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创建一个完善的数据库,收集、处理、分析食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從而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不仅为食品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提升了我国食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深入探讨了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情况,并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旨在为我国食品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一、食品安全监管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1.建立信息化监管平台,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目前我国食品检测的标准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导致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查过程中出现了相互不一致的情况,各级检测标准的差异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效率和保障食品安全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各部门应加强协作,统一标准,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检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管理人员与快速测试系统的实时沟通提供了一个便捷渠道,不仅可以更好地掌握食品安全的状态,还可以更好地指导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从而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2.及时获取所需信息,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实效性。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建立完善的智能预警和应急管理体系,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动态监控,并实时地采集与分析食品质量的信息数据,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预警与响应能力。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应对措施,提高安全预警的处理能力,同时也应确保所收集数据的完备性和精确度,从而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效果。
3.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让食品安全监管更加网络化和智能化。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传统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监管范围有限且缺乏灵活性。因此,引入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一个完备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是当前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监管的关键。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可以实现内外部的高度联动,将多个监管机构融为一体,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网络监管体系,从而推进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
二、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
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在食品企业中的普及度较低。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小企业在食品行业的地位日益提高,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意识,但由于缺乏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仍然难以有效地应对各种问题,如食品质量把控不到位、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等。因此,中小企业除了关注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外,还应重视设备购买和技术人才招聘,制定计算机信息食品监管制度,以提升整体竞争力。
2.食品安全管理软硬件不发达。近年来,我国计算机信息产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食品安全管理在线平台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据调查,大部分食品企业使用的软件和硬件都是进口的,比如RFID系统,价格昂贵且维护费用较高。因此,国产化的技术设备研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保障我国食品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信息技术保障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应用
1.食品数据采集与信息共享。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取、分析、传播、处置食品信息,同时充分发挥数据挖掘的潜力,及时发现、及早预警潜藏的食品安全风险,进而提高食品安全管控水平。近年来,发达国家在数据挖掘领域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在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比如,美国自2011年以来已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领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备的信息系统,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向公众公开食品质量信息,这些信息可以为成员单位和公众提供稳定、可靠、可信的信息。
2.优化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系统功能。在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食品质量检测、监督和管理等都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效率较低且容易出错。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可以极大地改进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优化监管网络系统功能,实现全流程、全方位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1)加强食品质量安全检查体系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食品安全检测系统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对食物中的质量成分、农药残留以及各类添加剂的浓度进行精确测定,进而更好地保护食品安全。借助有线与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监测数据能够被实时地传递到相关部门,从而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
(2)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风险预警系统。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风险监测体系的构建中并对其进行优化,可以拓展监测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数据库以及相关测试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风险预警体系具备信息传递、处理和评估的功能,从而减少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3)灵活使用GPS技术。利用GPS系统可以实时掌握食品在远距离运输、中转、交付等过程中的位置,监管整个食品运输流程的规范性,从而安全地将食品运送至目的地。此外,GPS还可提供报警作用,一旦食品在某个流程中存在异常,如滞留时间过久或运输出现突发状况,系统会发出警示,方便相关人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积极使用网络支撑技术。为了保证食物的品质和安全,在构建监管系统时要将各种技术纳入其中,包括RFID射频识别、GPS全球定位、二维码、传感器以及自动识别等。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方式采集数据的方法,可以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等信息的全方位监督,并将检测结果传输到数据库中。现代的传感器技术和无线传感器设备能够对食品供应链中的生产、储存、运输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处理,快速检测潜在风险,并借助互联网通信技术及时向监管部门报警,以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消费者的利益。支撑食品安全的相关技术及其作用如表1所示。
4.建立食品安全大数据平台。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食品大数据平台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经成为当前食品企業的发展趋势,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从而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为了更好地监管食品质量安全,需要建立一个覆盖广泛的大数据平台,同时促进不同网络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大数据应用平台,以有效提升整体监管水平。
四、信息技术在A食品企业中的监管应用成效
1.实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为贯彻落实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A食品企业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良好生产规范(GMP)等体系文件进行梳理和更新,并通过系统固化其内容,以确保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A食品企业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员工日常检查记录、岗位操作规范、原料采购证明、原料验收记录、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记录等重要文件,并通过电子化方式对文件进行归档保存,实现了一事一档的管理,为追溯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2.实现数据平台统一管理。信息数据平台可以集中展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数据和省、市、县三级市场监管部门的日常检查结果等数据,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监管执法依据的统一管理,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1)通过对食品企业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统计,将监管执法人员从大量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监管执法的效率和质量。
(2)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为日常监管提供参考。
(3)通过数据的集中展示和分析,可以将不同部门的监督检查结果进行统一展示,便于相关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通过对企业数据的采集、分析和统计,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有效管控,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食品安全水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升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获得感和幸福感。
3.实现企业食品安全溯源。(1)A食品企业的生产车间在厂房设计时就考虑到了食品安全追溯系统,采用了先进的RFID技术,在车间每个工序关键点安装了电子标签,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使食品生产过程信息得以实时记录,从而保证了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
(2)A食品企业对生产线进行了改造,每一道工序都安装了电子标签和读写器,每道工序的关键点数据都能通过读写器写入到电子标签中。如果该企业的某个工序出现问题,就能够根据电子标签上所记录的信息找到问题所在,从而对整个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追溯。这种方法不仅保证了食品安全,也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4.实现信息互通。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员工、业务主管和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
(1)监管部门可以及时获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点和关键控制点,及时获取食品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便进行处置和反馈,从而减少企业内部监管漏洞,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能力。监管部门还可以根据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企业进行量化分级管理,科学合理地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企业可以随时了解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情况,从而为企业提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问题反馈渠道。通过信息技术,还能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业务协调和资源共享。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企业通过对食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分析,能够有效掌握食品质量,精准识别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实现利润持续增长。同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国家能够极大地改善食品安全监控水平,实现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
作者简介:吴思瑶(1994-),女,汉族,贵州贵阳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