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在心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23-06-29 10:27:02张博源路笑笑皮长磊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病双源心脑血管

张博源 路笑笑 皮长磊 柴 娜

1.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陕西 西安 726100)

2.陕西省人民医院CT室 (陕西 西安 710068)

3.西安市胸科医院放射科 (陕西 西安 710061)

心脑血管病泛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分类复杂,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通常需结合病理生理、病因等进行诊断[1]。此类疾病发病率高,且起病较为急骤,进展快,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2],因此,需对疑似心脑血管病进行早期诊断,以提早发现病情指导临床治疗,降低死亡率。目前临床将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作为诊断心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但其检查有创、费用高昂,临床普及具有一定局限性[3]。CT血管造影(CTA)是一种非创伤性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危险性小,且能够有效显示心、脑血管狭窄程度[4-5]。并且,随着医学的发展,双源CT在扫描速度、空间分辨率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多部位CT血管造影一站式扫描可一次覆盖头颈部及心脏,同时获得多部位的清晰影像,也扩展了CT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6]。有研究报道[7],对复杂心率病人采用第三代双源CT行一站式联合扫描可为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基于此,本研究将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应用于疑似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诊断中,探讨其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后,选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95例拟诊心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拟诊脑血管病91例,患者主要症状为眩晕、头痛、肢体麻木、视物模糊,男50例,女41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55.76±7.56)岁,体质量指数19.24~26.76kg/m2,平均(22.54±2.16)kg/m2;拟诊心血管病104例,患者主要症状为心悸气短、胸骨后疼痛、发绀,男58例,女46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6.16±7.14)岁;体质量指数20.45~27.76 kg/m2,平均(23.04±2.16)kg/m2;心率60~85次/分,平均(72.36±6.05)次/分。

纳入标准:患者均伴有明显临床症状,拟诊为心脑血管疾病;年龄均大于30岁且小于80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感染者;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史者;合并肿瘤、严重脑外伤者;对造影剂过敏者;严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与DSA检查,结束后由2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进行独立判定,意见不一致时进行协商达成一致,以统一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患者均取仰卧位,连接心电监护,进行呼吸训练,尽量确保受检者自由心率范围在50~65次/min,使用西门子第三代双源CT(somatom force)进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模式头颈心多部位、一站式联合扫描,扫描参数:螺距为3.2,旋转时间0.25s,准直为192mm×0.6mm,强度为3级,管电压和管电流采用德国西门子自动调节技术,对疑似心血管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扫描,疑似脑血管病患者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到颅顶,使用碘海醇注射液作对比剂(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95,规格:100ml:30g)40ml,采用Bolustracking方法静脉注射,流速4.5mL/s,采用收缩期成像,并将扫描后图像数据传入Syngo.via,version VB10B工作站,进行重建和数据分析,包括曲面重组、容积成像、多层面重组等,针对所得图像进行后期诊断、分析。

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入院一周内,采用荷兰飞利浦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机(型号:FD20-1125mA)进行检查,患者均取仰卧位,全麻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放置5F动脉鞘、5F造影管,使用碘佛醇注射液作为造影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30,规格:100ml:67.8g),分别对头颈动脉、冠状动脉血管造影,针对所得图像进行后期诊断、分析。

血管狭窄判定[8]:狭窄程度=(1-最窄管腔直径/正常血管直径)*100%,根据结果分为正常(0)、轻度狭窄(>0且≤50%)、中度狭窄(>50%且≤70%)、重度狭窄(>70%且≤99%)、闭塞(100%)

1.3 观察指标(1)疑似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确诊情况;(2)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结果;(3)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在心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4)典型病例CTA、DSA对照影像图片。

1.4 统计学方法将SPSS26.0软件作为统计学工具,以t检验“”形式计量资料,以χ2检验“n/%”形式计数资料;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诊断心脑血管疾病与“金标准”检验一致性用Kappa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DSA扫描结果经DSA检查,91例疑似脑血管病患者中有89例确诊为脑血管病(脑动脉瘤37例,脑梗死52例),37例脑动脉瘤患者共发现42枚动脉瘤,其中大脑前、中、后动脉17枚,颈动脉8枚,椎基底动脉7枚,前、后交通动脉10枚;52例脑梗死患者共发现60支狭窄血管,其中大脑前动脉10支,大脑中动脉11支,大脑后动脉9支,颈动脉18支,椎基底动脉12支。104例疑似心血管病患者中有100例确诊为心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58例、冠心病心绞痛42例),共发现113支狭窄血管,其中左前降支43支,右冠状动脉37支,回旋支33支。DSA检查心脑血管狭窄情况见表1。

表1 DSA扫描诊断血管狭窄结果

2.2 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结果经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91例疑似脑血管病患者中有87例确诊为脑血管病(脑动脉瘤37例,脑梗死50例),37例脑动脉瘤患者共发现40枚动脉瘤,其中大脑前、中、后动脉16枚,颈动脉8枚,椎基底动脉7枚,前、后交通动脉9枚;50例脑梗死患者共发现57支狭窄血管,其中大脑前动脉9支,大脑中动脉10支,大脑后动脉9支,颈动脉17支,椎基底动脉12支;104例疑似心血管病患者中有98例确诊为心血管病(急性心肌梗死58例、冠心病心绞痛40例),98例共发现110支狭窄血管,其中左前降支41支,右冠状动脉36支,回旋支33支,见表2。

表2 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血管狭窄结果

2.3 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在心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诊断脑动脉瘤、头颈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与DSA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40/42)、95.00%(57/60)、97.35%(110/113)。其诊断脑血管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63%(86/89)、50.00%(1/2)、95.60%(87/91),见表3;诊断心血管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00%(97/100)、75.00%(3/4)、96.15%(100/104),见表4。

表3 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诊断脑血管病结果

表4 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诊断心血管病结果

2.4 典型病例图像患者,女,60岁,疑似脑动脉瘤,行头颈部动脉CTA和DSA检查,最终确诊为右侧颈内动脉末端-右侧大脑中动脉-右侧后交通交界动脉瘤,基底动脉重度狭窄,见图1。患者,男,48岁,疑似心血管狭窄,行头颈部动脉CTA和DSA检查,最终确诊为冠状动脉左主干,前降支狭窄,见图2。

图1A~图1C 头颈动脉CTA和DSA图像(1A:头颅动脉血管VR图像;1B:头颈动脉血管VR图像;1C:头颅动脉DSA图像)。图2A~图2E 冠状动脉CTA和DSA图像(2A、2B:冠状动脉血管VR图像;2C:右冠状动脉;2D:左冠状动脉;2E:冠状动脉DSA图像)。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病的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逐渐趋于年轻化[9]。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心慌气短、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病情复杂且变化迅速,若未能及时发现治疗,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0],因此,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发现,195例疑似心脑血管病患者经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诊断脑动脉瘤、头颈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狭窄与DSA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40/42)、95.00%(57/60)、97.35%(110/113),提示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对血管狭窄和动脉瘤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DSA检查可清晰呈现出患者颅内动脉瘤及周围血管具体情况,可帮助医师准确诊断患者病变部位及病变特征从而制定后续治疗方案,但鉴于其有创,应用风险较高、检查时间长,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限制性[11]。随着科技的进步,心脑血管病的诊断方法也更加多样化,CT也被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的临床诊断中,但传统CT检查的图像易产生伪影,图像质量不高,进而影响医师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且受扫描技术的限制,同时评估心、脑血管病变时需分别进行2次CTA扫描,检查时间长且辐射较大[12-13]。而双源CT则是将两套单源相应排数的CT集成在一个系统上,通过两套X线球管和两套探测器来采集图像,较传统CT相比,拥有超快的扫描速度,减少了患者心率的影响,空间分辨率高,增加了临床诊断的准确度[14-15]。黄文浩[16]、邓喜青[17]等研究指出,双源双能量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可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与DSA有较好一致性,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曹若瑶[18]等研究报道,在接受一站式CTA扫描的2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所有图像均能准确显示血管分布情况及血管闭塞情况,在评估侧支循环和预后方面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以上研究进一步证实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为诊断血管狭窄和动脉瘤的有效检查方法。本研究195例疑似心脑血管病患者经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诊断脑血管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63%、50.00%、95.60%,诊断心血管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00%、75.00%、96.15%,提示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陈大有[19]等研究发现,心脏CT一站式检查结合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15%、81.25%、92.65%,本研究结果与之基本保持一致,证实了CT一站式CTA检查诊断心血管病的可行性。另蔡显圣[20]等研究也指出,冠状动脉、头颈CTA一站式联合扫描在心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中是必要且可行的,它可以评价头颈血管、冠状动脉,为诊断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提供一定临床价值。以上研究说明双源CT多部位CTA一站式扫描在冠心病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的诊断中有确切价值,可用于此类疾病临床诊断。

本研究采用西门子SOMATOM Force双源CT并应用一站式扫描技术诊断心脑血管疾病,多部位血管扫描不再受限于检查时间和辐射剂量,不仅具有无创、操作简单的优点,还减少了心率及血流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使得图像更为清晰,缩短了诊断时间,增加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可将其作为临床诊断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病双源心脑血管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2:04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病治未病中的应用初探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沉默的杀手——心脑血管病,5秒要人命,该如何预防?
人大建设(2018年9期)2018-11-13 01:10:08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6
双源采购跳跃-扩散库存控制模型
自动化学报(2018年2期)2018-04-12 05:46:16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第二届编委会名单
双源信号深组合导航在新一代运载火箭制导系统中应用初探
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