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 李丽 黄丹丹
摘 要:幼儿前书写阶段是向正式书写阶段发展的预备阶段,蒙氏教育秉承着顺应幼儿天性、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及其吸收性心智的理念,在幼儿园的前书写准备方面脱颖而出。蒙氏教育在幼儿园的前书写准备中的特点有:图像化、趣味化、生活化、渐进性、多元化。幼儿园进行前书写活动可从蒙氏教育的五大领域: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日常生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来采取措施,帮助幼儿逐步做好前书写准备。同时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自制蒙氏玩教具在幼儿园的前书写准备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蒙氏教育;幼儿园;前书写准备
幼儿园的前书写活动的重要举措在于激发3~6岁儿童的书写兴趣,多元化探索书写经验,在入小学前有良好的书写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语言学习与发展目标中的书面语言目标,即幼儿在阅读与书写准备方面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同时,结合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来看,幼儿园的前书写活动对幼儿在知、情、意、行这些方面的发展有着无形的意义和潜在的作用,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以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一、蒙氏教育理念
我国的学前教育模式经历了不同时期的转型之路。从众多西方经典学前教育模式中,蒙氏教育在一定的哲学背景下产生,主张顺应人类自然天性,尊重儿童自我个性的发展。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具有吸收性心智,对周围环境中的语言能自主吸收,教育者可以为幼儿提供有准备的语言环境来培养幼儿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而不是通过生硬、枯燥的识字课程来训练幼儿在书写方面的准备。幼儿有自身独一无二的发展过程,要重视幼儿自身的独特性与差异性,顺应幼儿自然发展的天性,让幼儿在其个性化发展中自然、自主习得某一方面的能力。
秉承着顺应幼兒天性、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及其吸收性心智的理念,在百家争鸣的教育体系中,蒙氏教育因有丰富的、可操作的教具,在幼小衔接方面,特别是在幼儿前书写准备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
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日常活动中的工作来自然发展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根据学习迁移理论,对各项工作的操作和练习能逐渐迁移到幼儿的前书写活动之中,幼儿通过操作自己感兴趣的教具来激发自己的兴趣,同时可以将前书写这项工作分解在各个活动之中,逐步通过各种练习来习得。
蒙台梭利另一项重要理论成果就是把握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她发现孩子对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本能,有渴望自我探索一切的动力。因此对于前书写的习得,蒙台梭利深信幼儿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同时在这一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变得更独立。成人需要做的就是抓住幼儿成长的关键期,给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在此环境中幼儿自主、自发开启智慧的大门,不仅仅为幼儿的前书写做准备,也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二、蒙氏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前书写准备中的特点
(1)图像化。幼儿最初对文字的认识和对图像的认知是一致的,最初的书写过程对幼儿来说即“画”字的过程。因此利用图画形式增强幼儿与文字符号的有效互动,一方面可以达到眼手一致书写练习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启蒙阶段激发幼儿对书写的兴趣。幼儿的前书准备阶段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涂涂画画,边画边说;第二阶段,想想说说,以画代说;第三阶段,画中藏字,字画合一。
(2)趣味化。蒙氏教具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有自动查错、纠错功能。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断接受挑战,在自我最近发展区内,跳一跳够得着,更具趣味性、挑战性,避免枯燥、单一的重复过程。
(3)生活化。与许多教育大家的观点不谋而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也表明儿童的学习过程需要在生活中进行。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相一致。剪剪贴贴、写写画画在幼儿的生活里无处不在,幼儿就是通过生活中这些无意识的、感兴趣的活动来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
(4)渐进性。蒙氏教具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蒙氏工作的递进性,教师通过专业培训上岗,将蒙氏各项工作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投放给幼儿,并通过团讨活动不断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和接受挑战的能力。
(5)多元化。幼儿的前书写准备不仅仅体现在蒙氏语言教育中,而是蕴含在蒙氏教育整个体系的方方面面。幼儿不是只从蒙氏语言教育中具体的前书写练习的工作中习得,如众所周知的语言区教具:语法盒、声母砂子板、韵母砂子板、笔画砂子板、偏旁部首砂子板、左右手等,诸如此类,而是在蒙氏日常生活区、数学区、科学文化区、感官区工作过程中处处可见幼儿园前书写准备的影子。
幼儿前书写的动作可以分解为眼睛和手的相互配合、手腕和手指动作的互相配合,即手眼协调、手部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展。幼儿爱动手操作,同时幼儿的学习过程也是建立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之上,手脑并用,俗话说,心思灵敏、手艺精巧就是这个道理。幼儿在前书写的过程中身体的各个感觉器官都参与进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建构和发展着自我独特的新经验,自主自发、主动学习、身心愉悦,学习的持久性和有效性也可想而知。同时,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练习和操作,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在各种丰富、多元的操作活动中快乐遨游。
总之,幼儿在自由操作中习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特别是针对幼儿园前书写准备中所应达到的手眼协调、动作协调、操作准确、空间方位感、观察细致感等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发展,这些都为幼儿园的前书写准备做出了无形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多方位准备。
三、蒙氏教育理念对幼儿园前书写的启示
蒙氏教育的内容包括以下五大领域的学习: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日常生活教育,其教具设计精密、严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蒙氏教具在科学观察和教具操作合理性的研究基础上也有了很多的演变,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通过自身的巧思慧想也设计出了许多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的蒙氏自制玩教具,特别是在幼儿园前书写准备方面,同样能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因此,从蒙氏教育五大领域的内容发展来帮助幼儿逐步做好写前书写准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感官教育
蒙氏感官教具是为了培养幼儿敏锐的感官,锻炼幼儿眼的辨别力、观察能力,能观察事物之间细微的差别,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幼儿通过反复操作各类感官教具,自然习得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如在前书写准备的过程中养成仔细观察字形异同的好习惯。
感官教育练习的重点内容是大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指练习,也是幼儿前书写过程中需要锻炼的手部动作。感官教育的过程是给予幼儿多元化的感官体验,其实就是在提供机会让幼儿的大脑神经元建立更广、更强的链接,给予幼儿更多的可能性。
蒙氏感官教具除了插座圆柱体、粉红塔、棕色梯、红蓝棒、彩色圆柱体、色板、触觉板、重量板、神秘袋、听筒、嗅觉瓶、味觉瓶、温觉板等这些需要通过购买的教具以外,幼儿园还可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自制部分感官区教具。如弹珠子、榫卯结构房屋搭建(这个是受中国传统榫卯结构房屋的启发,也是教具本土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打亮铜器(第一步,用棉球擦掉铜器表面的灰尘;第二步,用棉签蘸取铜油涂抹在铜器表面;第三步,用手指抹布摩擦打亮铜器;最后,幼儿可以很明显观察到铜器的前后对比)等诸如此类蕴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蒙氏自制玩教具。
(二)数学教育
数学教育促使幼儿思维多方位发展。能够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及探索精神,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幼儿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的过程,属于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在蒙氏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不断地操作教具以达到内化,才能真正理解并建构数學概念及相互关系,促进幼儿分析、判断、推理等综合逻辑能力的发展。
数学活动中认识简单数字,逐步会使用数字进行记录,包括诸如走迷宫、直线、曲线、波浪线等各类控笔练习,循序渐进习得书写方面的能力。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从大动作到精细动作,因此启蒙阶段的练习笔也是粗笔杆为主,逐渐向细笔杆过渡,开始练习时数字画的很大,逐渐向小的方向书写。教师可以制作的工作有连续写数字、色子比大小、五子棋、围棋等。同时通过各类数学游戏,在游戏中自觉自愿地学习和探索,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其中。
(三)语言教育
幼儿语言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听觉练习、口语练习、视觉练习、语音练习、文字与阅读。语言教育的目的,第一是创造有声的环境,培养孩子倾听的能力;第二是给予孩子开口练习的机会,为孩子语言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是培养孩子认读的能力,激发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其中文字与阅读是幼儿园前书写准备的重要方面。
然而,蒙台梭利语言教具是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开展语言学习的短板,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语言区教具的数量相对较少;在实施过程中的现状是个别幼儿会选择语言区的工作,有些观望之后又离开;语言区的教具及投放的材料相对缺乏操作性、趣味性,既没有数学区的数棒、粉红塔等工作受欢迎,又不如生活区的倒水游戏、给水果削皮等工作趣味性高。
究其原因,蒙氏语言教育的内容针对的是意大利语的学习,后经过演变又衍生到英文的学习,而非中文。在教学内容方面,与数学区、生活区和感官区的教学相比,语言区与科学文化区与本土文化联系紧密,本土化的要求最高。基于以上思考,为了解决蒙氏教育体系之下的幼儿园前书写准备问题,可以进行以下个四个方向的调整和融合。
第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深挖幼儿常见、常用字。如可以操作并工作的儿歌三步卡、实物字词卡、量词小册。同时还可以将幼儿经常会使用的字组合成有意义的词汇,串接成句子、诗歌韵文,再辅以情景、故事、游戏、操作的形式,这样幼儿园的前书写准备中关于识字的学习就变成一件愉快而高效的工作。
第二,教学方式上与日常生活相融合。蒙氏语言教育的实施手段之一就是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如入园和离园时的礼貌用语、晨间谈话、餐点活动、静寂活动以及户外活动等。具体的工作还有:生活中的文字标识、幼儿园植物角名牌、教室玩具柜中玩具的名称、数量及编号、一日生活流程、天气预报等工作。
第三,教学评价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行为规范融合。如规范用语卡、班级常规卡、良好行为规范模仿卡等。
第四,前阅读前书写的融合。在语言区教具当中,与“字”有关的工作很多,如古诗词排序、实物认字、沙盘描写、文学欣赏等工作。语言教育的核心目标不是识字和写字,也不是幼儿园前书写准备的目标,而是帮助幼儿积累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是为了让幼儿自主阅读,独立探索。如绘本阅读、DIY小书、故事会、语录本、儿童广播电台、新闻播报、语言任务卡等工作。
(四)科学文化教育
蒙台梭利博士指出,4~6岁是幼儿的文化敏感期。但我们不要求儿童吸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天文知识等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让儿童通过对蒙台梭利科学教具的操作,来启发孩子们的探索、实验精神,引发他们对世界的热爱,对知识的热爱,学会用科学的头脑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遵循从笼统到具体的原则,在教育内容上从宇宙万物开始,即进入蒙台梭利科学文化教育,要让孩子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包括我们自身就处于宇宙之中,茫茫宇宙,浩瀚无垠,这些都属于科学文化教育的内容。
教师可以在班级或园内开辟种植园,场地受限的园所可在教室的一角规划植物角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并让孩子参与管理,让孩子在自然地状态下获得相关的经验,然后再引导孩子有意识地观察植物,描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特征。
还可以根据本园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自制部分科学区教具,如摩擦力、导体和绝缘体、毛细现象、土电话、观察蚕宝宝、蝴蝶的变化、四季等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幼儿又非常感兴趣的工作。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为幼儿前阅读提供精神食粮,同时也为幼儿的前书写准备积累有益经验。
(五)日常生活教育
日常生活练习是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注意力、动作协调和空间概念。包括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基本动作的练习、社会交往行为等,锻炼孩子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帮助孩子适应环境、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的耐心与注意力。
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如扣纽扣、擦鼻涕、穿脱袜子、系鞋带、拉拉链、按扣、套袖子、挂毛巾,擦镜子、擦牙签,切切看、扫豆子、拧毛巾等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可以锻炼手部精细动作,为今后正确握笔姿势做准备。
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蒙氏教具的指捏豆子、插花等工作都是培养幼儿在前书写准备中的手眼协调能力;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如唱名字歌,在老师的引导下会唱问好歌、再见歌;培养幼儿大小肌肉的灵活性,如通过感统活动中的大运动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如练手腕中的倒珠子、拍气球、倒水等工作来锻炼手指的独立性。
结语
综上所述,从入园开始即为入学准备的开始,幼儿在游戏中、在玩玩乐乐中与“字形”相遇、与“字义”擦边、与“字源”碰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前书写准备。同时,在蒙氏工作的操作中通过多种途径锻炼手部大小肌肉,逐渐自我纠错,避免从启蒙阶段就用错误的姿势、错误的认知来进行幼儿园前书写的准备。
蒙台梭利说:“我从未坚持教具代表一切。有人认为,具备陈列教具的环境就是教育内容的全部,这是错误的,教具决不能成为世界的替代物,它不过是协助儿童了解世界的工具,是通向世界的钥匙,仅依靠教具是不可能胜任儿童教具之全部的。”遵循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科学精神,不断地对教具进行创新和延伸,设计出一些合格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玩教具,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尊重、赞同蒙氏理念的老师可以坚持做的事情。
同时通过对蒙氏教育中五大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在今后生活的各个领域中都喜欢勤于用笔、会用笔、用笔记录美好的一切。幼儿将终生受用,不仅局限于前书写的准备,更是终身教育的准备,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2(15):1620.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1.
[3]王莎莎.蒙台梭利教具的投放与使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22.
[4]苏媛媛.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下的幼小衔接新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5,31(09):9597.
作者简介:郭云(1987— ),女,汉族,湖北仙桃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