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晶晶
多数初产妇缺乏喂养经验,常在喂养期间发生乳头皲裂、乳汁不足及哺乳疼痛等问题,导致母乳喂养失败,喂养率降低。常规产科护理模式对产妇的心理变化关注度较低,难以满足产妇多样化的护理需求。在常规产科护理模式中加入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可将护理模式进行细致划分,对产妇的心理、生理及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强化护理。本文观察产科护理时开展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科2022年1—6月收治的待产妇50例。纳入标准:① 足月单胎妊娠,乳房发育正常;② 认知和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 合并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② 妊娠高血压。本方案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入组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25例。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 采取常规产科护理模式,即产前、产中及产后的护理方式。待产妇入院后均予常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检测,如有分娩征兆,先给予宫口张开大小、有无阴道流血等检查。消毒隔离产房,备好待产器械、急救药物及新生儿复苏用药。分娩过程中,设专人陪产,防止发生生产意外。产妇分娩后回病房时,应详细交接分娩状况及特殊医嘱。产后30分钟内指导产妇与新生儿接触,并予哺乳。产后6小时内观察子宫收缩状况,按揉腹部促排瘀血。同时告知产妇注意预防产褥期感染。
1.2.2 观察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① 待产妇入院评估。评估待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告知母乳喂养的好处,并讲解母乳喂养的成功案例,提高母乳喂养信心。② 心理干预。产妇无法适应角色的转换,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还可能担心母乳喂养会影响身材,拒绝母乳喂养。指导产妇与新生儿多接触、多互动,使之建立感情,并指导母乳喂养的方法,告知母乳喂养不仅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更利于产妇的身体恢复,尽可能通过新生儿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③ 陪伴者干预。选择支持母乳喂养的陪伴者进行陪伴,指导陪伴者多鼓励支持产妇母乳喂养,给予产妇温暖,配合产妇让新生儿进行吸吮,即便乳汁不足也要鼓励产妇不要放弃母乳喂养,让产妇多做一些催乳的功能锻炼,调整房间灯光,营造家庭温馨感,长期陪伴产妇并分享生活趣事,让产妇建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④ 新生儿护理。采取一对一的护理模式,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母乳喂养姿势,产妇如有疑问随时解答,让产妇观摩正确操作并进行实际操作,及时纠正操作过程出现的错误。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抚触新生儿、沐浴及排气操等。保证环境的清洁干净,定期通风消毒。
1.3 观察指标 两组出院时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3个月内母乳喂养率(纯母乳+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及出院时护理满意度。
1.3.1 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 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满分100分,90分以上为充分掌握,61~89分为基本掌握,≤60分为未掌握。充分掌握与基本掌握合计为掌握。
1.3.2 护理满意度 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进行评分,满分95分,≥77分为非常满意,57~76分为基本满意,≤56分为不满意。非常满意与基本满意合计为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常规组年龄22~39岁,平均(31.0±4.2)岁;孕周平均(39.3±1.2)周;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5例(20.0%),本科及以上20例(80.0%);初产妇21例(84.0%)。观察组年龄24~40岁,平均(30.7±3.8)岁;孕周平均(39.3±1.0)周;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下6例(24.0%),本科及以上19例(76.0%);初产妇21例(84.0%)。两组年龄、孕周、文化程度、初产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26、0,χ2= 0.12、0.15,P>0.05)。
2.2 两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情况(表1) 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96.0%(24/25),高于常规组的76.0%(19/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66,P>0.05)。
表1 两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比较 [例(%)]
2.3 两组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常规组母乳喂养17例(68.0%),其中纯母乳喂养12例,母乳+奶粉喂养5例。观察组母乳喂养23例(92.0%),其中纯母乳喂养16例,母乳+奶粉喂养7例。两组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0,P<0.05)。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表2)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0%(24/25),高于常规组的72.0%(18/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3.72,P>0.05)。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满足新生儿各项营养需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有益于新生儿大脑智力的发育,全面供应新生儿的营养需求,是新生儿最科学、最适宜的自然喂养方式。值得一提的是,母乳不仅营养成分高,还能满足母婴之间的情感需求,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率。当下奶粉产品种类繁多,大肆宣传营养物质丰富,能有利于新生儿的体格发育,但与母乳相比较仍稍逊一筹。建议母乳喂养应坚持半年以上,随后适当添加其他类型的食品,母乳喂养最好到婴幼儿2岁及以上[1]。
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可帮助产妇更好地胜任母亲这个角色,通过一系列细致化的护理干预,拉近医护人员与产妇及家属的关系,让其指导工作更加顺利,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产妇在进入母亲角色时一般速度较慢,特别是初产妇常因缺乏喂养知识,过多担心母乳喂养不当,从而降低母乳喂养率。应多开展心理方面的健康讲座,常与产妇进行交流沟通,让其尽快适应母亲这个角色。另一方面,应联合家属鼓励分担产妇的情感需求,家属也需主动参与到学习育儿工作中,提高认知水平,帮助产妇提升喂养率。医务人员应查明母乳分泌不足的原因,减少不利因素的发生,确保母乳的生产。产妇初乳一般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及固体成分,色泽偏黄且稀薄。初乳不仅有增强新生儿免疫功能的作用,还有助于新生儿排胎便[2]。初乳一般量不大,偏少,多数产妇对母乳喂养的知识局限化,尤其合并有基础疾病的产妇,认为受疾病的影响导致母乳不足、缺乏营养,从而放弃母乳喂养选择人工喂养。应加强宣教关于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促进产妇为新生儿提供营养物质的供给。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3个月内母乳喂养率、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组,说明系统性母乳喂养指导可提升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喂养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