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民
物流对汽车产业十分重要,落实好科学的物流管理,可以整合强化供应链资源,释放不同环节的对应价值,确保产品实现及时交付。不论是入厂、生产、整车、备件、逆向物流中的哪个环节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各步骤彼此独立又相互统一,实现全局性管理,最终才能实现计划、制造、运输等流程的优化,打造一体化汽车物流服务供应链,在确保物流高效率的同时,大幅降低物流成本支出。在受访过程中,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计划物流与控制高级总监潘荣胜直言,他十分认可这样的观点。潘荣胜表示,物流振兴规划可以给汽车产业带去远比大家所想象的多得多,从原材料到零部件、中间件到半成品、制造物流到分销物流,以上所有一切都是各汽车制造企业必须高度关注的焦点,在未来,各企业只有立足当下物流的不足展开深入分析和调整,并且形成更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办法,才能助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忠于热爱砥砺前行,成就物流机械设计制造专家
潘荣胜,同济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理事。千禧年,潘荣胜正式加入上汽大众,对此他本人喜不胜收。潘荣胜强调,在收到入职通知的那一刻,他直接原地蹦起,那是一种“儿时夙愿终成真”的极大满足感。“公司吸引我的地方太多了,不论是市场中极高的声誉、知名度,还是良好的工作环境,亦或者是具有竞争力的岗位薪酬和福利都让我十分神往,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公司提供的良好职业发展机会”,潘荣胜直言:“在这里,每位员工都能获得公平的发展和成长,只要你肯努力。”
回顾过去,潘荣胜表示,他在上汽大众学到了太多,包括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的双边汽车制造专业知识、运营管理经验,而这就是他儿时的梦想。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75后,潘荣胜与很多同龄人一样,从小就始终怀着强烈的工程师情结、拥有一个远大的汽车梦,综合考虑80年代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个人发展目标以及我国汽车产业的领先区域等诸多因素后,潘荣胜早早就定下了同济大学汽车工程相关专业的目标并最终实现了这一梦想。对此业内前辈直言,无疑,潘荣胜是幸运的,在岗位20余年的发展和沉淀之后,他成为了兼具技术与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不管是在技术更改服务、预批量生产准备、起步生产管理、工业工程、物流规划和生产计划与运营管理中的任何一段工作经历,都为潘荣胜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企业斩获佳绩的重要支撑。
据悉,不论是自2008年以来上汽大众生产基地的持续扩展,还是2020年上汽大众获评“五星绿色工厂”、“五星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等荣誉,还是首次提出并实施的厂内LOC物流优化中心,或者是提出L-GLT围板箱自动折叠机构,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潘荣胜的付出和努力。
立足当下不断创新,带领团队共赴美好愿景
对于现有成就,潘荣胜并不满意,他表示,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十分重要,面向市场,需要做到不早不晚,面向生产,需要做到不多不少,面向供应商伙伴,需要做到准确供应,虽然在过去他们在综合考虑均衡排产、追求公司整体经济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优秀方案,但这远远不够。关于未来,潘荣胜设定了物流数字化、自动化创新的长远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保留芯片短缺、新冠疫情期间,公司新增短期计划不断迭代应急响应机制,坚持统筹零件筹措部、计划部门、销售部门每周一次产销协同特别会议的基础上,2023年,全体员工将紧密贴合物流供应链数字化的整体方案,立足全过程信息化、上下游信息整合、过程透明可视及数据分析应用等方面作为切入,开展项目的设计与安排,切实优化端到端的供应链全局,推动物流供应链的数字化建设、企业物流的科学升级和转型。
潘荣胜以“平衡成本和供应链保障”为例做了说明,他表示,面对库存堆积、欠缺等极端问题,团队曾经十分苦恼,但他们坚信,所有的问题都有可以解决的措施与方法,在多次调整后,团队确定了最终的答案:以零部件的重要性为基础做好设计和安排,增加极度稀缺零部件的库存量,另外,对距离近的供应商、适当提高供应商自身的仓储储备,实现风险的共同承担。
潘荣胜强调,对达成远景目标,所有团队人员都非常有信心,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他们持续围绕芯片短缺和不确定因素等供应链的挑战做了积极的调整和科学安排,联合研发、生产、采购、物流、销售等多部门召开会议,在多次头脑风暴之后,重新审视供应链的管理、与供应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破除旧平衡、达成了新型的平衡,在风险预案控制、压缩决策响应时间等方面都上了更高的新台阶,他坚信,只要秉持初心、不断努力,最终迎接自己的必然是美好未来。
潘荣胜直言,在未来他和团队将以“多层设计模型”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已知的供应商信息、持续完善供应商数据库,为决策提供依据;结合不同属性零件类型,制定差异化的備货策略,务求将“精益求精抓生产”的理念践行到位,更好应对供应链风险;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前行,减少对劳动力的过度依赖;避免无效、重复物流导致的资源浪费,为节能减排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