主要任务,而后者演员要将完成高难度技巧与塑造人物形象拿捏准确,通过自己的表演让技术与故事共生,让故事中的人物情感饱满、生动鲜活。

由创作实践反推教育研究 综合艺术理念融入体系建设

在近几年新出现的杂技表演形式中,演员不仅要展示杂技技巧,还要扮演角色、推进剧情,充分凸显了综合艺术人才培养是杂技艺术发展的关键。对此,多位来自一线院团和学校的与会者从中提炼出融合和创新对杂技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一致认为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模式,注重从技术复合型人才教育向艺术综合性人才培养的转变。

来自中国台湾的戏剧导演、文化评论家李立亨立足于剧场艺术的综合、合作、混搭概念,延伸阐述出杂技可以是以技术为基础、结合艺术和游戏与创意的表演活动,杂技剧场的肢体可以充满诗意、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演员的自我修养可以在这个拼图中持续地进行。荷兰现代舞编导Kevin Polak秉持著杂技要思考真正的人这一理念,主张把所有的事情“人化”,杂技人需要兼容并蓄,从其他领域接受更多的知识。加拿大太阳马戏团中国顾问陈丹则回顾自己多年与杂技的深厚交集,对比出中国杂技二十年来已有长足进步,演员表演更成熟、放得开,演员眼界也比从前开阔得多,教育体系和剧团管理也都更加完善,她认为长隆大马戏和《时空之旅》是和太阳马戏同样优秀的制作。上海杂技团一级演员王怀甫,山东省杂技团二级演员张旭等畅谈自己的表演体会,认为真正的戏剧表演需要长期专业系统的学习,建议学校教育中设置戏剧表演课甚至话剧、音乐各个方面的课程,并通过很多剧的锻炼,才会让演员在人物塑造方面拥有更多的创作空间,达到向上的引领。

上海市马戏学校艺术教研室主任何莉介绍了学校“终生杂技”的教育理念和“三维四段”教学模式,即科学、艺术、训练三个维度和基本功、节目基础能力、节目和实训等四个教学成长梯度,旨在为学生带来更精准、更科学的指导,为最后形成终生杂技的教育目标赋予更多可能。体操运动员出身的广州长隆国际大马戏空中飞人节目乌克兰领队Zaichuk Volodymyr介绍,东欧很多杂技演员是运动员出身,在他们成为演员的道路上,会到杂技学校学习声乐、舞蹈等课程。杭州《X秀》空中飞人节目美籍韩裔演员Faith Eun Jee Wassmann也表示在波士顿马戏学校有很多课程,学生每天上课时都被要求带着角色甚至是自己家里的情绪,把情感传导到角色表演中,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来建立动作和情绪表达。

学科建设提上日程 亟需理论指导和依托

杂技由单一的表演模式发展到复杂的杂技剧新样式,从老师的口传心授发展到专业的杂技学校,一路走来的杂技教育对推动中国杂技事业的发展功不可没,基础教育的理念和模式都已日趋成熟,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杂技舞台创作成果发展迅猛,对比出学理研究的相对滞后,亟需高等教育建设相关学科、推出富于指导性前瞻性的学术理论。

大家认为,杂技教育难点焦点问题的破解之策,在于完善教育体系,也即向下夯实基础教育、向上补齐高等教育,这是事关杂技事业可持续发展、培养杂技人才的重要课题。针对国内杂技人才培养普遍存在起步早、改行早、伤病多、保障少、主动性低、被动性高、专业单一等不利于行业发展的因素,大家呼吁:中专上学籍、义务教育免学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开设等现实问题的解决,还亟待政策上的扶持到位。多位人士表示,加强杂技基础教育这一事业的根基,科学规范发展中等教育这一当前主力,也要努力争取早日实现高等学科建设。唐延海已向政协提交提案,以中国艺术研究院杂技研究所为主体,希望从中推进杂技的学术建设。边发吉认为,在杂技艺术发展到“剧”的当下,舞台创作紧缺复合型人才。当今的科技给中国的艺术提供了广阔空间,杂技中的技巧、道具、造型、创意、策划、导演等都大有可为,需要高等教育帮助架构起完整的杂技创作和理论体系。对于目前我国杂技教育仍是中职教育和院团、团带班教育为主的格局,黄昌勇明确归纳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杂技作为一门艺术或者作为一门舞台艺术的复杂性和艺术价值,认为应予成立专门研究机构,从学术层面关注杂技。

上海市杂协副主席、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梁弘钧提出,理论储备的贫乏极大制约了杂技剧的发展,理论需要有指导性和建设性,需要从杂技内部和外部相结合做起,从基础理论做起。赵双午呼吁院团不仅要用人,更要育人,希望各院团重视年轻演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以各种方式实现高等教育的目的。

中国杂协顾问、北京杂协主席张红指出学习水平的高低和职业素养、艺术修养正相关,提请院团长在杂技缺乏高等教育的当下更要主动作为,努力采用各种方式满足演员的学习需求。她建议在本科院校设置杂技方向面向社会招生,如理论研究和舞台设计人员等,不只局限于杂技内部人员的提升,也要广泛吸纳所有热爱杂技的人士充实到队伍中来。广东省杂协副主席、星海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魏葆华认为,杂技高等教育体系应该是开放的多方位的,杂技人才需要杂技编导、杂技教师、管理人才、道具设计师等多种宽泛的人才。北京市杂技学校副校长(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孙盛雅介绍了学校从2011年始和相关单位完成的多个杂技教育国家级课题,并都已由教育部颁布执行。她指出作为中职的杂技与魔术专业向上要续接“高职专业、高职本科和普通本科”三个层次,从教育体系层面进行“中高本”一体化的人才培养。

与时代同频共振 市场战略前景令人期待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文旅平台的开拓、新空间的打造、多元艺术的融合、线上艺术的发展等,令未来国际和中国的杂技演艺市场均呈可以预见的增长趋势。中国杂技界坚持创新精神、秉承精品意识,创作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杂技作品,用杂技的方式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在整体市场上已构成相当的体量规模效应,但目前还没有换来普遍相应的市场回报。如何应时而生趁势而变,不断创新突破,赢得未来演艺市场的战略制胜,也是与会者热议的话题之一。

浙江音乐学院艺术与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院长、上海大歌剧院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林宏鸣列举杂技从改革初始就走在前列,市场意识明显强于其他艺术门类,国际上演成规模、效益好,技巧高难、获奖的数量多兼级别高等种种优长,建议杂技如更好地前进,需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更加有效地培养各种人才、创作更多更好的佳作精品,尤其是要提高市场能力、提高艺术营销的专业化水平。他将院团运营归纳为“管理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内容是核心,营销是重点”。

中国杂技团团长李驰分析,全国现有具杂技经营业务的相关企业近1800家、杂技团体近千、含杂技的演出队二百多家,从业人員规模体量不小,但基本还停留在原材料加工的模式,“杂技+”的空间有待进一步开发,建议在利用市场和开拓创新等关键点上多加摸索,并在产品方向、定位、运营以及销售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重庆驻场演出《极限快乐秀》2019年至今演出超千场,观众上百万人次,新推出的《极限快乐秀2》融入更多重庆地域文化元素,首次公演又成绩斐然。重庆杂技艺术团市场部部长代敏介绍经验:这既得益于剧目本身的品质,也有市场品推的助力,包括对微博、微信、抖音、小红书UGC等多种新媒体平台的积极开发和运用。

在论坛筹备期间,本届论坛主要承办方单位多次磋商交流,明确论坛宗旨和工作原则,精心设计议题,将论坛分为专题讲座、嘉宾会客厅访谈、圆桌会议座谈研讨、剧目观摩、总结点评等五大模块。论坛成果丰富、成效显著,开拓了杂技教育的视野,引领了杂技教育的方向;主题设置聚焦用人和育人,嘉宾从“演员在杂技剧目中的人物塑造”“剧节目创作对杂技演员的要求”“杂技艺术生产与人才培养”“对中国杂技演艺发展的思考与展望”等四个角度分享交流、碰撞思想和观点交锋,充分彰显了论坛的大视野和学术精神。边发吉指出,第六届论坛在学科设置、学科建设方面的议题作为一个大的开端,其作用和价值是里程碑意义的。大家表示,将在实际工作中把本次论坛议题延展、研讨深化,做到成果转化,齐心助力我们的杂技事业再发展。

上海国际杂技教育论坛于2009年举办首届,至今已具有一定的业内国际影响力,为国内杂技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引领作用。通过这一平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杂技教育专家们研讨了杂技教育的办学与管理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系统化教育等问题,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扩大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国内杂技在人才培养、艺术呈现等方面的创新与提高。

猜你喜欢
杂技艺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纸的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老鼠演杂技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