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在当代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及其前景

2023-06-29 12:00蒋广沿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前景乡村振兴价值

蒋广沿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文学始终都没有离开过乡村,而乡村的发展变化更是绕不开乡土文学,可以说,乡土文学与乡村发展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既可相互促进,又能共同繁荣。文章试图通过探索乡土文学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再用新时代的眼光展望乡土文学在乡村振兴中的前景,以期文学与乡村共同繁荣发展。

关键词:乡土文学 乡村振兴 价值 前景

文学的含义,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所有口头或书面的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即是文学的文化含义。[1]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五大战略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文学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载体,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文化的灵魂所在。乡土文学主要是书写乡村的生产生活和反映乡村发展变化的文学作品,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杨立元在光明日报刊文指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文学的主体是乡土文学,农民命运的变迁是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2]可以说,在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文学一直都是忠实的伴侣,而在乡村的发展变化中,文学又一直都有着不离不弃的乡土本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朝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3]在当前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中,乡土文学不但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还可以充分发挥在乡村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乡村振兴助力加油。

一.选题的价值及意义

乡土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以书写乡村生产生活以及乡村发展变化为主的文学作品。虽然乡土文学的阐述最早来源于鲁迅,但是,从古至今,文学一直都在书写乡村的生产生活,关注乡村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到了现代以来,乡土中国更是成为作家们最主要的书写对象,使得乡土文学成为百年中国的主流文学。从《古诗源》里反映远古狩猎活动的《彈歌》到《诗经》中反映农夫艰辛劳作的《七月》,从《北朝民歌》中反映游牧生活的《敕勒歌》到王维的《山居秋暝》,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到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从鲁迅的《故乡》、沈从文的《边城》到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到柳青的《创业史》陈忠实的《白鹿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及近年来大批书写“三农”题材的优秀作品,都始终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笔端,始终关注着人民的幸福和冷暖。这些优秀的乡土文学作品通过对时代的讴歌,对典型人物的刻画,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强而有力地助推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的繁荣发展,从而更加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4]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也曾说过:“文学有一个功能,就是对时代的记录的功能。”[5]显然,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乡土文学在乡村振兴中的记录功能仍不可缺位。杨立元撰文指出:“作家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战略这场伟大的农村变革,写出具有时代高度、思想深度、历史跨度的作品。”[6]可见,乡土文学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独到的价值和意义,是其他东西无法替代的,应不容忽视,值得关注和研究。

二.乡土文学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认识

乡村振兴的灵魂是文化振兴,核心是重振乡村精神。文学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既可以提供经验又能够树立典型,既可以回溯历史又能够憧憬未来,既可以讲述故事又能够书写现实,既可以引领文化又能够助推发展。

1.既可以提供经验又能够树立典型

近年来,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一大批有担当、有情怀的作家,主动深入基层、走进乡村进行调研采访,写出了众多乡土题材的文学作品,为当前和今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如《塘约道路》之贵州塘约经验,《烟台经验——乡村振兴之路》之山东烟台经验,《天地之间有园周》之浙江园周经验,《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之湖南十八洞村经验,等等,特别是王宏甲的《走向乡村振兴》,更是从历史到现实,从西部到东部,从点上到面上,以生动的案例,严密的逻辑,严谨的论证,给出了乡村振兴的方向、路径和办法。与此同时,还有书写大批奋斗在基层一线干部的文学作品,如《山神》中的黄大发、《海雀,海雀》中的文朝荣、《迎香记》中的邓迎香、《魂牵梦萦》中的姜仕坤、《下庄村的道路》中的毛相林、《第一书记——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先进群像》中的10个“第一书记”和《行走乌蒙》中的众多“驻村干部”等等先进人物,已成为新时代的典型。

2.既可以回溯历史又能够憧憬未来

关注“三农”工作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也是中国现当代作家现实主义的写作传统,更是新时代作家们的使命和担当。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作家自觉继承和发扬关注“三农”工作的优良传统,创作出如《乡村国是》《悬崖村》《金谷银山》《山海闽东》《诗在远方》《江山如此多娇》《幸福的旋律》《战国红》《人世间》《云中记》《海边春秋》《三山凹》《野望》《经山海》《琵琶围》《暖夏》《大娄山》等大量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既关注了新时代的农村和农民,又反映了农民的心声,同时还回溯他们作为建设主体参与的伟大创造,是新时代的壮丽诗篇,更是新时代的乡土文学,它们必将像脱贫攻坚伟大壮举载入史册那样被写入新时代的文学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化养料,并将与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一道,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绘就出美好的蓝图,憧憬着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全面实现。

3.既可以讲述故事又能够书写现实

讲好新时代中国乡土故事是作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在脱贫攻坚大战中、在小康社会的创建中以及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大批的作家们也不辞辛劳,奔赴全国各地,深入一线、实地采访,记录下了乡村的发展变化,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动人的故事。譬如,仅在2020年11月21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2020中国一日·美好小康——随作家走进故事”全媒体直播活动中,就有关仁山、李迪、蒋巍、袁国燕、侯健飞等20多位作家走上荧屏,分别讲述《太行沃土》之河北阜平故事、《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之湖南十八洞村故事、《国家温度》之贵州的故事、《古村告白》之陕西的故事、《石竹花开——闽宁镇的春天》之宁夏闽宁故事等等,共计涉及20多个地区。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文学,既真挚地讲述了新时代的“三农”故事,又真切地书写了新时代“山乡巨变”的现实。

4.既可以引领文化又能够助推发展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农耕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集散地在乡村,乡土中国才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所在。广大的农村,由于乡村构成的复杂多样性和历史的久远性,都会导致乡村文化的多元性。因此,乡村的振兴不仅只是为了物质层面的设施建设和追求经济方面的单一发展,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起精神层面的高地,回归到乡村固有的文化特质。守得住文化,看得到山水,记得住乡愁,这样才能焕发出新时代乡村的蓬勃生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土文学与乡村振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乡土文学可以通过作家们对美好故事的深入挖掘和精彩书写,在文学作品中打造出承载乡村文化建设的典型性乡村。譬如像沈从文的“边城”、周立波的“清溪”、贾平凹的“商州”、莫言的“高密”、王宏甲的“塘約”等等,将乡村的发展变化艺术地展示出来,一举打造了乡土文学和乡村文化的精神高地,既是当下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文化养料,引领着乡村的文化建设,又能够助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乡土文学在乡村振兴中的前景展望

中央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持续不断努力奋斗的过程。文学作为社会发展的先声,时代进步的记录者,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乡土文学必将大有可为。

1.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

文化是相对物质文明而言的,是人类精神的家园。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是文化振兴,而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文化的灵魂。长期以来,乡民在从事生产与生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诸如是非标准、社会心理、行为方式、道德情感、风俗习惯、理想追求等精神层面的东西,便组成了乡村文化。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好事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新时代乡土文学将会把生动再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创举和光辉历程作为使命担当,这种以诗意的表达方式记录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乡村的发展变化的文学,将会进一步挖掘出优秀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将会继承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赋予中华农耕文化的时代内涵,也将会极大地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因此,乡土文学将会与乡亲们一起共同推进乡村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和优化,从而有力地提升乡亲们的精神风貌,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

2.坚定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的小说以及现当代的文学经典,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绵延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滋养。”[7]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乡土文学将会像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组织开展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那样,在全国各地引领作家们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坚持大力发扬柳青、周立波、陈忠实、路遥等作家的创作精神,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去书写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时代山乡巨变新史诗,不断地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使人民得到艺术享受,增强文化自信。”[8]

3.彰显人民立场的文学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9]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土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广大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弃、基层干部群众的奋斗拼搏、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家庭中的酸甜苦辣,以及新的生活衍生出新的情感、新的故事,等等,都是乡土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将会有大批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人民至上的高尚情怀,自觉把文学创作融入人民的事业之中,坚决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持续创作出“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新时代“山乡巨变”文学作品,为新时代培根铸魂、鼓舞人心,为人民构筑起独特的精神世界,以不断地满足人民对文化养料的追求,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建筑起美好的精神家园。

4.助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乡村的振兴不是简单地把“农村”变为“城镇”,更不是单纯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给予丰富的物质享受,而是要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要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乡土文学的题材主要来源于乡村的生产生活,只要乡村还在,乡土文学的发展就不会衰弱。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将会涌现出大批书写“三农”故事的优秀文学作品。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将会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培根铸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将会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和优化,促进乡风文明的建设;将会把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新时代的乡村教育、家风民风、村规民约等建设之中,重构乡亲们的精神家园;将会以特有的精神力量,营造出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将会带动乡村的文化旅游,推动乡村文化产业的繁荣兴盛,促进乡土文化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乡土文学不仅伴随着乡村发展变化的整个历程,而且在乡村振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农民、农村、农业和乡音、乡土、乡情,仍就是作家创作的源头活水,仍就是乡土文学存在的价值。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中,乡土文学不但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还可以提供经验树立典型、回溯历史憧憬未来、讲述故事书写现实、引领文化助推发展,可以彰显人民的立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乡村一道共同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参见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版,50.

[2]杨立元.乡村振兴,期待文学“在场”[N].光明日报,2017-11-27(16).

[3]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5-10-15(1).

[4]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5-10-15(1).

[5]刘茜、陈建强.冯骥才:文学是对时代的记录[N].光明日报,2019-05-12(4).

[6]杨立元.乡村振兴,期待文学“在场”[N].光明日报,2017-11-27(16).

[7]中共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新时代文学要牢记“国之大者”[J].求是,2021(20).

[8]中共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新时代文学要牢记“国之大者”[J].求是,2021(20).

[9]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21-12-14(2).

(作者单位:中共贞丰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前景乡村振兴价值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量子纠缠的来历及应用前景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