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3-06-29 05:58黄燕燕王佳宏苏二正
中国食品 2023年2期
关键词:沟通交流食品思政

黄燕燕 王佳宏 苏二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人口大国,中国一直高度重视食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尽管如此,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层出不穷,例如食品添加剂问题,重金属、细菌超标问题,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不达标问题等。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对食品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

食品分析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应用食品分析知识去分析和检测待测食品中目标物质含量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控制和改进食品品质的技能。作为一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密切关联的专业课程,食品分析课程对于培养食品质量检测、食品品控、食品研发类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影响该专业人才培养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食品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多种多样,但是如何在国家一流专业背景推动下,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尚未引起重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结合食品企业及相关单位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在食品分析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介绍、提问引导、分组讨论等形式,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家国情怀、规则意识、社会责任、自主学习、沟通交流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日常的教与学中,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育人工作,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导向相结合,可以提高食品分析课程思政育人的质量和立德树人的成效。本文基于课程思政,主要对食品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一、食品分析课程

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的挖掘

食品从原料生产到销售过程,各个环节都会涉及食品質量与安全问题,环境污染、人为操作等都会直接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因此对食品进行分析检测对于食品的质量与安全以及人们的健康意义重大。

食品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食品安全性检测、食品品质分析和感官检测。其中,食品营养成分包含水和无机盐、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和维生素;食品安全性检测主要涉及食品中添加剂、限量或有害元素、农药残留、包装材料及微生物的分析测定;食品品质分析和感官检测主要是通过食品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对食品品质进行检测。

在食品分析课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蕴含在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和案例,通过将它们穿插在知识讲解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职业认同感等,从而起到思政育人的功能,为食品行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比如:在绪论部分,通过介绍食品分析发展史和为之做出卓越贡献的食品分析杰出代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理想信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作为食品人的使命感;通过介绍色谱、质谱、电子鼻、电子舌、PCR技术、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等新型食品分析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介绍食品中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矿物成分的测定,为保健食品、奶制品等功能强化食品的研发及营养成分是否达标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介绍油脂含量的测定、碳水化合物的测定,为低脂/零脂、低糖/零糖食品的研发和目标成分的监测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使命感;通过引入网红奶茶违规使用“日落黄”、火锅店食材使用禁用兽药、白酒中塑化剂超标、婴幼儿奶粉食用香精超标等热点话题,强调食品添加剂检测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作为食品人的职业操守;通过介绍水果蔬菜农残超标、肉制品抗生素超标、谷物中霉菌毒素超标、海鲜中微生物含量超标等案例,强调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对于食品安全以及国民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和职业操守。

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教师要在介绍具体案例时,通过引导式教学和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将知识点和思政元素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视频学习等途径进行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协调沟通等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弱化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教师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积极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沟通交流等能力。与此同时,在多媒体时代,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善于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音频、视频、手机APP等工具全方位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析和补充。具体的教学方法改革如下:

1.启发式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具体食品案例引出知识点,再通过引导迁移,对同类型食品问题进行解析,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在讲课过程,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让学生从被动获得知识转变成主动参与分析讨论,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复杂食品问题的能力,在独立思考和沟通交流中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此外,由于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讲授食品分析课程中的相关理论知识时,需要根据这些差异设计不同的互动内容。针对专业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以知识梳理和引导为主,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引导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互动与反馈,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总之,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

2.案例法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社会热点问题,查阅与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案例,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引出具体的食品成分的分析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食品问题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可以提高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和应用性。

3.多媒体教学。在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教学。备课时,借助雨课堂、MOOC等APP认真完成课件中的问题设置和课后作业的发布、视频插入等环节的制作。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通过随机点名、弹幕、选择题/判断题的发布等方式,与学生积极互动,同时通过APP的统计分析功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可展开进行解析,对于正确率较高的题目可简单讲解,从而有效提高上课的效率。此外,通过雨课堂等平台的课后作业发布功能,学生可在线完成作业,而雨课堂的作业评阅功能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评阅的正确率,同时能够对每一道题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班级的整体情况。

4.增设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在问题设计中,可结合目前关注度较高的食品话题,增加主观题数量,要求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自由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提出具体的食品问题后,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已学知识对食品中的特定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同时剖析其中包含的思政元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可以在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中拓宽视野,同时将思政元素不断内化。

三、考核方式改革

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考核方式是食品分析课程改革的重点,具体调整如下。首先,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食品分析课程在教学大纲修订中要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同时将考勤、提问、课后作业的平时成绩构成调整为提问、课上习题和课后作业三部分。在提问、习题和作业设置中,增加主观题数量,同时引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沟通交流的能力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其次,在期末考核中调整原有的试题设置,减少填空题、选择题等客观题的分值,增加论述题的分值,同时增加主观题题型,增设多元化、非标准化试题,重点考察学生对课程思政改革后专业知识的理解情况,通过期末考核分析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图1)。此外,线上和线下混合式的过程性考核方式可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匿名问答、视频学习等线上功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沟通交流等能力。通过雨课堂、MOOC等软件的分析统计功能,可以高效地分析评价学生课上及课后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综上,作为食品专业重要的基础学位课程之一,食品分析课程在理论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思政案例介绍、课堂分组讨论、课后自主学习等方式,融入爱国情怀、专业使命、理想信念、社会使命、职业操守、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自豪感以及作为食品人的责任感,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创新思维,同时能够吃苦耐劳的食品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沟通交流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
加强沟通交流 强化互动联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她”架起人大工作沟通交流的桥梁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