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娇 党媛
(1.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二科,陕西 西安 710003;2.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一科,陕西 西安 710003)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中医俗称为中风病。中医理论认为中风病患者气、血、风、痰、火、虚六端皆为其病机[1]。目前西医对中风后肢体麻木的治疗以神经营养药物、康复锻炼为主,但受到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临床疗效并不稳定。中风后肢体麻木多为痰瘀阻络证型。中医以行益气养阴,舒筋通络为基本治则[2]。中医体系中多种干预措施如穴位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方式可辅助治疗。本文探究中医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甲钴胺在痰瘀阻络型中风病患者肢体麻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痰瘀阻络型中风病肢体麻木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1例,平均年龄(70.84±8.56)岁,平均病程(7.12±1.34)月。观察组中男35例,女20例,平均年龄(70.74±8.61)岁;平均病程(7.09±1.32)月。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3]中对脑中风的诊断标准;病情稳定,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自感肢体麻木;年龄≥18岁;认知功能正常,能理解并遵照医护人员相关康复锻炼、用药指导执行;信任中医药并愿意接受中医药相关治疗措施;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既往有晕针史者;既往有肢体功能损伤史者;合并其它严重疾病,影响康复锻炼者;既往有精神系统疾病史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随访资料收集不全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康复医师实施康复治疗及康复锻炼及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日常遵医进行康复锻炼,合理应用药物,照顾日常生活,耐心回答患者提问,做好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观察组患者再予以中医穴位贴敷联合中医穴位注射甲钴胺,两组患者均康复护理干预1个月。(1)穴位贴敷药物:采用自制中药组方粉碎成细粉,调制成糊:中药组方:丁香9 g,肉桂30 g,草乌50 g,路路通50 g,黄芪50 g,以姜汁调糊状铺在胶贴上,裁制成10 cm×10 cm见方膏片。每日1次,贴敷与患侧足三里、涌泉、阴陵泉、合谷、手三里及肩髑。1次/2 d。(2)穴位注射甲钴胺:护士遵医嘱进行穴位注射,患者处仰卧位,取两组穴位注射1组(曲池、内关、合谷)、2组(手三里、外关、中渚)中的一组进行穴位消毒,吸取甲钴胺注射液采用直刺的方式快速刺入穴位对应皮下,缓慢进针,患者有酸麻胀感觉后,观察无回血,将药药液缓缓推入。每个穴位推注1 mL甲钴胺注射液。第二天换成第二组穴位,注射方法同上。连续治疗6 d为1个疗程,休息1 d,连续治疗4周即1个月。
1.3观察指标及方法 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患肢简式Fugl-Meyer感觉功能评估情况;干预后,采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中的疗效评估标准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并比较;比较两组患者观察期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处理数据,计数数据以%表示,行χ2检验,计数资料等级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感觉功能分级构成比较 两组患者入组时Fugl-Meyer评分分级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Ⅰ级、Ⅱ级构成比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感觉功能分级构成比较
2.2干预1月后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13例,显效21例,有效2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18%;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11例,显效17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28%。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Z=3.566,P<0.05)。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率比较 观察期内,两组患者未见并发症,观察组出现1例晕针不良反应,对照组无不良反应。
穴位贴敷采用具有温经散寒、益气温阳、活血化瘀类中药配制成糊剂贴敷,在穴位选择上以足三里、涌泉为主穴,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主治下肢痿痹、神志病及胃肠道等虚劳诸证。药物从足三里发散经络,可达到补中益气,扶正祛邪的功效。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具有疏经通络,益肾填精的功效;阴陵泉有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的功效,是中医治疗腰腿膝痛、下肢麻痹主症的要穴;合谷具有镇静的作用,对中风疾病的经络疏通疗效确切。手三里足经是临床治疗肘挛不伸的要穴;肩骨禺疏经通络,理气化痰,可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注射穴位选择曲池、内 关、合谷、手三里、外关、中渚诸穴,他们的共同特点为与肢体小关节关直接关联,通过将药物注射这些穴位,对改善肢体小关节功能障碍可起到较好通经活络的作用[5]。甲钴胺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神经营养剂,其可有效改善神经元的传导作用,对淤阻经络产生较好疗效。本文结果显示,采用中医贴敷联合穴位注射对中风病后肢体麻木康复患者进行干预,相较于采用常规康复干预的患者,其在改善患者患肢感觉障碍方面及提升临床治疗效率方面优势明显。
综上,采用中医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注射甲钴胺可有效提升痰瘀阻络型中风肢体麻木患者患肢感觉功能,促进康复疗效,降低患者康复期并发症,是安全增效的护理干预方案,临床可根据患者情况酌情优选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