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新增考点研究及教学启示

2023-06-29 03:43巩天佐山东省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3年16期
关键词:阶地水系考点

巩天佐|山东省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林伟伟|山东省蓬莱第一中学

高考试卷的创新性非常强,其一就体现在设置新增考点上。新增考点让学生的思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能最大程度地保障考试的公平性,弱化教学中的盲目刷题训练。地理学科实行赋分制,新增考点可以通过对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拉大试题的区分度,为赋分提供依据,从而选拔出地理素养较高的学生。因此,当新增考点在高考试卷中第一次出现时,我们就应该对其进行研究,而随着其不断出现,我们还要深入研究其演变。下面,笔者以近年来各地高考地理试卷中“阶地”考查的演变为例,主要从拓展新增考点的思维宽度、延展新增考点的思维深度、密切关注学术研究成果三个视角进行探究,试图对新增考点提出可行性的研究策略。

一、“阶地”考查演变研究——观往知来

阶地的形成与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作用有关。一方面,地壳抬升是内力作用,流水侵蚀是外力作用,阶地能同时考查内外力作用;另一方面,地壳抬升考查岩石圈,流水侵蚀作用考查水圈,阶地能同时考查两大圈层。同时,对阶地形成原因的分析,能考查学生推导地理过程的逻辑推理能力,而对剖面图的判读能考查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此外,也有一些试题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阶地类的试题能很好地考查“一核四层四翼”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引导教学方向,自其成为地理高考的新增考点以来,便以各种形式不断演变,成为高考地理试卷中的“陌生”常客。

(一)考查内容、特点和追根溯源

笔者梳理了近年来各地高考地理试卷中对阶地的考查(如表1所示)。

表1 各地高考地理试卷中对阶地的考查(部分)

(二)考查演变的分段研究

第一阶段:2016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虽然以阶地为命题素材,但未考查相关内容,而是考查地质构造和流水沉积作用,试卷中给出的剖面图为横向剖面图,能完整展示河道的沟谷和两侧的阶地。

第二阶段:2018年天津市高考文综卷和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卷,均考查了阶地形成的地理过程,即先有地壳抬升,后有流水侵蚀作用形成阶地,不间断抬升会形成不同层级的阶地。其与第一阶段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不仅以阶地为命题素材,而且考查阶地形成的地理过程,试题难度明显提升,对学生的地理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试卷中给出的剖面图也为横向剖面图,能完整展示河道的沟谷和两侧的阶地。

第三阶段:2020年和2021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阶地是命题背景,甚至算不上命题素材,考查的内容与阶地关联性不强。2020年考查滑坡体的运动方向和地理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阶地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地理要素呈现出来。2021年考查了洞窟的位置和壁画被破坏的原因,洞窟位于阶地上,没有考查阶地的相关内容,试题难度有所下降。

第四阶段:2022年广东省高考地理试卷,以纵向剖面图的河流阶梯状为命题素材,考查阶地的形成原因。试题的创新性非常强,此阶地与2020年以前考查的阶地不同,2020年以前考查的阶地以横向剖面图居多,能完整展示河道的沟谷和两侧的阶地,主要考查地壳抬升和流水侵蚀作用。但该题呈现的是纵向剖面图,展示的是从河流的上游至下游的剖面图,此阶地的成因与内力作用基本没有关联性,而是外力的沉积作用。试题的难度较大,呈现出一定的逆向思维考查,学生很容易陷入惯性思维的误区。

归纳总结:一是阶地作为命题素材或者命题中的某一地理要素,但是考查内容与阶地的关联性不强,这种试题相对来说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思维宽度中的必备知识、基础性知识以及读图识图能力等;二是考查多个阶地形成的地理过程,这种题目对学生的思维深度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进行地理逻辑推理,试题难度较大,尤其是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卷的试题,学生第一次接触时不容易推导出正确答案;三是与学术成果相关性较强的试题,考查的难度明显提升,有学术成果作为支撑,可变换的思维方式和考查的视角都会有所创新,2022年广东省高考地理试卷逆向思维的纵向剖面图考查即是这种情况。

二、对教学的启示——研精致思

有关阶地的考查在2016年为首考年,一直断断续续地考查至2022年,当我们发现高考试卷中有新增考点时,可以参照上述分析,对新增考点进行深度研究。笔者主要选取三个研究方向,对2022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和2022年广东省高考地理试卷新增考点“水系的演化过程”进行深度研究,并阐述其对教学的启示。

(一)拓展研究新增考点的思维宽度

1.研究策略

思维宽度的拓展主要依托新增考点的核心地理要素,对其进行多角度的横向拓展。对教师来说,思维宽度的拓展大多来自教师自身知识和学科能力的日积月累和厚积薄发。见识的地理素材和题目越多,研究得越深入,思维宽度就会越来越宽。由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头脑风暴的时候,教师才能做到探囊取物般从容。

思维宽度的拓展主要从核心地理要素的相关地理知识,以及地理原理、地理空间、地理时间、动态变化、影响因素、特点特征等视角进行发散思维的延伸,当然也可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差异。我们的思维不应停留于一个视角,而是多个视角,不应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面,从而实现“多元化”思维。

如果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来看,思维宽度的拓展主要用于提升学生的初级认知能力,即记忆、理解和应用。它对应《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中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必备知识。

2.教学案例

“水系的演化过程”核心地理要素为“水系”和“演化”。“水系”的研究视角包括与水系相关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水系特征、时空特点、影响因素等。“演化”主要研究“动态变化”。以下为拓展思维宽度的研究内容。

组成水系的水体: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等。要研究水系,首先得明确水系的范围。

按排列形式分类:分为树枝状、格状、放射状、平行状、环状、向心状、倒钩状、网状、辫状水系等。要研究水系,还要准确了解各种形态水系的特点。

水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中期阶段、晚期阶段。初期阶段也就是水系形成的初期;中期阶段的显著特点为流水侵蚀作用和溯源侵蚀增强,水系发育更好,溯源侵蚀在鲁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一中有所论述;晚期阶段的主要特点为各河流发生相互袭夺和改道,重组形成新的水系。2022年广东省高考地理试卷第17题第(2)问即考查了水系发展的晚期阶段,河流发生了袭夺。

水系特征:主要从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和形态、河网密度、河道弯曲状况等角度论述。

游荡河道和辫状水系:游荡河道指河槽断面宽浅,江心多沙洲,水流散乱,沙洲迅速移动和变形,主流位置迁徙不定的河道。河道平面上水流散乱,形似发辫,故称辫状水系。

(二)延展研究新增考点的思维深度

1.研究策略

如果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来看,深度思维拓展主要用于提升学生的高级认知能力,即分析、评价和创造。它对应《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中的创新性、综合性和关键能力。

从教学实践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停留在直觉思维层面,而形成批判性思维是拓展思维深度的关键节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是引导学生进行追根溯源的学习,使其勇于质疑和反思。如可采用5W提问法,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追寻事物的本质、问题的根源和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5W提问法指通过不断提出“为什么”,引导学生构建准确的思维逻辑关系,并通过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最终得到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此处的5W代表一种追根溯源的方法,实际教学过程中提问的次数可以适当增减,以探寻到事物的本质为目标。

2.教学案例

在教学“水系的演化过程”时,笔者通过5W提问法,引导学生开展批判性思维的提升训练,具体案例如下。

1W:水系为什么会演化?

答: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使水系发生一定的演变。

2W: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使水系发生怎样的改变?

答:内力作用可使水系的范围发生改变,例如地壳抬升,将水系分成两部分,原来水系的流域面积可能减少,水量也可能减少。外力作用对水系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例如流水侵蚀作用使河道变宽,流域面积会增大,溯源侵蚀使河流的长度变长,水系的流程会变长。

3W:分水岭两侧的河流都有溯源侵蚀,在经年累月的侵蚀下,两侧的河流会连通吗?

答:分水岭两侧的河流在经年累月的溯源侵蚀后,河流之间会发生袭夺,连通成一条河流。

4W: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有没有涉及水系演化或河流袭夺的相关考查呢?

答:2022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第18题,考查了澳大利亚古雅斯河水系的演化过程,即内力作用中的地壳抬升对水系演化的影响,没有涉及对河流袭夺的考查;2022年广东省高考地理试卷第17题,考查了河流袭夺的相关内容。

5W:分析2022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第18题考查的水系演化过程,需要运用哪些地理原理?分析2022年广东省高考地理试卷第17题考查的河流袭夺,需要运用哪些地理原理?

答:前者需要运用的地理原理:地壳抬升,使水系一分为二,在断层处形成新的河道,在科拉林地垒的东侧形成新湖泊,地垒上的河道逐渐演化成古河道。后者需要运用的地理原理:流水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以及等高线地形图中海拔高度的比较。

(三)密切关注学术研究成果

1.研究策略

地理课程通过将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生产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资源、人口、生态环境等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养成必备的地理素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要及时有效地追踪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将其作为地理教学研究的素材之一,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具思维宽度和思维深度的探究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因此,教师的研究目的之一是构建学术研究成果和地理教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脚手架。笔者将学术研究成果与地理教学融合的策略分为四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呈现原文、提炼简文、改编试题、命制原创试题,一线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运用。

选取学术研究成果的内容时应遵循两方面的要求:一是重点关注对区域概况、区域变化的新认识和新结论,以及研究所使用的新视角和新方法;二是在选取地理图像时,应重点关注柱状图、区域图、折线图等,要求图像清晰、地理要素表述完整、地理原理表达清晰。

具体的研究策略如下。

呈现原文:对学术成果很难把控时,我们可将学术研究成果中与地理教材或课程标准有关的内容、地理图像,印发给学生作为拓展材料阅读,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提炼简文:一般学术研究成果的字数比较多,学生阅读时很难把握重难点和创新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筛选与教材内容或课程标准融合度较高的学术研究成果,形成简短的小文章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以提高阅读成效。

改编试题:选取学术研究成果中的某一个点或者某一个地理原理,与已有地理试题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增加一段命题素材,或者改编其中的某一设问。改编试题的原则是对已有试题实施微改编、微创新,它以原有试题为主导,以改编为辅助。

命制原创试题:依托学术研究成果,编写全新题目素材表述和地理图像,设置全新设问,形成创新试题。这种研究的难度很大,要注意试题编写的准确性和严谨性,还需反复论证和修改,以形成既有思维宽度又有思维深度的原创试题。

2.教学案例

笔者以学术成果研究的第四个层次“命制原创试题”为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活动。

选取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地质力学学报》2021年第2期中的论文《鄂尔多斯西北缘桌子山地区河流袭夺和分水岭迁移研究》,其内容比2022年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和2022年广东省高考地理试卷中的内容还要深入一步,不是研究单条河流的袭夺,而是研究分水岭的动态迁移过程。

【命题思路和过程】

考虑到山东省高考地理试卷连续三年均有作图试题的考查,笔者在该试题的命制中将第(1)小题设计成作图试题,然后结合阶地的研究成果,联系“水系的演化过程”,将第(2)小题设计成推导地理过程题。试题的图像主要选取区域图和分水岭演化的示意图,试题材料主要表述“什么区域,发生怎样的分水岭迁移,分水岭迁移的隐藏原因”等,做到简约而不简单。

【原创试题】

材料1:桌子山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图略),属于背斜构造,呈南北走向。

材料2: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河流的袭夺能力与河流源头的岩石坡度有关,一般坡度越大,袭夺能力越强。桌子山分水岭两侧也均有河流发育,西侧主要是抗蚀能力较强的寒武纪和奥陶纪灰岩盖板。图1为桌子山分水岭东西两侧的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1中的虚线处用箭头标注分水岭的迁移方向。

(2)结合材料中的河流袭夺说明分水岭迁移的地理过程。

(3)结合材料分析鄂尔多斯形成内流区的成因。

【参考答案】

(1)箭头向东。

(2)分水岭西侧的岩石抗流水侵蚀能力强,导致河流源头的坡度大;坡度越大,溯源侵蚀能力越强;分水岭向东迁移。

(3)地形四周较高、中间较低,年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地表水缺乏,区域内缺少完整的水系。

综上,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卷中“阶地”考查演变的研究,我们可梳理新增考点的考查内容、特点,明确其考查要点,构建研究新增考点的思路,即从拓展思维宽度、延展思维深度、密切关注学术研究成果三方面进行深度研究,从而提升备考的精准性,实现观往知来、研精致思。

猜你喜欢
阶地水系考点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汉中盆地阶地特征及其对构造活动响应初步分析
双河洞层状溶洞与区域河流阶地发育耦合关系探析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文山—麻栗坡断裂北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